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喪葬儀式的檢討

 

 健康世界 > 〔110年4月號〕【社長的話】喪葬儀式的檢討/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093
〔110年4月號〕【社長的話】喪葬儀式的檢討/陳榮基
 
 

現在的喪葬儀式,大多在殯儀館舉行。家祭是冗長的一個一個的跪拜或行禮,晚輩致祭要三跪九叩;平輩或長輩,也要一個接一個或一隊接一隊,上香、獻酒獻花。公祭則是冗長的一團接一團或一個接一個的唱名致祭,每一團或每一人,都要重複相同的上香、獻酒、獻花儀式!親友越多的,儀式時間就拖得越久。

很多年前參加過一個在佛寺的告別式,來賓簽名入席,在簡單隆重的誦經後,由主持法師開示及家屬致謝辭,然後全體同時向往生者遺像三問訊或三鞠躬,就結束了。很像在教堂內的告別式,簡單莊嚴,神父或牧師宣道,唱詩班演唱,家屬答謝,參與者一鞠躬,就結束了。大家都能把握時間。

去年參加一位百多歲的長輩的告別式,她的子女都是八十歲左右,很多跪下去就起不來,因此子女輩都改為上香三問訊,孫子輩以下一起只行三跪三叩禮,免除九叩禮。

另外參加過一位師母的告別式,則是簡單溫馨的音樂演唱或演奏。親友都靜坐分享師母生前所熱愛的音樂。去年八月參加一位西藏格西的告別式,一邊重複放映紀錄往生者的生平的影片,同時由喇嘛為主的僧團唱頌<釋迦佛讚>,最後全體依序將一朵鮮花放在棺材內,瞻仰遺容後結束,莊嚴圓滿。

很多年前,有位從政多年的老前輩,退休後身體逐漸衰老,行動越來越不便。但是老朋友一個一個相繼離開,每參加一次告別式,心情就更低落。曾經有長輩溽暑奔波赴葬儀,回家自己中風走了。身為八十老人,我家兩老居然同一時間,一個去一殯,一個去二殯行禮!也曾在三天內走兩趟二殯的至善廳!是不是我們可以考慮,免除七老八十的長輩再跑殯儀館的任務?由年輕晚輩代勞就好了?或者殯儀館可開放網路參與告別式的方法,讓老人親友在家中上網送行?

至於火化後要葬在哪裡?又是頗為困擾的問題。遺骨入甕,放在靈骨塔?骨灰海葬?花葬?或樹葬?新北市在金山區法鼓山設有佛化的樹葬生命園區,台北市在木柵富德公墓設有寬廣完善優美莊嚴的詠愛園樹葬區(如圖),不少縣市也有樹葬區,值得推廣。很多還是免費的。如果能夠撙節喪葬費用,捐助弱勢族群,更是一大功德。古有明訓:『入土為安』,古人認為:「土地為人們的生命之本,人本從土裡來,就該回到土裡面去,入葬土中,符合古代生生不息,生命創始,輪迴之道的思想。」讓祖先遺體有舒適莊嚴的安息場所,骨灰入土,靈魂則往生極樂淨土(彼岸)(PARA)天堂樂園(PARADISE)。心經最後唱頌的般若波羅蜜多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gate, gate, para gate, para sam gate, bodhi svaha)( "gone, gone, gone to the other shore, everyone gone to the other shore, awakening, svaha.",就是祈願『去(gate),去(gate),去(gate)彼岸(極樂淨土)(para),同(sam)去(gate)彼岸(極樂淨土)(para)。』不論是蒙佛接引或回歸主懷,願大家將來都一齊到PARA(佛國樂園)或PARADISE(天堂樂園)去。而在此岸就讓我們的安息地可以成為緬懷祖先,也是隨時休閒踏青的美麗社區公園吧!以後歡迎雙北市民,不必等到清明節,隨時假日都可到金山法鼓生命園區或木柵富德詠愛園區(如圖)來郊遊、散步、聊天,也可向祖先行禮致敬,緬懷先人。

清明掃墓,人多擁擠而且交通不便,不如平時假日悠閒來散步郊遊。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的國文老師說也可這麼欣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