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向蘇貞昌院長與陳時中部長請願】 推動醫院全面全責照護制

 【向蘇貞昌院長與陳時中部長請願】

                          推動醫院全面全責照護制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829/FEESR7IZWJEPFEQZDENUQQTM2M/

1小時前

論者表示,各醫院推動全責照護,免除家屬被要求照護病人的困擾及痛苦。示意圖。資料照片

周照芳/台大醫院護理部前主任

筆者推動全責照護制度30多年,於民國78年利用台大醫院新醫院的儲備護理人力,在舊醫院心臟內科病房實施全責照護,大受歡迎。

此制度需要有足夠的護理人力,並加聘護理佐理員(護佐),協助照顧病人,但因為台灣醫療費用便宜,醫院收入不足,為了節省人事成本,很少醫院願意推動,只有恩主公醫院在民國86年創院時因為本人擔任副院長,全面推動全責照護6年,耕莘醫院也部分推動。

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的支持,於民國107年在行政院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推出此議題1個月內獲得超過5000人的連署成案。行政院接受民意的要求,公告「全責護理制度的推動是行政院的公共政策」。

衛福部照護司隨即召開會議,邀請恩主公醫院及耕莘醫院護理部主任,出席報告。並決定透過醫院評鑑,催促各家醫院開始推動。至今有93家醫院,開始推動,但各家醫院大多只有1020床實施,效益不彰。

筆者懇請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及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記得在前此防疫緊張時,很多家屬聘不到看護的困擾上報,曾經答應擴大推動全責照護制度的諾言,拿出有力的殺手鐧,讓各醫院全面推動。不要讓外國專家繼續嘲笑台灣。

SARS期間,WHO派來5位感控專家,美國CDC派來3位專家。由當時我國疾管局蘇益仁局長帶領WHO專家,與擔任醫策會副執行長的本人帶領CDC專家,參觀我們的醫院。他們看到我們醫院內很多病人家屬及親友吵雜,都嘲笑我們的醫院像菜市場,這個狀況至今未改善。今年美國一位Emanuel先生出書,台灣沒有全責照護制度也被列為台灣醫療照護的大缺點。

目前推行的共聘護佐制度,病人每天自付約800元,民眾已能接受,護佐也能接受。白班一位護佐照顧4位病人,夜班一位護佐照顧6-8位病人。如果再加上由健保署提供適當的全責照護費用,並讓實施病床比例越高的醫院,獲得越多的給付,可以增加醫院推動的意願。

再加上實施醫院評鑑,要求各醫院推動全責照護,持續督導,才能使此提升醫療品質,嘉惠住院病人的照護制度永續發展,免除家屬被要求照護病人的困擾及痛苦。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829/FEESR7IZWJEPFEQZDENUQQTM2M/

蘋果日報(周照芳推全責照護)

https://tw.appledaily.com/search/%E5%91%A8%E7%85%A7%E8%8A%B3/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健康世界〔1098月號〕


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無全責照護制度—台灣醫療照護大罩門

 200826自由廣場》

無全責照護制度台灣醫療照護大罩門

周照芳

   最近美國出版一本暢銷書,書名「那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照護呢?(Which County Has the World’s Best Health Care?) (出貨方暨賣方:Amazon.com2020)作者伊傑克爾.伊曼紐爾(Ezekiel J. Emanuel)。書中最好的國家排行榜,沒有台灣,最壞的國家是中國。

   作者認為台灣的醫療照護與先進國家不一樣:第一點,醫療環境很擁擠,好像人民有高度需求;第二點,與先進國家的差別是台灣醫院要求病人家屬及親友邀留在住院病人的床邊,負責照顧病人的日常需要, 如飲食(餵食或灌食)及沐浴(擦澡或洗澡)等工作,病人的生活基本需要,都要家屬或親友負責。作者認為台灣的醫院居然膽敢要求家屬做這些工作(在先進國家,這些都是醫院要負責的工作。)作者大概不敢想像台灣的醫院,居然要求完全沒有受過醫療護理訓練的家屬負責操作照護病人的專業工作。作者認為這怎麼可能有夠水準的醫療照護品質!作者特別提到台灣醫療這方面的問題,一定覺得台灣的醫療照護應該是高水準高品質的,譬如忠仁忠義連體嬰的手術,台灣的健保制度或新冠肺炎的控制,都受到國際稱讚。但是病房裡留下那麼多家屬親友,一千床的醫院,每天有兩千人"住在醫院",吵雜不堪,沒有安靜的環境。

   我本人在台大醫院擔任十年護理部副主任,九年護理部主任,常常被病人或家屬抱怨病房太吵,無法休息。也曾經接到家屬抱怨說護士沒有教她如何操作傷口換藥。她看到病人傷口沙布滲血,雖然床頭有紗布包,膠布卷及藥水,但不敢動。其實是護理師已經教了前面一位家屬,但家屬換人了。

   我主張全國醫院要效法新進國家,家屬只在探病時間,前來慰問陪伴病人,不要插手醫療照護工作。醫院要全面實施全責照護制度,招募訓練足夠的護理人員及護理佐理員(護佐)(或稱照顧服務員),負責所有病人的照護工作。才能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不再被外國人嘲笑!

[作者:台大護理部主任退休]

200826自由廣場》無全責照護制度—台灣醫療照護大罩門

https://news.ltn.com.tw/search?keyword=%E5%91%A8%E7%85%A7%E8%8A%B3+%E7%84%A1%E5%85%A8%E8%B2%AC%E7%85%A7%E8%AD%B7%E5%88%B6%E5%BA%A6

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

恩主公醫院門診大樓正式服務社會

                              恩主公醫院門診大樓於民國109725日舉行開幕典禮,正式服務社會!

 歷經4年的籌建,在 恩主公護佑、全體同仁努力和民眾的支持下,門診大樓正式加入行天宮醫療志業的服務陣容,守護民眾健康!

三大特色服務,提供民眾更優質、完善的醫療照護服務。

1. 醫學中心等級的高階健康管理中心

2. 完善癌症診療照護服務

3. 導入先進的智慧醫療服務

門診大樓的正式啟用代表著恩主公醫院新里程碑的開始,恩主公醫院將持續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精神,全面升級服務品質,善盡社區醫院責任,守護民眾健康,成為民眾心中值得信賴的宗教醫院。

正式服務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9_IfPV4UQ&feature=youtu.be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y Program for Hospice Care Started in Taiwan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制度開始於台灣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y Program for Hospice Care Started in Taiwan

BAOJ Pall Medicine, an open access journal Volume 3; Issue 4; 044

file:///C:/Users/DD/Desktop/palliative-medicine44.pdf

 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制度開始於台灣

http://profrcchenmd.blogspot.tw/2017/12/clinical-buddhist-chaplaincy-program.html#links

 1.     Watts JS, Tomatsu Y. 2012.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hospice care and clinical Buddhism in Taiwan.

 in Watts JS, Tomatsu Y. (eds). Buddhist Care for the Dying and Bereaved.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12.

http://jneb.jp/english/wp-content/uploads/2013/10/Indigenous-Hospice-Care-and-Clinical-Buddhism-in-Taiwan.pdf

2.     陳榮基 20135月號〕健康E世界:欣見臨床佛教宗教師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的制度從台灣傳到日本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65

3.     Chen RC. 2017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y Training Program: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Clinical Buddhism

Journal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Citation: JSci Discov (2017);1(1):jsd17005;DOI:10.24262/jsd.1.1.17005  http://www.e-discoverypublica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17/04/JSD17005.pdf

4.     陳榮基 20179月號〕健康E世界:推廣臨床宗教師制度,協助病人安詳往生/陳榮基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887

5.     Chen RC  2017/11/22 Speech given at INEB 18th Biennial Confernece at DD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http://www.lotus.org.tw/doc/171122INEB%E9%99%B3%E6%A6%AE%E5%9F%BA%E8%AC%9B%E7%A8%BFCBC.pdf

or https://goo.gl/XSJafB

6.     Chen RC. 2017.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y Program for Hospice Care Started in Taiwan. BAOJ Pall Medicine 2017, 3: 4 (3: 044)

file:///C:/Users/DD/Desktop/palliative-44.pdf

 繼續閱讀請點選                [下面這篇文章的連結]

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臨終關懷的人文精神The sirit of humanism in terminal care: Taiwan experience.

醫學人文概論

戴正德 李明濱 (編著)

台北:教育部200997-109

第七章

臨終關懷的人文精神

陳榮基

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兼任教授

 摘要

醫學的目的是預防疾病、治好疾病及解除痛苦,恢復健康。醫生的天職當然是把病人救活,把疾病消滅,將痛苦解除,促進人類的健康。但是「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經過程,當生命已走到盡頭,死亡已是不可避免時,醫療從業人員,包括醫師、護理人員及所有的醫事人員,是否更應該以最大的愛心及人性的關懷,來提供給每一個病人沒有痛苦,能夠安詳有尊嚴的往生的機會?醫生要『救生』,也要『救死』,醫師照顧病人,應該是「從子宮到墳墓」(“From womb to tomb”),從出生到死亡,而最後階段的臨終關懷,更應發揮「拔苦予樂」的宗教情操與人文精神。

 前言  

   醫學的目的是預防疾病、治好疾病及解除痛苦,恢復健康。醫生的天職當然是把病人救活,把疾病消滅,將痛苦解除,促進人類的健康。但是「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經過程,當生命已走到盡頭,死亡已是不可避免時,醫療從業人員,包括醫師、護理人員及所有的醫事人員,是否更應該以最大的愛心及人性的關懷,來提供給每一個病人沒有痛苦,能夠安詳有尊嚴的往生的機會?醫生要『救生』,也要『顧死』,醫師照顧病人,應該是「從子宮到墳墓」(From womb to tomb”!),從出生到死亡,而最後階段的臨終關懷,更應發揮「拔苦予樂」的宗教情操與人文精神。

 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1-7)

   在古印度的梵文佛經中,以vihara (中文譯作「毗訶羅」或「精舍」)

稱呼修養的「場所」或「僧院」;中古世紀(約西元四百多年)的天主教以

hospice稱呼修道院用以接待長途朝聖者的「休息站」、「中途站」或「驛站」;並以之延伸為「照顧受傷與垂死的過路人的院舍」。直到1967年英國倫敦的兼護士社工身分的醫師,西西里.桑德斯女士(Dame Cicely Saunders),創辦

St. Christopher’s Hospice(1) 才將宗教用的名稱“HOSPICE”引用於現代的醫療機構,作為照顧癌症臨終病人之設施的稱呼。這種代表人性化醫療的復活的新制度,已在歐美乃至亞洲多國,逐漸普及,於1973年傳入日本。日本宗教醫院所辦的此設施就叫VIHARA

   我國於1990年由馬偕醫院竹圍分院的放射腫瘤醫師鍾昌宏院長引進,命名為「安寧病房」,(3)1995年臺大醫院開辦「緩和醫療病房」。在(基督教)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1990),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癌症末期照顧中心(1993),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 (1994) (2007年改為佛教蓮花基金會),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1995),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1999),台灣安寧護理學會(2005),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2007)等團體的陸續加入共同努力,以及衛生署及健保局的大力支持下,欣見安寧緩和醫療已在台灣蓬勃發展。 

   以緩和症狀而不以治癒疾病為目標的醫療,稱為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或緩和醫學(palliative medicine)Palliate源自拉丁文palliatus,意為減輕嚴重程度,即減輕<疾病>,緩和<疼痛>之意。在16世紀醫學上使用於對遭受痛苦的緩和或減輕。1990世界衛生組織(WHO)揭示緩和醫療的原則為:「重視生命,並認為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生命與死亡不是對立而是連續的;緩和醫療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它提供痛苦和不適症狀的解除,它整合病人心理社會和靈性層面的照顧。提供幫助病人盡可能地積極生活直至死亡的一種支持系統,也提供協助家屬在病人照顧和死亡哀慟期間調適的一種支持系統。」(8)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更進一步界定緩和照顧為:「它是在病人和家屬面對威脅生命之疾病,包括疼痛和其他身體、心理、社會及靈性相關問題時,利用早期辨識和毫無瑕疵的評估與治療,對苦難(suffering)的預防和解除,以改善生活品質的一種措施。」(9) 因此,在安寧緩和醫療裏,生活的品質比生命的長短更為重要。

   今天醫界已將hospice carepalliative care合稱為hospice palliative care(安寧緩和照顧)

 繼續閱讀請點選                [下面這篇文章的連結]

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賀健康世界創刊45週年

健康E世界〔1098月號〕【社長的話】

賀健康世界創刊45週年/陳榮基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1855

1975年一群台大醫學院先後期師生,從醫療經驗中感受到社會普遍缺乏正確的醫學知識,也渴望得到可靠的知識,卻沒有適當的管道。基於一種嚴肅的責任和浪漫的理想,於1975年創辦了《健康世界》雜誌,廣邀國內學有專精的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心理學家等,利用工餘時間,撰文將各種醫學知識提供給社會大眾。

創刊起源於台大精神科兩位年輕醫師鄭泰安及文榮光,早期參與者包括陳拱北、陳炯明、林國煌等教授,王拓及王溢嘉等。招募醫界及社會熱心人士加入股東支持,敦請內科陳炯明教授擔任發行人,生化學科林國煌教授擔任董事長及社長,公共衛生學系陳拱北教授擔任名譽社長。王溢嘉醫師擔任總編輯。多年來,健康世界每月一期月刊,並不斷出版專冊書籍。

林社長在健康世界發刊詞寫到:「提供正確的醫學知識,替代不科學的觀念和傳統,再由『家庭醫師制度』的建立,以實現建設健康世界的理想,一群基礎和臨床醫學的醫師,抱著服務大眾的熱忱,走出了象牙塔和一群社會工作者合作,共同設計了這本雜誌健康世界。」林教授也每個月發表一篇社長的話。

2005年慶祝健康世界創刊30周年,於2006110日出出版《三十而立--健康世界創刊30周年》一書。

這一年,恩師林社長以年過八十,希望交棒,本人在眾多老師同學、股東及同仁的督促下,從創社股東、作者、讀者、董事等身分,接下社長的重任,開始撰寫健康世界社長的話。每個月都要絞盡腦汁,尋找話題。但也成了我醫療正業以外,規律的一種工作。

隨著網路出版的興起,紙本印刷的雜誌或書籍,銷路越來越減,書店及出版社也相繼關門。健康世界的訂購戶也逐漸減縮,造成經營壓力。經股東大會決定,於201312月出版紙本雜誌最後一期。但為了維持「提供正確的醫學知識」的初衷,商請原來代銷健康世界書籍的宏欣文化公司的周華嶽董事長繼續經營網路版的健康e世界。本人仍擔任社長,原來的主編丁淑敏女士繼續執掌編輯業務。原來的作者群繼續運作,邀請年輕輩加入,也歡迎醫界同好踴躍投稿。並不定期出版紙版專書流通。維持原來水準的醫學資訊,分享讀者。

社長的話也開始在網路上出現,我在20153月號【社長的話】賀《健康e世界》重生 提到:『我們有幸見證這三十年多來的醫學發展,茲舉其中比較重要的事蹟如下:加碘鹽的實施,使鄉下大脖子的甲狀腺腫大逐漸消失。新生兒B肝疫苗的注射,使我們的下一代脫離肝硬化與肝癌的威脅。器官移植的發達,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優生保健法的實施,提升了嬰兒的存活率與孕婦的安全。騎機車戴安全帽及開汽車繫安全帶的實施,減少了很多公路上的冤魂。家庭醫師制度的推動,提升了基層醫療的品質。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使醫療重新回歸以人為本、愛的天職;<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與三次修訂,也使我國國民有權力選擇臨終時要走的路,使醫療人員更能放心的協助臨終病人安詳往生。電腦斷層、磁振攝影、正子攝影、超音波的醫學運用以及內視鏡診斷與手術的發達,使診斷更精確,病人更舒適。九二一的震災與SARS的風暴,使我們對災難醫學更為重視。醫院評鑑制度的全面實施,提升了各級醫院的水準與安全。而影響層面最大的應是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施行,使就醫障礙消除,就醫機會平等。』只可惜全責護理的住院照護仍有待繼續推動,造福所有住院病人。希望衛福部陳時中部長說的:[全責照護擬納健保],會真的實現。今年我們也見證了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的疫情。

下個月開始健康E世界將傳承給年輕的編輯委員及來自醫學界的作者們,繼續提供有益讀者的文章。[社長的話]的專欄,將走入歷史。期待健康E世界永續服務,在讀者們的支持下,展開更寬宏的社會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