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822【《今周刊》記者陳亭均 陳榮譽董事長訪綱】及回答
Q.榮譽董事長您好:
我是《今周刊》記者陳亭均,非常榮幸這次有機會能跟您聊聊!您是台灣的安寧舵手,從《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到《病人自主權利法》無役不與,這次《今周刊》和蓮花基金會合作,希望深入報導AD、DNR現狀,也是為了希望進一步再推動「善終」的概念,雖然DNR、AD都已經上路,不過台灣社會對預立醫療等概念依然陌生,很希望能透過訪問、調查以及深入了解醫療現場狀況,讓對整段「善終」之路的思索,成為台灣公民素養的一部分。再次感謝榮董願意跟我們聊!
從一九九〇年馬偕醫院成立第一間安寧病房開始,安寧緩和的種子,正式被種在台灣,然而這條路並不是走得一路順遂,從一九九四年開始,您加入了推動安寧和緩的行列,一路遊說包含ICU醫師和整個醫界,也促使台大在一九九五年正式成立安寧病房。您也不斷幫助正在走人生最後一段路的病人,打造靈性上的調護、關懷,更參與包含《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主法》立法。醫師無役不與,如果請您為我們把這段歷程視為一部奮鬥史,您認為,台灣在「善終」這一塊,經歷了哪幾個時期、哪幾個階段?
A.1990年基督教的馬偕醫院首先引進安寧病房進入台灣,天主教的耕莘醫院跟進。1994年,馬偕醫院董事們安排去日本參訪安寧緩和醫療機構,居然邀請我這個佛教徒同行參訪,給我很深的感動。
次年我就在台大醫院創辦安寧緩和醫療病房。
[半年後,台大病房舉辦開幕典禮,邀請很多醫院派人前來參觀。台北榮總程東照副院長前來參觀,我鼓勵程副院長創辦安寧緩和醫療病房。半年後,程副院長晉升院長,上任後立刻開辦安寧病房,取名大德病房。
我與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的我內人周照芳,及我岳父,在新竹市開業的小兒科醫師周炳煌,前往花蓮,邀請慈濟醫院證嚴上人,前來台大安寧緩和醫療病房參訪。兩個月後,慈濟安寧病房開幕,取名心蓮病房。
安寧病房就逐漸傳到榮總各地分院,及慈濟各地分院。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22.8.24]
Q.您認為,在這幾個階段中,您們克服了哪幾個難關?過去台灣醫學教育,都強調「救」,直到現在,很多醫生,在醫學倫理上,是否依然是抱持著,能搶救、就搶救的觀念呢?現在台灣高齡化,醫院中長期插管、使用呼吸器的病人依然很多,請問陳醫師,您怎麼看這樣的問題呢?
A.與我同輩的醫師,就學時,沒有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與教育。我的下一輩的醫師,就有受到安寧緩和醫療的教育。尤其是家醫科的醫師,在住院醫師時,就接受了安寧緩和醫學教育。
Q.您在這段過程中,一定也接觸很多臨床的個案,請問是否有讓醫師難忘的個案?是否可以請您跟我們分享?我們很希望用故事來讓讀者感受到好好準備離開的重要性。
A.我主要從事參與推動安寧理念及參與相關法律的制定與宣導。沒有親自在安寧病房執業,照顧病人或家屬。
我記憶很深的一個例子是我的中學同學鄰居好友,後來擔任台大農學院教授。晚年他在台大緩和病房住院,已經昏迷數日;我去看他,發現他兩手空空。我有習慣在手腕戴念珠。於是取下我的念珠,請問嫂夫人,可否把我的念珠送給他。在獲得夫人同意後,我親自幫他戴上念珠。兩三天後他安詳往生,前往極樂世界。這以後每年年底,夫人及他的兩位女兒會做很多大小念珠,送給蓮花基金會,分享同仁及志工。]
Q.想請問醫師自己怎麼準備善終?善終其實不只是最後一里路,讓自己好好的活,活好整段人生,或許就是對善終最棒的準備。請問醫師您是否在靈性上、心理上、人際上還有老年生活上做足了準備呢?您是否有完成四道呢?是怎麼進行道謝、道歉、道愛呢?
A.佛說阿彌陀經內告訴我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安寧團隊,尤其是佛教的團隊,就熱心宣導「善生善終」的理念,準備福德因緣。
我很幸運做為醫師,很容易有日行一善的機會。再加上參與推動安寧緩和醫療,似乎已做足準備了!
Q.周照芳教授是「全責護理」最重要推手,和您長年一起在醫界努力。想請問陳醫師,您是怎麼送周教授走過最後一程的呢?兩位對生命達觀,「道別」一定是不捨,卻也一定非常溫馨,不知是否可請您跟我們分享這段歷程?
A.我內人臨終時,坐在我身邊,因為心律不整,呼吸越來越困難;她輕聲地告訴我:「謝謝你照顧我」,似乎完成了她的四道人生,幾分鐘後就安詳往生了!
Q.請問醫師認為,現在台灣在「安寧緩和」這塊成就如何?還有哪些部分能夠持續加強?目前民眾對DNR、AD認識仍然不足,尤其簽署AD流程複雜,大家簽署更少,想請問醫師,是否建議政府或全民能怎麼進一步思考?在制度上,還有什麼樣的進步空間呢?
A.國際評鑑,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已經多年名列世界第三名內,
亞洲第一名。只可惜我們的安寧緩和病房的品質不一,我們需要努力提升各醫院的品質。
[<安寧和醫療條例>推動多年,DNR的理念應該在民間及醫界都已很普遍。
<病人自主權立法>,簡稱<病主法>,在立法時受到很多疑慮,因此立下很複雜簽署規範,譬如病人及家屬需到醫院接受醫院的說明;醫院必須提供醫師、護理師及社工師說明一個多小時;醫院需要支付員工薪水,因此收費很貴。
(需要修法,提供容易實行的說明,可以減少收費。)
容我提供一些建議:
[絕症病人(末期病人)搶救與否的省思
1.家屬搶救與否的省思- 大孝與大愛
沒有CPR就讓親人死亡,就是不孝不愛嗎?
我認為大孝與大愛並非不計親人痛苦的搶救到底,而是親切的陪伴末期病人的親人,協助他/她坦然接受疾病,減少他/她身、心、靈的痛苦,協助他/她放下萬緣,安詳往生!
重要的是減少病人的痛苦,維護病人的尊嚴。
2.醫師搶救與否的省思
我認為:人生終須一死,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
(#醫界應積極推廣臨終DNR的觀念 慈濟醫學雜誌,2006,第18卷155-157頁
http://profrcchenmd.blogspot.com/2008/01/1.html#links)
容我提供[我的座右銘]給大家參考:
學醫與學佛,護生與護死。悲智願行,隨緣奉獻。隨佛而行,榮耀基督。
(榮耀基督,緣於我的名字 榮基)
陳榮基的身分:
醫界: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
教界:佛教蓮花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現任榮譽董事長。
佛教慧炬機構董事長。
曾任佛教華梵大學董事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