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

【懺公與台灣佛教】

 【懺公與台灣佛教】/文:淨修

https://www.bing.com/search?q=%E3%80%90%E6%87%BA%E5%85%AC%E8%88%87%E5%8F%B0%E7%81%A3%E4%BD%9B%E6%95%99%E3%80%91%2F%E6%96%87%EF%BC%9A%E6%B7%A8%E4%BF%AE&form=STARH1&refig=91e1d1e880664bbe867aa7a0d8e237c0&mkt=zh-tw&ocid=&pc=

台灣佛教能有今日的面貌,懺公功勞很大!

 民國五十年,台灣社會曾掀起耶佛的論戰,當時的佛教被人視為迷信,聖嚴法師等出面護教,懺公則看出,若要佛教興盛,就必須讓知識青年了解佛教,於是和李炳南老居士,一方面籌辦“明倫講座”,宣講佛法,另一方面著手舉辦“大專青年齋戒學會”,讓大專青年有機會接觸佛教的修行法門。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19.2.24]

 利用大專院校寒暑假舉辦齋戒學會,讓青年學生到蓮因寺,參加為期七到十天的活動。以佛教八關齋戒及叢林生活為主幹,另方面則以淨土與天台教儀,做為認識佛法的主要課程,以解行並重的方式,讓大專青年體驗佛門清淨的生活。這種活動持續了有幾十年。

 這為期七到十天的活動,每天清晨三時半打板起床,上殿拜佛兩個小時;六時以“二時臨齋儀”作早齋供養,接著以叢林用齋方式用餐,完畢後出坡到七時,八時開始一日的課程,有時講彌陀經,有時講唯識學。到了十一時,再以“二時臨齋儀”作午齋前的供養,然後過堂用午齋。中午休息至兩點,集體上殿拜佛,之後再繼續上課。懺公帶領同學一起“過午不食”。晚上七時到九點上殿作晚課,之後敲鐘,大眾回寮房休息,完成了一天的修行。

 這種清苦的修行生活,在外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因為這種作息和大專青年平時的作息,幾乎是背道而馳,可是並沒人喊苦!幾乎每個青年都能圓滿齋期。因此設於大專的佛學社團,都以這項齋戒活動,作為訓練社長,副社長與重要社團幹部的幹部訓練活動,經過這種訓練後,同學不僅對佛法的信願心堅強,也對佛教有深刻的體會。

 而許多學長(在齋戒學會裡面,懺公尊稱每位同學為“學長”)經歷過這種齋戒洗禮後,不僅成為正信的佛教徒,回到學校後都能再度行持“八關齋戒”的學風。其中有幾位學長,經歷了齋戒生活之後,不肯下山,堅持要出家修行,他們深刻體悟了佛教出家的真諦,後來也真的成為出家人,這些青年法師們不僅都能清修自持,也成為現在佛教界的重要棟樑。

 大專青年成為佛教徒,讓佛教普遍為社會所接受,到今天大家都普遍認識到佛教有別於道教,不會再把神明與佛菩薩混為一談,而往生淨土的信念更是深入人心,到今天不論是醫院或殯葬業者,都有佛教儀式的服務。正信佛教的觀念能夠深入人心,成為普遍社會大眾對佛教的共識,並獲得認同。

 懺公對台灣佛教的貢獻,尤其是“行門”,栽培了無數的大專佛教青年,促使佛教普及社會,讓大眾了解到學佛的真正好處,對於後來能夠有慧律法師的大型弘法活動,各地蓮社蜂擁而起念佛活動,而大專學佛青年畢業後,深入社會各個階層,宣揚正知正見,能在各個不同領域,拓展了學佛人口增長,直接形成了日後台灣佛教有力的發展條件,懺公的功德,實在難思難議!

 懺公這種老實修行,且行事的風格低調,蓮因寺從來也沒什麼新聞話題,他的風範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發心更值得我們欽佩。尤其他的遠見和智慧,他用心栽培大專青年知識份子,讓佛教能夠深入社會人心的作法,更值得我們起而效法。

YouTube 影音版 https://youtu.be/DWO5R63PXV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想當年率臺大醫院慈光佛學社同仁在南投水里蓮因寺皈依懺公師父時,師父開示從事醫療工作的弟子們,要有「觀音菩薩的心腸(慈悲),維摩居士的口舌(智慧與辯才),彌勒菩薩的肚皮(容忍)及金剛菩薩的面目(公正)。」弟子誓願「悲智願行,隨緣奉獻」,服務社會,追求菩提道果。

https://profrcchenmd.blogspot.com/2022/09/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