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醫界推杜聰明誕辰訂為台灣醫師節

 醫界推杜聰明誕辰訂為台灣醫師節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7388584

民進黨立委邱泰源(前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今與醫界人士、民間人士舉行記者會,呼籲將台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醫師的生日825日,訂定為「台灣醫師節」。醫師暨民報創辦人陳永興表示,醫師節現以孫中山誕辰,但孫中山未在台灣行醫過,也非代表人物。

 邱泰源說,他接收到很多醫師團體的提議,建議以825日杜聰明的生日,作為台灣醫師節,紀念這位在台灣醫療史上,有重要貢獻的先驅。讓年輕一輩有模範學習的對象,讓台灣的人民體會到台灣這麼多人、這麼多精英百年來,這麼熱愛這塊土地,台灣的人民、大家的力量會更加凝聚。

 陳永興先是肯定杜聰明於台灣醫學貢獻,表示杜聰明在台灣醫界培養許多醫學人才,也對台灣民眾健康做出貢獻。目前醫師節是用孫中山的誕辰即1112日,那天有很多醫學會活動,但孫中山的誕辰應該是國父紀念日,跟台灣醫師沒有什麼關係,孫中山沒有在台灣行醫過,也不是台灣醫界代表人物。制定台灣醫師節是一種尋根,也是最有意義的紀念日子。孫中山知道要制定台灣醫師節,一定是舉雙手贊成。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陳順勝說,國際醫師節是以1842330日美國麻醉科醫師克勞復(Crawford Long),成功實施了世界上的第一例乙醚全身麻醉來訂定。 絕大多數國家,是以有貢獻的人來訂定醫師節,例如在天主教國家,常以新約聖經的聖路加(瞻禮)為訂定日子,因聖路加在新約聖經中是名醫師。印尼、馬來西亞、尼泊爾、加拿大等,是以醫師公會或醫學會成立的日子訂定醫師節,其他都是選用對醫學真正有貢獻的人,來當醫師節的日子。

 陳順勝提到,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是用政治考量訂定醫師節,包括台灣、中國跟印度,中國是透過黨委會訂定,日子怎麼來的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則在1948年訂定醫師節,當時已開始行憲,就將其納入節日的法令。可惜的是孫中山不是因為行醫,也不是對醫學的貢獻,而是開創中華民國,假設是這個理由則較為牽強。

 陳順勝表示,杜聰明自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以及毒理、戒毒方面有所貢獻。他上過杜聰明的課,杜聰明教過漢醫學、中草藥評論,學貫東西,且對於鴉片成癮的戒毒方式及其研究至今仍被引用。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說,台灣沒什麼歷史感,他在辦228紀念活動,才發現很多人不知道有228事件發生。孫中山對中國的貢獻不用說,但對台灣的貢獻一點都沒有,推動杜聰明的生日作為台灣醫師節有必要。此外,嘉義市前市長涂醒哲亦出席記者會。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23.8.23]

「臺灣醫師節」劉景寬:台灣醫學之父杜聰明 百年來最具代表性醫界典範

https://vigormedia.tw/%E3%80%8C%E8%87%BA%E7%81%A3%E9%86%AB%E5%B8%AB%E7%AF%80%E3%80%8D%E5%8A%89%E6%99%AF%E5%AF%AC%EF%BC%9A%E5%8F%B0%E7%81%A3%E9%86%AB%E5%AD%B8%E4%B9%8B%E7%88%B6%E6%9D%9C%E8%81%B0%E6%98%8E-%E7%99%BE%E5%B9%B4/

2023-08-23

「百餘年來之臺灣醫界,杜聰明博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醫界典範」。紀念杜聰明醫師,感謝醫界奉獻「倡議台灣醫師節」今23()在立法院中興大樓一樓102會議室由醫師公會全聯會前理事長,系出台大醫學院教授的現任民進黨立委邱泰源召開。劉景寬在會中以「臺灣醫師節~彰顯臺灣醫學體系之貢獻與理想」強調我們需要一位臺灣醫界的典範人物。(/陳俊廷)

「百餘年來之臺灣醫界,杜聰明博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醫界典範」。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劉景寬推崇杜聰明博士致力於汲取現代文化與科學,發展臺灣的現代醫學以服務臺灣人民,且以「上醫醫國」之襟懷貢獻於國家,是臺灣醫師的典範。他認為以杜聰明博士的生日(825日)是訂定臺灣醫師節的最佳日期。

他並進一步說:「讓臺灣醫界有屬於自己的醫師節,有可近性的學習典範;讓步入醫界的莘莘學子,有屬於本土的優質傳承。讓醫師節的節慶,反映臺灣醫界走過的歷史文化;讓我們不論在臺灣南北,有得以仰望之南十字星。」

紀念杜聰明醫師,感謝醫界奉獻「倡議台灣醫師節」今23()在立法院中興大樓一樓102會議室由醫師公會全聯會前理事長,系出台大醫學院教授的現任民進黨立委邱泰源召開,主要與會人士包含前衛生署長、現任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醫師、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高醫大前校長劉景寬醫師、台灣醫界聯盟吳樹民醫師、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醫師、賴其萬醫師、陳永興醫師、蔣渭水基金會蔣理容、杜聰明基金會杜武青、台杏文教基金會與台灣高醫大全球校友總會等眾多醫界、文化界權威領袖與代表與會。

全文如下:

臺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 劉景寬 醫師/高醫大前校長

一、首先要指出:國家、文化與節慶的關連

節慶,是生命共同體的凝聚力

一個民族、國家的存在與永續,端賴其文化之內涵是否能深植人民生活中。文化的起源、演變與傳承,則仰賴歷史來記載、詮釋與展望。我們感受到很多深刻影響人民生活的節慶,這些深植人民心中的節慶活動,反映出人民對這些文化傳承的重視與認同。

二、臺灣醫學發展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醫師,是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中堅階層

由於臺灣地理位置、歷史脈絡與時空環境的特殊性,近現代醫學在1860年代隨著西方傳教士醫師來臺,緊接著1895年之後,日治時期的醫學教育與醫療發展快速成長。日治時期的醫師,不僅是救人治病的醫師,也是各地區鄉鎮公衛教育、社會公益的中心,進一步關心臺灣位處殖民地的政治問題,也推動文明開化、政治改革的濟世工作;醫師,是日治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中堅階層,備受尊崇。二戰結束之後,快速進步的醫學持續是臺灣社會發展的動力與表徵。百年來,醫學教育的成長、醫學研究的推動、醫療水準的提升,是臺灣文化進展的重要動力與指標。時至今日,醫學系仍是青年學子考大學時的第一志願。

三、臺灣醫師節,彰顯臺灣醫學體系之貢獻與理想

今日臺灣的醫學發展與醫療水準,已與世界先進國家可相媲美,全民健保體系更獲全球高度評價。緬懷百餘年來臺灣醫界先賢在醫學本業與醫療志業、醫學教育及社會貢獻的擘畫領導,都有非常卓越的成就與感人肺腑的事蹟。我們亟需有一個屬於臺灣國家社會的臺灣醫師節,來彰顯這個重要體系的社會貢獻,且得以作為臺灣醫師的理想投射、醫學志業的砥礪、從醫初心的呼喚。

四、我們需要一位臺灣醫界的典範人物

臺灣醫學之父 杜聰明博士

杜聰明(18931986),1909年以第一名考進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4年以第一名畢業。1922年榮獲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臺灣史上榮獲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也是首位醫學博士(MD, PhD)。臺灣社會為之欣喜慶賀,因此,習慣以杜聰明博士稱之,而不用其他的稱謂。1926-28年留學歐美,全面學習與考察。杜博士也是日治時代臺北醫專到臺北帝大(臺灣大學)醫學院唯一的正教授,藥物學講座教授。其藥理學教室發展實驗治療學,這乃是現今轉譯醫學的先驅;其研究室培育了許多醫學後進,獲得醫學博士學位者就有39位。杜博士也在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從事研究與教學,並任職臺北更生院負責臺灣鴉片煙癮勒戒工作,發明尿液驗毒法,採用漸進戒斷,成功完成了全臺鴉片勒戒工作。

二戰後,1945年參與了國民政府對臺北帝國大學的接收工作,將戰火嚴重破壞下的醫學院,恢復運作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杜博士曾任臺大醫學院院長、附屬醫院院長與代理臺大校長,成功地將臺灣第一個醫學院恢復運作與發展。杜博士於臺大醫學院退休後,1954年創辦了高雄醫學院,召募學生與後輩南下教學,以「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為校訓,培育了當時臺灣社會急需的醫事人力;並於1957創設高醫附設醫院,成為南臺灣醫療重鎮。更成立山地醫學專班,致力培養山地離島偏鄉醫師。

綜觀其一生,在醫學教育、醫學研究與醫療志業上皆成就斐然,且重視醫學倫理與醫學人文之培育,其各面向之成就皆是臺灣醫學史上之第一人;被譽為「臺灣醫學之父」

五、以臺灣醫界典範來訂定臺灣醫師節

擁抱本土,凝聚臺灣醫界

總結而言,我們認為就百餘年來之臺灣醫界,杜聰明博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醫界典範。他致力於汲取現代文化與科學,來發展臺灣的現代醫學以服務臺灣人民,且以「上醫醫國」之襟懷貢獻於國家,是臺灣醫師的典範。我們認為以杜聰明博士的生日(825日)是訂定臺灣醫師節的最佳日期。

六、結語

讓臺灣醫界有屬於自己的醫師節,有可近性的學習典範;讓步入醫界的莘莘學子,有屬於本土的優質傳承。讓醫師節的節慶,反映臺灣醫界走過的歷史文化;讓我們不論在臺灣南北,有得以仰望之南十字星。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