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念佛不是 唸佛

 念佛不是 唸佛

道元比丘:

 「念佛法門的確不簡單,因為現在鼓吹唸佛號者,都硬把「念佛」跟「唸佛」混為一談,「念佛」跟「唸佛」其差異性很大。」

✴️念佛法門的來源: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21.12.23]

 SN 11.3經》:

 我(佛陀)對比丘們說:「如果你們,比丘們,住在森林裡,或樹下,或空房子裡,若感到恐懼、驚惶、毛骨悚然,你們就應該想起(隨念)我:『彼乃世尊是阿羅漢、無漏的正等覺者,具足智慧和行,善逝,世間解者,應該被調御者的無上馴服師,人和天的導師,覺者(佛陀),世尊。』我說,比丘們,只要想起(隨念)我,你們的恐懼、驚惶、毛骨悚然,無不消散。

 此中「想起」一詞,乃白話之譯,漢譯為「當念」(SA.981/AA.24.1),南傳為「隨念」(anussareyyātha),字源之義,乃「向後思考」,即「記得」、「記住」、「遵循」、「追求」、「回想」、「憶念」,謂遵循、回憶、憶念、記得佛陀之言教、行為等,以強其信心智慧。如是之念,使其記得之道,在佛入滅後,由於不得親見佛之德行,故回想佛陀如何作、如何行,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乃念誦佛陀之教法,而此之道,即「anussati」,亦即「念住」之義。又如《SA.554經》云:

「長者!當念佛功德,此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念法功德,於世尊正法、律現法離諸熱惱,非時通達,緣自覺悟,念僧功德,善向、正向、直向、等向,修隨順行,謂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CBETA 2023.Q3, T02, no. 99, p. 145b13-19)

在另一方面,唱頌經文,亦能遵循、憶念、記得佛陀之教法,故亦為基礎修行之道。

✴️隨念佛陀為清淨法,不是所緣於佛陀名號:

 AN 6.25經》:

這裡,比丘們,聖弟子回憶如來——「彼乃世尊是阿羅漢……至……人和天的導師,覺者(佛陀),世尊。」在這個特定的時刻,比丘們,當聖弟子回憶如來時,他的心在這個時刻並不被貪欲所覆蓋,也不被瞋恨所覆蓋,也不被愚癡所覆蓋;他的心在這個時刻是正直的,已經超越,已經解脫,已經從感官慾望中解脫出來。「貪婪」(Gedho),比丘們,這是五種感官慾望的名稱。比丘們,以此為基礎並這麼做的時後,有些眾生會變得清淨。

遵循、憶念、記得佛陀是阿羅漢,是無漏的正等覺者……覺者,世尊(佛陀),以此九法為本,則能捨「貪婪」(Gedho),即達初禪要法中之一:「離感官欲望」。此處,乃依佛教修行之法要,非唸佛名號而已。若相應佛陀教法功德,則能生喜,如《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815 覺支品〉云:

 「云何喜覺支,謂世尊說:大名當知!若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彼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佛時,貪不纏心、瞋不纏心、癡不纏心,於如來所其心正直。心正直故,得義威勢、得法威勢,於如來所能引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樂,樂故心定,心定故於不平等諸有情類得住平等,於有惱害諸有情類住無惱害,得預法流。」(CBETA 2023.Q3, T26, no. 1537, p. 492c6-15)

✴️無法回憶佛陀時,如何操作?

SN 11.3經》:

若你們無法回憶(隨念)我,則應隨念法:「如來所說的法,是可親見的、不受時限的、可親自證實的、可以引導人前進的、智者自證的。」比丘們,你們隨念法時,任何可能出現的恐懼、驚嚇或毛骨悚然,都將消失。

佛陀入滅了,眾生無法在其佛陀身邊學習其言行,而總是覺得會難以掌握,那麼,佛陀請您進入「六隨念處」法門之二。

✴️如何隨念佛陀?

 除了反覆唱頌經文外,南傳遺傳下來的方法,則必須由九要的瞭解開始,也就是以「世尊是阿羅漢……至……人和天的導師,覺者(佛陀),世尊。」的要求為開始。此處簡略而不多談,由第一項阿羅漢開始,即要知道阿羅漢的意義,如《Visuddhimaggo7.1.125VRI 1.190/Myanmar 1.193):

 「在這裡,由於遠離了一切煩惱,摧毀了敵人和障礙,成為值得領受資具狀態,不再從事惡行,所以他以這些原因回憶佛陀是阿羅漢。」

 因此,隨念法的第一步是我們必須學習「遠離了一切煩惱」,如是,我們必須練習下一步。《Visuddhimaggo7.1.131VRI 1.193/Myanmar 1.196):

「正確地、自己覺悟了一切法,故為正自覺者。」

因此,隨念法的第二步是應當理解的法(abhiññeyye dhamme)、應當完全理解的法(pariññeyye dhamme)、應當放棄的法(pahātabbe dhamme)、應當親見的法(sacchikātabbe dhamme)以及應當培養的法(bhāvetabbe dhamme)。

當然,後面的步驟會一直談到「世尊」,這裡只是先粗略的介紹給各位。

未達無學所分享,

皆非最終善知見。

一切教導話語錄,

當善抉擇及思惟。

進學孤獨園奉法人淨豐筆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