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病人信任醫師 醫師視病猶親 [視醫如親 視病猶親]


健康E世界〔1084月號〕
病人信任醫師 醫師視病猶親
/陳榮基


從前民間有個小故事:有位很多病人的的開業醫師,每天掛號看病的病人很多。有位鄉下人從偏遠地區搭每天少數幾班的公車到城裡來應診,拿到的號碼牌已經很後面。等到黃昏還沒輪到他看診,最後一般回山上的車子時間到了,只好去搭車回家。到家後將號碼紙牌燒掉,紙灰放在開水內喝下,居然病就好了!大概是這位病人對那位醫師的信心,讓他無藥而癒吧。
去年新年時,接受我的一位堂姪兒夫婦的邀請去南庄給親家拜年問候。我以為是初次見面,沒想到見面時,親家母劈頭就說:她的母親很多年前因為眩暈,久治無效,接受她的孫女婿(也就是當天載我去南庄的姪兒)的介紹,到臺大醫院來看我這位阿伯,居然看診後服藥兩天就好了!應該也是老人家對我這位親戚醫師有信心的效果吧!
如果病人/家屬不能信任醫師,尊重醫師,醫病經常處於敵對狀態,惡言或暴力相向,就會使醫師時時驚心動魄,先做防衛自保;未能全心照顧病人,甚至為了減少訴訟失敗,多做很多不必要的檢查,增加醫療資源的浪費,也讓病人暴露於不必要的檢查的危險與耗時。譬如簡單的暈眩,如果能夠信任厝邊的診所醫師,簡單的身體檢查,安慰的話語,處方後就可能逐漸改善症狀。
醫學院的老師都努力教學生要有同理心,要視病猶親,把病人當親人當朋友看待,病人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盡心盡力了解病人的痛苦。醫師有責任要用病人聽得懂的話,告訴病人他的病情,要如何處置及治療。讓病人知道哪些檢查或治療,可能會有什麼副作用或危險,他可以有什麼選擇。當選擇困難時,醫師可以告訴病人,如果病人是他自己或他的親人,他會做什麼選擇,給病人參考,並告訴病人及家屬,他為什麼會做這種選擇,讓病人及家屬比較容易做正確不會後悔的選擇。
有位邱老先生以82高齡,已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DNR)意願書,並由女兒寄給台灣安寧照顧協會,作健保IC卡的註記。邱老先生因癌症末期無法順利呼吸,被女兒送回急診,一直擔心沒有盡力搶救病人可能會挨告的醫師告訴家屬:「病人現在需要要插管急救,如果不插管,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不插管急救就會死!救或不救?妳決定。』」在慌亂中,女兒覺得如果她決定不插管,父親的死亡不就是她的責任嗎?於是說:「插管。」插管以後,病人飽受兩家醫院的痛苦折磨,才含恨而終,讓女兒長期抱憾。如果急診醫師視病猶親,告訴家屬:「病人現在的狀況可能很快就不能自己呼吸,需要插管急救。但是他已經是癌症末期,插管也不可能救活,只能延長死亡時間,增加痛苦。病人已簽署DNR意願書,我們是不是尊重他的意願,不要插管,協助他安詳往生?」醫師可以再加一句:「如果他是我的父親,我會選擇不要插管急救。」此時病人的女兒應該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讓病人在醫療團隊及家屬的愛心照護下,如願安詳的走完人生的旅程。
其實,當病人及家屬無法確定如何選擇時,不妨請教醫師:「如果病人是你的親人或你自己時,你會做何選擇,為什麼?」更顯示對醫師的信任,把醫師當親人(視醫如親);醫師也更能視病猶親!這不是雙贏雙受惠的局面嗎?

繼續閱讀請電擊    下面這篇文章的連結



陳榮基



   從前民間有個小故事:有位很多病人的的開業醫師,每天掛號看病的病人很多。有位鄉下人從偏遠地區搭每天少數幾班的公車到城裡來應診,拿到的號碼牌已經很後面。等到黃昏還沒輪到他看診,最後一般回山上的車子時間到了,只好去搭車回家。到家後將號碼紙牌燒掉,紙灰放在開水內喝下,居然病就好了!大概是這位病人對那位醫師的信心,讓他無藥而癒吧。

   去年新年時,接受我的一位堂姪兒夫婦的邀請去南庄給親家拜年問候。我以為是初次見面,沒想到見面時,親家母劈頭就說:她的母親很多年前因為眩暈,久治無效,接受她的孫女婿(也就是當天載我去南庄的姪兒)的介紹,到臺大醫院來看我這位阿伯,居然看診後服藥兩天就好了!應該也是老人家對我這位親戚醫師有信心的效果吧!

   如果病人/家屬不能信任醫師,尊重醫師,醫病經常處於敵對狀態,惡言或暴力相向,就會使醫師時時驚心動魄,先做防衛自保;未能全心照顧病人,甚至為了減少訴訟失敗,多做很多不必要的檢查,增加醫療資源的浪費,也讓病人暴露於不必要的檢查的危險與耗時。譬如簡單的暈眩,如果能夠信任厝邊的診所醫師,簡單的身體檢查,安慰的話語,處方後就可能逐漸改善症狀。

   醫學院的老師都努力教學生要有同理心,要視病猶親,把病人當親人當朋友看待,病人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盡心盡力了解病人的痛苦。醫師有責任要用病人聽得懂的話,告訴病人他的病情,要如何處置及治療。讓病人知道哪些檢查或治療,可能會有什麼副作用或危險,他可以有什麼選擇。當選擇困難時,醫師可以告訴病人,如果病人是他自己或他的親人,他會做什麼選擇,給病人參考,並告訴病人及家屬,他為什麼會做這種選擇,讓病人及家屬比較容易做正確不會後悔的選擇。

   有位邱老先生以82高齡,已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DNR)意願書,並由女兒寄給台灣安寧照顧協會,作健保IC卡的註記。邱老先生因癌症末期無法順利呼吸,被女兒送回急診,一直擔心沒有盡力搶救病人可能會挨告的醫師告訴家屬:「病人現在需要要插管急救,如果不插管,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不插管急救就會死!救或不救?妳決定。』」在慌亂中,女兒覺得如果她決定不插管,父親的死亡不就是她的責任嗎?於是說:「插管。」插管以後,病人飽受兩家醫院的痛苦折磨,才含恨而終,讓女兒長期抱憾。如果急診醫師視病猶親,告訴家屬:「病人現在的狀況可能很快就不能自己呼吸,需要插管急救。但是他已經是癌症末期,插管也不可能救活,只能延長死亡時間,增加痛苦。病人已簽署DNR意願書,我們是不是尊重他的意願,不要插管,協助他安詳往生?」醫師可以再加一句:「如果他是我的父親,我會選擇不要插管急救。」此時病人的女兒應該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讓病人在醫療團隊及家屬的愛心照護下,如願安詳的走完人生的旅程。

   其實,當病人及家屬無法確定如何選擇時,不妨請教醫師:「如果病人是你的親人或你自己時,你會做何選擇,為什麼?」更顯示對醫師的信任,把醫師當親人(視醫如親)醫師也更能視病猶親!這不是雙贏雙受惠的局面嗎?
http://profrcchenmd.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_31.html#links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