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學佛筆記

學佛筆記
淨榮
@佛法精髓 「了脫生死,永離輪迴」:
信:因果,無常,輪迴, 涅槃。 佛為究竟—信佛。
願:念佛。願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行:行善(拔苦與樂),自度度人(做一切事助人成佛)。六度萬行
李恆鉞:「以自己的志願力與行為力使內心漸漸增上達到解脫成佛的最高目的」
@悉達多太子
四門遊觀 東門遇老人 南門遇病人 西門遇死人 北門遇沙門
生老病死。成住壞空 生命在呼吸間”。無常!
@三法印
1. 諸行無常(IMPERMANCE):諸受是苦
2. 諸法無我(Anatman, Niratman, Egolessness):因緣合和, 緣生緣滅
3. 涅槃寂靜(NIRVANA)
@四聖諦The Four Noble Truths
1.     : 八苦(,,,,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受陰 [五蘊熾盛])
2.     : ,貪欲,無明, [煩惱,渴望,]
3.     : 無明愛滅,絕於苦因 [滅去痛苦]
4.     : 八正道
1. The miseries of existence; The Reality of Suffering—dukkha
2. The cause productive of misery-the desire; The Cause of     Suffering—samudaya
3. The destruction of that desire;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nirodha
4. The means of obtaining this destruction of desire.The Path to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 -magga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繼續閱讀請點擊下面     [這篇文章的連結]


@八正道The Noble Eightfold Paths
1.     正見~正當的見解。Right Belief, Right View
2.     正思惟~正當的思想。Right Thought
3.     正語~正當的言語。Right Speech
4.     正業~正當的行為。Rignt Action, Behavior
5.     正命~正當的活命(職業)Right Livelihood
6.     正精進(正勤)~正當的精進。Right Exertion, Right Effort
7.     正念~正當的意念。Right Remembrance, Right Mindfulness
8.     正定~正當的禪定。Right Meditation, Rifgt Concentration
@八正道
1.     正見(見解)
2.     正思惟(思想)
3.     正語(言語)
4.     正業/正行 (行為)
5.     正命/正職 (職業)
6.     正精進
7.     正念(意念)
8.     正定(禪定)
思想:正見、正念、正思惟、正定
言語:正語
行為:正業、正命、正精進
修行`: 精進、禪定
@八正道
1.     正見~正當的見解。
2.     正思惟/正思~正當的思想。
3.     正語~正當的言語。
4.     正業/正行~正當的行為。
5.     正命/正職~正當的活命(職業)
6.     正精進/正勤~正當的精進。
7.     正念~正當的意念。
8.     正定~正當的禪定。
@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s 八正道
1. Right View正見means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Fourfold truth, to believe in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and not to be deceived by appearances and desires.
2. Right Thought正思means the resolution not to cherish desires, not to be greedy, not to be angry, and not to do any harmful deed.
3. Right Speech正語means the avoidance of lying words, idle words, abusive words, and double-tongues.
4. Right Behavior正行means not to destroy any life, not to steal, or not to commit adultery.
5. Right Livelihood正職means to avoid any life that would bring shame.
6. Right Effort正勤means to try to do ones best diligently toward the right direction.
7. Right Mindfulness正念means to maintain a pure and thoughtful mind.
8. Right Concentration正定means to keep the mind right and tranquil for its concentration, seeking to realize the minds pure essence.
   ---Kosaido: The Teaching of Buddha
       仏教傳道協會: 仏教聖典
 @真佛教
諸惡莫作,                To cease from all sin,
眾善奉行, 積功德,  To get virtue,
自淨其意(),          To purify the heart (mind),
是真佛教.                 This is Buddhism.
 @因緣果Cause Condition Effect
(Karya)    Cause
緣                 Condition
(karana)   Effect (Result)
+緣→果   Cause+Condition Effect (Result)
因→果      CauseEffect (Result)
 @緣起CONDITION
「緣起」就是此事依靠著彼事,彼事是此事的條件,也就是     因果報應。
宇宙一切均是緣起,現在的是從前許多的緣起而形成的,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緣起。
--果。
因果緣起,善惡有報。
 @Karma,Kama
「業」是思想行為的影響,對外有影響,對內也有影響,可以存儲在八識田裏面,好似日常所說的「作用」一樣。又好似下了種子方能發芽,依著業的影響才又能生起行動。
以前多世的善業與惡業,決定一個人的今世。
前業在今世結果。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a being in the past existences determine his condition in the present one.
 @入菩提道
學習前行,不執三輪  (施者、受者、施與受的行為)—三輪體空
前行訓練:萬法如夢 -人身難得 -無常 - -輪迴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 五根, 五力, 七菩提分, 八正道。
 @ 四念處 
觀身不淨 To consider the body impure
觀受是苦 To consider the senses as a source of suffering
觀心無常 To consider the mind to be in a constant state of flux
觀法無我 To consider that nothing remains unchanged forever  
 @  四正勤The Four Right Procedures
四正勤,也稱四意斷、四正斷、四正勝
巴利文: sammappadhāna;
梵文: samyak-pradhāna,samyakprahāṇa
1. 未生惡令不生
    To prevent any evil from starting
2. 已生惡令永斷
    To remove any evil as soon as it starts
3. 未生善令得生
    To induce the doing of good deeds
4. 已生善令增長
    To encourage the growth of good deeds
 @四如意足
四神足(巴利文:ṛddhipāda), 又稱四如意足
欲神足,為慾望成就。
勤神足,為精進無間。
心神足,為一心正念。
觀神足,為心不馳散。
 @五根
信根, 勤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五根/五識:表達不同意義的色法     
「眼、耳、鼻、舌、身」的「五根」。
六根/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感官器官)。
 @五力The Five Faculties of Power
(巴利文:pañca bala
1.     信力    The faith to believe
2.     精進力The will to make the endeavor
3.   念力    The faculty of alertness
4.   定力    The ability to concentrate one’s mind
5.   慧力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clear wisdom
 @六度(六波羅密多) The Perfection of Six Practices
1.     佈施Offering:助人
2.     持戒Keeping Precepts:不害人
3.     忍辱Endurance:不報復,不給人家壞處                      
4.   精進Endeavor:永久修持不斷
5.   禪定Concentration of mind:念佛、拜佛、觀想、念經
6.   般若Wisdom : 明了生死大事,不執著
 @七菩提分
七覺支(巴利文:satta bojjhaṅgā, satta sambojjhaṅgā),也稱七等覺支、七遍覺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寶、七覺分、七覺意、七覺志、七覺支法、七覺意法
1.     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
2.     擇法覺支:依智慧能選擇真法,捨棄惡法
3.     精進覺支:精進勤奮學習正法而不懈怠。
4.     喜覺支:得正法而產生的喜悅。
5.     輕安覺支:指身心感到輕快安穩。 
6.     定覺支:進入禪定而心不散亂。
7.     舍覺支:心無偏頗,不執著而保持平衡。
 @無我 (Anatman, Niratman)(Egolessness)
人無我,是說人身不外是色(形質)、受(感覺)、想(觀念)、行(行動)、識(意識)五類,即五蘊結合而成,沒有常恆自在的主體。
法無我,大乘佛教還認為色、受等五類都由種種因緣和合而生,不斷變遷,也無常恆堅實的自體。
 @五蘊(五類)
色(形質)、受(感覺)、想(觀念)、行(行動)、識(意識)五類,即五蘊。
人身由五蘊結合而成,沒有常恆自在的主體(無常)
五蘊皆空。
 @五戒Five Precepts
1.     戒殺     Kill not
2.     戒盜     Steal not
3.     戒邪淫 Indulge in no forbidden sexual pleasure
4.     戒妄語 Lie not
5.     戒酒     Take no intoxication or stupifying drugs or liquor.
      守五戒成就善業
 @三寶Three Treasures
  (BUDDHA)
  (DHARMA)
  (SANGHA)
 @十惡 [去十惡即十善]
身三業:殺生、偷盜、淫慾
口四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意三業:貪、嗔、癡
 @輪迴(Saṃsāra
《法華經·方便品》:「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
前世,今生,來世(或來生)
「六道」(六趣):天道、人間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十法界: 佛、菩薩、緣覺、聲聞 (阿羅漢) +六道
涅槃 NIRVANA
 @三毒---三學
三毒:貪。嗔。癡。
三學 (三無漏學):戒。定。慧。
 @六度/六波羅蜜
1.     佈施: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佈施 (財佈施) 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 (法佈施) 和信心的給予 (無畏佈施)。佈施能除去貪慳。
2.     持戒:恪守戒律 (如五戒,十戒) 等。另外捨己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惡業。
3.     忍辱:不把任何對自己或教義的侮辱或攻擊放在心上、坦然面對苦難,以及培養耐性。忍       辱能除去瞋恚。
4.     精進:就是勤勞地修行。精進能除去懈怠。
5.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6.     般若:增進對佛法的瞭解、增長智慧。般若能除去愚癡。
 @十二因緣
1.   無明(煩惱,;貪嗔癡;五蘊因緣生)
2.   行(造作諸業,善業惡業)
3.   識(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業識)
4.   名色(心身;心理物質)
5.   六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6.   (外境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7.   (苦樂的感受)
8.   愛(對境生愛欲)
9.   取(追求造作)
10. (業因完成;因果不亡)
11. (在受於身)
12. 老死(身之老死;五蘊 [色受想行識]之身, 成熟後又開始敗壞)
 @金剛經
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菩薩發心應該不要執著任何事物﹙相﹚,而且更應發展出普渡眾生的心。如此就能降伏其紛亂執著的心,成就無量的功德。
離相生心是整部金剛經的精神所在。
怎樣才能達到離相生心的境界呢﹖
就是對每一件事物要做到掃三心、 破四相。
掃三心是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破四相則指不執著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金剛經邏輯
如來說XX,即非XX,是名XX
如來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19)
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既是實相,亦是非相; 既非實相,亦非非相。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所有的東西都只是[名相]
空性不二。
 @ 金剛經vs心經
金剛經
When we say A is A, we mean A is not A, therefore it is A.”
A AA不是A,所以AA
無, 有。
肯定即否定。
心經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金剛經:肯定、否定、再肯定的修行境界
第一個階段是學習事物,對事物的態度是持 有”及肯定的。
第二階段則是觀察事物的本質,以緣起法來觀照事物,進而了知事物之自性本空,對事物的態度是持“空”及否定的。
第三階段則是本著事物之空性而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提心來待人處事,此時理事圓融,事事無礙,一切開悟後之行止,了知事物之妙有,對事物的態度是持“有”及肯定的。
唯信和尚:
修行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修行中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修行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林宏容
 @ 金剛經偈頌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老母經
時有貧窮老母。來到佛所,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白佛言。願欲有所問。
佛言。善哉善哉當問。
老母言。人生老病死。從何所來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行識。從何所來去至何所。眼耳鼻舌身心。從何所來去至何所。地水火風空。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佛言:人生老病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色痛想行識,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眼耳鼻舌身心,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地水火風空,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佛言:諸法亦如是。
 @不二論Advaita Vedanta
唯心主義
Advaita非二元:自我(Atman)和完整(Brahman,梵)
梵是唯一的真理,梵與自我終究是沒有分別的。
梵是唯一的、是全部、是唯一的真實。宇宙物質都是虛假的。物質世界只是梵轉化成的幻象。
梵沒有性質、沒有形狀,是自有、絕對及不滅。
 @人間淨土
佛說:心淨即佛土淨。心淨則人間即淨土!
六祖壇經: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英國詩人John Milton(1608-1674): 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aven of      Hell, a Hell of Heaven.  人心可使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印光大師(1861-1940), 太虛大師(1890-1947):『人生佛教』。
印順導師(1906-2005):『人間佛教』。
聖嚴法師(1931-2005):「人間淨土」。
證嚴法師:慈濟把淨土帶到人間 [人道救援]
 @圓覺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地獄、天堂皆為淨土。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一切煩惱,畢竟解脫。
心不生虛妄,現世即菩薩。
                --清淨慈菩薩問 第六
 @心經HEART SUTRA般若波羅蜜多咒
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去彼岸),波羅僧揭諦 (同去彼岸),菩提薩婆訶。
GATE (go), GATE (go), PARA GATE (Go to other shore, paradise)
PARA SAM GATE  (go to other shore, paradise, together),
BODHISVAH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王菲演唱心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jWQ8fFP3h0&feature=related  
身三惡業:殺生、偷盜、淫慾;
口四惡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意三惡業:貪、嗔、癡三毒。
 @十善業
永離
殺生,偷盜,邪行(淫慾)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貪欲,瞋恚,邪見()
                     ---佛說十善業道經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
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
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
捨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
                     -----佛說十善業道經
 @ Four Unlimited States of Mind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Compassionto remove greed  慈斷貪
Tendernessto remove anger    (溫和)斷嗔
Gladnessto remove suffering  喜斷苦
Equanimityto remove the habit of discrimination of enemies and friends 
                                                   捨(平等心)斷差別心, 斷愛恨心
---Kosaido: The Teaching of Buddha
 @喜無量心
喜,就是歡喜,歡喜什麼呢?歡喜有人比我好,見到人家慈悲,我也隨喜,我歡喜、讚歎;見到人家有這種悲心,悲能拔苦,拔眾生的苦,我也歡喜、讚歎、隨喜。就是沒有妒嫉心,見到其他人行菩薩道修行,愈修行自己愈歡喜。不是說看他修行,我生了一種妒嫉心,你怎麼修行跑到我前頭裏去了,這種心是妒嫉心。
其他人、任何人的長處我都歡喜,一絲一毫的妒嫉心也沒有,這叫喜無量心。
                                 ---宣化上人
 @隨喜
遇到好事,要隨喜、 讚嘆、鼓勵,並且虛心學習。
                                 ---聖嚴法師
 @大惡業-- 「五逆」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佛說八大人覺經(簡略) 後漢沙門安世高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四大苦空。(苦空無常覺)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少欲無為。(長修少欲覺)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常念知足。(知足守道覺)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常行精進覺)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增長智慧。(多聞智慧覺)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菩薩布施。(布施平等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守道清白。(出家梵行覺)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發大乘心。(大心普濟覺)
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復還生死,度脫眾生。 
                 (朱婓講記註) 
 @生死
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
信解大道,死而無憾!
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真正覺醒的心靈。
無常、無我、自在無礙。
 @         
孔子: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者(loyalty),盡己之心。 [成就自我][利己]
恕者(consideration),盡人之情。 [成就眾生][利他]
拙雲:只要忠恕存心,落實於人生一切人、事、物中,則於內對己,或於外對人,無不皆悉       安心也。
敬天畏地愛人。
 @ 生死—大安心
孔子: 「未知生,焉知死。
拙雲:若知生,即可知死乎?
   人生只要忠恕存心,真誠利他,無所求而行事,則必可得生之「大安心」,
   亦可得死之「大 安心」。生死若安心,則一切內外萬法無不可安心矣!
   此「大安心」實貫通一切萬法,無不自在無礙。
   人人本具之佛性。      
 @ 良心可對天 
知識不是力量,      分享知識才是力量;
生活的價值在於,  能幫別人創造多少價值。
只要良心可對天,  早也升天,晚也升天。
 @佛般涅槃
一切有為法               皆悉歸無常
恩愛和合者               必歸於別離
諸行法如是               不應生憂憹
 @周宣德(子慎)老師—慧炬
發願往生念佛號 行解相應一哲人
 @李炳南老師-台中蓮社
老實念佛
 @懺雲師父 水里蓮因寺

持戒念佛
 @懺公師父勉勵醫界弟子
觀音菩薩的心腸—慈悲
維摩居士的口舌—智慧
彌勒菩薩的肚皮—容忍
金剛菩薩的面目—公正
 @淨土法門
正行:持佛名號 (念佛)          
            一心念佛
助行:止惡修善
 @迴向偈PRAYER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THROUGH THIS PRAYER, MAY ALL THE SANTIENT BEINGS OF THE THREE WORLDS OF SAMSARA ACHIEVE PERFECT BUDDHAHOOD IN THE SACRED DHARMADATU ABOARD.
@ 聽診器與佛珠: 學醫與學佛 
@ 佛是大醫王
@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Namo Amida, Amitaba, Amitabuddha
阿彌陀佛Amida, Amitaba, Amitabuddha
觀世音菩薩Avalokitesvara (The Bodhisattva of Compassion)
大勢至菩薩Mahasthamaprapta (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普賢十大願
一者 禮敬諸佛
二者 稱贊如來
三者 廣修供養
四者 懺悔業障
五者 隨喜功德
六者 請轉法輪
七者 請佛住世
八者 常隨佛學
九者 恆順眾生
十者 普皆回向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尊親顯孝
佛言 凡人事天地鬼神, 不如孝其二親, 二親最神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12)
@佛教的優點
1真—諸法實相
2善—自發善
3美—法喜道樂
「究竟解脫」
@淨土發願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薩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祈願大眾法喜充滿
心無罣礙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心經
@多聞多行多學多研究
[看到病人的需要,看到社會的需要,努力完滿其需要。]
[自利利他,自度度人。]

跟隨佛菩薩與上帝的腳步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1384
愛心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71Fr2e-4w&feature=youtu.be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