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安寧緩和醫療之死亡準備(九)--臨床說法


生命雙月刊99 20101 (http://www.lotus.org.tw )
安寧緩和醫療之死亡準備()--臨床說法
/編輯台
 死亡準備要一步步化解障礙,有四個重要步驟:
  1.能捨
  2.放空
  3.依持佛法,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4.遠離顛倒夢想,展現慈悲喜捨的智慧。
  第一步要能捨。如何能捨?感應以後就會起信,能肯定這一生使命已經達成,沒有遺憾,就會產生學習成長的動機,也就是信願行的開始。這個階段的心願完成很重要,能排除心願未了的障礙,但要將「心願」界定在病人能力所及、與生命意義的肯定有關的。
  第二步要放空,接受「無智亦無得」,回歸到本身具備的佛性,相信自己有能力超越死亡的考驗。人活著就有奪取、擁有、執取的問題,解決問題有兩種策略,從苦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下策,因為有執取才有得到,有得到就有痛苦。「無智亦無得」是不執取,是對生之欲的破解,是放空,是究竟的智慧。
  第三要依持佛法,發願往生西方淨土,行六度而能心無掛礙,沒有死亡恐怖。無掛礙指能放下、不執著,有正確的方法,不能擁有時,也可以適得其所自得其樂。譬如輕風拂面,享受到微風吹拂的舒適而不執著風一定要停留在臉上。在人世間,上自覺悟的聖者,下至平凡百姓,每一個人都會往生,每一個人往生的時間都有其意義,往生時「心無掛礙」,不單指能肯定這一生的使命、能放下,還能學習不掛礙的方法--破除無明。有些病人如本文個案一對念佛方法、往生過程問得很清楚,越清楚越能放下,一心念佛沒掛礙就是適得其所。
  無恐懼除了放空之外還要發揮生命力。恐懼是生命受威脅所產生的害怕、畏懼和逃避的本能反應,是為了求生所發揮防衛機制,不見得不好,但對於臨終者過度的恐懼反而不好,因為若恐懼之後仍不能繼續生存,會更加恐懼造成惡性循環。所以在這中間要提升「生」的定義--不是只有眼前的生命還有未來的生命、有來生,眼前的生命雖然結束,但未來還有希望。
  會執著是因為有「執著此身心為我」的無明,不掛礙的方法是要能破無明。執著與記憶力不同,記憶力好不等於智慧,忘記不等於不執著。執著指不能接受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現象變化,如果能從自然的變化中悟出空的道理,這是不執著(放空)的表現。
  死亡準備最後要能遠離顛倒夢想,展現慈悲喜捨的智慧。從大師的典範看得出來,臨終修行等於死亡準備,是超越死亡的智慧,死亡是無我的最佳寫照。無我的消極層面是遠離顛倒夢想,積極的是慈悲喜捨的展現。如本文個案一,拒絕氣切即遠離顛倒夢想,遠離各種阻礙一心念佛的困擾,遠離不切實際、是非不分,提起心性光明的正念,最後連身體、財富、眷屬都能夠放下。
  達到無我的境界是死亡準備的最高要求。死亡是有形的消失,從有形看起來似乎無我了,但也要能展現出去除無形我執的境界,展現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無我境界。
(本文待續)本文節錄自:〈安寧緩和醫療之死亡準備〉,作者為宗惇法師、德嘉法師、陳慶餘教授、宏琳法師、印本法師、印適法師、德俅法師、慧岳法師、惠敏法師,在此特別感謝。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