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
陳榮基
病人找醫師的目的是治好疾病、解除或減輕痛苦,醫師的首要任務是利益病人或避免傷害病人。醫療過程中,不論是檢查、檢驗、用藥、手術,乃至復健治療,都有潛在或無可避免的危險。醫師必須權衡利弊得失,並與病人討論,共同選擇對病人最有利的醫療處置。如何減少錯誤的發生,醫病雙方都有責任,也都能夠做出貢獻。針對國內外的醫療失誤經驗,醫界努力設法利用醫院評鑑制度的修訂,來幫助醫院做得更好;利用彼此的切磋學習(benchmarking),以增進病人的安全。病人也可以熱心的參與,來提高自身的安全。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醫院有時會錯認病人,因而給錯藥或輸錯血,甚至開錯身體左右部位或開錯病人。醫院評鑑就要求藥師或護理師給藥時要再三核對病人及藥物(護理界稱為三讀五對),病人也可幫助確認藥袋上寫的是自己的姓名,給的藥治療的病確實是自己的病。譬如藥袋上寫的藥是治療糖尿病的藥,而自己並沒有糖尿病,就要馬上提出質疑。這樣才能避免吃錯藥。如果護士一大早丟進一件手術衣並說:「趕快換好衣服要去開刀房!」你得想想醫生好像沒說我今天需要手術,及時提醒護士,免得讓她把你送進手術室,當作隔床病人開掉了。護士須確認現在要送的病人姓名,及要做的手術是膝蓋手術無誤,才可將病人送走;到了手術室門口還要與手術房的護士確認,病人及家屬千萬不要以為太煩了。上了手術檯,醫師護士還要再確認病人及手術的部位是右膝或左膝。當病人明天要左膝或左眼手術時,醫師必須與病人共同確認手術的部位,並在手術位置附近簽名作記號,病人也應確認。這樣才能避免開錯人或開錯位置。因為國內外都有因疏於確認而造成不幸的先例。衛生署也規定手術醫師必須親自向病人解說手術的內容並獲得病人簽署同意,麻醉醫師也要親自向病人解說清楚並獲得病人簽署同意。醫院評鑑時會特別注意這些規定的執行情形。衛生署、衛生局
醫界及病人共同合作,我們可以使台灣的醫療做得更好,使我們的國民更健康更快樂。
美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IOM(Institute of Medicine)於1999年出版《人都會犯錯》(To Err is Human),我國衛生署於2004年成立病人安全委員會,訂定病人安全工作五大目標,包括「避免藥物錯誤、落實院內感染控制、杜絕手術部位錯誤,病人錯誤及手術程序錯誤、避免病人辨識錯誤、預防病人跌倒」,又於2005年加上第六大目標,「鼓勵異常事件通報」。
友人莊國敏醫師,曾任台灣省衛生處副處長,有長年醫院管理的經驗,結合管理專家莊秀文管理師及莊淑婷護理師,於2006年推出《病人安全管理與風險管理實務導引》一書,(台北華杏出版公司發行)(http://www.farseeing.com.tw),值得向醫界同好推薦。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推薦病人安全書籍



1. 病人安全管理與風險管理實務導引
編著: 許國敏,莊秀文,莊淑婷
發行所: 台北, 華杏出版有限公司
2006
2. 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Editor: Institute of Medicine
Publisher: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推薦擁抱老年心生活


推薦「擁抱老年心生活」
陳榮基
書名: 擁抱老年心生活 Die hohe Kunst des Aelterwerdens
作者: 古倫神父 Anselem Gruen
譯者: 吳信如
出版者:台北市,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2008 (台北市110慶城街6之1號7樓之2。電話 02-2749-5303.

好友賴允亮醫師長老送我這本好書,讀之有如炎夏一杯清涼烏龍好茶,泌人心脾。特為之推薦。本書作者古倫神父是德國聖本篤修道院的理家神父,負責管理修道院所屬二十多家公司行號與三百多名員工。他具有神學博士與企管碩士的學位。是德國暢銷的基督教書籍作者。其著作中文譯本已有六冊,皆由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出版。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作者在進入六十歲階層時,寫下這本如何瀟灑迎接老年的到來的好書。老人不應該成為社會的負擔,應該是社會的瑰寶,年輕人的明燈。神父告訴我們「變老」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我們要用正面的態度來看待「自己也會變老」這件事。老人要學習「接納、放手和超越自我」。如果以大自然的四季來看待人生,老年就像秋天,「擁有一個遲暮的美景」,在秋天「繽紛的自然色彩點綴了大地,和煦的太陽散發出溫暖,秋收的禾榖歡慶著創造的恩賜。」「『生命之秋』意味著觀看并享受生命的美。」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似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夏花秋葉,人生的每一階段,不都充滿了美麗的意義嗎?
「老年人不必再追求績效,不必透過績效來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認同。」「如果老年人能夠將他們的內在生命呈現出來的話,也會結實滿滿。」老人可以嘗試新的工作,如打毛線、繪畫、捏陶、手工修繕、雕塑等。老人也可透過文字、小說、圖畫或音樂,「把潛藏在內心的真正財富具體議題化」,讓世界更美麗更充實。
老人可以與年輕人分享經驗,「成為生命共同體的一份子」「他們讓其他人擔任演員,自己並不妄加干預,而是在別人需要諮詢時,提供自己的意見。他們不會緊緊抓住別人,也因此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
作者告訴我們:「在思索『年老』問題時,也應該同時深思自己的生命意義到底在哪裡---在我目前的年歲當下,該如何認真專注地生活。」老人可以緬懷過去的豐功偉業,心酸苦辣,點點滴滴,翻閱舊照片,講講舊故事,但老人更應該快樂與勇敢的活在當下。
雖然身體的衰老與腦力的衰退,可能是無可避免的,但是透過愛惜自己,注意健康,多動腦多動手腳,老人可以使自己「變得更有智慧」。用「愛將破碎的生命重新組合」,使生命更「接近永恆」。「社會必須要給老人空間,讓他們可以愉快的享受變老的過程。」「社會不只應該用醫學的方式,來延長并照料老年人的生命,也必須重新發現老年人的價值與意義。」使「老年人能夠真正成為社會的祝福。」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4TH AOCN in Bangkok


4TH AOCN in Bangkok
陳榮基
1975年11月第四屆亞太神經學會(4th AOCN, Asian Oceanian Congress of Neurology)在泰國曼谷舉行,本人與科中同事宋成銘醫師奉主任洪祖培教授之命代表我國神經學會參加,並發表論文(CHEN RC, SUNG SM, SOONG WT, RYU SJ, SUN JL, HUNG TP. 1975 .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 by long-term alternate-day prednisolone. J Formos Med Ass 74:579-89.)。這是我們兩個小毛頭第一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抵達曼谷時,行李未到,承蒙旅泰好友陳日郎兄接機,先去買了兩件泰國衫換穿,就去參加當晚的歡迎酒會,才發現各國代表都是西裝畢挺,只有我們兩人穿輕鬆的泰衫,雖然有點尷尬,但是也讓各國代表很快就認識這兩位台灣來的代表。當晚大部分的賓客都知道我們兩人的行李到歐洲旅行去了(結果行李到醫學會結束的前一天才到達)。當晚結識了洪教授的日本好友福岡九州大學的黑岩義五郎教授及東京的里吉營二郎教授,留下這張難得的照片。後來我及成銘先後到九大神經研究所參訪或進修,就是這次會議促成的機緣。黑岩教授在他的還曆紀念冊中留下這張照片。今天(2008/07/25)我回到台大神經科時,恩師洪教授正在他的辦公室內整理歷史資料,老人家找出這張照片,並即囑咐秘書陳桂美小姐掃描後傳輸給我。老師交代應就此照片的故事作文字紀錄,以為歷史補白。(圖中左1宋,左2黑岩,右1陳,右2里吉,右3黑岩夫人)

*用手巾拚環保

用手巾拚環保
陳榮基
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赴美,驚羨於美國的富裕與先進,到處都是豪華寬敞的四輪驕車,馳騁在通達四面八方的高速公路,寬大的停車場停滿了各色各樣的車輛。高架公路,四通八達,讓你目不暇接,不知如何上路。走進任何一間化妝室,都有順手可以抽取的大張擦手紙,好像取之不盡,深嘆這才是既衛生又文明的國度。趕忙收起在國內習慣放在褲袋裡的小手巾,怕被人家看到我們的落後習慣。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雖然加油時發現大車子耗油很兇,但是美國到處有提供比台灣便宜很多的加油站,就不太會心痛。家裡用的各式生活用紙:浴室裡擦臉紙、擦手紙、馬桶用紙、客廳另有不同的細膩擦手紙、廚房更有大捲的擦手紙,琳瑯滿目,買起來可以是滿滿推貨車,結帳時雖然會心痛,但是還是會以能夠過文明人的生活,而深感慶幸。回國後欣見台灣也漸漸迎頭趕上,化妝室也有了各式用紙,高速公路也趕上了美式標準。慶幸我國也擠上了已開發的國家之列。直到有一天到桃園國際機場接機,一路不斷向老外炫耀我們的高速公路的水準,車過泰山收費站時,老外突然冒出一句:「你們居然抄襲了美國的所有壞習慣!」
接下來,石油價錢不斷飆漲,地球暖化逐漸惡化。我們才驚覺是我們為了生活的舒適與方便,開大車,可能燒掉了子孫的油源;每一個人,一次如廁擦掉一張大擦手紙(有些人甚至用掉好幾張!),為了補充這些用紙,又要砍掉多少樹林,增加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年前有次到京都開會,日本友人很親切的送了一條小手帕,她說;「日本為了推動環保,愛惜森林,正在恢復使用手巾的舊習慣,因此很多公共場所的洗手間可能不再供應擦手紙,怕你們外國客人不方便,每人送一條小手巾備用。」猛然覺醒,每個人的一個小動作,只恢復我們以前父母教我們的出門帶條手巾(或手帕)的習慣,不再使用擦手紙,就可以幫助環保,為拯救地球盡一分心力。從此以後,我又恢復了帶手巾出門的習慣,洗完手,不再抽擦手紙,拿出自己的小手帕,心安理得的把手擦乾,回家換洗手帕。不再害怕別人奇怪的眼光,認為你這個老頭子怎麼這般落後,不會用擦手紙。總是覺得今天又少殺了一株小樹苗,而感到欣慰。
另一方面,餐廳免洗筷子的大量使用,不但使用者會受到浸泡有毒漂白藥水的傷害,而且增加竹林或樹木的砍伐。如能外食使用環保筷子,既有益健康,又可環保。再加上出門多用BMW(Bus公車,Metro捷運,走路Walk),既可增加走路的運動量,又可節省能源,減少污染,響應環保。人人出門帶手巾及環保筷,使用BMW,個人的一個小動作,就可達到拚環保救地球的大功效。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賀秀傳亞洲遠距微創訓練中心成立



賀秀傳亞洲遠距微創訓練中心成立
陳榮基
因為老友秀傳醫療體系黃明和總裁的追求最新最好,提供病人最佳照顧的理念,斥資近兩億,設立於秀傳彰濱醫院的秀傳亞洲遠距微創訓練中心,已於2008年5月26日正式開幕。在黃明和總裁及法國微創手術領導人Jacques Marescaux教授的共同主持,在副總統蕭萬長、立法院長王金平及眾多嘉賓的見證下誕生了。
微創手術包括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及內視鏡手術(Endopscopic surgery),已成為外科醫療發展的趨勢。猶記得約十年前恩主公醫院李威傑副院長發表以此術作胃隔間減肥手術的成果時,有位朋友的外甥女兩年前接受傳統胃隔間手術,看著自己肚皮上長長的手術疤痕,無限欣羨此新手術只在肚皮上留下兩三個小點的疤痕!微創手術不但減小了手術疤痕,更縮短了手術時間,及術後的恢復期程,縮短住院時間。提升醫療品質,增加病人滿意度,也減少了醫療費用。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新的發展更使小小的點狀傷口,變成外表看不到傷口!變成今天的 ”NOTES(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以先進的內視鏡,通過人體自然孔道,如經過胃壁、大腸壁或子宮壁,進入腹腔或胸腔,進行各種手術的方法正方興未艾,無法想像。將來真不知道手術的醫師是外科醫師或內科醫師了。
針對突飛猛進的醫療新技術,醫師需要不斷學習。遠在法國Strasbourg的遠距手術中心(IRCAD/EITS Laparoscopic Center)(Institut de Recherche contre les Cancers de Appareil Digestif),每年吸引超過三千位各國外科醫師前往取經。今天,秀傳亞洲遠距微創訓練中心(AITS, Asian Institute of TeleSurgery)將IRCAD的亞洲分部搬到台灣,讓亞洲各國的外科醫師可以就近來彰化鹿港深造!更便利國內同仁的學習。將使台灣一鳴驚人!已經排定的今年度訓練課程有8/28-30 的泌尿科手術,9/29-10/1的婦科手術及12/4-5的大腸直腸手術。(http://www.aits.tw)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介紹新書《建構亞洲的生命醫學倫理》



陳榮基
最近接到好友戴正德教授(Michael Cheng-tek Tai)的英文新書”The Way of Asian Bioethics” 《建構亞洲的生命醫學倫理》(台北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5月) ,拜讀之後,受益良多,忍不住要鄭重向讀者大力推薦。戴教授十多年前執教於加拿大薩斯克省大學,是位國際知名的醫學倫理學教授。我曾經向台大醫學院李鎮源院長推薦延攬回台領導醫學倫理學教學,後來他接受台中中山醫學院周董事長的禮聘,於1997年到中山醫學院執教,該校升格為中山醫學大學後,開創了醫學人文暨社會學院,成為創院院長。創辦台灣醫學人文學刊,也為教育部編寫「醫學倫理導論」, 「 醫療兩難的倫理抉擇 」 及「醫師與社會責任」三書。並經常受國際研討會邀請前往演講, 被推選為國際臨床醫學倫理學社(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Bioethics) 第三任理事長, 也邀請知名學者來台舉辦生命醫學倫理研討會。為國內醫學倫理的拓荒者與教育的重要推手之一。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這本新書博引儒家、道家及佛教乃至印度的理論,追尋生命倫理在東方的觀念,而與近代西方的醫學倫理及生命倫理串聯,並比較東西之異同。近代西方的生命倫理自1970年代開始澎博發展,由Beauchamp及Childress所推廣的喬治城原則(Georgetown Mantra)形成了現在廣被接受的倫理四大原則,即尊重自主(Autonomy)、切勿傷害(Nonmaleficence) 、利益病患(行善原則)(Beneficence)及公平正義(Justice)。
戴教授歸納亞洲的思想成為下列五大原則:
1.切勿傷害(Ahimsa, or nonmalificence):Ahimsa源自印度教與佛教傳統,對所有生命都要切勿傷害(Do-no-harm)。在此原則下禁食動物性食物(素食) 、放棄戰爭、拒絕傷害任何生命的想法,將切勿傷害的原則推廣到所有有情眾生。
2.慈悲(仁)(Compassion):佛教說「慈悲」,孔子說「仁」,為別人、為眾生作好的事情,將利益病患推廣到利益眾生。也就是實踐菩薩度化眾生成佛的悲願。在醫療的作為上不但要有同情心(sympathy),也要有同理心(empathy),醫療人員應積極為病患的最大利益設想。含意更廣於beneficence。
3.尊重(Respect):從儒家孝道的精神衍生出對他人的尊重,西方人較注重對個人自主權的尊重,東方人因為家族/家長的集體決策的觀念,可能在告知病情時,對家人的意見的尊重更甚於對病人意見的尊重。但是現代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越來越覺得應該更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應是醫療行為的重要準繩。
4.正義(Righteousness):孔子說「君子重義,小人重利。」好的醫師應該盡最大努力給予病人最好的照顧,不必也不能計較報酬與利益之多少。收受紅包才給好的醫療的行為,是嚴重違反倫理正義原則的。
5.道 -- 盡責(Dharma--Responsibility):道是正確的生活方式或生命原則,人人有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責的義務,病人要遵從醫囑善盡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責任,醫師也要善盡照顧病人健康及利益病人的責任。彼此盡責,彼此互信,醫病關係和諧,是生命倫理的最佳成果。(本文登載於健康世界雜誌2008年8月號)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天心月圓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賞析》





《天心月圓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賞析》
編著者: 楊梓茗
發行人: 釋慧觀
出版者: 財團法人弘一大師紀念學會(http://www.hongyi.org.tw/)(慧觀法師)
贊助者: 財團法人益生文教基金會(江朝陽居士)
印刷者: 台北縣七海印刷有限公司
2008年7月初版
近承好友慧炬機構董事/理事江朝陽居士贈送《天心月圓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賞析》一書,余長年嚮往弘一大師特有的書法,翻卷益覺親切,讀之更為內容所深深感動。此書源自於清朝金纓(蘭生)所編之《格言聯璧》,「分學問,存養、持躬(附攝生) 、敦品、處世、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凶十類,共珍錄六百餘則金科玉律,字字珠璣。」1954年弘一大師親撰成《格言別錄》。《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賞析》由本書編著者楊梓茗居士自2003至2008年在《弘裔雜誌》連載。2008年7月出版。特為之鄭重介紹。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電視带大的孩子

電視带大的孩子
陳榮基

現代民主社會國家除了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分立以外,媒體也發揮了重要的制衡力量,因此媒體被稱為第四權‧媒體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視乃至網路‧
以前大家庭時代,在家裏小孩都是由母親或祖母带大的,出外玩耍也大多由父兄或叔伯帶領,在親情的孕育下,逐漸成長學習‧到了學齡時期,老師的燻陶與教誨,益形重要‧現在小家庭,父母往往都要出外工作,小孩就交給褓姆或外傭看管了,為了減少看顧的精力,讓小孩從小就守在電視機前,乖乖的隨著電視的畫面與音樂而活動,因此現在的小孩可說是由電視带大的‧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電視固然可能有好的娛樂或益智節目,但是更多的是”教壞大小”的節目,小孩除了看壞眼睛,養胖腰圍(因為長時間窩在電視機前,沒有運動,又不斷的吃甜食!)以外,更從電視上模仿學習一些壞的習性:譬如菸酒廣告,雖然附上了「抽煙有害身體健康」或「未成年人不可喝酒」的警語,但是這些對大人都無效的勸說,對心智未開的小孩,又怎能有嚇阻的功效呢?看到電視上俊男美女,抽煙或喝酒的瀟灑鏡頭,難怪中學生就會偷偷的學抽煙,以向同儕顯示「我長大了! 」 「看我酷不酷! 」如果再加上電視影劇中男女主角抽煙或喝酒的寫意鏡頭,孩子不迷上不拼命仿效才怪呢!我真感謝我們成長於沒有電視的時代,否則回想起來,當年也許會學上抽煙與喝酒呢!如果再加上很多限制級的節目(TV,VCD,DVD),沒有設限的呈現在未成年人的眼前,對年輕人的戕害,甚至導致犯罪行為,危害就更可怕了‧
很多廣告,不論是藥品或商品的廣告,有時在潛移默化中對年輕人的危害,更是殺人不見血.最近幾年常到鄉下醫院輔導,常常看到年輕工人,因為嗜酒,導致肝硬化住院‧仔細追究其染上酒癮的原因,是因為工作的夥伴,很多人看到電視上的「增強體力」或「消除疲勞」的「強壯飲料」的廣告,并不知道或是沒注意到這些初喝起來會讓你覺得「強壯如牛」的飲料,原來是含有酒精的飲料,年輕人為了消除疲勞,喝了覺得有效,但是因為效力來自酒精,必須逐漸要增加劑量,才能保持功效,結果就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了酒癮,而不能自拔‧
還有另外一類的廣告是廣播電台的賣藥廣告或健康食品的廣告,常常誇大其詞或誇稱療效,甚至如消基會或老人聯盟的調查,還有很多是偽藥或假藥,受騙與受害的都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
不幸的是廣告或暴力色情的節目,往往是電視或媒體公司重要的財源‧是不是大老闆們要等到有一天自己的兒女或親人受害時,才願主動淨化節目的內容?(本文登載於健康世界雜誌2008年7月)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長毛象與南投陶











西伯利亞的長毛象,冰封在北極冰層下18000年後出土。現代南投的陶藝家的富含古味的作品。這兩者怎麼會扯上關係呢?原來他們都來到臺北市了。在自由廣場的民主紀念館內,正進行這兩種特展。不要錯過喔。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與服務概況

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與服務概況
陳慧慈,陳榮基
●緣起~
 蓮花基金會自民國83年成立,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佛法與臨終關懷的結合,每兩年舉辦一場「佛法與臨終關懷研討會」,並在民國87、88年首度委託台大醫院進行「靈性照顧模式之研究」以及「佛法在安寧療護/緩和醫療應用之研究」確立靈性照顧模式及其重要性。民國89年至94年改由屏東「一如淨舍」繼續委託研究發展,並正式進行「臨床佛教宗教師」之培訓工作。由台大醫院家醫科主任陳慶餘教授及西蓮淨苑/法鼓山上惠下敏法師負責訓練課程,台大緩和醫療病房提供實習場所。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民國94年起,蓮花基金會展開「本土化靈性關懷」系列課程乃至臨床佛教宗教師之臨床實習及培訓工作。經臨床證實,由經過培訓的佛教宗教師提供靈性照顧,不但是佛教徒強力的助緣,在協助無宗教信仰或非佛教信仰的臨終病人以及家屬,也經常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於是,自民國95年起至今,蓮花基金會再度委託台大醫院陳慶餘教授繼續致力融合醫學與佛學之「緩和醫療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推廣研究」工作,期盼禆益更多病人及家屬。
至今培訓73名人次,有29位法師完成全程訓練,包括實習,積極投入全國各安寧病房從事靈性關懷的工作,深獲好評。企盼教內各大道場踴躍支持,不斷派法師參與培訓。更盼望佛教大學的佛學院或佛教研修學院,能夠開設臨床宗教師的培訓課程,使兩千多年來佛教界培養法師/僧伽參與醫療工作的創舉,成為正式僧團培植的一部分。不讓天主教與基督教神職人員從事醫院服務的傳統,專美於前。
除了感謝法師們的熱心參與,老師們的殷勤指導,更感謝社會大德菩薩的踴躍捐輸,使蓮花基金會能夠繼續推動此工作。

●何謂「靈性照顧」與「臨床佛教宗教師」~
 「靈性照顧」是指末期病人在面對死亡的過程中,由專業的照顧者協助提昇正念,學習超越生死的態度,緩解身心痛苦及死亡恐懼,進而達到善終(甚至佛教所謂的「往生淨土」)。在中國人的文化、習俗中,經過訓練的佛教宗教師是最適任的角色。
 因此,「臨床佛教宗教師」即是指:經過培訓,在安寧緩和醫療團隊中從事第一線工作,參與病人身心社會靈性照顧的臨床法師,是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

●蓮花基金會「建立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
1. 兩年舉辦一次「佛法與臨終關懷研討會」,具領導指標地位。
2. 進行「佛法與臨終關懷研究計畫」,開本土研究之先河。
3. 每年定期辦理「本土化靈性關懷」系列課程(共同課程乃至臨床實習),為培訓「臨床佛教宗教師」之教育養成推廣工作而努力。

●蓮花基金會之「善終服務」~
1. 製作「回家,真好!」安寧居家療護手冊,為醫療人員及家屬的重要參考,且榮獲國民健康局「二OO六年優良衛生教育教材-優等獎」。
2. 成立「安寧居家療護輔具租借中心」,免費出借氣墊床、氧氣製造機、噴霧器及抽痰機等,完成病人回家的心願。
3. 成立「蓮花臨終關懷諮詢專線」,由經嚴格培訓且具臨床實務經驗之臨床佛教宗教師擔任線上諮詢服務,提供無遠弗屆的靈性照撫、善終引導。
●未來展望~
1. 推廣安寧療護之高優質照護~五全照顧(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
2. 籌設佛教式的臨終關懷醫院~蓮華醫院,結合醫學與佛學的醫療團隊,提供病人及家屬身心靈安適與自在的照護服務,致力塑造慎始善終的社會文化。

*生生世世的愛

生生世世的愛
陳榮基
欣聞台南奇美醫院的奇恩(安寧)病房將於97年7月25日啟用,使安寧緩和醫療的團隊又增加了一隊生力軍。該病房將由陳冠廷主任及張賢真護理長掌舵。奇美醫院邱仲慶院長是我在台大醫院服務時的老同事,神經外科醫師。僅借用他的一篇題為「生生世世的愛」(題目應是取自奇美安寧團隊照顧過的一位癌末病人給老婆的卡片上的一句話:『老婆,我愛你,生生世世,我愛你。』)的文章的最後一段,介紹此奇恩病房。「一般病人的照顧除了身心以外,靈性的照顧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癌末病人,心靈的療護更是重要。我們醫院是以急性病人照顧為主,醫療的空間也多已充分利用,但為了讓癌末病人得到身心靈的照顧,我們決定在8B team II的病房撥出6間病房、11張病床設置溫馨的安寧病房。除了1間單套需自付差額以外,另外五間二人房將不收差額而由社會善心人士捐助來幫助癌末的弱勢的病人。除了病房之外,我們也將增設交誼廳、會議室、宗教室、往生室等,伴隨病人安寧地走完餘生。即日起,社服部愛心基金成立“安寧療護基金”接受院內外善心人士的捐款。盼大家來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