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基TAIWAN

我的相片
Taiwan
姓名陳榮基現任恩主公醫院教授/顧問醫師 神經學兼任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董事,華梵大學董事. [曾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理事/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創刊總編輯.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 of Beirut)進修(WHO復健醫學訓練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 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腦神經研究所進修. [獎項]醫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11/12),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2010/10/11)Received a Medal for People's Heath from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Vietnam on Oct. 11, 2010.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1/04/16).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推薦擁抱老年心生活


推薦「擁抱老年心生活」
陳榮基
書名: 擁抱老年心生活 Die hohe Kunst des Aelterwerdens
作者: 古倫神父 Anselem Gruen
譯者: 吳信如
出版者:台北市,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2008 (台北市110慶城街6之1號7樓之2。電話 02-2749-5303.

好友賴允亮醫師長老送我這本好書,讀之有如炎夏一杯清涼烏龍好茶,泌人心脾。特為之推薦。本書作者古倫神父是德國聖本篤修道院的理家神父,負責管理修道院所屬二十多家公司行號與三百多名員工。他具有神學博士與企管碩士的學位。是德國暢銷的基督教書籍作者。其著作中文譯本已有六冊,皆由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出版。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作者在進入六十歲階層時,寫下這本如何瀟灑迎接老年的到來的好書。老人不應該成為社會的負擔,應該是社會的瑰寶,年輕人的明燈。神父告訴我們「變老」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我們要用正面的態度來看待「自己也會變老」這件事。老人要學習「接納、放手和超越自我」。如果以大自然的四季來看待人生,老年就像秋天,「擁有一個遲暮的美景」,在秋天「繽紛的自然色彩點綴了大地,和煦的太陽散發出溫暖,秋收的禾榖歡慶著創造的恩賜。」「『生命之秋』意味著觀看并享受生命的美。」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似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夏花秋葉,人生的每一階段,不都充滿了美麗的意義嗎?
「老年人不必再追求績效,不必透過績效來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認同。」「如果老年人能夠將他們的內在生命呈現出來的話,也會結實滿滿。」老人可以嘗試新的工作,如打毛線、繪畫、捏陶、手工修繕、雕塑等。老人也可透過文字、小說、圖畫或音樂,「把潛藏在內心的真正財富具體議題化」,讓世界更美麗更充實。
老人可以與年輕人分享經驗,「成為生命共同體的一份子」「他們讓其他人擔任演員,自己並不妄加干預,而是在別人需要諮詢時,提供自己的意見。他們不會緊緊抓住別人,也因此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
作者告訴我們:「在思索『年老』問題時,也應該同時深思自己的生命意義到底在哪裡---在我目前的年歲當下,該如何認真專注地生活。」老人可以緬懷過去的豐功偉業,心酸苦辣,點點滴滴,翻閱舊照片,講講舊故事,但老人更應該快樂與勇敢的活在當下。
雖然身體的衰老與腦力的衰退,可能是無可避免的,但是透過愛惜自己,注意健康,多動腦多動手腳,老人可以使自己「變得更有智慧」。用「愛將破碎的生命重新組合」,使生命更「接近永恆」。「社會必須要給老人空間,讓他們可以愉快的享受變老的過程。」「社會不只應該用醫學的方式,來延長并照料老年人的生命,也必須重新發現老年人的價值與意義。」使「老年人能夠真正成為社會的祝福。」

1 則留言 :

Unknown 提到...

"老人可以嘗試新的工作,如打毛線、繪畫、捏陶、手工修繕、雕塑等。老人也可透過文字、小說、圖畫或音樂,「把潛藏在內心的真正財富具體議題化」,讓世界更美麗更充實。" 以上陳教授所言, 不但使老年生活充實,同時可促進大腦健康預防失智,可說是一舉數得!!! L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