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基TAIWAN

我的相片
Taiwan
姓名陳榮基現任恩主公醫院教授/顧問醫師 神經學兼任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董事,華梵大學董事. [曾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理事/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創刊總編輯.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 of Beirut)進修(WHO復健醫學訓練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 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腦神經研究所進修. [獎項]醫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11/12),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2010/10/11)Received a Medal for People's Heath from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Vietnam on Oct. 11, 2010.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1/04/16).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介紹新書《建構亞洲的生命醫學倫理》



陳榮基
最近接到好友戴正德教授(Michael Cheng-tek Tai)的英文新書”The Way of Asian Bioethics” 《建構亞洲的生命醫學倫理》(台北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5月) ,拜讀之後,受益良多,忍不住要鄭重向讀者大力推薦。戴教授十多年前執教於加拿大薩斯克省大學,是位國際知名的醫學倫理學教授。我曾經向台大醫學院李鎮源院長推薦延攬回台領導醫學倫理學教學,後來他接受台中中山醫學院周董事長的禮聘,於1997年到中山醫學院執教,該校升格為中山醫學大學後,開創了醫學人文暨社會學院,成為創院院長。創辦台灣醫學人文學刊,也為教育部編寫「醫學倫理導論」, 「 醫療兩難的倫理抉擇 」 及「醫師與社會責任」三書。並經常受國際研討會邀請前往演講, 被推選為國際臨床醫學倫理學社(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Bioethics) 第三任理事長, 也邀請知名學者來台舉辦生命醫學倫理研討會。為國內醫學倫理的拓荒者與教育的重要推手之一。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這本新書博引儒家、道家及佛教乃至印度的理論,追尋生命倫理在東方的觀念,而與近代西方的醫學倫理及生命倫理串聯,並比較東西之異同。近代西方的生命倫理自1970年代開始澎博發展,由Beauchamp及Childress所推廣的喬治城原則(Georgetown Mantra)形成了現在廣被接受的倫理四大原則,即尊重自主(Autonomy)、切勿傷害(Nonmaleficence) 、利益病患(行善原則)(Beneficence)及公平正義(Justice)。
戴教授歸納亞洲的思想成為下列五大原則:
1.切勿傷害(Ahimsa, or nonmalificence):Ahimsa源自印度教與佛教傳統,對所有生命都要切勿傷害(Do-no-harm)。在此原則下禁食動物性食物(素食) 、放棄戰爭、拒絕傷害任何生命的想法,將切勿傷害的原則推廣到所有有情眾生。
2.慈悲(仁)(Compassion):佛教說「慈悲」,孔子說「仁」,為別人、為眾生作好的事情,將利益病患推廣到利益眾生。也就是實踐菩薩度化眾生成佛的悲願。在醫療的作為上不但要有同情心(sympathy),也要有同理心(empathy),醫療人員應積極為病患的最大利益設想。含意更廣於beneficence。
3.尊重(Respect):從儒家孝道的精神衍生出對他人的尊重,西方人較注重對個人自主權的尊重,東方人因為家族/家長的集體決策的觀念,可能在告知病情時,對家人的意見的尊重更甚於對病人意見的尊重。但是現代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越來越覺得應該更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應是醫療行為的重要準繩。
4.正義(Righteousness):孔子說「君子重義,小人重利。」好的醫師應該盡最大努力給予病人最好的照顧,不必也不能計較報酬與利益之多少。收受紅包才給好的醫療的行為,是嚴重違反倫理正義原則的。
5.道 -- 盡責(Dharma--Responsibility):道是正確的生活方式或生命原則,人人有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責的義務,病人要遵從醫囑善盡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責任,醫師也要善盡照顧病人健康及利益病人的責任。彼此盡責,彼此互信,醫病關係和諧,是生命倫理的最佳成果。(本文登載於健康世界雜誌2008年8月號)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