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芳草集 : 專訪人文科學兼備的傑出全人護理專家 胡文郁教授

 芳草集

不要害怕困難,符合潮流與需求趨勢就去做,記得從愛惜自己出發,善待自己才能照顧他人,發揮護理專業的永續影響力:專訪人文科學兼備的傑出全人護理專家 胡文郁教授

受訪者:胡文郁教授

撰稿者:張榮珍 副教授

網址: https://stti.org.tw/publications_detail.php?id=183  

西元 2024 05 28 89-4期會訊

 芳草集

 專訪人文科學兼備的傑出全人護理專家胡文郁教授

訪談撰稿: 國際榮譽護理學會 編輯委員會 張榮珍

全人照護,融入服務、教學、研究「胡椒鹽」配方的起始

永遠帶著微笑,滿腔熱忱的胡文郁教授認為「全人照護是以人為本的照護」,她身為一位護理學教授、護理主管及臨床護理專家,對胡教授而言,教學、研究與服務是環環相扣的,胡教授從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醫院擔任基層護理師,在學校也從擔任助教與講師開始,護理的路上,一向都是臨床與教學相輔相成,搭配研究執行,落實服務、教學、研究並進的「胡椒鹽」配方,胡教授展現了從基層到領導、從基礎到進階、從新手到專家的護理範例。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8.6.24]

胡教授回想過去,在民國74年由當時任台大醫院護理部周照芳主任帶領,推動全人照護實務,希望能提供住院病人完善的全人照護,因此當時周主任號召自己母校台大護理學系畢業的年輕護理師,轉任到心臟內科病房,提供total care,落實全人照護理念,胡教授記得當時年輕的自己對於可以把在學校所學的所有護理照護技能實際落實應用,心中還是很感動的,提供病人全身擦澡、提供身心靈社會靈性全方位完善照護,護理品質和病人照護成效是相當令人滿意的,可以看到充分落實全人照護其成效是深深受到肯定的。

在醫院任職一年後,便從醫院轉回母系擔任助教,負責指導大學部學生的腫瘤護理學實習;不久,新的挑戰又出現了,由於台大護理學系與附設醫院護理部向來緊密合作,因此擔任學系講師的胡教授,受邀回到附設醫院全時兼任血液腫護病房護理長,換言之,全部上班時間多數都在病房擔任護理長,同時進行教學與研究工作,確實需要在護理長、護理系教師、年輕護理研究學者三重專業角色職涯間,有效管理時間取得平衡,好不容易落實「胡椒鹽」配方平衡時,新的需求、新的挑戰又出現了。

從癌症照護到癌末善終,骨髓移植到安寧照護

當時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和台大護理學系主任陳月枝教授,基於台越合作計畫的需要,台灣與越南在血液腫瘤照護合作甚多,臺大醫院有了開設骨隨移植病房的必要性,胡文郁教授便承擔籌備與創設台大醫院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ortation, BMT)病房的重責,施行先進的骨髓移植,協助推展台越醫療合作計畫。在數年照護癌症病人與家屬的經驗後,從當時的癌症照護看見末期病人未滿足的需求,就是「想要能善終」,想要「好死」,胡教授向來充滿俠女精神,不忍末期病人接受無效醫療、受盡折磨、無法善終,因此便召集志同道合夥伴,就是心目中真心想為病人與家屬提供優質末期照護的護理師們,一同打天下,創立臺大醫院安寧病房,當時胡教授已經升任督導長,也正巧神經科教授陳榮基醫師從日本考察回來,深深體會到安寧照護的推動不能再等待,一定要趕緊推動,記憶猶新在風光明媚的宜蘭冬山河主管共識營途中,講定了邀請小兒科護理長王浴,和邀請挑選具熱忱、理念相理師,踏上開設安寧病房之路,從6床開始,漸漸擴床到17床,感謝長官支持和同儕合作,讓身心靈社會全人照護和末期病人善終好死得以實踐。近、有熱忱的六位護理師參與。

安寧病房照護創辦,創建安寧共照與安寧居家

安寧的推動,具有重要性和臨床意義,但是安寧護理師練就一身的功夫可提供末期病人有品質的照護,但當時發現入住安寧病房的末期病人,往往一兩天便離世,無法真正受到安寧照護而善終,無法好好完成四道人生,轉進安寧病房的時間太短,若僅剩臨終助念最常見,那無疑是錯過安寧善終的時間與機會,所幸在公私協力的努力下,透過蓮花基金會經費支持一位專任助理,得以全時全心好好推動與辦理安寧照護,倡議有品質的善終,開始努力協調與溝通,讓病人的原單位、原醫療團隊,可以更早轉介,使得病人在末期還有機會表達心願與完成夢想,臨床實務又發現病人無法及早接受安寧照護其中一項關鍵因素是沒有被及早病情告知且提供安寧療護為一種選項,不知道如何成功且適切地進行病情告知,沒有把握可以與病人和家屬溝通疾病走到末期等都是當時既存的現況。

        在楊泮池校長擔任院長時期,約當1998年國家要發展生醫藥產業, 支持新藥發展,衛福部支持台大發展臨床試驗中心,需要培育可執行臨床試驗研究的人才,首先需要培訓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胡教授心想也是可以把安寧照護的理念帶進臨床試驗,病人可先參與臨床試驗,若結果還是走向生命末期,那就可以及早提供安寧照護,換言之,腫瘤在數十年前被認為是末期、不可治癒、死亡無法避免,所以參與新藥研究試驗,或許是另外一線希望,另外一個存活機會,病人萬一參與的試驗結果不理想,還有機會轉介安寧照護;在當時,身旁同儕有些認為臨床試驗和安寧療護似乎彼此衝突,一個是積極治療,甚至是接受未上市、人類首用的藥劑,另一個卻是主張不再積極治療,而是接納生命走向終點的課題,要安排舒適完成人生旅程,胡教授認為兩者其實有其共通點,也能互相搭配運用,其實並不互斥,而是醫護需要接受倫理教育,具備倫理敏感度與倫理思辨能力,才能落實全人照護理念,與需要的病人好好討論治療的選擇,是進入臨床試驗,追求新契機;或是選擇安寧,落實舒適善終,就是說能依照病人的需求,協助病人選擇最適合的方案,做出最適當的決策,就是落實醫病護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的精神。

 整個訪談的最後,胡教授送給所有護理學生與護理人的勉勵是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害怕困難,符合潮流與需求趨勢就去做,建議在各種場域中都可以試著在優質照護的同時思考執行研究計畫,詳實完整收集與分析資料,就能夠真正達成以臨床與社區實證為依據的護理照護研究計畫,胡教授從過去許多跨領域、跨專業與跨國的研究經驗,很鼓勵護理新生代可以發揮護理專業強項貢獻社會,執行研究計畫過程便會看到不同的觀點與想法,可以增加生命的豐富程度,也要記得從愛惜自己出發,善待自己才能照顧他人,發揮護理專業的永續影響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發展史

https://profrcchenmd.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9.html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