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張寶芳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願力永不止息

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陳榮基序

 

  我和寶方相識長達二十多年,她凡事熱心,總是當仁不讓,全力以赴。她既是佛教蓮花基金會的重要活動推手也是協助無數臨終病人善終的菩薩推手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為了宣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選擇不急救DNRDo Not 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她全力投入「祈福.傳愛.心安寧」千人騎腳踏車宣導活動,致力結合基督教安寧照顧基金會、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及佛教蓮花基金會三大宗教力量來推廣安寧療護理念。她去年更是為了關懷在全臺各安寧病房服務的臨床佛教宗教師,不辭辛勞和佛教蓮花基金會一起「安寧行腳」全臺走透透。這種義不容辭的奉獻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寶方就像一座願力的發電廠,無論遇到順境或逆境,總能以願力突破萬難。她剛開始在臺中榮總當志工時,發現末期病人並不只有癌症病人還有更多慢性病、精神病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在生死徘徊中也非常需要協助但她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看見自己的不足中,她向地藏菩薩發願,希望能以一己綿薄之力,陪伴和守護這些患者善終

繼續閱讀慶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11.4.23]

  因此,當寶方有緣觸ji 及生命議題和癌症照護的領域後,不但用心學習,也確信自己必須建構起生死觀才能自利利人行菩薩道。她長年擔任臺中榮民總醫院志工隊隊長,親自參與照顧安寧病人。以虔誠佛教徒的身分,擔任蓮花基金會董事,參與推動善生善終的教育,也護持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培養,讓法師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團隊。為了磨鍊愛心,她遠赴印度加爾各答,追隨天主教的德蕾莎修女,照顧路邊撿回的帶高度傳染病的垂死病人。以這種多樣的愛心經驗,她所照顧的安寧病人及家屬的故事,當然值得鄭重推薦。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既是關於生死的感人故事,也是寶方自己的生命筆記,書中有許多在生命微光中,發人深省的段落,讓人低迴不已。原來很多的人生煩惱,轉念便是菩薩的智慧啊!

  她在書中說:「雖然生命的長度難以延長,卻可以用接納的態度來拓寬生命的廣度。」她彷彿是病人的橋樑,助人跨越種種的生死徬徨,不斷串連起生命的愛和希望。像是〈千瘡百孔的人〉一文的社會邊緣人女孩,她說如果再遇到類似狀況的病人,還是不會放棄。即使無法改變女孩的生命長度,若能提昇她的生活品質與深度,哪怕只是一點點,就夠了。

  而在〈安定身心,化解死亡恐懼〉一文,寶方更直接袒露了安寧病房志工的心聲,不只臨終者需要無畏心,志工也同樣需要,才會有勇氣直面死亡,並同理病人對死亡的恐懼。她說:「每個人都害怕死亡,我並沒有比較勇敢。但是既然病人願意在臨終前把手交給我,我就是盡力去做。」

  照顧末期的病人,不只需要同理的慈悲,也需要有清明的智慧。這樣在面對一期一會的生死時,也才能有不斷放下的勇氣,繼續前行。在〈走進病房,看見眾生平等〉中,她說:「我提醒自己,每次走進病房關懷病人,應該去掉『我』,不問他的身分、職業、貧富,平等看待每個人。」

  志工在照顧病人時,也要有覺察自己身心的智慧,才不會瀕臨情緒臨界點而不自知。〈垂死之家的震撼教育〉便是寶方的親身經歷分享,她發現自己志工做久後,再也不會動不動就哭得唏哩嘩啦,或是對去世的個案掛念不捨,原來她的熱情已經耗竭,所以看到老、病、死,竟然再也沒有眼淚了。她問自己當志工的初衷還在嗎?為什麼不再能體會病人的苦?最後,她決定暫停一下,轉往印度加爾各答的垂死之家」服務,看看能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我隨著書中的故事,不斷地受到種種觸動,人的生命有限,如何讓願力能永不止息?志工除了要有慈悲心腸,更要有自我覺察的關照力,行善奉獻的道路才能不因挫折退轉。寶方能在志工路上獲獎無數,如中華民國志願服務楷模金駝獎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等的肯定,應是得自於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的修行力量吧! 

    以佛教來說協助一個人安詳往生,其實就是協助一個人成佛。寶方只求耕耘,不問收穫,一點一滴地在耕耘人間淨土,讓我彷彿看見安寧病房的地藏菩薩身影,雲水生死兩岸,病房不空,誓不成佛。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