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舞台劇『幸福的記憶』

全球每7秒,就會新增一名失智患者
台灣每年至少新增5800名個案
目前已有16萬名,到2040年更會倍增到40萬名!
北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推出自製
由北醫醫學系學生、演藝人員、市議員等共同演出
病友、病友家屬、醫師現身說法罹患失智的心路歷程
新聞稿
陳永旭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父親罹患失智症,但你卻只能眼睜睜看他慢慢忘記所有的一切。你,要如何面對你的父親帶他走向尋找記憶的世界?一個老醫師罹患失智症到最後失能的故事----『幸福的記憶』醫學人文公益舞台劇即將從3月12到15日四天五場,在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縣雙和醫院、萬芳醫院、北投社區大學、淡水仁濟安老所等地演出。事件的主角吳醫師,今年67歲,是一位在彰化開業的醫師,有一天他跑到年輕時居住的家,而和現在的房客爭奪誰才是房子的主人,經過自己擔任醫師的兒子委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診斷才證實罹患失智症,當曾於醫療場域救過無數病人的醫師變成病人,因罹患失智症讓陪在身旁的親人,目睹父親漸漸遺忘所有親人,這種記憶功能退化的疾病,唯有切身之痛才能感同身受。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表示,『幸福的記憶』舞台劇是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所自製的舞台劇,其集合臺北醫學大學暨進修推廣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等單位共同推動,本舞台劇由北醫醫學生擔綱演出,來自北醫的本劇導演陳永旭表示,『幸福的記憶』舞台劇探討當醫師變成病人自己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及親情的考驗,是近年來非常難得的一部探討失智症疾病及醫療倫理議題探討的醫學作品。
曾擔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衛生局局長,現為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教授、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的陳永興表示,根據世界各國對失智症盛行率的調查,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約有5 ~ 6%的老人患有失智症,且每增加5歲,就會增加一倍。也就是說,到了85 ~ 90歲,每3 ~ 4個人之中就有一個失智病患。目前全球已有2500萬失智人口,40年後,則約有8000萬人失智!也就是全球每7秒,就會新增一名失智患者,而台灣每年至少新增5800名個案,目前已有近11萬名失智老人,到2040年更會倍增到40萬名!『失智症』是指腦部的疾病,以記憶力功能減退為主要表徵,伴隨著大腦其他的認知功能(如判斷、推理能力、定向感、注意力、言語、執行力等)異常。其實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非自然的老化現象;台灣臨床上就曾經發現才30多歲的年輕人罹患失智症。只是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長者,平均在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有5%~6%的患病率。但失智症卻常被人忽略。失智症患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常被解讀成「單純只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卻不知一個失智症患者,其實是非常需要接受診斷、治療與照顧的。且由於失智症的特性,使得家屬在照護之路上備感艱辛。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何俊森醫師表示,失智症的病人,會逐漸產生腦力的退化,簡單的事情做不好,到後來,就連自我照顧的能力也喪失,這時,往往需要部份或全職的照顧者來幫忙。但是,當病人來到醫院就診時,為數不少都已經達到相當的嚴重程度,甚至是很嚴重的程度。雖然「早期診斷」對一個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的意義與價值,因人、地、家庭背景各有不同,但是從許多層面看來,早期診斷仍有其正面價值;一方面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衝突,對未來做規劃,同時,家人也會更懂得珍惜家屬親朋之間僅存有限的互動。
記者會現場邀請到廖張希瑾女士出席,廖女是今年84歲,罹患中重度失智症,十多年前跟隨兒子移民美國,卻因罹患失智症遭到自己的兒子騙取家產,因為診斷疾病醫師大多會聽信親人的主訴症狀,而讓自己的哥哥把母親的積蓄騙光後,廖女士的女兒廖蘭珍捨棄國小教職,一年半前把遠在美國的母親帶回來,在往後的下半人生決定和母親找回屬於自己年輕時最『幸福的記憶』。
『幸福的記憶』導演及失智症舞台劇發起人陳永旭表示,希望藉由該戲提倡國人重視失智症所帶來的大腦功能喪失問題,透過失智症老人罹病的真實故事,讓全民認知「失智症」所引發的健康問題,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如果有這樣的疾病,身旁的人能夠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幫助他們能找到回家的路。本公益演出集合北醫學生及演藝人員等共同演出,演出父親失智症的兒子醫學系四年級的張閎斌表示,演出這齣戲最主要是希望提倡國人能夠尊重失智症患者,並且防止走失及家庭不幸事件發生,並建立社會大眾預防老年失智的觀念。而演出失智症的王恩詠則表示,自己的親人也是罹患失智症,很高興能演出這樣的一齣戲,希望大家能及時行愛,絕對不要等到自己想要付出時,卻發現身旁你最愛的人生病了而後悔不已,同時我也希望罹患失智症疾病的老人也能在對抗疾病過程中去愛惜自己的生命,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勇敢站出來。本公益舞台劇將於3月12日星期四晚間七點半於臺北醫學大學杏春樓首演,並陸續於雙和醫院、萬芳醫院、北投社區大學、淡水仁濟安老所等地演出。本演出結束後邀請醫師及專家學者進行醫療教育座談,本活動不需索票、免費入場,活動官方網站http://www.tmu.edu.tw,洽詢電話:02-2924-0228 或0933-134-103。



附件
一、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份患者都是屬於這類型,其中又以下列三者最常見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特性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主要以記憶功能為主,並無意識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其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往生後腦解剖可發現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美國前總統雷根即罹患此症。

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其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無法調整行為以致有不適切之行為反應及活動;或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此二者皆有進行性退化現象。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特性為除認知功能障礙外,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時好時壞起伏變化大、對抗精神藥物十分敏感、鮮明的視或聽幻覺、每次發作持續數周至數月。
 
二、血管性失智症:
為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在東方人發生比例甚高。
常見臨床特徵:(1)情緒及人格變化
(2)尿失禁
(3)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
三、其他失智症:
其他原因引起之失智症,如腦瘤、腦炎、AIDS、外傷、酒癮、正常腦壓水腦、Vit.B12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在臨床診斷的工作上,這些反倒是我們特別注意,因為大部份是可以治療的病因。 
  請留意最近半年來,您或您的家人是否常發生以下情形?
  □ 1. 記憶減退,常找不到東西,或忘記與別人的約會?
  □ 2. 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動作,例如不會開瓦斯爐、打不開門鎖?
  □ 3. 常想不起來某個詞語該如何表達,例如必須用「送信的人」來代替「郵差」?
  □ 4. 常搞不清楚今天是幾月幾日、搭車常下錯站、常在自家附近迷路?
  □ 5. 警覺性降低,開車或過馬路橫衝直撞,或幫不熟的朋友作保?
  □ 6. 看不懂微波爐、提款機上的操作說明,而不知如何操作?
  □ 7. 東西亂擺,例如把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等等?
  □ 8. 出現異常行為,例如拿走店家的物品沒給錢,或衣衫不整?
  □ 9. 疑心病重,常懷疑東西被偷走,或認為家人是壞人偽裝的?
  □10. 變得很被動,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一整天都坐著不動。
如果上述情形不斷發生,代表您或您的家人極可能已出現失智症的徵兆。請即刻前往醫院檢查,以免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