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基TAIWAN

我的相片
Taiwan
姓名陳榮基現任恩主公醫院教授/顧問醫師 神經學兼任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董事,華梵大學董事. [曾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理事/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創刊總編輯.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 of Beirut)進修(WHO復健醫學訓練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 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腦神經研究所進修. [獎項]醫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11/12),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2010/10/11)Received a Medal for People's Heath from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Vietnam on Oct. 11, 2010.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1/04/16).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巫瑩慧 失智 愛的照顧勝過藥物治療

 失智 愛的照顧勝過藥物治療

【聯合報/巫瑩慧/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2006.12.29

https://bpnoi.pixnet.net/blog/post/2095177

今年正逢德國阿茲海默醫師發現失智症一百周年,國際失智症協會第22屆年會10月就選在柏林召開,特別具有歷史意義。討論的四大領域中,有關「照護」的議題,共16項,佔全部議題的六成,涵蓋活動、食物、環境、經濟、科技、支持系統到臨終養護等。  

身為家屬、也是主要照顧者,我以此研討會上關於照顧患者應有的理念與支持照顧者的實驗計畫和大家分享。

首先,最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儘量去維護患者的尊嚴,且須體認行為問題是腦部病變後不可避免的結果,妥善的照顧更甚於藥物治療。同時,問題行為也是一種病症,所以儘量不要去改變患者所熟悉的環境或搬遷,以免帶來更多的不安和混亂。日本自2000年實施新的健保系統以後,在長期照護體制中就積極推展這種以人為中心的理念。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5.9.23]

其次,德國醫師推展一項計畫支持患者和照顧者,內容如下:

1設諮商站可就相關問題請教。

2家屬陪同患者定期在家或醫療中心接受神經內科醫師治療諮詢。

3成立家庭照顧者討論團體,讓患者也不定期參與這個團體或心理諮商團體。

4舉辦家庭照顧者訓練。

5以咖啡會友,讓患者參與閒聊,同時讓照顧者放鬆心情抒壓。

6訓練合格志工協助患者家屬。

7邀請機構或日照中心人員加入這個計畫,提供機構服務的實務。

其實,國內許多醫院的神經內科、精神科或失智症相關團體近年來也都有進行類似的家庭照顧者活動或計畫。不過,我們對患者和照顧者仍有幾項需要加快腳步的地方:

首先,諮商站除了可以設在一般門診外,也可由專業人士或專業團體來提供服務。國內目前已設的0800474580台灣失智症協會免付費關懷專線,也是一個很好的管道。

 

其次是在社區尋找一個固定地方,由專業團體提供活化大腦、藝術治療等課程,讓患者可以在熟悉的鄰里中輕鬆自在地和其他患者學習,而不是整天呆在家裡無所事事或與電視為伍,導致功能快速退化。

第三是讓受過訓練的志工變成社會資源中另一股支持的力量。

第四是整合國內相關資源,強化居家服務、居家護理的功能,以落實有效的社區照護與安養。

我們期待、也希望國內對失智症患者和家屬的照顧支持系統越來越周詳和完善。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