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減少醫療浪費 部分負擔改定率制


減少醫療浪費 部分負擔改定率制
(陳榮基)
191220蘋果新聞網


健保署為節省醫療資源浪費,推出分級醫療措施,要求醫院逐年減少門診量,將輕症門診推回基層醫療。但是大醫院有減量的實際困難,最近爆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所謂「不申報診察費」的問題。健保署曾指出,去年健保支付前20大檢查項目的金額高達688億元,以電腦斷層造影(CT)約92億元最高。近20年就成長近兩倍,有一名病人一年就做了24CT,平均半個月做一次!」病人到醫院看病都會做一系列生化、影像檢查,重複很多,是否全有必要?醫界與大眾應該省思。
定額制難節制浪費
但是,要說服病人不要重複檢查,並不容易,由於擔心醫療糾紛,有些醫師會順從病人要求,也可能是為了經濟利益。我覺得要「根治」這個毛病,不是靠查核輔導或要求醫師上網看病人在其他醫院的檢查資料,而是應把目前的部分負擔定額制,改回原設計的「定率制」。
《全民健康保險法》在設計時,原定為「不經轉診,於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應分別負擔其10%20%30%。」對此,大醫院可以接受,也可達到節制浪費的目的。可惜,後來突然在立法院被改成30%40%50%,結果醫學中心跳腳,無法接受。因為部分負擔如果是50%,病人會大量流失,醫學中心恐將無法撐得下去。因為不敢施行定率制,迫不得已改用定額制,「但不經轉診,於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應分別負擔50元、100元及150元。」目前部分負擔有調升金額,但無法達成定率制的效果!
為什麼定額制無法達到節制浪費的效果?因為不論檢查及治療費用多少,病人只需負擔非常低的金額。如果使用定率制,假定一次CT5000元,病人如要自負30%,就是1500元。一年24次就要自付部分負擔36000元!相信醫師應該容易與病人溝通:「CT檢查正常,不必再做了!」


遏止輕症跑大醫院
個人認為,如果把《健保法》中部分負擔的百分比,從30%40%到醫學中心的50%,改回原始設計的10%20%30%,各級醫院,尤其是醫學中心才不會跳腳反對。建議由衛福部長宣布部分負擔改採「定率制」,或可改正目前醫病雙方「合作」浪費健保資源的行為,使健保可以比較健全的運作,永續經營,不必急著調漲健保費!
健保署希望重新執行分級醫療的制度,也要加上將部分負擔從定額改為原先設計的定率制,才能遏止輕症病人往大醫院跑的不良習慣,而改在厝邊基層診所就診。譬如小感冒,基層就診可能部分負擔的自付額不會超過100元,如果直接去醫學中心可能要500元,直接跑醫學中心的急診部,花上半天的時間,還要自付1000-2000元!
為了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實施分級醫療與部分負擔定率制,讓健保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才有成功的希望,也才能讓維護全民健康的健保制度永續經營。

作者:恩主公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前副院長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