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國際學者對台灣的立法改革敲響警鐘

 國際學者對台灣的立法改革敲響警鐘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684130

(30名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在「外交家」雜誌,發表連署信,反對台灣在野黨強行在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以下為全文翻譯。)

/Terence Shen

作為台灣的長期支持者、倡導者和朋友,我們對中國國民黨(KMT)和台灣民眾黨(TPP)提出的一系列議會改革,表示強烈擔憂和失望。

雖然議會過程的改革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兩黨提出的這些改革,超出了世界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了法治和議會程序。

國民黨明確表示,他們這麼做是為了破壞台灣的良善治理。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26.5.24]

20241月台灣民主大選之後,民進黨贏得了歷史性的第三個任期,當時的副總統賴清德獲勝。

然而,三大政黨中沒有一個在國會中,獲得多數席位。國民黨和民眾黨遂形成戰術聯盟,共同支持一系列國會改革。

改革中的主要爭議包括引入藐視國會罪;要求國家元首向立法者報告並接受質詢;以及擴大立法機關的調查權力。

它們超越了大多數其他憲政民主國家議會權力的範圍和權限;在聽證會上,政府官員僅因提問,依新法就可以被判入獄。

政府官員的事言論,若立法者認定為隱瞞或不實,便可以被判處最多一年的監禁。

這使得立法者,在撕裂的政治環境中化身成真相的仲裁者。

我們注意到,在大多數憲政民主國家,雖然也存在對藐視議會或國會的指控,但它們通常只適用於不理傳票的藐視,或在司法調查的過程中撒謊。

沒有任何民主國家,會對正常聽證會上,履行職責的官員,僅因為“頂嘴”而適用藐視罪的指控。

鑒於台灣的政治氣候,這一提案尤其惹議。

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崑萁竟露骨的表示:立下國會改革法的目的,為了「讓民進黨找不到任何內閣官員」。

另一位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最近說,聽證會上的立法和行政部門是“上下關係”。

這種說法違反了憲法原則。此外,國民黨立委徐巧芯被控洩露國家機密文件,正與外交部對簿公堂;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則因涉嫌向南韓當局洩露有關台灣最高機密潛艦計劃的資訊,正在接受調查。

所有這些都表明,所謂國會改革的目標,不是為了支持良好治理,而是為了擴大立法部門的權力,以篡奪並懲罰行政部門。

這明顯違反了「中華民國憲法」的權力分立原則。(台灣在正式名義是中華民國。

在這個改革方案中,還有其他違憲的提案,包括要求台灣總統參加立法院的質詢會議。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總統僅需進行“國情報告”。這也是為什麼前國民黨總統馬英九,會說出「目前國會改革法,會混淆總統的角色。」這樣的評論。

此外國會改革法也擴大了立法院的調查權力。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這一調查權,是由台灣政府另一個平行的機構「監察院」來行使。此法過度擴張立法院的權力,

總而言之,目前國民黨與民眾黨聯合提出的國會改革法,可能違憲,並篡奪政府其他機構所持有的政治權力。

這些所謂「國會改革」將損害台灣良善治理國家的形象。在台灣面臨來自北京日益增長的挑戰和複雜局勢時,進一步製造政治裂痕。

更重要的是,國會改革法是在壓抑政治辯論的環境中提出的。

國民黨和民眾黨的版本強行通過,略去委員會討論,違反長期以來的立法慣例。

國民黨籍立法院長韓國瑜還首次裁決用舉手表決,而非記名投票,倉促來通過這些法案。

此外,國民黨禁止民進黨立委對法案的條款進行修正、辯論和審議,這限制了充分辯論。這麼做自然會引發公民指責會議缺乏透明度。這些都是通過法案本應防止的行為。

517日,民進黨立委試圖阻止黑箱法案,要求實質辯論,因此導致國會會場發生激烈的衝突。

數百名抗議者也聚集在立法院外,反對法案。當法案再次於521日強行通過時,預計會有數千人聚集。

這封信寫於520日。根據抗議組織者的說法,521日反對法案的抗議人數高達約3萬人。(524日更有10萬人走上街頭。)

我們,一群國際學者、記者和政治人物,對國會改革法造成台灣社會的分化效應,及其對台灣全球地位的負面影響,深表關切。

隨著新政府於520日宣誓就職,數百名國際政要飛來參加這一典禮。他們應該見證的是台灣強大的民主,而不是政黨分裂的嚴重性。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公民應該擁有一個負責任、理性問責和透明的政府,而目前的國會改革法卻在削弱這一切。

簽署人:

Bob I. Yang,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

Clive Ansley,加拿大溫莎大學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中國歷史與中國法律退休教授

Coen Blaauw,美國華盛頓特區台灣公共關係協會(FAPA)退休執行董事

Michael Danielsen,丹麥哥本哈根台灣中心主席

June Dreyer,美國邁阿密大學

Michael Fahey,美國律師,加州律師協會成員

Zsuzsa Ferenczy,台灣國立東華大學和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Christopher Hughes,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名譽教授

Thomas G. Hughes,美國華盛頓特區前參議員克萊本·佩爾的幕僚長

Sasa Istenic,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

Su-mei Kao,美國台灣公共事務協會(FAPA)全國主席

Guermantes Lailari,台灣國立政治大學

André Laliberté,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Lutgard Lams,比利時魯汶大學

Benjamin LewisPLATracker

John J. Tkacik,美國華盛頓特區世界政治研究所

David Schak,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格里菲斯大學

William A. Stanton,台灣國立政治大學

Wen-ti Sung,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Gerrit van der Wees,美國弗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

Stephen M. Young,美國前外交官、大使、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

Bill Sharp,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Marcin Mateusz Jerzewski,歐洲價值中心安全政策

Michael Turton,「台北時報」專欄作家

Sam Rainsy,柬埔寨反對派領袖

鍾健平,香港前立法會議員

Celito Arlegue,亞洲自由民主委員會執行董事

Jeremiah Tomas,亞洲自由民主委員會青年主席

John Joseph Coronel,自由與民主中心主席

Mu Sochua,柬埔寨前國會議員

Translate post Last edited 8:21 AM · May 24, 2024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