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印光大師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印光大師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其往生品位,亦有無量無邊之不同。言九品者,不過略指大綱耳。若至一心不亂,則與觀經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與惡業重而將墮者,固亦當與觀經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經專接引一心不亂者,餘皆非此經所攝之機也。如是,則三經固是一經。否則,便是執文悖意,其過非小。 (復念佛居士書)

 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須知往生淨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淨念為事。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由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 (復郁智朗居士書)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13.4.24]  

然此是行門中事,信願門中,尤宜致力,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若效他宗,專以工夫為事,棄信願而不講,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其失大矣。(復李覲丹居士書六)

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不論工夫深淺,無不臨終得遂所願。(復汪夢松居士書)

居士問: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係,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齡,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印祖答:汝之不一心,由於心無正見。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答俞大錫居士問

 念佛法門,其大無外。至圓至頓,至簡至易。但須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發願,無不得益。否則隨別種境界所轉,不生真信切願。雖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 (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念佛法門,但具真信切願,無論工夫之淺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復張季直先生書)

無論功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復吳思謙居士書)

 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臨終方念者,亦預末流。此則全仗佛力,其利益與唯仗自力者,天淵懸殊。(橫超蓮社緣起序)

 以佛力法力不可思議,加以眾生信願行力,則無論功夫淺深,罪業輕重,皆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無論根機之利鈍,罪業之輕重,與夫工夫之淺深,但能信願真切,持佛名號,無不臨命終時,蒙佛慈力,接引往生。(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唯淨土一門,但具真信切願,以至誠心,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無論惑業之厚薄,工夫之淺深,皆於臨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樂清虹橋淨土堂序)

 亦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己工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觀經所說,何可不信。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工夫,較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棄,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樂清虹橋淨土堂序)

 以但具真信切願,志誠懇切持佛名號,以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工夫之淺深,惑業之輕重,無不蒙佛攝受,令其帶業往生。(佛遺教經解刊佈流通序)

固無論惑業之有無,功夫之淺深,但具真信切願,雖罪業深重者,尚能出此三界,登彼九蓮,況戒善齊修,定慧均等者乎。(創建菩提精舍緣起碑記)

 勿道無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壞,亦不能往生。(復呂智明居士書)

 無論工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復吳思謙居士書)

 此則全仗佛力,不論功之深淺,惑之有無。但具真信切願,決定萬不漏一。(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與張靜江居士書)

 若欲隨分隨力修持,即生便了生死,當專主淨土一門。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不論工夫深淺,無不臨終得遂所願。此之一法,乃如來為末世眾生,無力斷惑,不能了生死者,特設一決定了之之法。使佛不開此法,則無力斷惑者,皆於了生死無望也。 (復汪夢松居士書)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復崇明黃玉如書)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