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基TAIWAN

我的相片
Taiwan
姓名陳榮基現任恩主公醫院教授/顧問醫師 神經學兼任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董事,華梵大學董事. [曾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理事/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創刊總編輯.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 of Beirut)進修(WHO復健醫學訓練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 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腦神經研究所進修. [獎項]醫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11/12),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2010/10/11)Received a Medal for People's Heath from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Vietnam on Oct. 11, 2010.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1/04/16).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佛法與生命科學的對話


佛法與生命科學的對話
顧生與顧死
佛陀淨化教育基金會<2009年大專青年生命樂活營>
<佛法與生命科學的對話>引言

醫生要<顧生>也<顧死>,<醫生>也<醫死>。
醫學以科學照顧人的健康,健康包括身、心、社會與靈性(PHYSICO-PSYCHO-SOCIO-SPIRITUAL)等層面。
醫學之不確定性與不完美性:”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當科技有極限時,生老病死不可避免,如何維護善終,也是重要的一環。
臨終的疑慮與害怕,<不知死後如何?><死後到哪裡去?>科學未能解答,只有接受宗教或哲學的推論或主張,<上天堂,回到天父的家>,(但下地域的話,怎麼辦?)或<接受輪迴>,尋求向上提升,<往生極樂淨土>,擺脫輪迴,解脫<成佛>。
科學講求实證的證據,可以實驗重複證明;眼見為憑。宗教講求<信>,能夠證明當然很好,但是也不必一定要全部證明了,才可相信。
李炳南老師:<「信」如車軌,「願」如火車,「行」如開機,三者合而不離。>「信願行」是前往極樂淨土的三大資糧。

許倬雲院士:
> 當前的危機,關鍵在於人失落了身而為人的價值。只求活得開心,卻不問為何而活。
>   當代正是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士培所說,禮壞樂崩的時代,未來的突破與毀滅,都將由人類自己決定。如今人類的遺產都已丟失,我們必須自己去發掘。
>   我們該從哪裡追溯、找尋起呢?
>   從猶太教、儒家、佛家、道家、印度教等古文化之中,都有線索可循,我們必須重新發掘、闡釋這些世界精神遺產,以找出新的價值系統安身立命。
> 這幾年我的思考回到「人」,「人」不必屈服於神、佛、錢或勢。正因生而為人有其特殊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   以「人」為起點,我想我們可以找到出路。
達賴喇嘛:以慈悲心待人,愛他人,愛自己,協助他人成佛,也使自己證悟成佛。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