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SMON(Subacute myelo-optico-neuropathy)亞急性脊髓-視神經-周圍神經病變

SMONSubacute myelo-optico-neuropathy)亞急性脊髓-視神經-周圍神經病變
   

   陳榮基於19771月參訪鹿兒島大學醫院神經醫學教學,承井形昭弘(Igata Akihiro)教授對陳榮基說了1950年代日本發生的「新鮮」神經疾病的故事,讓陳榮基上了寶貴的一課:

   此病簡稱為SMONSubacute myelo-opticoneuropathy(亞急性脊髓-視神經-周圍神經病變)。病人常以胃痛或腹瀉開始,幾週後開始出現神經症狀,這些神經症狀包括脊髓病變、視力變化及週圍神經病變。病例逐漸以社區聚集(endemic)型態出現。

   日本厚生省(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福利部)召集研究團隊全力投入研究,初期以為是類似小兒麻痺(poliovirus)的病毒,或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經過好幾年,病因找不到,病人卻繼續增加。日本醫師很喜歡寫報告,有人報告說他的病例看到綠色的舌苔,有人報告他的病人大便中有綠色的成分,有人看到病人尿中有綠色的結晶,這些看似無厘頭的文獻報告,被包括井形教授在內的幾位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收集到,他們發現三類報告的共同性是「綠色物質」,因此想到會不會是化學物質或藥物的作用。

   接著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病人集中的醫院,該醫院處方治療腹瀉的藥物Clioquinol(商品名Enterovioform)的用量特別高,於是懷疑是不是這個藥的副作用。後來動物實驗終於證實Clioquinol長期使用會引起類似SMON的症狀,也解開困擾多年的「怪病」之謎。

   本來Clioquinol是很有效的止瀉劑,病人有腹瀉症狀,可能服用一兩劑或一兩天就好了,但是當時的日本保險制度下,醫師很習慣順手就開兩星期的藥量(有點像我國目前健保鼓勵開慢性處方一個月),病人腹瀉停了,但看醫師開了兩週的藥,不吃就覺得浪費,於是繼續服用,沒想到兩週快結束時,又開始腹瀉(動物實驗發現此藥長期服用會引起腸壁病變而腹瀉);再來掛門診,醫師又再開處方兩週,於是週而復始,直到出現SMON的症狀,以後日本政府禁用該藥(台灣也跟著禁用),這個怪病就不見了。

[本文記載於莊曉明(編著):安寧舵手. 159-160. 2011. 新北市:周大觀基金會.

<安寧舵手>

1.         Pubu 書城 http://www.pubu.com.tw/document/17747 電子書

2.         蓮花基金會 http://www.lotus.org.tw 紙本

3.         周大觀基金會 http://ta.org.tw 紙本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