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各國代表在羅馬(梵諦岡)簽署老人安寧療護宣言 世界首次所有宗教為老人安寧療護齊聚一堂


各國代表於2017330日在羅馬(梵諦岡)簽署老人安寧療護宣言 世界首次所有宗教為老人安寧療護齊聚一堂
蓮花生命雙月刊20177 144:12-21. 智慧法師報導




老人安寧療護世界宣言 

現況

在公元2000年至2050年間,全球60歲以上人口會增加一倍,而80歲以上的人口將增加近四倍。
每個老年人都有他的價值和人權,無論在脆弱或需要被照顧的時候,都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嚴重的慢性病、臨終、死亡和喪親之痛影響到個人生活的每個面向,包括他們的家庭、朋友和社會。
老人通常比較不會運用適當的醫療資源,當然包括了安寧療護,他們通常比較少訴說症狀,而把這些情況當作老化現象,同時心理、社會、靈性的議題也比較少被注意到。
老人會在很長一段時間罹患多重慢性疾病,但醫療照顧通常是不全面的、僅以危機處理為基礎、而不能給予他們適時的照顧。因此,多重慢性疾病累積的問題及安寧療護照顧的需求經常被忽略。
缺乏社會參與、人際互動疏離、貧窮,使得老人更難接觸需要的醫療照顧。
老年人經常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他們的選擇、文化、信仰和以前的意願都沒有被尊重。
老人的症狀,包括疼痛與苦楚,常常沒有被充分瞭解和適當的治療。
精神領袖、宗教及信仰團體的領導人,可以和醫護人員合作,共同解決老人的信仰、文化、習俗及選擇的問題,將安寧療護照顧及減少疼痛,納入國家的健康照護體系中。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安寧療護列為提升末期病患及家屬生活品質的方式,藉由早期診斷、審慎評估、疼痛治療及身心靈問題的處理,來預防及緩解痛苦。
       安寧療護重視生命並認為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以團隊合作來解決病人與家屬的需求,包括支持喪親之痛。現代安寧療護包括既有照顧體系和多項專業服務的結合,在協助老人即使是生病,都能生活良好,同時提供臨終時更好的照顧。這都被證實且具有成效的。
    因此,作為簽署人,我們擁有多樣化的生活經驗,不同的個體、專業、文化、宗教和心靈背景,今天齊聚羅馬,以不同的觀點和專業知識,申明老人及其家屬享有適合他們的安寧療護基本權利。
        我們大力支持有信仰的團體和宗教組織從臨床醫療、病人和家屬、人權、宗教和靈性等不同的觀點呼籲廣為傳播老人的安寧療護。
        我們相信,所有參與照顧的人,包括政府、政策制定者、精神與宗教領袖都應該參與和促進對老人安寧療護的認識、發展、提倡、改善和傳播,讓全世界的老人及其家屬均可獲得安寧療護的照顧。

臨床醫療觀點

老人有被告知的權利,也有及早接受高品質安寧療護照顧的權利,這樣可以協助他們在面對多種複雜疾病時,可以生活良好。
應該依據老人的需求提供安寧療護照顧,包括身體、心理、社會、精神以及/或照顧者的擔憂。這些事項應用通過檢測的儀器定期監察,以作為啟動接受安寧療護的預備。
應該使用符合國際公認成果的衡量標準,來評估照護的結果、生命的品質及老人的需求。
應優先進行研究,為老人包括體弱者,改善安寧療護的療法、服務、儀器和教育方法。
所有照顧領域的工作人員,包括醫療人員、社工、靈性照顧者、社區工作人員及志工,都應該受到適當的安寧療護教育和訓練、並且有能力發展社區,培養領導人和專業知識。

病人與家屬觀點

老人的生命品質、信仰及需求是非常主觀的。這些在家庭、重要關係人及文化背景下應加以尊重,不管病人的年齡或身體狀況。尊嚴、自主權、和解與平靜是重要的。老人應該能夠充實地生活,並在照顧的各方面被尊重為個體。
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其家庭或重要關係人應尊重、接受和支持,以整體性,適時和有系統地評估他們的需求。任何場域,尊重個人的文化習俗與信仰是重要的。在各方面的照顧,充分了解他/她的背景、心願和喜好是重要的,並且應該納入於照顧的計劃與整合中。
在任何照顧環境中,社區與團體應支持病人和密切關係人。也應該加強他們的社會關係,以確保對緩和療護與其他資源的認識,協助克服孤獨、疏離與就醫障礙。

人權觀點

老人的安寧療護是一項人權。它涉及人權法所載的健康權、不受歧視權、宗教信仰自由權、還有免於殘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待遇的權利。
政府必須保證老人在生命危及和有限生命的疾病時,安寧療護能易於施行。政府必須在其國家藥品清單中加入安寧療護的基本藥物,包括口服嗎啡等管制藥物,同時去除不必要的限制。
老人在任何時候都享有自由和知情同意的權利,不可被剝奪。他們有權利同意、拒絕、暫停醫療或手術治療,並且得到明確和及時的訊息關於作這種決定時潛在的後果和風險。當一個人對某種決定能力損減時,代理人必須尊重病人的人權,並考慮他們曾經表達的意願。
安寧療護教育內涵,應包括為老人及其家屬提供安寧療護時所應知的人權、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
老人的司法權利包括排除對老人的歧視,設立規章幫助老人得到適當和及時的照護,以便他們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活得好,並且支援管理他們的事務。政府與社區帶領者必須提供安寧療護各個方面的資源與支持網絡。

靈性與宗教觀點

老人的尊嚴有其持續的意義與價值,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老人在痛苦中,仍應該被尊敬,以慈悲的關懷與同理陪伴,並歌頌他們的生命。宗教信仰可以啟發安寧療護,為世代關係創造空間,使老年人能夠將他們的智慧傳承給下一代,直到生命的最後。
宗教信仰能夠協助老人,即使在慢性病和重疾當中,將老化和死亡在生命的過程裡變得有意義。宗教信仰可以在減輕疼痛和痛苦走向自然死亡的方面,支持安寧療護的原則。
宗教團體可以在社區、政府與媒體中,提倡老人安寧療護,也可以在病人與家屬間做靈性的整合。宗教領導人可以在他們的教學或諮商中,提出安寧療護,以促進人類生命、經驗的可貴和對人類存在的共同脆弱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宗教領導者可以鼓勵科學與宗教間的對話與合作,發展照護模式,和介入靈性照顧後的成果證據,確保所有老人的信仰、價值和喜好都被解決和尊重。
宗教信仰能夠支持與訓練宗教領導者、靈性照顧專業人員、醫療團隊的其他成員和整個社區。主要訓練為慈悲的傾聽,導引靈性的價值與信仰,支持專業人員與照顧者的靈性生活,發展內在的生命與力量。 
(本文作者智慧法師為三學苑法師、大悲學苑弘講師。憲章之中文翻譯參考王英偉署長發表於2017.05.21聯合安寧學術研討會手冊資料。)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寺廟響應減香,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寺廟響應減香,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2014826[民報]行天宮停止燒金紙燒香護環保


2017722[自由廣場]有燒有保庇?


2017723[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從行天宮香客增加說起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臺灣醫療學術倫理之回顧

台灣醫學史學會年會10月14日8:30-12:00 AM
臺灣醫療學術倫理之回顧
n 截止日期:10610724:00(座位有限,歡迎儘早報名,以免向隅)
歡迎加入為會員。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長壽之道:喝水,睡覺,走路,唱歌


一位大师说: 世界上最好的“长寿药”有四种:

喝水、睡觉、走路和唱歌,

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免费的。

https://mp.weixin.qq.com/s/VF0LHeTXWr1Hw3dO-GtuyA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醫療訴訟之實證研究: 民事案件之上速率及其維持率


吳俊穎,楊增暐,陳榮基. (2017) 醫療訴訟之實證研究: 民事案件之上速率及其維持率.
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55:137-178.
Chun-Ying Wu, Tseng-Wei Yang, Rong-Chi Chen. (2017) An empirical study on medical litigation:
Appeal rate and consistency of civil case.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55:137-178.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醫殯分流 終結太平間亂象




人間福報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醫殯分流」新制今年71日上路,醫院不得設置靈堂,違者開罰30萬至150萬元。換言之,從71日開始,若有親屬在醫院往生,將不能在醫院設置臨時牌位、辦理法會。家屬必須在親人往生後8小時內,找到殯葬業者處理後事。

對此,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於今年6月下旬,公布一項最新調查,發現有逾三成民眾認為「管太多」、「不方便」、「擾民」,部分民眾認為在醫院辦比較方便、省錢;但也有半數民眾贊成醫殯分流,或針對撤除「殮、殯、奠、祭設施」無後續抱怨,認為有助於終結「太平間亂象」。

醫殯分與合 利弊互現

一位不願具名的禮儀規畫師表示,過去曾聽家屬抱怨:「醫院醫得好賺醫藥費,醫不好賺殯葬費」,雖然帶有戲謔的怨言,對絕大多數盡心醫治病患的醫護並不公平,卻也點出「醫殯合流」時,多少影響了病患及家屬對醫院的信任度。

「醫殯分流」為全球趨勢,也是合理作法。過去醫院將殮、殯、奠、祭項目委外經營,造成殯葬業者不擇手段「搶屍」的亂象,也對有治喪需求的家屬造成困擾。然而,頓失親人時家屬的情緒往往是悲傷無助,尤其是面對親人因意外事故突然離世,家屬在毫無心理準備下,其慌亂失措可想而知。

「這時候,有禮儀公司人員立即出現,確實可協助家屬解決當下正待處理的問題。」台灣護理界元老周照芳說。周照芳早期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因立志終身推動「全責護理」,且擁有豐沛的護理經驗與人脈,恩主公醫院創院之初,即邀請她擔任副院長,現為台大護理系兼任副教授。

周照芳長年觀察指出,醫殯的「分」與「合」,往往利弊互現。如有些家屬常因當下思緒混亂,在無從比較下做了決定,待回過神來或是詢問其他親友後,發現契約內容及價格不符需求,卻已簽約後悔莫及,因而衍生出許多糾紛。醫殯分流後,固然有部分家屬感到不便,但對殯葬業者比較能公平競爭,市場價格也會更合理、更透明化。

靈堂拆除 助念室多保留


台大醫院護理部表示,該院有5間往生助念室,在醫院往生者,護理人員會先聯絡醫院往生室工作人員到病房接病人至往生室;如果要直接到殯儀館,會請家屬聯絡葬儀社,再派車至往生室接遺體;若未找好葬儀社或殯儀館,遺體可暫停留往生室冰存。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總務室主任黃文良說,殯葬管理條例三讀修正通過,醫院在20111214日前核准附設的殮殯奠祭設施,得續用5年。該院原設有4個簡易靈堂,從3年前開始陸續拆除,但仍保留助念室,8小時內不收費。

新北市恩主公醫院行政部門指出,醫院的「安靈室」只有拜飯和助念,並無設置靈堂的問題,往生者也於3天內會移置殯儀館,因此符合「醫殯分流」的規範。至於「萬安生命」仍留有兩位禮殯人員,他們只負責接遺體,屬於義務性質,並不會左右家屬的殯葬選擇。

協助喪家 提供業者名單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調查顯示,北市醫院設有太平間、助念室者共計22家,其中有18家另提供殯葬業者、合約業者公告名單,以降低喪家因事先未規畫身後事而衍生不便及恐慌,亦可減少喪家奔波處理之苦。

台北市衛生局強調,醫殯分流乃既定政策,衛生局將積極輔導醫院依照法規全面撤除殮、殯、奠、祭相關設施,家屬在醫院助念後,就須移至一殯、二殯設置牌位區。為協助喪家處理親人身後事,衛生局也將強化民眾宣導與訊息公告。

BOX
台北市各醫院設置太平間、助念室等相關設施及殯葬相關公告等資訊,詳見台北市衛生局官網,或洽詢台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7080

最後一哩路/醫殯分流

人間福報::http://www.merit-times.com/epaper.aspx?Unid=%20480168
作者: 陳玲芳

人生 最後一哩路 活得精采 走得安寧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epaper.aspx?Unid=%20480168


人生 最後一哩路 活得精采 走得安寧
2017/7/17 作者 陳玲芳










《殯葬管理條例》修正案通過,確立醫殯分流政策。從今年7月起,醫院原附設殮、殯、奠、祭等設施,均須全數退出。「醫殯分流」上路後,因公立殯儀館設施服務不足,未來喪家須選擇移回自宅,或是殯葬業者的會館。如果居住大廈或公寓,相關儀式會干擾鄰里;若在空地或道路搭設靈堂,則會影響都市景觀及交通;如將靈位安置在殯葬業者私人會館,也面臨目前「台灣尚無合法會館」的問題,一旦發生意外,有求償無門的疑慮。

本系列報導將分醫院、家屬、殯葬業者、政策及宗教等五面向,呈現醫殯分流後的現象與問題。與各單位的因應解決之道。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我能回家嗎?」76歲張伯伯,食道癌末期病人。因有傷口及必須使用灌食機,使得張伯伯長期住院。張伯伯每天望著病房窗外的鴿子,內心多麼希望能夠回家,看看陽台的植物,以及抱抱可愛的孫子。

台大護理部安寧居家護理師葉惠君說,在團隊協助教導居家照顧技巧,及找到適當的輔具資源後,張伯伯得以出院,回到溫暖的家中,在居家團隊定期訪視下,張伯伯安心的在熟悉環境裡,接受有品質的照顧,約一年後,安詳往生。

身心靈安頓 了無遺憾

「我想回家!」68歲陳女士,乳癌末期病人。面對腫瘤侵襲而來的疼痛,常常痛不欲生。在醫療團隊照顧下,疼痛日漸控制穩定。然而,每當夜晚來臨,對家的眷戀,總讓她無法安眠,每天都靠安眠藥入睡,心中也不斷吶喊著「我想回家」。

葉惠君表示,陳女士面對腫瘤傷口需經常換藥和不定時的出血,也害怕回家後會造成家人照顧的負擔,因而猶豫卻步。所幸,在團隊鼓勵及協助教導居家照顧技巧後,順利出院。

台大安寧居家團隊定期到陳女士家中診視,一邊處理症狀、一邊指導家人照顧技巧,讓陳女士能夠在親人陪伴、照料下,維持原來常態生活,得到更好的居家照護品質,身心靈安頓。她的「最後一哩路」,也走得了無遺憾。

擔任護理師工作迄今屆滿12年,葉惠君表示,人生面臨疾病進展到無法治癒時,醫療所能提供的僅是「症狀控制」。而身體承受症狀侵襲的同時,心理靈性也正承受著壓力。「若有機會,讓末期病人回到熟悉的環境中接受照顧,對於身體症狀改善,以及安穩心理情緒,都有極大幫助。」

安寧緩和 讓他好好走

「愛要及時說出口,愛要讓他好好走。」台大安寧病房主任姚建安醫師指出,台大醫院於20053月成立「安寧共同照護小組」,以提升癌症末期病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達到及早減輕病人痛苦,讓病人身心靈平安的目標。

台大安寧病房又稱「6A病房」,位於台大醫院新院區6樓,共有17個床位,採取病人與護理等比例的照護方式。安寧團隊除了兩位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護理師外,還輔以臨床心理醫師、臨床宗教師、社工師等,以親切合宜的照顧、症狀控制、心理支持等方式,讓病人的身心都能得到緩和,也提供支持系統,協助病人盡可能積極地活到自然死亡、「壽終正寢」之日。

6A
安寧病房除了設有供不同宗教病友往生時暫放的「哀傷輔導室」,還有供病人家屬與醫病溝通交流的「交誼廳」。廊道兩側牆上,精心設計的布告欄裡,有病人期待完成的「心願」,以及他們「心願完成」後,親手寫下一封封給醫護人員的感謝函。

五全四道 真正的善終

「病人,是醫療團隊的老師」、 「安寧,也可活得精采」,「以病人為師」的姚建安強調,「安寧居家療護」是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方式之一,由安寧療護團隊,秉持「五全」(全家、全人、全程、全隊、全社區)照顧模式,視病人之需要到家中訪視,協助末期病人症狀控制,及提供相關照顧技巧的指導,透過「四道」(道愛、道歉、道謝、道別)的身體力行,達到真正的「善終」。台大安寧居家服務對象,主要是經醫師診斷或轉介之末期癌症病人,或不接受呼吸器處理之末期運動神經元疾病病人(漸凍人),因疾病已無法勝任日常工作或八類經醫師專業診斷符合入住安寧療護病房之重症末期病人,經簽署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並領有重大傷病卡者。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推廣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 減少重症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折磨




陳榮基 推廣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 減少重症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折磨


治療抉擇複雜時,家屬應該可以仔細徵詢醫師,甚至要求提供資料給第二位專家做諮詢。圖/網路資料後製

去年八月看到吳清音女士在【醫病平台】專欄以「家屬的心痛 治療能否為病人減輕苦痛?」痛述她經歷父兄先後因腦部惡性腫瘤折磨而痛苦往生的經驗。我當時以「如果他是我的親人,我會做什麼樣的選擇?]」為題回應,希望有助於平撫她的痛苦心情。沒想到一年以後,吳女士還是沒有釋懷,「家人終的遺憾及另一種可能」,她依舊懊悔與自責,她說:「我哥一直不同意插管,他不想要這樣活著,也不要放餵食管,生氣的把所有維生管子都拔」,「二年來,我一直為沒有(遵照)(的意願而)同意插管而自責,不知道當時若同意,哥是不是可以活長一點?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義?」。

權衡治療利益與傷害 病人的最大利益原則
「我常常很自責自已,沒有在哥吵著回家那天就帶他回家,還承受這麼多折騰,如果留在醫院只是為了抽痰多活幾小時,那意義何在?醫療,照護,醫院不是專業的嗎?一開始我就有表明,無論如何要回家,不要留在醫院。此次經驗我了解到,原來人到了最後,只有親人堅持才有辦法讓家人有尊嚴的走,所以在我爸最後時,我們選擇了在家治療」。
其實現代醫療使大部分的癌症病人,都要接受手術(開刀)、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也是一種化療),有些很幸運的在第一輪的治療後,完全痊癒。但很多是幾個月或一兩年內,癌症復發,又要再受第二第三輪的療程,一種藥沒效了,換另外一種藥!這些治療不但增加家屬的經濟負擔(健保署的負擔可能更重!),甚至傾家蕩產!而且看到病人忍受治療副作用的折磨,家屬更是心痛不已。如果成功,這些痛苦是值得的;但是,如果看到病人在一兩年內甚至是幾個月內,受盡身心靈的痛苦折磨後,在痛苦中結束生命,家屬的悔恨,就像吳女士一年後還是不能釋懷,不能瞭解為什麼?為什麼?

醫療的治療/處置,有它的療效所帶給病人的「利益」,但是也都有副作用所帶給病人的「傷害」或折磨。當治療的傷害已經明顯超過利益時,而且治癒或挽回有意義的生活機率,遠低於失敗的機會時,醫師應該權衡利弊,以病人的最大利益做考慮的遵循原則;並且將心比心,視病猶親,常常想想:「如果病人是我的親人或我自己,我會做何選擇」?醫生的天職是顧生(恢復病人健康或減少痛苦),也要顧死(協助病人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哩路,安詳往生!) 然後將自己的選擇,與病人/家屬懇切討論,作成最不會後悔的抉擇。

顧生也要顧死 協助病人尊嚴走完最後一哩路 

我曾經在很多年前到阿根廷參加國際醫院評鑑學會(ISQUa)大會時,參加一個討論會,看到阿根廷窮苦階層的一位父親的控訴:他兒子一出生就患很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需要很多次困難且昂貴的開心手術,也可能治不好。出生第二天,心臟外科醫師會診就建議手術,一個月後又做第二次手術,已經花盡家裡所有的金錢。當第二個月,醫師又要開刀,也無法告訴家屬預後如何,家屬只好放棄治療!這位可憐的父親不了解,為什麼醫師不先告訴他長期治療的步驟以及效果,就急著把嬰兒送上開刀台!

當罹患重症,治療抉擇複雜時,家屬應該可以仔細徵詢醫師,甚至要求提供資料給第二位專家做諮詢,英文叫做「second opinion」(第二意見)。最後可以請教醫師:「如果病人是你的親人,你會作何抉擇?為什麼?」然後再做成家屬的抉擇。

現代的安寧緩和醫療在1967年創始於英國,於1990年引進台灣。五十年的經驗,已經讓醫界了解,對於重症病人,如癌症或重大器官衰竭的病人,到了生命末期,用盡各種治療,只看到疾病繼續惡化時,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積極的維護病人生活的品質,反而比拚到底的高科技高費用的治療,可讓病人活得更久更舒適。安詳陪伴病人往生後,家屬更能釋懷,留下最後與病人相處點點滴滴,酸甜苦辣的美麗回憶。台灣已經積極在推動社區/居家安寧緩和醫療,讓更多病人可以如願的回到家中,繼續接受醫療的照顧,在家人環繞下,安詳的壽終正寢!如果病人希望獲得宗教師的靈性引導,也能在家中或醫院內,得到受過訓練的宗教師的靈性照顧,讓往生極樂世界或回歸天堂更有信心。

生活品質優於生命延長 立法賦予不受折磨權

「在病人臨終時,生活的品質可能優於生命的延長,醫師在此時,如能尊重病人意願,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並在臨終時協助病人有尊嚴的死(die in dignity)或安詳的往生(peaceful death),將是莫大的功德。大孝與大愛應是陪伴臨終家屬,協助其坦然接受疾病,安度餘生,安詳捨報往生。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

我國在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賦予國民可以選擇臨終時,不要接受心肺復甦術(CPR)的折磨的權利。又於2016年訂定《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1月實施),賦予我國民在罹患五類重大疾病時,可以選擇不要心肺復甦術,乃至不要人工營養、人工水分供應、強力抗生素、手術、洗腎、呼吸器等只會增加痛苦拖延死亡的無效醫療。希望透過這兩個法案的推動,讓醫師及病人/家屬更能坐下來,平心靜氣的討論諮商各種醫療的抉擇,做成對病人最好的選擇,讓人人都能順利安享如願的走完人生必經的最後一哩路。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為佛祖蓋廟/為上帝蓋教堂


歡迎加入消基會之友,持續支持消基會。與消基會一同打造安心消費環境!


歡迎加入消基會之友,持續支持消基會。與消基會一同打造安心消費環境!

張小燕化身「消基會之友」大使
邀您熱血相挺!


加入辦法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寶島客家電台 談<病人自主權利法>


T 0: 陳榮基教授

     寶島客家電台 

電台頻率:FM105.9

        20個與醫療對話的學習

             節目邀訪資料 

一、時間: 106年7月13日(四)17:00 ~ 18:00     錄音                                                                         

二、地點: 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1號17樓之2  (古亭站3號出口)

三、主題: 病人自主權利法

四、題綱:

飽受爭議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終於在20151218日三讀拍板下通過,

將在20191月開始實施,成為亞洲第一個國家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案。

其中確定了五大類重症患者的生命善終權,也標示著台灣病人權利改革的重

大轉折。如何讓「拒絕醫療」不會被錯解為自殺、求死?如何讓生命回歸自然的正確體認,尚需如何大力、正確宣導!?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試辦ACP經驗,預立者約9成都是健康無病或自覺健康有慢性疾病者,要想像還未發生的病況發展並預作要不要插管、心肺復甦、洗腎等醫療選擇並不容易。如何讓一般民眾正確體認,尚需如何大力、正確宣導!?



1.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

 a.核心目的說明。

 b.如何有效宣導。

 c.諮詢商議管道。

 d.法案重點說明。

 e.相較國外立法。

2.認識「無效醫療」的定義。例如:重度昏迷狀態,依賴維生系統存活…。

3.認識《醫療法》第60條、《醫師法》第21條規定醫生有急救的義務說明。

4.意識清楚的完全行為人,該如何正確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立好預立

  醫療決定(AD),宜注意之事項提醒。

5.如何避免陷入,拒絕維生醫療權,等同於「安樂死」或「協助自殺」的胡同?

6.已簽署者仍可隨時更改醫療急救之意願簽署?該如何提出、修改?

7.已簽署者,當生病送醫時,醫院就真的都不做任何的急救醫療措施?

8.要民眾想像還未發生的病況發展並預作要不要插管、心肺復甦、洗腎等醫療

  選擇並不容易。如何讓一般民眾正確體認,政府該如何大力、正確宣導!?

9.諮詢有管道。

10.期許、呼籲:《病人自主權利法》「逝者安息,生者無憾」。
播出時間:8月12日(星期六) 5:00-6:00PM
手機可下載 廣播APP:寶島客家電台

恩主公醫院:逆轉腎 雞尾酒療法免洗腎


逆轉腎 雞尾酒療法免洗腎

2017/7/5 作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新北報導】「慢性腎臟病友,也有機會逆轉勝!」五十二歲秦先生,至恩主公醫院腎臟科門診就醫時,已屬慢性腎臟病第五期,但考量工作型態,不想讓「洗腎」綁架他的下半場人生,因而不願接受洗腎治療。所幸,在「腸道淨化雞尾酒療法」藥物與共照團隊支持下,如今秦先生已能恢復到一般生活與工作型態,腎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

醫院建議秦先生採用「腸道淨化雞尾酒療法」,利用活性碳吸附劑與複合式酮基胺基酸補充藥品,來吸附尿毒素分子、酸鹼性有機化合物與降低體內含氮廢物產生,再配合飲食上「低蛋白、低鉀、低磷」的飲食原則,控制好血壓、血糖與尿蛋白(三控),避免感冒感染、過勞及傷腎藥物的使用(三避),經過半年時間,秦先生成功免於洗腎威脅,腎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

腎臟病已經成為新國病

,恩主公醫院腎臟科病房主任張嘉峰進行「腸道淨化雞尾酒療法」臨床研究,成功讓接受此療法病患,七成免於腎功能惡化,甚至有二成改善腎功能,為腎友們爭取延緩洗腎的時間,甚至改善腎功能接近正常。

恩主公醫院腎臟科病房進行六年「腸道淨化雞尾酒療法」臨床研究,透過藥物、飲食控制,已讓四十二名慢性腎臟病患者維持原有生活品質,並成功延緩腎功能惡化、免於洗腎危機,讓洗腎人生有機會「逆轉勝(腎)」。

642名患者延緩惡化。

[全文請看]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