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欣見臨床佛教宗教師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的制度從台灣傳到日本


﹝104年5月號﹞健康E世界
【社長的話】
欣見臨床佛教宗教師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的制度從台灣傳到日本
陳榮基
   古老的醫學在面對絕症末期疾病時,就有使用緩解性的治療,以減少臨終病人痛苦的緩和醫學(palliative medicine)的作法。佛教界以Virahara(毘訶羅或䊘舍)稱呼提供修行人或貧病殘障的人修行、休息或安養的埸所。天主教則以Hospice稱呼修道院提供朝聖者、旅人或貧病殘障的人休息或安養的場所。1967年英國的一位醫師Cicely Saunders女士,在倫敦開設了一間專門為照顧臨終癌症病人以減輕其痛苦的醫院,名叫St. Christopher’s Hospice,正式將Hospice一字帶入醫療體系。1990年此觀念被馬偕醫院引進,在其淡水分院開設病房,稱為安寧病房。Hospice遂被譯為安寧療護或照顧。國際上逐漸合稱Hospice palliative medicine 或Hospice palliative care,我們也合稱為安寧緩和醫學或安寧緩和照顧。 安寧緩和醫療是一種全人的醫療照顧(holistic care),是身、心、靈全面重視的照護體系。在靈性照顧上,宗教的介入,相當重要。天主教或基督教重視醫療傳道,因此其宗教人員(神職人員/牧靈人員),不論是神父、修女或牧師,在養成訓練中,很多會接受醫療相關的訓練,因此很容易加入安寧團隊,與醫護人員合作照顧病人。在佛教的傳統中,缺乏醫療的訓練,不容易找到適當的人選,參與安寧緩和醫療工作。佛教蓮花基金會乃於1998年開始與台大醫院緩和病房合作,提供有志參與醫療的法師,基本的醫學及佛法在臨終病人如何運用的訓練,稱為臨床佛教宗教師(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y, CBC)培訓。參與的法師需要接受約60小時的課堂教育及約80小時的病房實習。在法鼓山佛教學院校長釋惠敏法師及台大醫院家醫科主任陳慶餘教授的帶領下,逐漸確立了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的制度。至今有126人(包括2位修女)參與訓練,35位法師加入全台39間醫院安寧病房服務。與基督宗教的修女或牧師並肩合作,成為安寧緩和照顧的核心成員,深受各個醫院及病人及家屬的歡迎。 這種臨床佛教宗教師(CBC)的制度,可能是佛教歷史上的創舉。日本公益財団法人全国青少年教化協議会臨床仏教研究所於兩年多前派出仁神法師帶領4位法師,前後到台大醫院緩和病房及蓮花基金會參訪見習,並在日本開始培訓課程,延攬了80名法師參與兩年的訓練,經過3次嚴格的考試,終於選拔出6名第一屆畢業生,於今(2015)年4月21日在東京曹洞宗經營的Tokyo Grand Hotel舉行隆重的授證典禮。本人代表蓮花基金會,偕內人參與盛會,並以「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及臨床佛教宗教師」為題做90分鐘的紀念演講(Commemorative Speech),介紹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發展及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制度。 我首先提到我於1994年以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及台大醫院醫療副院長身分,接受馬偕醫院及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偕長老的邀請,參加安寧基金會所組的日本安寧參訪團,到日本參訪學習,共計訪問大阪淀川基督教病院、靜岡聖隸三方原病院、東京聖約翰櫻町病院及千葉國立癌中心東病院等的安寧緩和醫療設施。參訪學習歸國後,次年在台大醫院開設緩和醫療病房。想不到二十年後居然能將台灣首創的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制度,回饋日本!深感欣慰,並期勉台日合作,將此制度推廣到世界各地。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65
  左圖:日本第一屆臨床佛教宗教師
  右圖:台日兩個宗教團體會長簽署建教合作協議書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