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2016年 IFA 柏林消費性電子展 (IFA Berlin 2016) next@acer



2016 IFA 柏林消費性電子展 (IFA Berlin 2016)


next@acer
新品發表暨全球記者會線上直播影片:



(影片長度1:18:48,請您由影片第10:35時開始收看)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如果他是我的親人,我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如果他是我的親人,我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陳榮基

退休老醫師

2016-08-23 11:25 民報 [醫病平台]




   很多年前曾經在台大醫院門診,接到一位從地區醫院轉診來的病人,家屬說:「醫師說不知道什麼病,所以要轉去台大。」 我看家屬帶來的轉診函(referral sheet)上很清楚的寫著:”Hepatoma metastasis to spine” (意即肝癌轉移到脊柱)。難道是醫師不敢告訴病人也不敢告訴家屬壞消息嗎?還是醫師沒說清楚,或家屬聽不進去噩耗?

   拜讀吳女士在812日【醫病平台】 「家屬的心痛 治療能否為病人減輕苦痛?」一文,對吳女士連接承受親愛的父親與哥哥罹患惡性腦瘤的痛苦經驗,讓我更感心痛。為什麼我們醫病之間的溝通一直都那麼困難或不能更完美?

   我也經驗過一位女士護送呼吸困難的癌末父親到急診室,醫師說對家屬說:「病人呼吸困難,需要馬上插管急救,如果不插管,很快會死亡。救不救,你決定!」雖然女兒曾經在聽過我的演講後,說服父親簽署了<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並依法註記於健保卡,決定臨終不要插管急救,即要DNR (Do no resuscitation, 拒絕心肺復甦術),期待安詳往生。但是在急診醫師「救不救妳決定」的質問下,一時腦筋轉不過來或來不及仔細思考,只覺得如果說不急救,那父親不就是因我的決定而死的嗎?只好回說要急救。父親被插管後經過兩週的加護病房的折磨後死亡!讓她久久抱憾,無法釋懷,無法原諒自己。結果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向我抱怨!如果當時急診醫師,多花一兩分鐘時間,告訴家屬:「病人現在的病況,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急救,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但是病人已是癌症末期,插管急救,也不能挽回他的生命,只能拖延死亡的到臨,讓他多受一段時間的痛苦。而病人已經簽署DNR意願書,表示要安詳往生的意願,我們是不是尊重病人的意願,不要插管急救,共同來協助他,減少他的痛苦,讓他可以如願的安詳往生?」相信家屬一定能夠做成明智的決定,陪伴著病人,在醫療的協助下,讓父親沒有痛苦地走完生命最後的旅程。

   醫師應該學習如何與病人/家屬詳細溝通,尤其是如何婉轉揭示不好的病況,避免病人/家屬太難過,但也不要讓家屬心存錯誤的期待,造成日後發現不理想的後果時,更加悔恨與難過。

   我當神經科住院醫師時,我的神經外科老師林成德醫師,每一位要開刀與否的病人,他都會將病人的腦血管檢查的X光片擺在視框(View box)上,不厭其煩的與病人及或家屬,講解病情,手術的利弊,手術與否可能的後果。然後與病人/家屬共同做成決定。

   曾經有家屬,打電話請教我,他的親人的病,外科醫師說需要開刀,要家屬決定;他問我要不要開刀。我不很清楚病人的狀況,我會告訴家屬,請問那位醫師,如果病人是你的親人,你會選擇開刀與否?為什麼?

   醫師常被要求要視病猶親,要用同理心(empathy)來面對病人。醫師應該與病人/家屬,仔細說明病情,治療/處置的各種選擇,每種選擇的可能後果,不要讓病人/家屬有錯誤的期待。如果那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應該設身處地,為病人/家屬設想,如果病人是我的親人(我的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時,我會做何選擇。然後協助病人/家屬做成可能是最好,至少是最不會後悔的選擇。

   曾經有一對六十多歲留美歸來的夫婦,在農曆過年前到我門診,我發現那位太太,得了腦瘤,而且顱內壓(腦壓)很高,需要馬上接受檢查及手術。我建議她馬上住院。但是病人認為即將過年,不肯住院手術。在與病人的丈夫討論後,為了病人的最佳利益,我直接告訴病人:「妳腦中長了一個瘤,我判斷妳長的是良性的腦膜瘤,手術成功的機會很高。但是因為妳現在腦壓很高,隨時會有危險,因此需要趕快手術治療。如果妳現在住院手術,妳今年不在家裡過年;如果妳不住院手術,妳明年可能不在家裡過年。」病人當場在門診哭了半小時後住院,第二年元宵節她已接受完手術,健康的出院了。

   我常教育我的學生,設身處地,告訴病人/家屬,[如果他是我的親人,我會做什麼樣的選擇。]我也常告訴病人/家屬,可以請問醫師:[如果病人是你的親人,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為什麼?]

   如果疾病本身需要經過很多困難而且會讓病人受到很大的痛苦,經歷很長時間的奮鬥,花費很大的醫療資源與錢財,但是成功的機率並不很高,醫師應該坦誠告訴病人/家屬。不要一定抱著[拼拼看][拚看邁]的精神,隱瞞不樂觀的資訊,誤導病人/家屬,存著[萬一]的幻想,受盡折磨以後,病人在痛苦中逝世,讓家屬久久無法釋懷,甚至對自已是不能諒解,長久抱憾!其實,現代的安寧緩和醫療已經證實,對於末期疾病,接受安寧照顧,反而比一直拚到底的治療,讓病人活得更久,品質更好。

   家屬不要以為一定要讓醫師拚到底才是孝順,其實大孝與大愛應該是協助病人坦然面對絕症,協助病人接受安寧照護,減少痛苦,安詳往生。醫師也不必以為病人的死亡都是醫療的失敗,絕症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幫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安寧療護的哲理、歷史、作業模式、現況與展望



安寧療護的哲理、歷史、作業模式、現況與展望

正德電視台將於週日(8/21)上午

07:00 播放《安寧療護的哲理、歷史、作業模式、現況與展望》(90分鐘)

歡迎觀賞,並廣為宣傳。

頻道參考資訊:

˙有線電視頻道:109(全國各縣市不含花東縣市及離島地區)

˙苗栗有線頻道113、桃竹台中109113

˙中華電信MOD頻道 203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給太陽爸爸的一封信

給太陽爸爸的一封信 

    第一個沒有太陽爸爸的父親節是如此的想念,是啊!思念是必然 的,因為愛無時不在…… 
親愛的太陽爸爸: 
    昨天下午我們剛圓滿了一場「點亮生命照見愛-生命再     學習座談會」,阿叔在結語誠懇地提醒與會大眾:「隨時把握 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愛要及時說出口, 尤 其,明天是父親節,大家回去一定要記得給爸爸一個        擁抱, 說聲:爸爸我愛你。……很遺憾在我 2 歲時父親就不在了, 我不曾有此機會,請大家務必要珍惜自己身邊擁有的 愛……」 。 
    爸爸,您、三叔、姑姑、阿叔分別在 10 歲餘~2 歲間頓 然失去了父愛,慶幸的是擁有阿嬤滿滿地愛。而我人生近 60 載沉浮,已然擁有過世界最結實的牆-您的背讓我依靠;世 界最寬廣的海-您的胸懷包容我的任性;世界最隱形的愛- 您的愛讓我變得更茁壯!我知道太陽爸爸現在佛國安心修 道,相信您也千百億化身在我身邊陪著我,陪我笑、陪我哭, 看著我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肯定我面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給我勇氣,給我力量,讓我充滿能量繼續為生命教育‧臨終 關懷‧安寧療護的推動付出棉薄心力。 
    今天是父親節,要過第一個沒有太陽爸爸的父親節是如 此的艱辛……。看著您的照片,相信您也一定在看我,對著 我笑;爸爸,您放心,我不孤單,只想告訴您:謝謝您,太 陽爸爸!我真的好愛您!您為我們家撐起了一片幸福的藍 天!

願您 佛國修行功德圓滿,乘願再來度化有情! 
您的女兒  慧慈合十 2016.8.8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善終需要醫師及家屬共同努力提供


善終需要醫師及家屬共同努力提供


在病人臨終時,生活的品質可能優於生命的延長,醫師在此時,如能尊重病人意願,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並在臨終時協助病人有尊嚴的死(die in dignity)或安詳的往生(peaceful death),將是莫大的功德。大孝與大愛應是陪伴臨終家屬,協助其坦然接受疾病,安度餘生,安詳捨報往生。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 (陳榮基. 慈濟醫學2006; 18:155-7.)


“In one's final moments, quality of life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mere prolongation of existence. Physicians who respect patients' wishes and provid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can foster a peaceful and dignified departure from life, although the benefits that this provides may not be easily determined empirically. Filial duty and love should find its expression in being with the family member at the end of his or her life, and in encouraging acceptance of disease, quiet life in his last days and peaceful passing. Where it is unavoidable, the death of a patient is not a medical failure. Not being able to facilitate a peaceful and dignified demise is, however. “ (Chen RC. Tzu Chi Med J 2006; 18:155-7)


點亮生命照見愛--祝爸爸節快樂

蓮花基金會 http://www.lotus.org.tw 提醒你

別忘了跟爸爸媽媽說:

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