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基TAIWAN

我的相片
Taiwan
姓名陳榮基現任恩主公醫院教授/顧問醫師 神經學兼任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董事,華梵大學董事. [曾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理事/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創刊總編輯.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 of Beirut)進修(WHO復健醫學訓練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 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腦神經研究所進修. [獎項]醫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11/12),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2010/10/11)Received a Medal for People's Heath from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Vietnam on Oct. 11, 2010.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1/04/16).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與人交往時,盡量少談自己這“四件事”

 與人交往時,盡量少談自己這“四件事”,說的越少,禍患越小。福氣才會越來越多。

https://www.bing.com/search?q=%E8%88%87%E4%BA%BA%E4%BA%A4%E5%BE%80%E6%99%82%EF%BC%8C%E7%9B%A1%E9%87%8F%E5%B0%91%E8%AB%87%E8%87%AA%E5%B7%B1%E9%80%99%E2%80%9C%E5%9B%9B%E4%BB%B6%E4%BA%8B&form=ANSPH1&refig=B8A35975EF4548DA973AD547B4FF257E&pc=IERDSP

https://www.babyucute.com/doc_SUhkT3RJaThpNVlLUDU2RWlKYVZ2QT09#chenggong

 那麼,「四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

憂愁,是指我們在煩惱、傷心或壓力下所經歷的消極情緒;

喜悅,是指我們在高興、滿足或成功時所感受到的積極情緒;

欲求,是指我們對物質和精神上的欲望和追求;

成就,是指我們在學業、事業或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功和成就感。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26.12.23]

這四件事代表了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關注的焦點,但過分關注自己的「四件事」會使我們疏遠他人,影響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佛家教導我們要超越個體的欲望和執著,追求無我和利他的境界。

如果我們在聊天中過多談論自己的「四件事」,不僅容易傷害他人,也會背離佛家的教誨。

 佛陀告誡我們要善巧地運用口才,如正確言辭、正確意念等,以增進互信和理解。

如果我們過多談論自己的私事,往往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嫉妒、爭執、自卑等,這種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言辭和態度,導致交流的質量下降,難以實現互相理解和共贏。

而從國學的角度來看,孔子在《論語》中告誡弟子們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對待他人的基本原則。

 如果我們過多關注自己的事情,忽視了對他人的關心、傾聽和分享,就容易疏遠他人,干擾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

 那麼,如何在聊天中避免談論自己的「四件事」呢?

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對他人的了解,也能從中汲取智慧和啟發。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對話的方向,讓對方更多地參與進來,表達他們的看法和感受。

 避免談論自己的「四件事」并不意味著完全隱藏自己,而是要在聊天中注重平衡,給予他人足夠的關注和支持。

 我們可以借鑒佛學和國學的智慧,在聊天中增加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與他人建立起真實、互信的人際關系。

在現代社會,人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自我關注所包圍,很容易忽略了與他人進行真正的交流和傾聽。

 我們也需要明白,只有真正關心他人,才能真正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支持。

與人聊天,盡量少談自己的「四件事」,反而有助于培養我們的同理心和善良之心。

通過關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與他們建立起真正深入的連接,從而獲得更多的福報和成長。

在這個方面,可以從哲學和信仰的角度來思考——為什麼我們要盡量避免談論自己的「四件事」呢?

這是因為過于關注自己的「四件事」會讓我們過度陷入自我的世界,忽視了他人的存在和需求。

這樣的關注方式會導致我們與他人之間產生隔閡,無法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共鳴和聯系。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關注他人,傾聽他們的聲音,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滿足他們的期望,從而建立起真正互利共贏的關系。

 記住,與人聊天,盡量少談自己的「四件事」,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福報得以最大化,與他人真正心靈相通,共同成長。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