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前人種樹,後人造林

前人種樹,後人造林

現代醫學教育,重視床邊教學,先賢以迴診(ROUND),傳道授業解惑,

代代相傳,永續綿綿。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延續史蹟。

期許

 後人造林,枝葉茂盛,庇護全民健康,

永保世界平安,眾生安樂。

--------------

2021122 日醫病平台/

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191821

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

陳榮基*

*曾任神經科第二任主任/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生理科教授

繼續閱讀請點選              [下面這篇文章的連結]

     臺大醫院神經部於20201226日舉辦慶祝創部40 周年活動,並出版<不惑-臺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紀念專刊>。緬懷洪祖培教授辛苦創建神經科()的歷史:

   1947年林宗義醫師自日本東京大學回台,創建台大醫學院及醫院神經精神科。大部分科內醫師主要教學及臨床業務偏重精神科學。根據此專刊的記載:1951年洪祖培醫師到職,1952年蕭成美醫師到職,1956年杜潤碧醫師到職,1957年陳光明醫師到職,1961年高村井醫師到職,1963年孫睿亮醫師到職,1965年陳榮基醫師到職。這幾位都是比較傾向神經醫學,但中間幾位都先後離開。1960年洪祖培醫師承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弼院長(David Landsborough, IV)推薦,前往英國倫敦Queen Square Hospital進修一年,專攻神經醫學。1971年洪祖培升任神經精神科教授。我於1971年承洪祖培教授推薦前往美國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兩年,1973年回來。

   經過多年的奮鬥,1980年神經精神科終於分成精神科與神經科,洪祖培教授擔任神經科首任主任。1986年陳榮基接任神經科第二任主任1992年卸下主任職,接台大醫院教學副院長。1995年台大醫院神經科改稱神經部,醫學院仍稱神經科。

   在我當任副院長時,有一天已退休的前醫學院楊照雄院長來醫院院長室與戴東原院長及幾位副院長懇談:楊院長說:「醫學院的教員中,醫師(MD)只剩下一位,而且即將退休了。他覺得醫學院開創時的教員,主要都是MD。將來如果都沒有MD當教員,對醫學院的發展,非常不利。希望醫院能設法幫忙。」大家都了解是因為醫學院的待遇太低。經過研商後,戴院長決定由醫院提供9個主治醫師名額,給醫學院每一科所各一名;如果基礎科所能夠找到MD來當教員,他可以占用這個主治醫師缺,由基礎與臨床兩科雙聘,他就可支領醫院主治醫師的津貼。這個制度,大大提高醫學院基礎科聘請MD的力道。我很高興看到,神經科居然獲得三位優秀人才:先後聘到在生理學科任教的郭鐘金醫師(留學哈佛Harvard大學歸來),在解剖學科任教的謝松蒼醫師(留學哈佛大學及約翰霍普斯金Johns Hopkins大學)及在藥理學科任教的劉宏輝醫師。前兩位是我利用這個新制度邀請回來的。很高興,今天看到他們這三位基礎與臨床雙聘的教授,領先發表二十多年來耀眼國際級的研究與臨床的成就。讓我深感對得起洪祖培教授,對得起神經科,也對得起醫學院!

   在慶祝會的報告中,兩位年輕主治醫師在緬懷洪教授的投影片中,秀出一張洪教授今年住院中,還在病房『回診』教學的照片。我接下去請問他們,為何稱呼病房教學叫『回診』? 他們說:「英文叫ROUND」,我提醒他們,要翻譯為『迴診』。然後再請問為什麽叫 ”round”?現場沒有人能夠回答。我告訴大家多年前,我去參訪約翰霍普斯金大學醫院時,因為我的學生謝松蒼在哪裡的優秀表現,他們對我相當禮遇。特別帶我去看,開啟美國現代醫學教育的該校校長William Osler 教授做病房教學的舊醫院。這個建築沒有電梯,樓梯是鋼鐵製成的圓形梯,Osler教授就是繞著圓形梯上下樓層,帶著學生到每個病房做病床邊教學(Bed side teaching)。因此美國人就稱床邊教學為”ROUND”,我們就翻譯為『迴診』。我也有幸在那個樓梯迴旋上下,追循先賢的腳步。那位他們很稱讚的Dr. Hsieh,就是今天在週圍神經病變的診療與研究領先全球的台大神經科與解剖科雙聘的謝松蒼教授。

   我在1997年從台大退休,應聘到台北縣三峽鎮(今新北市三峽區)開辦恩主公醫院。在離開台大前,曾與解剖科合作,想要設立『腦庫』,沒有成功,一直引以為憾;今天在謝松蒼教授的報告中,欣聞他正繼續努力籌辦台灣腦庫(<40周年紀念專刊>54)期待他順利成功,完滿我要奉獻台大的最後一個心願,讓台灣神經醫學的發展在台大神經部的領導下,更上層樓!

   我也勉勵同仁,在診治病人時,善用介紹人可以增加病人的信任及治療的效果。我舉了自己的兩次經驗:我曾介紹一位病人給他居住鄉鎮的開業醫師,這位醫師在看完病人後,打電話給我:『報告老師:您介紹的某某病人,我已經看好了,他是那些問題,我已處理好了。請老師放心。』在場的病人不但信心大增,而且以後還介紹親朋好友,都到這位醫師的診所。

   另外一次是我的90高齡的中學老師,車禍導致顏面嚴重多處骨折及下巴脫位。牙科醫師打算分兩次處理:先在未麻醉的狀態下矯正下巴脫臼,然後全身麻醉處理骨折。但是第一階段的處置需要病人的合作,如果病人不合作,只好在全身麻醉下,先後處理這兩個問題;但就要增長麻醉時間,增加危險。主治醫師告訴病人:『老師(指介紹人)有交代,我會好好治療您的問題,請您放心。』結果病人居然很合作的在清醒狀態下,讓醫師處理好脫臼,然後才在全麻下修補好骨折,恢復完整的功能。讓我這位介紹人也很欣慰。

神經科學的發達,能否帶來『人心安定,世界太平』呢?愛呢?

期待

前人種樹,後人造林

『蕃薯呣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

痞客邦

https://ijk671.pixnet.net/blog/post/48024904

台灣諺語(六十九)

https://blog.xuite.net/cs47129006/twblog/187903704

陳榮基部落格

http://profrcchenmd.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_19.html#links

希望子孫後代 前仆後繼 繁衍壯大

     台大神經部40週年專刊的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jb_BJQSuqSdasg0hfBmm3YyarYUCGZa/view?usp=drive_web

2020/12/26 慶祝會報導(陳榮基部落格)

http://profrcchenmd.blogspot.com/2020/12/40.html#links

景福醫訊20211

http://www.jingfu.org.tw/doc/jff_mgz_m38-01.pdf?P_MGID=MGZ102014001





民報轉載

【醫病平台】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陳榮基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e277c743-1387-4e63-bcc6-71db85b5be3e

蕃薯呣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

https://profrcchenmd.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_19.html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