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從默克手冊看醫學的進步

 

健康世界〔1099月號〕

從默克手冊看醫學的進步/陳榮基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1883

 

從美國藥典衍生,於1899年出版的192頁的<默克藥材手冊>1版,平均每五年改版一次,至2018年第20版,已超過2800頁。內容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現在名為<默克診療手冊>Merck_Manual_of_Diagnosis_and_Therapy(Merck Manu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 (簡稱默克手冊Merck Manual)。過去100多年發生在醫學信息、技術、診斷及治療領域的飛速發展是驚人而且是具有挑戰性的,默克手冊歷來尋求展現最出色的臨床醫療實踐,藉著世紀版的出版時機,回顧早年的版本,注視過去這個世紀中醫學的變化,並慶祝這本手冊--最長久連續出版的英文醫學參考書的發展。已經發展出專業版(Professional Manual)消費者版(Consumer Manual)獸醫版(Veterinary Manual)。有紙本也有網路版,尤其網路版更是隨時更新。

我記得曾經在有一版的前言(FOREWORD)中,看到編者提到從現在看百多年前的第一版的內容,簡直是胡說八道。但是,他們經過多次不斷改版修正,使該書能夠符合當代的醫療水平與價值。所有的醫學教科書也都是要不斷改版更新,冀求趕上時代(up to date)。譬如我常使用的神經醫學典籍Merritt’s Neurology(或Merritt’s Textbook of Neurology),第13版,連編者、作者都不是已經作古的Merritt(我只見過一面的師公)本人了。只是書名照舊。

回顧被奉為中醫聖典的不知作者是誰的<黃帝內經>,在出書時可能是最符合當時的醫學水準的書籍,可惜一兩千年來沒有改版。而出自東漢(二世紀)的<傷寒雜病論(傷寒論),也是變成經典。如果沒有人能夠不斷改版,就應該如我的醫學院同學林永豐醫師說的收為歷史典籍;也不應作為現在診療指引的教科書。更不應將內容列入國家考試的必修資料。

譬如現代影像診斷的利器電腦斷層(CT)或磁振攝影(MRI)1970年代(我在美國進修時)才問世的,我在當醫學生或住院醫師時還沒有,當然老師也沒教。新的學問出爐後,就要靠自己去學,不能說怎麼老師沒教。以前的教科書當然沒有,但是改版後就要加入了。不能改版的就要退出診療指引或教科書的行列,該供奉到[歷史典籍]列了。

譬如,我與恩師洪祖培教授曾經是醫用超音波引進台灣的先驅,也是台灣有關醫用超音波第一篇論文的作者(1973年)(The detection of midline echo shift in intracranial disease by ultrasonic techniques.)。但是我曾笑著告訴今年健檢為我做心臟超音波檢查的醫師:「你所做的,我已經看不懂了!」而我早年所做的腦中線超音波的檢查,已經落伍了。

科學的進步,就是一代超越一代,不斷向前。不只是診斷的技術突飛猛進,治療的方法,包括藥物或手術技術等,更是一日千里,稍一錯過就落伍了。

學校教育,不是只灌輸學問,更重要的是傳授自我學習持續進步的能力,在離開學校,離開老師後,還能繼續學習,挖掘新知,創造新學問,提升全民知識水準,造福社會人群!醫療人員經常可從病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病人也是我們的老師。而網路資訊的發達,病人常會下載新知來問醫師,也督促醫師要努力學習。以前學無止境好像是口號,現在是逼著大家要持續學習!西醫如此,中醫也要跟進啊。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