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愛心拐杖

愛心拐杖/陳榮基
我常常勉勵醫療同仁,要能看到病人的需要,家屬的需要, 看到社會的需要,看到眾生的需要;努力提供協助,滿足其需要。我們應該感恩能在醫療環境工作,最能找到需要協助的人。
老人的骨頭比較多骨質疏鬆,偏偏老人肌力減退,步履不穩,加上可能視力衰退,容易跌倒。而老骨頭經不起跌,一跌就可能骨折,嚴重的髖關節骨折,就容易失能,甚至從此得靠輪椅,乃至臥床不起 ! 所以我常勸老人病友使用拐杖,畢竟三隻腳比兩隻腳穩當。我自己也開始身體力行,帶起拐杖。有一次在機場出關時,隨身行李需要經過X光檢驗,當我把手提包、外套及枴杖放進小箱內送進透視機時,旁邊的工作人員,迅速遞給我一把枴杖!讓我深深驚喜與感動。他看到了這位老人旅客的需要,並且迅速提供協助!滿足我的需要。雖然只幾步路,平坦的地面,沒有拐杖也安全。
當你面對他人,尤其是面對病人或家屬時,待人要用:『愛心,笑臉,傾聽。』愛心的力量無遠弗屆。愛因斯坦更曾明言:「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並指出:「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看他取得什麼。」
以利益眾生為人生優先的價值,從小教導孩子把握機會,實踐助人行善。保持真誠的愛心,就可常常面帶笑容,面對每一個人。真摯的笑容,可以拉近人我的距離,甚至化解敵意,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心。在溝通交談時,認真傾聽,加上微笑或輕輕點頭,都能表現你的關心與善意。有時無語,靜靜的在病床邊陪伴,也是最好的溝通。
孔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必施於人。」是幫助他人最好的指南。童子軍要日行一善」,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帶給對方也帶給自己快樂。不必期待對方道謝或報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時間未到。如果接受你的幫助的人,再去幫助更多的人,這就是善的循環。這也是你的功德與福報。
我們要協助提出要求的人,也要協助沒有提出要求的人。不論好人或壞人,都可以是接受協助或佈施的對象。對窮苦的人在給予救濟時,也要給予尊敬。你不是丟個零錢給路邊的乞丐,而是親切的奉上你的愛心、敬意與祝福。
釋德宣說:「慈濟的大愛,化解很多地方的紛爭,獲得國際的讚賞,也回饋到台灣。大愛是唯一答案:世界上衝突頻繁,有的是因為信仰差異,有的是因為膚色不同,大家兵戎相見,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只造成更多的流血和殺戮;美國可以登陸月球,探測火星和木星,但是卻不能化解別人對他們的仇恨。科技不是人類幸福的保證,只有大愛是唯一的答案。」請用愛心尋找需要幫助的人,隨時遞出心中愛的枴杖,如果能夠放棄你本身所需要的,去幫助更需要的人,那就更偉大了.。推動愛的循環,讓你的生命更豐富,讓世界更祥和!也許有一天,你遞出的拐杖又會回到你身上。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台灣醫療典範獎


台灣醫療典範獎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年度
陳榮基 醫師
左起侯署長勝茂,陳榮基醫師,李理事長明濱)

簡歷

民國2711月生於台灣新竹縣
民國536月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
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黎巴嫩貝魯特的復健醫學醫師訓練班期間以第一名成績肄業
獲頒美國威斯康辛州神經學會住院醫師優良論文獎
獲頒教育部優良教材獎
獲頒教育部優良資深教師獎
獲頒醫師公會全聯會資深醫師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一、積極促進台灣神經醫學的蓬勃發展
1. 曾擔任中華民國神經精神醫學會總幹事,參與國際精神醫學會的運作
2. 參與中華民國神經學學會﹝現名台灣神經學學會﹞之創立,任創會理事。任第七屆﹝第四位﹞理事長。多年為神經學會的國際地位的維護努力。在理事長任內,協助基礎神經醫學同仁創立中華民國神經科學學會,奠定基礎,使神經學會逐漸蓬勃發展,先後成立神經外科、小兒神經科、神經放射線科、腦中風、癲癇、動作障礙等相關學會之成立。創辦台灣神經醫學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任創刊總編輯,積極提升國內神經醫學的研究。
3. 協助恩師洪祖培教授在台大醫院及醫學院促成神經精神科分成神經科與精神科,奠定神經科學在我國診療及醫學教育的獨立發展,終使教育部確立神經醫學教育專科課程。
在台大醫院神經科改革診療及教學制度,如確立腦波檢查做完的次日,即由主治醫師指導住院醫師,閱覽腦波,並即完成報告的制度。確立住院病人次日一定由主治醫師迴診,指導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學生,以確立診療方針,奠定每日主治醫師至少迴診一次的制度,改變台大醫院主治醫師每週迴診一次的舊習,逐漸推廣於台大醫院各科,並藉由醫院評鑑制度推展於全國各醫院,確立主治醫師每日迴診親視住院病人的制度。

二、協助參與行天宮公益志業恩主公醫院的創辦
  接受台北市行天宮董事會及恩主公醫院董事會的邀請,率領台大醫院七十餘名同仁,開辦台北縣三峽鎮恩主公醫院,擔任創院院長,服務醫療缺乏地區,以優質的區域教學醫院及全責護理照護,用【以人為本,視病猶親】的精神,期使恩主公醫院成為三﹝峽﹞鶯﹝歌﹞土﹝城﹞樹﹝林﹞及北二高沿線居民健康的守護神。

三、推動安寧緩和醫療
  聯合醫界佛教徒,創辦佛教花蓮臨終關懷基金會,擔任董事長。加入國內萌芽中的安寧緩和醫療運動。在擔任台大醫院醫療副院長任內,創辦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開拓了國內安寧緩和醫療的蓬勃發展。積極參與完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賦予國民臨終時可以選擇[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即要求DNR的基本人權。並由花蓮基金會辦理安寧志工及安寧宗教師的培訓,開創全球首創佛教法師參與醫院臨床服務的培訓制度。參與推動生命教育,積極推動[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的宣導,並將該意願登錄於健保IC卡,讓醫師得以尊重病人的意願,協助病人安祥往生,並減少醫療糾紛。

四、持續推動醫學倫理教育,努力減少醫療糾紛的衝擊
  參與消費者保護活動,深深體悟醫療失誤及糾紛對醫病雙方所導致的痛苦,並於1990年從事全國醫療糾紛的調查,出版[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兩冊﹝健康世界叢書,1993﹞。提出[醫療爭議處理法草案],供政府施政參考。多年從事醫療糾紛及醫學倫理的宣導,並透過參與醫院評鑑,將重要的增進病人安全減少失誤發生的具體辦法,列入醫院評鑑項目,譬如:病人辨識、手術部位辨識、影像左右標示、檢驗/檢查危險值的即時通報、藥品辨識及警訊、DNR意願IC卡的註記及閱讀等,期使醫療環境更安全,更溫馨。

五、長期參與醫院評鑑促進醫院品質提升保障病人安全
  多年受邀擔任衛生署醫院評鑑委員、及參與衛生署多種諮詢委員會的工作,擔任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顧問,主持新制醫院評鑑制度的建立,透過集思廣益,期使評鑑制度更完善,醫院品質持續提升,病人安全更有保障。透過500多項評鑑項目的制定,提供醫院經營的葵花寶典。

六、創辦台灣失智症協會爭取老人福利
  成立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TADA),擔任創會理事長,積極宣導並爭取失智老人的醫療與照護,參與國際活動,喚醒政府各級衛生及社福單位重視失智症的長期照護,冀望我國能效法澳洲及韓國,將失智症列入衛生政策優先項目﹝National health priority﹞。積極爭取,經過三年努力終於加入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成為正式會員。並爭取到2008年亞太失智症協會大會的主辦權。

七、協助越德醫院,拓展台越醫療外交
  於擔任恩主公醫院院長期間,應衛生署國合處及我國駐越南代表處之邀,與越南首都河內醫科大學教學醫院越德醫院(Viet Duc University Hospital),簽訂建教合作協定,培訓該院六十多名醫護及行政人員。成功推動台越醫療外交。所培訓的人員,已經有人升任越德醫院行政副院長及企劃部主任。並協助改善該院的醫療及教學制度,大幅提升其醫療水準。

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