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我的電子書(My e-books)歡迎分享利用


我的電子書(My e-books)歡迎分享利用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108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終身奉獻獎得獎感言


108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終身奉獻獎頒獎
得獎感言
本人因為學佛的機緣,隨佛而行,以利人利己弘法利生為座右銘。有幸在台大醫院服務32年中看到病人的需要,看到社會的需要,看到衆生的需要,創立往生助念室及佛堂。因爲臺大醫院是教育部轄下的全國標杆醫院,能夠逐漸擴及全台灣很多醫院;參與創立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後改名佛教蓮花基金會,簡稱蓮花基金會),並在台大醫院開創安寧病房,促成臺北榮縂及花蓮慈濟醫院先後開辦安寧病房,更促使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的推動蓬勃發展。開辦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讓佛教僧侶正式加入安寧行列,開創佛教界的醫療弘法制度。先後參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修法,以及<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立法與推動,擴大善終範圍。蓮花基金會深入社區,也在小學中學大學推廣善生善終的教育理念。期待今後繼續努力,能夠將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制度傳到佛教徒很多的國家。感謝教育部今天(108125日)頒給我社會教育終身奉獻獎。我與蓮花基金會團隊會繼續努力,為台灣的社會教育盡力繼續奉獻。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減少醫療浪費 部分負擔改定率制


減少醫療浪費 部分負擔改定率制
(陳榮基)
191220蘋果新聞網


健保署為節省醫療資源浪費,推出分級醫療措施,要求醫院逐年減少門診量,將輕症門診推回基層醫療。但是大醫院有減量的實際困難,最近爆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所謂「不申報診察費」的問題。健保署曾指出,去年健保支付前20大檢查項目的金額高達688億元,以電腦斷層造影(CT)約92億元最高。近20年就成長近兩倍,有一名病人一年就做了24CT,平均半個月做一次!」病人到醫院看病都會做一系列生化、影像檢查,重複很多,是否全有必要?醫界與大眾應該省思。
定額制難節制浪費
但是,要說服病人不要重複檢查,並不容易,由於擔心醫療糾紛,有些醫師會順從病人要求,也可能是為了經濟利益。我覺得要「根治」這個毛病,不是靠查核輔導或要求醫師上網看病人在其他醫院的檢查資料,而是應把目前的部分負擔定額制,改回原設計的「定率制」。
《全民健康保險法》在設計時,原定為「不經轉診,於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應分別負擔其10%20%30%。」對此,大醫院可以接受,也可達到節制浪費的目的。可惜,後來突然在立法院被改成30%40%50%,結果醫學中心跳腳,無法接受。因為部分負擔如果是50%,病人會大量流失,醫學中心恐將無法撐得下去。因為不敢施行定率制,迫不得已改用定額制,「但不經轉診,於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應分別負擔50元、100元及150元。」目前部分負擔有調升金額,但無法達成定率制的效果!
為什麼定額制無法達到節制浪費的效果?因為不論檢查及治療費用多少,病人只需負擔非常低的金額。如果使用定率制,假定一次CT5000元,病人如要自負30%,就是1500元。一年24次就要自付部分負擔36000元!相信醫師應該容易與病人溝通:「CT檢查正常,不必再做了!」


遏止輕症跑大醫院
個人認為,如果把《健保法》中部分負擔的百分比,從30%40%到醫學中心的50%,改回原始設計的10%20%30%,各級醫院,尤其是醫學中心才不會跳腳反對。建議由衛福部長宣布部分負擔改採「定率制」,或可改正目前醫病雙方「合作」浪費健保資源的行為,使健保可以比較健全的運作,永續經營,不必急著調漲健保費!
健保署希望重新執行分級醫療的制度,也要加上將部分負擔從定額改為原先設計的定率制,才能遏止輕症病人往大醫院跑的不良習慣,而改在厝邊基層診所就診。譬如小感冒,基層就診可能部分負擔的自付額不會超過100元,如果直接去醫學中心可能要500元,直接跑醫學中心的急診部,花上半天的時間,還要自付1000-2000元!
為了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實施分級醫療與部分負擔定率制,讓健保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才有成功的希望,也才能讓維護全民健康的健保制度永續經營。

作者:恩主公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前副院長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2019年中華佛教廣願福慧協會苗栗之旅



繼續閱讀 請點擊下面                    [這篇文章的連結]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以安寧緩和醫療維護善終 並減少末期病人的醫療糾紛


以安寧緩和醫療維護善終
並減少末期病人的醫療糾紛
陳榮基
恩主公醫院、佛教蓮花基金會
摘要
醫生的天職是把病人救活,把疾病治好,將痛苦解除,促進人類的健康。但是當生命已走到盡頭,死亡已是不可避免時,醫療從業人員,應該以最大的愛心及人性的關懷,來提供給每一個病人沒有痛苦,能夠安詳有尊嚴的往生的機會。最後階段的臨終關懷,更應發揮「拔苦予樂」的宗教情操與人文精神。請大家響應衛福部「尊重末期病人的生命及其醫療自主權」的呼籲,努力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期待台灣各個醫學會早日對各器官系統衰竭病人訂定安寧緩和醫療的指引,各級醫療人員能善用安寧緩和人性化醫療的理念與愛心,以病人的最大利益為考量,面對病人與家屬,努力宣
導安寧理念及政府推動預立DNR意願書的精神。不論在病房、急診或ICU面對需要以CPR急救的病人時,如果已確認是末期病人,請以同理心,告知家屬:「病人現在的狀況,需要以心肺復甦術插管急救,但是因為病人末期疾病的關係,插管急救無法救回生命,只有增加及延長病人的痛苦。是否考慮不要以無效的心肺復甦術折磨病人,協助他安詳
的走?」如果病人已經預立DNR意願(有意願書或健保卡註記),更應該說服家屬,協助病人安詳往生。ICU的醫師,面對已經插管急救仍然無法恢復呼吸且持續極重度昏迷的病人(台灣昏迷指數0分),如果研判不可能恢復,應該與家屬耐心溝通,根據病人簽署的不施行維生醫療意願書或家屬代表簽署的不施行維生醫療同意書,儘早依法撤除無效的呼吸器等措施,減少及縮短病人的痛苦,協助病人善終,並減少醫療糾紛。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medicine is to prevent illness, cure disease, relieve suffering, and maintain health. The duty of physicians is to rescue life, cure disease, relieve suffering, and promote good health. However, “birth, aging, sickness, and death” are unavoidable paths of human life. When a person has reached the end of life and death is imminent, the duty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will be to provide love and humanistic care for the patient, relieve pain and suffering, and provide a peaceful and dignified demise. A physician provides care from birth to death (i.e., from “womb to tomb”). At the conclusion of terminal care, physicians should maintain a religious and holistic spirit for “removal of suffering and provision of happiness” to their patients as much as possible. Provision of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nd terminal DNR according to medical ethics and law can ensure peaceful
dying of the patients.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大愛是唯一的答案


提振台灣人的國際地位大愛是唯一答案    釋德宣
網路又流傳「慈濟模式」文章,裡面提到「慈濟用台灣的錢,做國際功德」,就我知道部分,和大家分享。
我想先問各位朋友,您希不希望,當您出國的時候,有人因為您是台灣人,而豎起大拇指,說台灣是一個有愛心的寶島,說您一定也是一個善良的人?您希不希望外國總統,公開讚揚台灣?您希不希望,美國眾議員發言支持台灣?您希不希望,台灣發生災難的時候,有人來幫助台灣、祝福台灣?您希不希望台灣能夠永續發展,擁有長遠的幸福呢?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請您繼續看下去。
817921
 1999817號,土耳其發生大地震。慈濟當時發動大規模募款,幫助土耳其,很多人說:「土耳其和台灣有什麼關係?台灣都救不完了,為什麼還要救土耳其?」還有許多人,指著志工的鼻子開罵。
 一個月後,台灣也發生大地震,12個小時內,土耳其就派出43人救難隊,到彰化員林災區,他們說,就是因為慈濟幫助土耳其,他們才派人來台灣救援。當然,除了土耳其,還有好幾個國家,也都派出救難隊來台灣。
台灣也許從來沒有幫助過這些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的人民,卻紛紛伸出援手,這個時候,您會向這些救難隊說:「為什麼你們國家不救,要跑來救台灣呢?你們請回吧,台灣不需要你們救助」您會這樣說嗎?如果您不會這麼說,那為什麼台灣有災,希望別人來救援,但是別人有難,我們卻不願意伸手幫忙呢?
證嚴法師當時很憂心的表示,台灣能夠去救別人,代表台灣富裕平安,代表我們有能力,為什麼要自我詛咒,要別人來救呢? 結果沒多久,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很多人來救台灣,似乎應驗部分人的詛咒。
繼續閱讀請點擊   下面                                           [這篇文章的連結]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醫院的善終處置協助病人魂歸故里


健康E世界〔1066月號〕【社長的話】
醫院的善終處置協助病人魂歸故里/陳榮基

台灣民俗希望在家中安詳往生,因此訃文都寫「壽終正寢」。但是現代人很多死在醫院,根據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的研究,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以如願回家往生。
漢族禁忌死在外鄉的人回家安葬,一般是就地安葬。即便屍體運回來,也不能進家門,只能放在村外,直接埋葬,唯恐客死他鄉的人把災禍帶到家中來,俗話說:「野鬼不能見家神」,恐有沖犯祖靈之虞。
台灣習俗也認為凶死在外,不得回歸故里,因此這些「回家往生」的病人,大多應家屬的要求,帶著氣管內管和呼吸器,一路在痛苦中顛簸回家,到家後才拔除氣管內管而後死亡。
但是古人的禁忌是指【非自然死亡或不名譽死亡的「野鬼」,不得入葬祖墳。】 因此,如果是在醫院因病死亡,是自然死亡,應該可以安詳的回歸故里,安葬祖墳。不必偷偷摸摸的,插著氣管內管,帶著個AMBU或呼吸器,用救護車送回家中,一路受苦,到家後才撤除氣管內管,讓病人死亡。然後還得張羅到家裡附近的醫師開具死亡診斷書,或者要透過葬儀社,聯絡他們「合作」的醫師,開死亡診斷書。
如果破除上述凶死在外,不得回歸故里的錯誤觀念,因病即將走到生命終點的病人,應該可以在醫療人員的協助下,在醫院內安詳往生,順利拿到死亡證明書。希望助念的話,還可在醫院的助念室,接受八小時的助念,如果是安寧病房的病人,還可能有法師(臨床佛教宗教師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BC)帶領念佛,在佛號聲中,接受佛菩薩的接引。然後再送往殯儀館或運回故鄉,接受親友在告別式中的溫馨送行。
以前因為醫院對病危病人不敢放行,還要家屬根據醫療法第75「醫院對尚未治癒而要求出院之病人,得要求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簽具自動出院書。」之規定簽署「自動出院書」,表明出院後發生任何狀況都與醫院無關,撇清了醫院的責任,才能被「放行」,回家往生!
後來在安寧團隊的要求下,尤其是成大安寧大師趙可式教授的積極倡導下,奇美醫院就使用「臨終返家同意書」,這樣寫著:「000,因為希望在自己熟悉摯愛的家中平靜安詳的善終,所以xxx日臨終返家。」成大醫院則使用「住院病人臨終出院同意書」,載明:「病人的親人因為病人000病情無起色,希望回到自己最孰悉與溫暖的家中,在親人環繞下安詳寧靜地善終。期望貴院成全病人心願,同意病人出院。」
這兩款出院同意書就遠比「自動出院書」溫馨。在有安寧病房或安寧團隊的醫院,大多可以提供居家或社區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健保也給付照顧費用。所以末期病人,應該可以在家接受安寧醫療照顧。最後在安寧團隊的祝福下,真正壽終正寢,安詳往生極樂世界,或回歸天堂。
台大醫院出身的黃勝堅醫師,在安寧緩和醫療界被稱為「堅叔」;他在擔任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時,在新北市衛生局的支持下,積極推動新北市的居家安寧照顧。現在改任台北市市立醫院總院長,在市府及衛生局的支持下,更加擴大安寧居家照顧的推動。他的團隊「傾聽社區脈動,照護市民需求;特別是推動臺北市社區安寧照顧,希望讓長者活得快樂、病得健康、死得尊嚴。」這個團隊,也有臨床佛教宗教師加入。
期待全國各縣市都能跟進,讓大部分的病人,都能夠真正壽終正寢,安詳往生極樂淨土,或有尊嚴的回歸主懷!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