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基TAIWAN

我的相片
Taiwan
姓名陳榮基現任恩主公醫院教授/顧問醫師 神經學兼任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董事,華梵大學董事. [曾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理事/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創刊總編輯.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 of Beirut)進修(WHO復健醫學訓練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 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腦神經研究所進修. [獎項]醫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11/12),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2010/10/11)Received a Medal for People's Heath from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Vietnam on Oct. 11, 2010.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1/04/16).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住院護理新選擇──全責護理

190901消基會

欄眉:熱門話題
大標:住院護理新選擇──全責護理
前言:這幾年長期照護逐漸被重視,醫院護理的環境也日益艱辛,是否可以借鏡西方護理模式,解決台灣護理困境?
文/周照芳(台大醫學院護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曾任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恩主公醫院副院長
  陳榮基(消基會醫療委員會委員、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生理科兼任教授,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
英國的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於185410月帶領38位護士到克里米亞野戰醫院工作,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她創立了現代護理專業制度,就是住院病人在醫院中的生活起居及疾病照顧,全由護理專業人員負責。
現代西方的醫療傳入台灣後,為了省錢,醫院收費低廉,後來全民健康保險的保費低廉,因此給醫院的給付也低廉。醫院無法承擔負起全責護理的人事費用,只好繼續由家屬負責照顧住院病人生活起居,把這筆費用及工作交由家屬負擔。
1960年前後,有錢的病人,就雇請「看護」,要求醫院讓看護代替家屬照顧病人,造成一人生病、兩人住院的常態。不放心看護照護的家屬也都隨時到病房監督,不但造成醫院的嘈雜環境,增加感染控制的困難,也增加醫院的水電開銷及治安漏洞(小偷假裝家屬,在病房偷錢)。大家習以為常,就忘記了住院病人的照護應該是醫院要負全責的!
台灣的醫界人士,除非曾在歐美先進國家的醫院見習/實習/工作或自己生病住院過,才會感受到他們繼承南丁格爾的「Total nursing care」(全責護理)精神的做法,與台灣天壤之別。現在曾經西方國家統治過的亞洲鄰邦,如新加坡、菲律賓、香港,乃至日本也都施行全責護理的照護制度。
少子化以後,大部分的家庭已無法由家屬24小時到院照顧,只好聘請看護。現在自費聘請一對一24小時工作的看護,一天的費用約2,400元(102萬多,一個月67萬),因此很多家庭(尤其是月薪22K者!)也無力聘請看護了!
此協助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人員,在西方通稱Nurse’s aid NA)或Nurse helper,台灣目前將由院外公司提供的稱作「看護」,醫院自聘自訓的稱「護理佐理員」,簡稱「護佐」。內政部很早就有此「護理佐理員」的名稱。近年推動長照後,勞動部又提出「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的稱呼。名稱很多,簡單通稱NA
主管護理業務的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下稱照護司)近兩年推動全責護理輔導試辦計畫。全責護理的推動,是要增聘足夠的護佐(等同上述的NA),接受護理師的監督,共同擔負起全院住院病人的照護,將家屬的病人照護工作交由NA來做,沒有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護理師與接受過訓練的NA合作,比與沒有接受過照護訓練的家屬合作,更能減輕負擔,效果更好。如此不但可以避免護理人員的血汗,更可提升照護品質;去除醫院的雜亂,除了改善感染控制,改善治安,也減少醫院的水電等的浪費。是對醫院、護理及病人三贏的局面。加護病房因為收費高,有很多的護理人力及NA,是最好的全責護理。
有些人又擔心現在推動長照2.0已經招不到足夠的照服員,如果再推全責護理,不是更爭搶人力嗎?其實,勞動部2015年的資料,統計取得照顧服務員結業證明書者計11萬多人,至2015年底實際從事長期照顧服務相關工作者計2萬多人,於醫療院所擔任一對一的看護工者,計12,000人。如果全面推動全責護理,醫院聘請的照服員是白天一對四,夜班約一對八;在長照裡,每一個照服員可以照顧更多的長照住民。可以減少人力的浪費,讓長照與醫院都可聘到需要的照服員(NA)!
又有人擔心,醫院要自聘照服員,錢從哪裡來?其實大家都應有「沒有白吃的午餐」的觀念,根據調查,住院病人如果每天負擔全責護理照護費800元,比起現在的2,400元,大多可以接受。
在照護司的推動下,目前有30多家醫院參與此共聘NA的制度,每家醫院開放1020床左右健保床,推動此制度,稱作全責護理或友善照護制度。因為收費平均每天800元左右,深受病人的感謝,常有病人排隊等候加入。
我們曾經在搭計程車時,與司機先生分享,都認為一天付800元,可以接受,如果一天要付2,400元,則負擔不起。
老人因為沒有家人可以照顧,必須付費住進長照機構;如果生病需要住院,又要每天花費兩千多元的看護費,有幾個家庭負擔得起呢?讓我們破除誤解,大家全力支持並推動醫院全面全責護理或友善照護。使社會更和諧,國家照顧人民的工作更完善。
消基會長年關心照顧弱勢團體,也關心長照議題。人人都可能生病,生病了就可能需要住院,雖然醫療費用大部分由健保負擔,但是此每天2,400元的看護費用,可能愈來愈多人無法負擔,建議大眾積極參與推動改善此問題,造福有此需要的人。

【原載:消費者報導20190946169-70頁】長期照護逐漸被重視,醫院護理的環境也日益艱辛,是否可以借鏡西方護理模式,解決台灣護理困境?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