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基TAIWAN

我的相片
Taiwan
姓名陳榮基現任恩主公醫院教授/顧問醫師 神經學兼任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董事,華梵大學董事. [曾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理事/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創刊總編輯.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 of Beirut)進修(WHO復健醫學訓練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 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腦神經研究所進修. [獎項]醫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11/12),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2010/10/11)Received a Medal for People's Heath from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Vietnam on Oct. 11, 2010.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1/04/16).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為何要煩惱?



健康E世界1073月號社長的話:「為何要煩惱?」/陳榮基


有一首作者不詳的愛爾蘭詩,題為:「為何要煩惱?」,被翻譯成:「人生只有兩件事要煩惱的:就是,你健康或你生病了。如果你健康,那你又何必煩惱?如果你生病了,那有兩件事是你要煩惱的:就是你痊癒了,或你要走了。如果你是痊癒了,那你又何必煩惱?如果你是走定了,那有兩件事是你要煩惱的:就是你是會上天堂,還是會下地獄?如果你上天堂,那你又何必煩惱?如果你下地獄,你可能要忙著與很多朋友握手寒暄,你沒有時間煩惱。所以,為何要煩惱?」 我曾經把它放在我的部落格上,得到老友旅美的精神科醫師劉鍾毅的回響,他說:「Witty and sensible! 吾兄提出的這一思考邏輯,顯示醫生的確需要一點佛學,才是一個治病又治思想的好醫生。而要治好病,其實非先治好思想不得竟其功。用這次部落格的邏輯推理治療病人,占門診量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以後在也不会上門複診了。」( 圖1. 彌勒菩薩)
為什麼精神科醫師會說如果凡事能夠正向思考,至少三分之一的病人可以不必看醫師就好了?真的,一個人如果可以放下煩惱,天天以笑容面對人,以寬心面對事,就像長在寺廟裡可以的看到彌勒菩薩頌(圖1,2)說的:「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不生氣,不怨人,快快樂樂過日子。以感恩的心,對人,以慈悲的心,助人。很多病就遠離你了!不生氣,不罵人,長保健康快樂與平安。 (圖2 彌勒菩薩頌 )
無明與無知,長養人性的貪嗔癡,是煩惱與痛苦的根源。誡除貪念,平息嗔恨,修習宗教的智慧,凡事從另一個角度設想,拋開煩惱,快快樂樂的活在當下。昨日已過,明日未知,今日剎那,很快又是昨日,一年四季,春去秋來,春花秋月,綠葉楓紅,大自然的定律,不是都很美嗎?縱使冰雪連天,還是可以欣賞堆積雪人或滑雪翱翔的樂趣啊!
如果覺得對方「為什麼會這樣不合情理或可惡?」在想要痛罵他或批評他以前,不妨想想「事出必有因」,不要急著反應,事過境遷,也許你會發現是有可以接受的原因! 我的兩位老師,一位生理科的方教授,與另一位內科的陳教授是多年老友。年紀大了後,有次兩人在舊台大醫院中央走廊,迎面相遇,方教授馬上舉手打招呼,卻不見對方反應;在靠近時,出聲問候,陳教授立刻興奮地打招呼。再一問,才發現「而髮蒼蒼」的陳教授已經「而視茫茫」,見面認不得人了!另外我兩位學長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是同窗好友,最後又同在台大醫學院當教授,親密交情超越半個世紀。在甲教授因大腸癌逝世的告別式上,乙教授沒有參加,一群遠道從故鄉趕來的中學同學,議論紛紛,紛紛指責缺席的乙某。兩個星期後,我才知道原來乙教授也得了大腸癌住院治療中!
( 圖3. 吐菸達摩) 我很欣賞一尊吐菸達摩雕像的註解(圖3):「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勸世人莫計較,世事盡在雲煙間!」 不必生氣,不必煩惱,大家都有機會在天堂或地獄再續前緣!握手聊天,那有時間生氣或煩惱呢?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