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动物油背黑锅多年,(高溫油炸的)植物油才是心脏病元凶

纽约时报:动物油背黑锅多年,植物油才是心脏病元凶!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6.2013
中醫鄭智城

中国人祖祖辈辈都吃猪油,心脏病一直都很罕见(陳註:可能是以前的人還沒活到得心臟血管疾病的年紀),也生育力旺盛。现在猪油被妖魔化,用多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后,心脏病居高不下,不孕症比比皆是,人工受孕中心赚翻了天。
               1957 年,初出茅庐的库默罗医生(Dr. Fred Kummerow)请求当地一家医院给他一些心脏病人的血管样本做研究。不出意料,他发现这些心脏病人的血管充满了脂肪堆积,但这不是一般的脂肪,而是一种特别的脂肪,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反式脂肪( trans fat )。
            库默罗医生因此深入研究,得出结论,证明了反式脂肪和心脏病的直接关联。但是,他的研究结论并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 这过程经历了 30 年。而直到 50 年后,美国的 FDA 才正式决定在食物中去除反式脂肪。
           库默罗医生今年 99 岁,至今仍然继续为伊利诺亚大学工作。 过去两年,他连续发表了几篇研究, 矛头直指造成今天广泛的心脏病的元凶:多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例如,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子油。
           库默罗医生指出,问题不在于胆固醇,甚至不在于坏胆固醇( LDL ),胆固醇和心脏病毫无关系。问题只在于胆固醇的被氧化。 而那些高温油炸的烹饪过程是最容易把植物油氧化的。


最重要的是不要吃油炸的食物!

Dr. Joseph Mercola
https://www.lewrockwell.com/2014/06/joseph-mercola/butter-the-new-health-food/

紐約時報
http://www.nytimes.com/2013/12/17/health/a-lifelong-fight-against-trans-fat.html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廢注音符號教學,早學多種拼音

廢注音符號教學,早學多種拼音
朱真一 教授
發佈於 4 24, 2015


最近媒體又有不少討論注音符號及拼音,若上搜尋網站找,廢注音符號、用何種拼音的論戰,不時地出現。最近因為〈為ㄅㄆㄇㄈ而戰〉 (link is external) 一文引起一些討論,說台灣人大都用注音符號輸入找漢字,更進一步說「台灣文化就是注音符號的文化,離開注音符號,台灣人就無法活下去」。只使用注音符號輸入法者而言可能如此,台灣應以下一代的學習來考慮。 毫無疑問,一提到注音符號及拼音時,政治的「意識形態」都會出現於論戰中。用拼音尤其是用漢語拼音,變成是向中國靠攏,常會被認為是被併吞(統)派的主張,但是同樣用拼音法,用教會羅馬字(白話字)拼音,是獨派的象徵。這種「意識形態」的顯著對比,表現於政權的改變上,主政者可把拼音系統變來變去。 這些討論,是更基本的台灣語言問題的冰山一小角,最多最常可討論的題材。語言絕不只是溝通的工具,語言是保存和發展文化最重要的條件,雙語/多語化對社會的和諧上有很多的好處。學多種拼音不但有如下討論的好處,應對台灣社會和諧有益。 - See more at:


參考文章
陳榮基教授: 從病歷中文化談中文電腦輸入法的改革建議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懷念可敬可愛的柯P的阿公

周照芳:懷念可敬可愛的柯P的阿公
柯P的阿公柯世元老師,是我小學四年級時的算術老師。我們很喜歡他,柯老師講解算術題,清楚易懂。對我們的作業及考題答案,都會很認真仔細的改正,註明錯誤在哪裡。如果寫錯,每題都要處罰,大家都很緊張。當時體罰很普遍,我們以為有錯,至少會用竹竿打手心,沒想到,他要我們自己檢查,算錯幾題,站起來,用右手掌打左手手心,大家一起算幾下,大家都很清楚總共打幾下。
民報
http://www.peoplenews.tw/news/1bb35186-4c0b-4634-a9d2-23ebf1e042ac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VIP級呵護 Line也能顧健康

作者: (執筆:張翠芬) | 中時電子報 – 201548 上午5:50

「總裁,今天有量血壓嗎?你心跳好像快了點,還好嗎?」秀傳健康雲醫療團隊[秀傳101健康會所]每天都透過line群組,即時掌握企業界VIP的健康數據,即使到國外也照樣lineline去,毫無空窗期。
不只使用line健康雲,任何新的穿戴裝置,這些VIP都可以率先試用,在醫療團隊的把關下成為最「潮」的健康模範生。秀傳醫療體系和華碩合作,推出健康管理雲、健康照護雲及醫學研究雲,未來希望台灣醫療雲的應用進軍中國市場,搶食龐大的醫療商。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8000402-260102

The Human Auditory System


慈悲拔管Compassionate Extubation

慈悲拔管
COMPASSIONATE extubation for a peaceful death in the setting of a community hospital a case series study
Authors: Kok VC
Dovepress


 Background: The use of compassionate extubation (CE) to alleviate suffering by terminat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withdrawing the endotracheal tube requires professional adherence and efficiency. Th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ct, amended on January 9, 2013, legalizes the CE procedure in Taiwan.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 2013 to September 2, 2014, th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team at a community hospital received 20 consultations for CE. Eight cases were excluded because of non-qualification. Following approval from the Ethics Committee, the medical records of the remaining 12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d grouped by the underlying disease: A, “terminal-stage cancer”; B, “non-canc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nd C, “non-cancer organ failure”. Time to extubation using a cut-off at 48 hours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mean ages of patients (standard deviation) in groups A, B, and C were 66.3 (14.9) years, 72 (19.1) years, and 80.3 (4.0) years, respectively. The mean number of days of intubation at consultation were 6.8 (4.9), 7.3 (4.9), and 179.3 (271.6), respectively. The mean total doses of opioids (as morphine-equivalent dose) in the 24 hours preceding CE were 76 (87.5) mg, 3.3 (5.8) mg, and 43.3 (15.3) mg. The median times from extubation (range) to death were 97 (0.2–245) hours, 0.3 (0.2–0.4) hours, and 6.1 (3.6–71.8) hours. Compared to those requiring <48-hour patients="" preparatory="" requiring="" time="">48 hours to the moment of CE were younger (62.8 years vs 75.5 years), required a mean time of 122 hours (vs 30 hours) to CE (P=0.004), had shorter length of stay (33.3 days vs 77.8 days), required specialist social worker intervention in 75% of cases (vs 37.5%), and had a median duration of intubation of 11.5 days (vs 5.5 days).

 Conclusion: CE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protocol, and the median time from extubation to death varies determined by the underlying disease which was 0.3 hour in patients admitted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nd 97 hour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從病歷中文化談中文電腦輸入法的改革建議

民報論壇


從病歷中文化談中文電腦輸入法的改革建議
陳榮基
臺大醫院及恩主公醫院教授 2015-04-03 15:52

多年以來醫界一直受到病歷中文化的壓力,衛福部也努力在分段實施,但是效果不彰。原因很複雜,除了醫師長年以來接受西方醫學教育的習慣,國際接軌的需要等原因,很重要的是,使用ㄅㄆㄇㄈ等注音符號相關的電腦輸入法,都很慢;醫師大多已習慣英打書寫英文報告、論文及病歷,而書寫中文要用ㄅㄆㄇㄈ等另外一套的輸入法,就困難多了。如果大家從小就使用ABCD的拼音學習中文拼音及電腦書寫,長大了學習英文打字,就很容易了。能夠快速地輸入中文文字,要用中文書寫病歷,就易如反掌了。學習歐西各國的文字打字,就很快上手了。

注音符号,又稱注音字母,是以章太炎的標準漢語標音符号為基礎,於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開始於中國大陸實施。1945年中央政府遷台而被帶到台灣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停止使用注音符號。從此注音符號只在台灣使用。為了拼音的教學,早就有通用拼音、威瑪拼音、羅馬拼音等方法。因應電腦輸入的方便性,中國大陸開始使用漢語拼音,其方便性與打字的快速,遠超過注音符號。於是在台灣出現了自然輸入法,也使用ABCD的輸入法,取代了ㄅㄆㄇㄈ的輸入法。後來微軟跟進,也提供了微軟注音,大體上漢語拼音、自然輸入法、或微軟注音,幾乎可以通用。學會一種,就可上路了。

電腦科技的發達,讓我國國民,可以輕鬆的使用ABCD的拼音輸入法,與西方文字,尤其是在台灣使用最多的英文輸入合用同一個鍵盤,不必為了因應ㄅㄆㄇㄈ的輸入法,要學習兩種鍵盤的使用。如果使用倉頡、大易、粵語或無蝦米等輸入法,就更加複雜了。如果中華民國能夠因應時代的進步,廢除ㄅㄆㄇㄈ的教學,從小學就是用拼音教學,不管稱呼為自然輸入法、漢語拼音、微軟注音,或另外取個名字叫「新華語拼音」或「華語拼音」,都可以讓我們的國民從小使用電腦,就可以輕鬆與世界接軌!教育部要改革十二年國教,其實這個「新華語拼音」,是最造福我們的未來主人翁的德政。

我在五十多歲時,才開始跟隨秘書小姐的指教,學習自然輸入法,費時兩週就學會了!當時電腦還要另外購買自然輸入法軟體。現在電腦大多有裝設微軟注音,就可直接使用。我自己開始架設部落格後,大多以中文發表,曾經接到一位年輕醫師的信:「請問教授,你的部落格的文章,是不是秘書代打的?」我馬上回信說:「退休老人沒有祕書代打。」很快又收到他的回應:「立正敬禮!」有位年齡相近的醫師老友,曾經半夜E-MAIL給我用英文寫信,我在家中用中文回信,讓他驚訝於我居然會用電腦寫中文,還一口氣寫很長的信。雖然現在電腦也多有直接書寫中文的方法輸入,但是還是比用ABCD拼音輸入慢很多。

最近發現我三歲多的小孫子,從電視機銀幕上的英文教學、遊戲或故事節目,重複觀看,迅速學會26個英文字母,結果看到英文字句後,居然很容易就念出來。另外要教他學39個字母的ㄅㄆㄇㄈ,就困難多了。如果將來他進入小學,老師用ABCD教他拼音學習中文或華語,相信很快就會上手。如果再教他學鍵盤輸入,我想他應該很容易學會中文或英文的輸入!將來就不必再費心力學習ㄅㄆㄇㄈ的鍵盤輸入了。

敦請教育部與衛福部合力推動ABCD「新華語拼音法」,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減少學習的時間,迅速與國際接軌;也讓醫界很快增加病歷的中文內容!民間也不必因為意識形態,故意反對此「新華語拼音法」。將來如果語言專家與電腦高手合作,還可開發用同樣的拼音法書寫台語(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更和諧快樂的學習與成長環境。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我國安寧緩和照護相關政策之過去發展與未來展望


陳榮基:我國安寧緩和照護相關政策之過去發展與未來展望
護理雜誌 2015; 62(2): 13-17.
The Journal of Nursing 2015; 62(2): 13-17.

Cited at Docphin
https://www.docphin.com/research/article-detail/16745068/PubMedID-25854943/%5bHospice-palliative-care-policy-in-taiwan-past-developments-and-future-perspectives%5d

華藝線上圖書館CEPS
http://www.airitilibrary.com/
 
 

加護病房善用台灣昏迷指數,提升臨終病人的死亡品質

﹝104年4月號﹞健康e世界
【社長的話】
/陳榮基 :加護病房善用台灣昏迷指數,提升臨終病人的死亡品質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47 

我國自1990年由馬偕醫院設立安寧病房,1995年台大醫院設立緩和醫療病房,至今五十多家醫院設有安寧緩和醫療病房,一百多家醫院實施安寧共照或安寧居家照護。2010年被新加坡連氏基金會評定全球安寧照護及死亡品質,我國排名世界第14 名,亞洲第一名。但是我們醫院的加護病房(ICU)中,常見經醫師搶救無效,陷入極重度昏迷靠呼吸器延長瀕死期的病人,不但延長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折磨,占用寶貴的ICU醫療資源,讓在急診室等候需要ICU救治的病人,無法適時進入ICU,甚至為了尋求ICU病床,輾轉轉院,喪失獲救的黃金時間。更因為末期病人延長住院,增加家屬的心理負擔,容易遷怒醫療人員,反而增加醫療糾紛。

   我國醫界在評估昏迷病人的深淺度時,習慣延用英國人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 GCS)。此指數最低3(極重度,沒有反應),最高15(正常人)。仰賴呼吸器維生的病人,如果陷入極重度昏迷,GCS持續3分,已臨瀕死狀態,繼續在ICU,已經無法救活,只是拖延瀕死狀態,延長病人的痛苦折磨,也延長家屬的心理煎熬!但是當醫師告訴家屬病人昏迷指數3時,很多家屬往往誤認還有一絲希望,不肯放棄無效的維生醫療。

   其實GCS多使用於英語系的國家,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評分方法,日本就使用他們自訂的<日本昏迷指數(JCS)>,美國也有人倡議使用FOUR指數!我們沒理由要用英國人的GCS。本人乃倡議使用<台灣昏迷指數>(Taiwan coma scale, TCS)[安寧療護雜誌2014;19(2):176-180.(http://profrcchenmd.blogspot.tw/2014/11/tcs-taiwan-coma-scale.html#links ),將GCS評分減3分,最低0分,最高12分。當病人陷入極重度昏迷時,TCS 0分。希望當ICU醫師告訴家屬,病人昏迷指數持續0分時,家屬比較可以有更務實的觀念,接受已經沒有希望的訊息,是否較能適時終止病人的痛苦折磨,協助病人安詳往生?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已經賦予我國民,對自己臨終時,是否接受心肺復甦術(CPR)或拒絕心肺復甦術(DNR)的權力,可以予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即DNR意願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內。則到任何醫院,醫療人員都可看到此意願。如果病人已選擇「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兩位專科醫師判定病人已是「末期病人」,CPR將是只有延長病人的痛苦,無法救回生命的無效醫療,則不該再挿管急救。如果醫師判斷可能值得一試,經挿管急救無效,病人無法脫離呼吸器,並持續極重度昏迷,台灣灣昏迷指數0分,則可根據病人預立的「不施行維生醫療意願書」,或家屬代表簽立的「不施行維生醫療同意書」,即時撤除呼吸器等維生措施,協助病人安詳往往。並空出有用的ICU病床,救治其他病人。也是一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