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基TAIWAN

我的相片
Taiwan
姓名陳榮基現任恩主公醫院教授/顧問醫師 神經學兼任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灣失智症協會名譽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慧炬雜誌社發行人,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董事,華梵大學董事. [曾任]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教授及主任,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理事/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創刊總編輯.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 of Beirut)進修(WHO復健醫學訓練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神經科進修, 日本福岡九州大學腦神經研究所進修. [獎項]醫師醫療奉獻獎(台灣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7/11/12),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2010/10/11)Received a Medal for People's Heath from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Vietnam on Oct. 11, 2010.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11/04/16).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讚嘆中華郵政設佛堂


讚嘆中華郵政設佛堂
陳榮基
2009年3月6日在自由時報A13生活新聞版出現「中華郵政總公司藏30坪佛堂」大篇幅的報導,並附有佛堂的照片,正覺得應該稱讚中華郵政的美好舉措,及記者先生報導社會光明面的善事。沒想到次日自由時報A14生活新聞版卻登出同一位記者的另一則報導「本報踢爆,中華郵政佛堂速關門。」不禁要嘆息怎麼原來是美事一樁的報導,卻變成無限的遺憾!使社會更退步。

顯示全文/隱藏全文



多年前有位從日本京都來臺大醫院參觀的日本教授,在我帶領他參觀臺大醫院的佛堂及祈禱室後,很感慨讚嘆在台灣國立大學附設醫院可以有宗教設施讓員工及病患使用。在日本,宗教不能進入公立醫院(在新加坡也是),因此日本及新加坡的安寧緩和醫療,在靈性關懷上就存在著一大缺陷。他回日本後還寫了篇文章附上臺大醫院佛堂的照片,登載於報紙上。
我在美國留學時,州立大學醫院就設有祈禱室(平常也當教學會議室),供病患及員工使用。只是他們沒有很多佛教徒,因此未設佛堂。在國內,現在很多醫院都設有佛堂及祈禱室,獲得社會正面的肯定。所有安寧緩和醫療病房,也都有宗教師參與輔導病人及家屬,病房中也設有多種宗教共用的佛堂兼祈禱室,另外設有臨終使用的往生室,可以作各種宗教儀式,讓病人可以無恨無憾的走完人生句點。
在天主教及基督教的傳統中,其神職人員或牧靈人員的養成教育中就有醫療傳道的訓練,因此比較容易找到修女、神父或牧師參與安寧病房的靈性關懷志業。在佛教就欠缺這種傳統,佛教蓮花基金會多年來在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從事佛教臨床宗教師的培訓工作,就是企圖彌補這個缺陷,希望將來在佛教僧伽的養成教育中,可以正式加入臨床宗教師的培訓課程。讓法師們很容易參與醫院的靈性照護。蓮花基金會歡迎大家的護持,可以繼續推動臨床宗教師的培訓。
宗教是社會的一大安定力量,更可提升生活的品質。解嚴以後的台灣,宗教師也開始進入國立大學任教職,是進步的表現。如果各公私立機構或職場,能夠效法中華郵政總公司設立佛堂及禱告室,讓員工有正當的活動場所,進而提升員工的生活品質,不是一件值得讚嘆的美事麼?
佛教追求<慈悲喜捨>,其中的<喜>就是<隨喜>,看到美好的事務,或看到別人好的成就,要為他高興,向他學習。成功不必在我,有人成功,我們要不吝真誠的鼓掌讚嘆,甚至伸出援手,助他更成功。不必自己做不到的,硬是要把別人拉下來。這樣世界才會更進步更美麗,您說不是嗎?

2 則留言 :

匿名 提到...

重點是
"上班禮佛"
若你是老闆/客戶
作何感想
自由並非無限上綱
最起碼
日本人/新加坡人
辦事效率遠高於我們
尤其公務員/國營員工

匿名 提到...

謝謝網友賜教。其實"上班禮佛"與"辦事效率"之間,並無相關性。反而是誠心禮佛的人,應該比較會是奉公守法,認真辦事的人。如果利用午休時間,禮佛參禪,應該比睡午覺或上街血拼,更有益於健康,且辦事也更有效率。不是嗎?我做"老闆"時,從來不介意員工禮佛或靈修,只要她不是用上班工作的時段。宗教團體辦的醫院或機構,常設有佛堂或禱告室,未聞工作效率低於公務員或國營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