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生命影響生命

 

生命陪伴生命
生命影響生命
生命喚醒生命

真正能從泥潭深淵中奔騰而出的
除了別人的引領及喚醒
更重要的是
自己的覺知與奮鬥
能拯救自己的還是你自己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人皆我師

 

 健康世界 > 〔110年8月號〕【社長的話】人皆我師/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206
〔110年8月號〕【社長的話】人皆我師/陳榮基
 

韓愈的《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並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而已,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傳道』,是要求老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

如果能夠遇到幾位「傳道授業解惑」兼具的好老師,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是,有些老師可能只有其中一種功能,我們還是可以學習。人生一路走來,每天面對的人,他的言行,不論好壞,正面或負面,如果我們能夠做正確的判斷把正面的做為自己的學習的典範,把負面的,列入應該避免的行為,則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我們的老師。

電視或電影的劇情,小說或文章的論述,常可看到值得我們效法的「善行」,也可看到應該避免的「惡行」。都可以教導我們應該如何做人。都可以是我們學習的機會。

我在醫院當實習醫師時,就看過「壞的」及「好的」榜樣:有一次在急診室,有位剛進來的病人,告訴我的學長(內科第二年住院醫師)(R2):「我認識你們院長。」我這位學長居然回說:「我也認識他,怎麽樣?「(這是我學到要避免的壞榜樣)。

另外一次,一位來診病人告訴我:「中山北路某位開業醫師介紹我來,他說我需要:點滴及氧氣。」以我當時實習醫師的知識判斷,覺得他並不需要點滴或氧氣。但是我並沒有回他說:「你不需要點滴及氧氣。」我向我的學長(也是內科第二年住院醫師R2)報告,他說:「給氧氣給點滴。」我遵囑辦理。然後他帶我到後面房間,告訴我那位開業醫師是我們以前的教授出去開業的。他立刻打電話請教,我也用另一支電話聆聽,這位老師詳細解說病人的病況診斷及如何處置。他沒說要點滴及氧氣。最後他說:「這位病人很囉唆,我不想留在我的診所,所以告訴他需要點滴及氧氣,才能把他轉介到大醫院的急診。」然後,學長告訴我:點滴打完了就可拔掉,並將氧氣關掉,開給病人老師交代的處方,送病人高高興興地離開。(這是我學到的終身受用的好榜樣。

很多醫療糾紛,常是後面的醫師不小心說前面的醫師說的或做的不需要,或是錯誤的。引起前面醫師的糾紛。

我也見過,被我轉介的醫師,很恭敬對病人說:「他是我的老師,老師交代,我會好好照顧你。」病人因此對他信心十足,也覺得他很親切,因此很服從醫師的處置,順利完成治療。以後還常介紹親友給他看病。也回來謝謝我介紹一位好醫師給他。

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就是說孔子告訴我們:「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要反省自己。」好的學做榜樣,壞的引以為戒、引以為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

 

請佛教界公訂一個陽曆的佛誕節

 

 健康世界 > 請佛教界公訂一個陽曆的佛誕節/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185
請佛教界公訂一個陽曆的佛誕節/陳榮基
 
 

佛教慧炬機構董事長/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前臺大醫院副院長/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   陳榮基教授

目前國際通用的公曆為陽曆系統,基督教即以陽曆12月25日為耶穌基督的誕生日,稱為Christmas,中文譯為耶誕節或聖誕節,在公曆上佔有一席之地,受到全球公認。

佛教源遠流長,教界多採用陰曆系統訂立佛誕日,又因各傳承之別,以致分別落在陽曆四月或五月不等。佛教界應討論訂立一個陽曆統一的佛誕日,以期如同基督教有公認的耶誕節一般,也朝向設立公訂佛誕節邁進。

此前,東南亞佛教國家有衛塞節(Vesak或Wesak),為南傳佛教紀念佛陀誕生、成道及涅槃日。聯合國亦於1999年公訂國際衛塞節(International Day of Vesak),但由於每年隨著陰曆月圓日換算,所以陽曆標示此日的日期不定。

借鑑馬來西亞,雖為穆斯林國家,但是政府接受佛教團體的請求,訂陽曆5月1日為衛塞節,以慶祝佛誕。而在台灣,雖然多有佛教寺廟或團體慶祝佛誕及浴佛活動,然而皆介於陽曆五月初至二十六日之間,沒有固定的日期,以致許多信徒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馬來西亞由於佛教徒少,相對容易達成共識。台灣佛教界傳承眾多,若要成事,誠須結合民間信眾力量,一起集思廣益,加諸媒體傳播,以鼓勵我國佛教會召集各佛教機構單位共同協商,訂出一個在公曆上固定的佛誕日,望能在國際社會正式紀念佛陀出世,並重視佛教為世界帶來的慈悲與智慧。

下面英文由 高中英文退休教師簡素玫協助翻譯

A Request to the Buddhist Society

for Setting the Buddha’s Birthday on the Solar Calendar

Prof. Rong-Chi CHEN*, MD, FANA

*Chairman of Buddhist Torch of Wisdom/Honorary Chairman of Buddhist Lotus Hospice Care Foundation/Ex-vice-superintendent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Founding Superintendent of En Chu Kong Hospital

Since the invention of calendar, many regions or countries have their own calendar systems, which gradually develop into two major systems, namely, Lunar Calendar and Solar Calendar. At the present time, Solar Calendar is the most used internationally. In the Christian society, they have set Dec. 25 as the birthday of Jesus Christ, which is called Christmas and is recognized globally.

The Buddhist society adopts April 15 on the Lunar Calendar as the Buddha’s Birthday, which almost always falls in April or May on the Solar Calendar. Shouldn’t the Buddhist society establish a fixed date on the Solar Calendar for the Buddha’s Birthday? Christianity has their Christmas, why can’t we have our own Buddha’s Birthday on the globally recognized calendar?

Buddhist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have Vesak or Wesak to celebrate the Buddha’s birth, ultimate realization, and nirvana. The day is April 15 on the Lunar Calendar, which changes every year on the Solar Calendar.

The United Nations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Day of Vesak on the Lunar Calendar in 1999, whose date changes every year on the Solar Calendar.

Although Malaysia is a country with Muslims as its major population, its government accepted the request from the Buddhist society and established May 1 on the Solar Calendar as Vesak to celebrate Buddhist events, which includes the Buddha’s Birthday.

Every year in Taiwan, Buddhist temples or groups celebrate the Buddha’s Birthday and hold the Buddha Bathing activity from May 1 to May 26, whose date is not fixed.

According to Wikipedia, April 15 on the Lunar Calendar falls in April or May on the Solar Calendar and the date changes every year.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if we set April 30 or May 1 as the Buddha’s Birthday. Malaysia has established May 1 as Vesak and the Buddha’s Birthday; can’t Taiwan do the same? If this is settled in Taiwan, we can invite Buddhist countries like Thailand, Myanmar, Sri Lanka, and Cambodia to appea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or making May 1 (or another fixed date)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Vesak, which the United Nations is likely to accept.

There aren’t many Buddhists in Malaysia, so it is easy to reach consensus. Influential Buddhist groups in Taiwan are too many to reach agreements, especially when all of them have their own insistent ideas. Can’t Buddhists come together to have discussions on this issue and find consensus? With help from mass media, we can encourage people in the Buddhist society in Taiwan to invite those influential Buddhist groups to negotiate with each other and set a fixed Buddha’s Birthday, which can be accepted internationally.


感恩新竹鄉親協助完成台越醫療交流

 

 健康世界 > 〔110年7月號〕【社長的話】感恩新竹鄉親協助完成台越醫療交流/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178
〔110年7月號〕【社長的話】感恩新竹鄉親協助完成台越醫療交流/陳榮基
 

我於民國八十六年八月由台大醫院退休,偕同內人周照芳轉到三峽參與開創恩主公醫院,擔任正副院長。民國八十七年(1998)衛生署國際合作處蔡榮福主任前往越南,代表防癆協會贈送醫療設備(公衛護士使用的腳踏車)時,與我駐越南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徐漢淼副代表商談如何加強台越醫療交流,以協助政府推動南進外交及經濟政策,但因為當時衛生署沒有相關經費而感到困難。

蔡、徐兩人在閒談中發現彼此有共同特徵——「都是台大及新竹中學校友,蔡榮福主任突然靈光一閃問徐漢淼:「你認識陳榮基醫師嗎?」想不到徐副代表竟回應道:「他是我竹中隔壁班同學。」這個難能可貴的共同交集,加上蔡榮福主任的積極聯繫,時任恩主公醫院院長的我在了解原委後,立刻稟報行天宮及恩主公醫院董事長黃忠臣先生,獲得黃董事長的支持,展開台越醫療合作。

當醫院計畫與越南越德醫院建教合作,培訓該院的各類醫療人員時,行天宮董事會率先捐款,並獲得衛生署來函鼓勵,消息一傳出,不少社會賢達之士紛紛慷慨解囊捐助經費,包括我的表弟鄭森源先生及他的企業界朋友們大力的贊助,使得台越醫療合作的長遠計劃,順利跨出第一步。

越德醫院提出第一批四位,包括兩位醫師,一位護理師及一位行政人員的名單。恩主公醫院迅速作業安排培訓計畫,訂好行程,行文衛生署,並寄出機票。沒想到出發前幾日,他們尚未獲得簽證。原來是恩主公醫院呈給衛生署的公文,衛生署同意後,行文外交部,外交部同意後,行文駐河內的大使館,後者才能簽發入境簽證(VISA)。公文尚在旅行中,根本趕不上民間的腳步!我打電話到河內,向我的老同學徐副大使抗議,為了讓這第一批培訓人員可以順利上路,大使館只好不等國內的公文下來,就直接簽證放行了。以後就成為慣例,大使館只要看到我的邀請函(用電郵Email傳過去,越德醫院列印下來,拿到大使館辦理簽證!),就在護照上簽證了。後來該院醫療人員要來恩主公醫院或台大醫院短期參訪學習,或介紹病人來台就醫,只要有我的函件,就可簽證了。

經過十幾年的培訓,終於大大提升該院的醫療水準。他們不但帶回了醫療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帶回了醫院的制度。我有一次去越南訪問時,一位已經升任行政副院長的學員,告訴我:「我們現在已經有病房晨會、病例討論會、醫學雜誌閱讀會、病理討論會等以前所沒有的。恩主公醫院有的制度,我們都帶回來了。」我還送了他們一本新出版的國際著名的外科教科書。越南衛生部終於在2010年首次頒發[國際人民健康奉獻獎(Award for People’s Health)]給三位國外教授:包括恩主公醫院陳榮基院長及兩位法國教授(越德醫院是法國人在一百多年前創辦的)。

圖1 越南衛生部人民健康奉獻獎章

繼續閱讀請點擊下面           [17.8.21]

感恩安寧路上推動善生善終

 

 健康世界 > 〔110年6月號〕【社長的話】感恩安寧路上推動善生善終/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149
〔110年6月號〕【社長的話】感恩安寧路上推動善生善終/陳榮基
 

現代的安寧緩和醫療,起始於英國桑德斯(Dame Cicely Saunders)女士於1967年在倫敦開辦的聖克里斯多福Hospice,希望提供癌症末期病人,協助他們沒有痛苦、很安詳的走。

我國於1990年由馬偕醫院淡水竹圍分院的放射腫瘤醫師鍾昌宏院長引進,命名為「安寧病房」,我於1995年在臺大醫院開辦「緩和醫療病房」。在(基督教)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1990),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癌症末期照顧中心(1993),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 (1994) (2007年改名為佛教蓮花基金會),台灣安寧照顧協會(1995),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1999),台灣安寧護理學會(2005),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2007)及大悲學苑(2013)等團體的陸續加入共同努力,以及衛生福利部及健保署的大力支持下,欣見安寧緩和醫療已在台灣蓬勃發展。

佛說阿彌陀經:「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一個人要能夠安詳的走完人生最後一里路(善終),必須在臨終時,回顧過去自己的生活,覺得這一輩子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社會、國家乃至地球(亦即善生),才可以安心的走;同時,疾病的症狀能夠得到適當的醫療控制和照護,很多的情緒焦慮、憂鬱要能夠緩解,這些就需要現代醫療HOSPICE的協助。

感恩馬偕醫院及安寧照顧基金會謝英偕董事長在1994年邀請我參加他們基金會董事前往日本考察安寧機構,讓我學到安寧照顧的精髓,故能於次年在臺大醫院創辦安寧病房。又因為台大醫院是台灣的龍頭醫院,很快傳到更多醫院。

感恩江綺雯立委的領導,於2000年完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讓國民可以選擇臨終終時不必受到無益而且增加痛苦的心肺復甦術的折磨。經過三次的修法,使這個維護善終的法律更臻完善,已為很多國民所接受。

感恩楊玉欣立委與孫效智教授伉儷的領導,於2015年完成<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立法,更擴大善終的範圍。此法實施後,為了使其更完善,於是在兩位的領導下,先後有安寧團隊修法的討論立法委員修法的公聽會,期待能使此病主法更臻完善,受到國民的認同。

感恩在佛教蓮花基金會與台大醫院安寧病房的合作推動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培訓,使佛教的法師成為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重要成員。而靈性關懷協會的成立,使得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教九流,共同推動善生善終。不同宗教的臨床宗教師的參與,使安寧緩和醫療的靈性關懷更臻完美。

在臨床宗教師剛開始加入安寧團隊時,常會受到家屬或病人的拒絕。今年初我的一位九十多歲鄰居,中午住進安寧病房,黃昏時已瀕臨死亡,而該病房的宗教師上午來病房時,這位老先生尚未住院,錯過了法師的引導。家屬居然到我家來請我幫忙找位法師來給病人開示。我透過蓮花基金會執行長的聯絡,終於找到法師排除她黃昏的行程,趕回病房給病人開示,讓他安詳的隨佛而去。家屬感激萬分!

希望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維護下,我國的安寧緩和醫療能夠更普及,更美滿,使我全體國民不必要求安樂死,而可以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善生),走得很安詳(善終)!因為善生,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從國外經驗反思台灣護理

 

 健康世界 > 〔110年5月號〕從國外經驗反思台灣護理/周照芳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130
〔110年5月號〕從國外經驗反思台灣護理/周照芳
 
 

周照芳

台大護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曾任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及恩主公醫院副院長、精神衛生護理學會創會理事長及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顧問(前理事長)

很高興看到由護理師林怡芳主編的《護理的100種可能》(如圖),很難得能夠邀集到這麽多關心自己專業的護理師,分享自身經驗及寫出個人對護理專業的獨特看法,執業範圍從醫院內到走出醫院進入社區中,甚至在本書中《護理師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還有不少是介紹海外的護理經驗。以往市面上所出版的護理書籍,多是護理專科的教科書為主,而這兩本書最大的特色是要讓護理專業以外的社會人士,也能多了解護理工作真正是在做什麽事,和傳統刻板印象中有什麼不同。

我曾經問過病人的家屬對於護理人員形象的看法,她說:「只看到護士有時候給病人打針而已,不曉得她們在做什麽。只看到她們在聊天,好像很空閒。」而許多檯面下的護理工作,例如:優先執行醫師交待的醫囑處方、送檢查或開刀、準備藥物、查詢病人病歷資料等,一般民眾是看不見的。期待能透過這兩本書的內容,讓無論是檯面上或是檯面下的護理工作都能被看見、被理解。

臨床護理工作,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提供不間斷的病人照護工作,就如你我想像中的那樣,非常忙碌。而且在忙亂之中又必須謹慎行事,三班間交接班的內容必須要聚焦、清楚且有效率,否則忙中難免有錯,但錯誤往往會造成病人非預期的傷害。過去就曾因為打錯針而引起盤尼西林休克致死的醫療糾紛,其實白班護理同仁都知道這位病人曾在其他醫院因做盤尼西林測試而發生過敏性休克的病史,但這項重要資訊卻沒有交到小夜班護理師的手中,而後者在當班內又打了盤尼西林,導致病人發生休克死亡的不幸事件,可見護理工作肩負著每一條寶貴的生命,馬虎不得。

但護理工作包羅萬象,延遲下班是護理界常見的現象,醫院管理者就常常需要考慮增加人力以減少臨床負荷,但護理人員的招募並不容易。台灣從日治時代開始,就因護理人力不足,常常把一些基本的護理工作交由家屬來做,而絕大多數的照顧者(家屬),都非具有醫療護理相關背景,嚴格來說,並無法做好床邊照護的工作。反觀國外,歐美紐澳等西方國家,自從南丁格爾開創現代護理志業,就要求病人照護一定得由接受過護理訓練的人來為之,或是經由醫院訓練的護理佐理員(護佐)才能在醫院裡提供病人照護,即使是最基本的照護工作都不應該交給完全沒受過訓練的人(如家屬)來做!所以歐美澳等西方國家以及曾由他們殖民過的國家(例如:新加坡、香港),都是實行所謂的「全責護理」(Total nursing care);而早期的日本、非洲、東南亞及台灣,都沒有全責護理制度,護理師執行部分的護理工作,其餘全部交由家屬或是自聘的照顧服務員來做,但日本於1990年左右已全國實施全責護理制度。

台灣已漸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再加上少子化的衝擊,當病人住院後能24小時陪伴在側的家屬將會越來越少,可以預見未來的臨床護理勢必要進入轉型階段。最近幾年,衛福部照護司已經努力在推動「全責護理」制度,照護司名之為「友善住院照顧」;2021年即將要開始將「友善住院照顧」納入醫院評鑑的標準內,馬上有93家醫院開始推動了!希望在三年、五年後,全國醫院都能確實施行,每個病房都有醫院自聘及管理的護理佐理員,在護理師的督導下,一起共同照護病人,免除住院病人家屬的照顧壓力,也提升社會大眾對於護理師的專業護理形象,台灣護理也才能在國際上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護理師武功百百種

 

 健康世界 > 〔110年5月號〕【社長的話】護理師武功百百種/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125
〔110年5月號〕【社長的話】護理師武功百百種/陳榮基
 
 

護理部是每家醫院中最大的部門,幾乎佔有醫院大半的人力,也提供病人最多的貼身服務與關懷。從護理學生、護士、護理師、專科護理師、各種科別的護理師,再加上在護理師督導下一起工作的護理佐理員、照顧服務員、書記、工友等,組成一個龐大的團隊。

台大護理系學士及台大護理研究所碩士畢業的林怡芳護理師,曾在臺大醫院腫瘤病房工作超過十年,現任職和信醫院腫瘤科。怡芳於三年前出版第一本書《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裡的一千零一夜》,這位白衣天使或白衣大士,陳述許多為病人長期加油,最後不得不選擇放手,協助病人安祥往生的動人真實故事。

今年怡芳主編《護理的100種可能》兩巨冊(如圖),邀集眾多資深護理師及周邊人士共同寫作完成,讓人認識了護理人員的百百種武功及對社會的偉大貢獻。讓身為醫師的我,能夠有現已成為護理界大老的護理師做為賢內助,以及眾多護理人員的協助,完成這一生的醫療志業,不得不對護理人員深深按讚!

這兩本書分別是《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內的角落生物》以及《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作者們陳述自身的護理經驗,也包括與病人、家屬的種種真摯情誼。而第二本《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書中的主角們帶著在醫院裡練就出來的好功夫,轉而投身深入到社會上的各個角落,甚至包括遠赴海外護理師的甘苦談。每篇除了各自帶出生命故事之外,也有個人於護理人生中的成長省思。最後幾篇則是護理好朋友系列,從醫師、營養師、資訊工程師和照服員眼中看到的護理世界,本書內容相當生動、豐富。

誠如總編輯林怡芳所說「書籍出版的最大目的,就是進而影響更多的人。大家開始關心自己的職場環境、關心身邊的護理人員,多一點耐心去教導後進,讓更多和我們一樣的人投身到護理裡面,讓護理因我們而強大。唯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才有風和日麗的遠景。」她又說「過去在臨床上完成過更多不可能的任務,教會我一件事『當你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忙!』身邊總是有這一群跟我一樣,願意相信世界是美好且良善的,跟我一樣願意為專業付出不求回報,我倒是希望這樣的『傻瓜』可以越來越多,或是看完這本書會驚覺原來同類人這麼多。」

領先作者是護理大老前進立法院的陳靜敏立法委員。她在護理界及政界的精彩表現,就可讓人了解護理百百種的可能!陳委員寫道「說到政治,我覺得台灣護理師都有點政治冷感,大家就是每天低著頭默默工作,覺得政治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政治為眾人之事,怎麼可能會與你我無關呢說到這裡我必須提到台灣第一位有護理背景的立委是靳曾珍麗女士(1933-2010),在她8年的任期內曾協助推動「護理人員法」的立法,奠基了台灣護理師的工作職責範圍與法律上的權益保障,也陸續主導或參與推動「專科護理師」、「學校護理人員」、「呼吸治療師法」、「心理師法」、「職能治療師」與「醫事放射師」等各種專業人員的法規與制度建立。她在2002年離開立法院後,護理界的聲音就消失在立法國會殿堂裡。…2003年台灣發生嚴重的SARS,許多醫護人員在那次的疫情中喪命,許多的政策與法律或許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今社會,其實是需要通盤的檢討,但誰來替護理人員發聲呢...護理人員有97%都是女性,台灣傳統社會上對女性總是存在著丟不掉的包袱,在家庭裡也是,必要但不重要。我們…習慣不說話,到現在該說話時卻不知道要從何說起。光是有28萬領照人數的群族,本來不就應該要受到政黨的青睞與重視,為這個龐大的職業群提名不分區立委嗎?」於是她踏進了立法院,繼續為護理界發聲,也為全民的健康發聲。

接棒的文章還有,居家護理師邱毓瑩提到「在從早忙到晚的工作日裡,從沒飯吃、沒水喝的學妹,一步步的變成能帶新人的學姐,最開心的事,莫過於能夠和同事一起完成各種病人心願。

在機場檢疫的護理師吳佳玲寫道「意外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接觸到『真正的護理』,我沒想過自己會有這一面,投入的遠比原先想像的還多,好像也不排斥臨床,因此畢業後進入了腫瘤病房工作。…醫護團隊時不時得陪死神拔河,還得抓緊時間扒上兩口飯和解放護理師膀胱。」

在藥廠的專案經理張瓊尹告訴讀者:一開始我從完全看不懂病歷…大約花了我三年的時間,代價是我放假時看了很多相關的書跟資料。此時的我開始後悔我為何要轉系,乖乖地唸完護理系,我一定會輕鬆很多。」

以上簡單舉幾個例子,如果你想了解護理的百百種武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如何奉獻,就請仔細念完這本書,並推薦給親朋好友吧!

只可惜在百百種武功中,缺乏落實全責護理照護理念的台灣經驗,只能從在澳洲工作的蔡佩真護理師的經驗:「以血液腫瘤科來說,護病比是 1:3,加上一般腫瘤科病人有時候會是 1:4,聽起來似乎很輕鬆,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家屬會留院,除非真的病危或臨終,也沒有一對一看護阿姨會幫忙換尿布洗澡,當然大部分會有 Nurse Assistant(類似台灣的院聘照顧服務員或護佐),但他就一個人,所以大部分時間是你自己在幫病人洗澡、換衣服、換床單。略為窺見國外的護理環境的全責護理希望以後會有人繼承前台大醫院護理部周照芳主任的深願,廣推全責護理,衛福部照護司名之為「友善住院照顧」,使台灣的護理能夠擠身國際行列,造福全民。

  

喪葬儀式的檢討

 

 健康世界 > 〔110年4月號〕【社長的話】喪葬儀式的檢討/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093
〔110年4月號〕【社長的話】喪葬儀式的檢討/陳榮基
 
 

現在的喪葬儀式,大多在殯儀館舉行。家祭是冗長的一個一個的跪拜或行禮,晚輩致祭要三跪九叩;平輩或長輩,也要一個接一個或一隊接一隊,上香、獻酒獻花。公祭則是冗長的一團接一團或一個接一個的唱名致祭,每一團或每一人,都要重複相同的上香、獻酒、獻花儀式!親友越多的,儀式時間就拖得越久。

很多年前參加過一個在佛寺的告別式,來賓簽名入席,在簡單隆重的誦經後,由主持法師開示及家屬致謝辭,然後全體同時向往生者遺像三問訊或三鞠躬,就結束了。很像在教堂內的告別式,簡單莊嚴,神父或牧師宣道,唱詩班演唱,家屬答謝,參與者一鞠躬,就結束了。大家都能把握時間。

去年參加一位百多歲的長輩的告別式,她的子女都是八十歲左右,很多跪下去就起不來,因此子女輩都改為上香三問訊,孫子輩以下一起只行三跪三叩禮,免除九叩禮。

另外參加過一位師母的告別式,則是簡單溫馨的音樂演唱或演奏。親友都靜坐分享師母生前所熱愛的音樂。去年八月參加一位西藏格西的告別式,一邊重複放映紀錄往生者的生平的影片,同時由喇嘛為主的僧團唱頌<釋迦佛讚>,最後全體依序將一朵鮮花放在棺材內,瞻仰遺容後結束,莊嚴圓滿。

很多年前,有位從政多年的老前輩,退休後身體逐漸衰老,行動越來越不便。但是老朋友一個一個相繼離開,每參加一次告別式,心情就更低落。曾經有長輩溽暑奔波赴葬儀,回家自己中風走了。身為八十老人,我家兩老居然同一時間,一個去一殯,一個去二殯行禮!也曾在三天內走兩趟二殯的至善廳!是不是我們可以考慮,免除七老八十的長輩再跑殯儀館的任務?由年輕晚輩代勞就好了?或者殯儀館可開放網路參與告別式的方法,讓老人親友在家中上網送行?

至於火化後要葬在哪裡?又是頗為困擾的問題。遺骨入甕,放在靈骨塔?骨灰海葬?花葬?或樹葬?新北市在金山區法鼓山設有佛化的樹葬生命園區,台北市在木柵富德公墓設有寬廣完善優美莊嚴的詠愛園樹葬區(如圖),不少縣市也有樹葬區,值得推廣。很多還是免費的。如果能夠撙節喪葬費用,捐助弱勢族群,更是一大功德。古有明訓:『入土為安』,古人認為:「土地為人們的生命之本,人本從土裡來,就該回到土裡面去,入葬土中,符合古代生生不息,生命創始,輪迴之道的思想。」讓祖先遺體有舒適莊嚴的安息場所,骨灰入土,靈魂則往生極樂淨土(彼岸)(PARA)天堂樂園(PARADISE)。心經最後唱頌的般若波羅蜜多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gate, gate, para gate, para sam gate, bodhi svaha)( "gone, gone, gone to the other shore, everyone gone to the other shore, awakening, svaha.",就是祈願『去(gate),去(gate),去(gate)彼岸(極樂淨土)(para),同(sam)去(gate)彼岸(極樂淨土)(para)。』不論是蒙佛接引或回歸主懷,願大家將來都一齊到PARA(佛國樂園)或PARADISE(天堂樂園)去。而在此岸就讓我們的安息地可以成為緬懷祖先,也是隨時休閒踏青的美麗社區公園吧!以後歡迎雙北市民,不必等到清明節,隨時假日都可到金山法鼓生命園區或木柵富德詠愛園區(如圖)來郊遊、散步、聊天,也可向祖先行禮致敬,緬懷先人。

清明掃墓,人多擁擠而且交通不便,不如平時假日悠閒來散步郊遊。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的國文老師說也可這麼欣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健康世界 > 〔110年3月號〕【社長的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062
〔110年3月號〕【社長的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陳榮基
 

佛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中國古人也有類似的說法。今人更用科學研究證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痞克邦部落格分析道:「人的福報好比一個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人從一生下來,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這時杯子漏水比較少。這時,只有這時,可以說這個人的『命是註定的』。每個人的命運和福報不同,就是因為杯子的大小不同,水的多少不同。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壞事,還活得很好。是因為他的杯子非常大,而且水又多,做壞事是在往外漏水,雖然漏了很多水,由於他水很多,還沒有漏完,所以你看他還是活得很好。等他繼續行惡,杯子的水漏完了,惡報就現前了。」

根據佛教的說法,上文「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是前世的累積的功德,如果你的功德多,你出生帶來福報的杯子就大,漏洞就小。這一世可讓你慢慢享用。如果你這輩子繼續行善,杯子內的水就增多,福報就更多;如果你行惡,杯子的水不再增加,而且繼續漏水;漏完了,你就要開始承受惡報了。就是時候到了!

助人為快樂之本,如果你這輩子利人利己,多行善事,你可享受現世幸福快樂的生活,甚且庇佑親人眷屬,還能累積下一生的功德。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白話文可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指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現代科學論證「善惡有報,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英美兩所大學—英國加德夫大學與美國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常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當他們步入中年之後,健康狀況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迴圈會被破壞。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合作研究了『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工作者隨機抽取了7000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統計研究發現,樂於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而後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於是科學家公佈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善有善報,請把愛傳下去

願大家常懷愛心拐杖,利人利己,行善濟世!快樂幸福,長命百歲!乃至超過茶壽

 

那些國家有世界上最好的健康照護?台灣呢?

 

 健康世界 > 〔110年2月號〕【社長的話】那些國家有世界上最好的健康照護?台灣呢?/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036&page=3
〔110年2月號〕【社長的話】那些國家有世界上最好的健康照護?台灣呢?/陳榮基
 
 

賓州大學的副教務長及醫學院教Ezekiel Emanuel,出版新書題為:Which Country Has the World’s Best Health Care?(那些國家有世界上最好的健康照護?)(如圖)。

書中評論台灣,將台灣的健保卡系統列為最優;不過,台灣其他方面並沒有達到國際標準:1.國際標準,每1000人有3.6個醫生,台灣只有1.9個;2.護理人員國際標準是每1000個人有12.6人,台灣是6.7人;3.台灣的醫院與其他先進國家的醫院有兩大不同:一、台灣的醫院很擁擠,可能反應民眾的高需求。二、 台灣的醫院是斯巴達式(spartan):在很多台灣的醫院,家屬及朋友被期待留在病床邊(陪同住院),負責提供病人的日常需要,如餵食及沐浴(feeding and bathing)。在先進國家,這些工作是護理照護的一部分,不會要求家屬來負擔。可能因為這樣,台灣被排除在先進國家之外。雖然台灣的健保普及率及健保卡系統,名列前茅,但是因為醫護人力的不足,以及未能實施全責護理,而使我們未能被列入先進國家!真是可惜。

台灣長期以來,實施〝便宜〞的醫療,使用者所付的醫療費用,遠低於先進國家。開始實施全民健保時,也壓低了保費,大家都習慣支付很低的保費,而期待獲得〝便宜又很好〞(俗擱大碗)的醫療服務,醫院只好減少人力,醫師、護理師的人力是先進國家的一半。於是醫院只好要求家屬到院幫忙照顧病人;如果家屬無法來院,就要付錢顧請看護來24小時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看護的費用,目前已漲到一天兩千多元!這個費用是很多弱勢族群所無力負擔的!而在疫情嚴重時,往往有錢也顧不到人。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為了改善這個落伍的困境,推出住院友善共照辦法:將一對一的看護制,改為大約白班一對四,夜班一對八的方法,由幾位病人共聘一位護理佐理員(護佐),大約每天付八百到一千元的費用。減少弱勢族群的負擔。已經讓受照顧的病人及家屬,可以接受。

只是目前這種共聘制度,大部份醫院只負責媒介看護公司派遣的看護,未能直接督導管理這些外來的看護。造成很多照護的缺陷及管理的漏洞。

有些比較好的醫院,則由醫院自聘護佐,納入護理體系內,接受護理師的督導,合力妥善照顧病人。只可惜目前只有九十多家醫院加入實施共聘制度,而且每家醫院只有十到二十床,尚未普及。

如果能夠將此全責照護制度,納入健保體系,由健保支付一筆全責護理費,約每日400元,加上病人支付約一天八百元的部分負擔;並將實施全責護理納入醫院評鑑的要求,沒有推的要扣分,才有可能讓大部分的醫院,願意加入。醫院聘僱足夠的護佐,減輕護理師的負擔。

期待全國所有醫院,不論大小,都能全院實施全責護理,讓台灣的醫療可以晉升先進國家的行列!讓台灣也〝有世界上最好的健康照護〞。但是要健保負擔得起全責護理的部分費用,必須適度提高保費,並修法實施部分負擔定率制,才能開源節流,維護健保永續經營。

四好人生 持杖濟世

 

 健康世界 > 〔110年1月號〕【社長的話】四好人生 持杖濟世/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index.html
〔110年1月號〕【社長的話】四好人生 持杖濟世/陳榮基
 
 

據《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費長房》記載,市場中有賣藥老翁,白天在街頭懸掛一壺,以為標幟,夜間便跳入壺中,讓人無法看見。後代以懸壺濟世代稱行醫救人。如:「他從小就立下懸壺濟世,救助貧病的宏願。」因此自古,就期待醫生是要濟世救人的。

本人有幸參加109年第一學期「行天宮醫學系學生助學金」頒獎典禮,恭賀48 位來自各醫學院校的受獎學生。首先勉勵同學們遵循行天宮長年宣講的一千八百年前關聖帝君的傳家庭訓「四好人生」:『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行天宮對四好聖訓的解讀是:

讀好書能啟迪我們的智慧,明辨是非、利人利己;說好話是以能利益他人為貴,多鼓勵人、多讚美人;行好事,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廣結善緣、造福人群;做好人則是為人正直善良,勤修道德,要有擔當、不做濫好人。』

我常常勉勵醫療同仁,要能看到病人的需要,家屬的需要,看到社會的需要,看到眾生的需要;努力提供協助,滿足其需要。我們應該感恩能在醫療環境工作,最能找到需要協助的人。歡迎同學們加入這個天天可以助人的行醫志業行列。

老人的骨頭比較多骨質疏鬆,偏偏老人肌力減退,步履不穩,加上可能視力衰退,容易跌倒。而老骨頭經不起跌,一跌就可能骨折,嚴重的髖關節骨折,就容易失能,甚至從此得靠輪椅,乃至臥床不起 ! 所以我常勸老人病友使用拐杖,畢竟三隻腳比兩隻腳穩當。我自己也開始身體力行,出門帶起拐杖。有一次在關西機場出關時,隨身行李需要經過X光檢查,當我把手提包、外套及枴杖放進小箱內送進X光透視機時,旁邊的工作人員,迅速遞給我一把枴杖!讓我深深驚喜與感動。他看到了這位老人旅客的需要,並且迅速提供協助!滿足我的需要。

我勉勵同學們,要在心中帶著愛心拐杖,用愛心尋找需要幫助的人,隨時遞出心中愛的枴杖,去救助他人。如果能夠像這位靠一雙枴杖行走的女士,放棄她本身所需要的,尋找身邊更需要協助的人,及時伸出援手,把長途列車的座位讓給老人,捨己助人去幫助更需要的人,那就更偉大了。

期勉同學們,除了遵循古訓,以愛心懸壺濟世,更要勵行『四好人生,持杖濟世!』推動愛與善的循環,讓你的生命更豐富,讓世界更祥和!也許有一天,你遞出的愛心拐杖又會回到你身上

美國耶魯大學團隊的研究證實助人為快樂之本,係金A 行善讓你更樂觀更幸福助人行善,累積功德,成就問心無愧,利濟群生,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地球的圓滿人生。勤修四好人生,緊握愛心拐杖,行醫濟世,救助眾生,促進社會祥和平安。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順時鐘或逆時鐘?右旋或左旋?

 

健康世界 > 〔109年12月號〕【社長的話】順時鐘或逆時鐘?右旋或左旋?/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index.html
〔109年12月號〕【社長的話】順時鐘或逆時鐘?右旋或左旋?/陳榮基

 

2019年底發生於武漢的新冠病毒(nCovid-19),今年席捲全球,台灣首當其衝,幸好在政府的領導下,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及其防疫團隊,每天在電視機前向全民報導國內外疫情,並要求全民遵守防疫規範:譬如帶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遵守居家檢疫或隔離等。民間戲稱我們要「順時中」(順時鐘),不可以「逆時中」(逆時鐘)!也因為我們國民都能「順時中」,普遍帶口罩,勤洗手,讓我們的疫情控制得很好。我有位在台大醫院的老同事學弟,在紐約市執業,診治可能已經得病的病人,自己因擔心戴口罩,會被認為歧視病人,或對病人不禮貌,所以沒戴口罩,結果自己染病,還好順利復原。我也看過一個短片報導在美國一位公車司機要求乘客戴口罩,乘客上車開槍射擊!而川普總統也常不戴口罩。美國人還認為戴不戴口罩是人民的自由!

在巴金森氏病的治療用藥中,有左多巴(levo-dopa),有別於右多巴,兩者的化學構造相同,但物理結構上一個是左旋,一個是右旋。左旋的才有治病的功效,因此只有左多巴可用來治療病人。我們也常用順時鐘(右旋)或逆時鐘(左旋)來形容旋轉的方向。

在佛教界有個神聖的符號,「卍」(讀音”萬字”)(wànzì),一般認為要順時鐘或右旋「卍」,不宜寫作逆時鐘或左旋的「卐」

多年前我曾經到印度新德里參加世界神經學大會,在大會安排的參訪中,到一家很莊嚴的印度廟;好奇的請教住持,到底卍字應該右旋或左旋,他告訴我,此字是古亞利安族(ARYAN)的太陽的象徵,代表吉祥幸運純潔完美等。他指著廟兩側紅磚製的窗戶上的卍字窗欄,告訴我:「你從廟內往外看如果是右旋,從外往內看,不就是左旋了嗎?因此,左旋或右旋,逆時鐘或順時鐘都可以;只要擺正就好了。如果擺歪了,就成了納粹的鉤十字(Hakenkreuz)或(Swastika)

 )了。」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好像五千多年前的中國就出現過此字。

(右旋的現代阿彌陀佛)

回國後居然在一個我常親近的佛堂看到兩尊供奉在一起的佛像,胸前的卍字,一個是右旋,一個是左旋(如圖)。再度澄清了我的疑惑。後來也在幾間寺廟的玻璃門窗上看到畫有卍字,從室內看跟從室外看,旋轉的方向剛好相反。

(左旋的明代古佛)

人生在世,遇到不同意見或不合我意的情境時,也許試著換個方向,換個角度,為別人設身處地想一想,也許就可獲得妥善的結論了。凡事隨喜,隨順眾生,左旋右旋都可以,何必爭得頭破血流?對方可能是要來渡你的觀世音菩薩或未來佛呢!

祈願世界各國在防疫措施上,都能「順時中」,明年全世界可以脫離新冠病毒的災害。


西田社布袋戲文物捐贈交通大學

 

 健康世界 > 〔109年11月號〕【社長的話】西田社布袋戲文物捐贈交通大學/陳榮基
 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index.html
〔109年11月號〕【社長的話】西田社布袋戲文物捐贈交通大學/陳榮基
 
 

早期台灣閩南移民,從原鄉帶來鄉土神祈信仰,建立寺廟。每年神祈生日,廟前大埕上演原鄉的家鄉戲。一百多年前台灣布袋戲及歌仔戲,成為最受歡迎的民間戲曲,盛行不衰。(引用自交大2020年10月15日新聞稿,以下同)。

1985年三位台大教授李鴻禧、楊維哲及陳金次創辦西田社,成為台灣第一個關懷布袋戲的民間社團。三十多年來,西田社致力保存及推廣布袋戲,為布袋戲留下珍貴的歷史紀錄。為了讓這些珍貴布袋戲文物,可以永久妥善保存及運用推廣,西田社董事會決定捐贈所有收藏文物資料:包括戲偶戲服、道具、影音資料(錄影帶、錄音帶、DVD等)2,000件,及戲台與特殊文物資料數百件,於2019年8月捐贈給位在新竹市的國立交通大學。

交大接下布袋戲文化藝術的保存工作。將所有文物珍藏於圖書館,由特藏組負責。交大認為接下此布袋戲文化藝術保存工作,是榮譽,也是一項重大的社會責任。將發揮研究型大學所長,用最專業的方式,進行典藏展覽、研究與推廣。交大於2020年10月15日隆重舉辦記者會,宣示交大接續傳承使命的承諾。本人有幸受邀參加盛會,感佩創辦西田社的台大好友們,也期許在我家鄉的交通大學,能夠妥善保存此珍貴文物並繼續推廣光大此台灣民間藝術。

八、九十年前在新竹(當時稱為竹塹)的布袋戲團中,有一團天然閤掌中班班主是家父陳進興,在城隍廟廟埕演出,以首創吐劍光聞名。中央日報記者張建家1995年為文報導(第四班)新竹以吐劍光出名的(天然閣掌中班班主)陳興先生(一般稱為興師ㄚ或興伯ㄚ,可能因此張先生誤稱其名為陳興),其布袋戲偶的衣服由其夫人陳鄭珠環女士(被稱為興嫂ㄚ或興姆ㄚ)裁製,陳夫人當時為任職北門街謙成商行的主裁縫師。這對夫婦次子陳榮銓曾任台灣鐵路餐旅總所總經理,三子陳榮淦曾任交通大學教授,電子物理系主任,四子陳榮基曾任台大醫學院教授,神經科主任,臺大醫院副院長,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而西田社布袋戲社藏捐贈到新竹的交通大學,文物資料典藏在圖書館,由特藏組負責。特藏組的吳玉愛組長,是陳進興的外孫女。

這是玉愛的外公陳進興或媽媽陳榮鑾冥冥中促成的因緣嗎

(http://profrcchenmd.blogspot.com/2015/01/blog-post_7.html#links )願此善緣在座落於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發光發亮,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