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蓮花基金會安寧緩和醫療課程

 2021年「安寧緩和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初階-台北場》

https://www.lotus.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30

哀傷關懷志工培訓-第二期

https://www.lotus.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32

2021年「安寧緩和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初階-嘉義場》

https://www.lotus.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34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前人種樹,後人造林

前人種樹,後人造林

現代醫學教育,重視床邊教學,先賢以迴診(ROUND),傳道授業解惑,

代代相傳,永續綿綿。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延續史蹟。

期許

 後人造林,枝葉茂盛,庇護全民健康,

永保世界平安,眾生安樂。

--------------

2021122 日醫病平台/

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191821

賀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台大醫院神經部40周年

陳榮基*

*曾任神經科第二任主任/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及生理科教授

繼續閱讀請點選              [下面這篇文章的連結]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行天宮庚子年歲末感恩關懷年會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                        [這篇文章的連結]

STRESSED?

STRESSED

backwards spelling is

DESSERTS...!!

享受甜點吧!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要降低失智風險,可以這樣做/巫瑩慧

1101月號〕健康E世界

要降低失智風險,可以這樣做/巫瑩慧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021

巫瑩慧/雙澄照顧創新工作室

在台灣失智症協會的宣導中,趨吉避凶是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策略。國際上對於生命過程中,有哪些風險是可以掌握的, 不能控制的到底佔了多少的比例,近年來有了更明確的共識。

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可預防失智

一項在英國針對中年後對於生活習慣改變的意願與動機所做的調查顯示,大部分的人為了預防失智症,願意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戒酒、飲食改變、增加運動。有趣的是,女性較男性願意做改變,年長者比成年人願意做改變。

國際上知名的健康諮詢機構「刺絡針委員會」(Lancet Commissions ) 2017年發表了失智症可以改變的9 個危險因子,2020年更增加了3 個,變成12個。今綜合202012月失智症國際大會的相關資料,整理如下表:

關於風險因子

教育程度

研究顯示在大腦發展成熟前接受越多的教育,會讓認知功能越好。20歲以後如果持續學習,會增進認知刺激和腦部的可塑性。同時,可以擴增儲存區域,讓大腦在生病時,具有代償功能,減少出現退化的徵兆和現象。尤其中年以後更要活化大腦和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來維持多功能的認知促進。

聽力障礙

從一項跨領域6451人,平均59.4 歲的受測者中發現,聽力在基準值25分貝以下,每降10分貝,得失智症的比例就越高。另一項比較小型的美國研究,搭配電腦斷層的19年長期研究發現,中年的聽力損傷, 因為相對缺乏外在的認知刺激,會造成顳葉中接受外來訊號的「海馬迴內嗅皮層」萎縮。

腦部創傷

原因有開車、騎摩托車和腳踏車所造成;軍事行動、拳擊、騎馬、槍擊、跌倒和其他運動傷害等。針對50歲以上300萬人的大型調查,腦部受傷的人在10年內得失智症的比例相當高。而且跟創傷的程度有直接的關係,有些甚至於在6 個月內就演變成失智症。退伍軍人和足球選手等都是近年來研究中比較明顯的案例。

高血壓

50歲左右的中年人,如果收縮壓常常高於140 mmHg,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增高。如果有服用降血壓藥得失智症的風險會降10%以上,不同藥物的功效也有差別。不過針對被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藥Statins 或服用100mg 的阿斯匹靈,在大型研究中證實並無法預防失智症。

不愛運動

身體活動會因時代、性別、年齡、文化和行動能力等而有不同的基準。一項長達28年的研究指出:中年以後,每周持續2.5小時會流汗的中度到強度運動,確實有益於大腦健康。另外,針對50歲以上,每次最少45 60分鐘的運動, 和另一個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者的有氧舞蹈,兩個研究都證實促進或改善了認知功能。將近20個研究有類似的結論,那就是確診的失智者,已經從10年前就開始很少或不做運動了。

糖尿病

非常多的大型研究證實,第2 型糖尿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不論男女,而且跟糖尿病的罹患年數與嚴重程度有直接的關係。許多研究指出服用降血糖藥如寬樂糖錠Me-tformin等,可以減少認知損害的風險。

飲酒過量

酗酒已經證實對大腦改變、認知受損和失智症都有影響,尤其是65歲以下的族群。過量的定義是每周超過21個單位(每單位10 ml 酒精或8g 純酒精)。英國一項針對35 559087人長達23年的研究,發現長期每周飲酒超過21單位的人,比每周飲酒低於14個單位的受測者,失智風險高出17%。

肥胖

超過19個長期研究指出身高體重指數(BMI)>=30,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大大增高。而BMI 25 30,即使不算過胖也需要注意。當BMI 大於25,半年內( 24)如果能夠減輕2 公斤,對於注意力和記憶力會有改善。

抽菸

吸菸者比非吸菸者得失智症的風險高,平均壽命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公共地區最好禁止抽菸。即使到老年才戒菸,健康指數還是可以提升。一項針對5 萬名60歲的受測者調查,戒菸超過4 年以上比持續抽菸的人,得失智症的風險至少可以延後8 年。一項針對55 64歲的女性研究,長期吸二手菸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跟接觸的次數和時間長短都有直接的關係。

憂鬱

它可能是失智症的前期徵兆,或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多數的大型的研究比較傾向後者的理論,例如挪威的HUNT 研究就指出心理長期的沮喪,有可能在20多年後演變成失智症。英國的Whitehall 研究認為老年的憂鬱比年輕人的憂鬱,更容易觸發失智症。另一項以71 89歲的健康長者所做的研究, 發現如果有憂鬱超過5 年的人,比同年齡層長者的風險高出1.5倍。另外,一些研究認同服用抗憂鬱劑會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社交隔絕

社交互動不但可以擴大腦部的認知保留區,也可以鼓舞正向的行為,具有保護大腦的功能。研究指出結婚的人會比單身的人,有更多親人間的長期社交互動。因此,終生單身或長期寡居的人,失智的風險比較高。此外,社交連結活絡和社交參與積極的人,可以在晚年維持比較好的認知功能。英國一項長期的研究指出:如果60歲以上還是有豐富的社會網絡,在15年內得失智症的比例偏低。日本針對65歲以上的民眾,以婚姻狀態、和家人互相支持、跟朋友常往來、加入社區團體和從事有給職的工作等五個面向計分。經長期追蹤,得高分5 分的人,比最低分的失智症的風險少46 %。

空氣汙染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 和空氣汙染對健康或是大腦中的專注力有害。一項綜合13個長期研究的報告指出:從交通工具或大量燃燒物的排放,造成空氣中所增加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和PM2.5,都會增加失智症的罹患率。另一個美國的10年研究發現,在經濟相對貧困的黑人或非裔美人社區,PM2.5造成比較高的失智罹患率和死亡率。

可以努力的應對措施

因此整體的建議包括兩個方向:

以國民健康為基準,總的作法應――

1. 政策落實小學和中學的健康教育。

2. 實施預防高血壓的全民宣導。

3. 在政策中鼓勵社會、認知和體能的各項活動,且長期持之以恆。

4. 減少終生聽力損失的風險。

5. 降低嚴重腦傷,包括在職場或交通上。

6. 國家和全球都要透過立法致力於減少人民暴露於空氣污染的風險。

.  國家和全球都要鼓勵戒菸和曝露於菸害,不論是兒童或成人。

7. 個人的健康要――

1. 治療高血壓並且在中年時期血壓控制在低於130mmHg

2. 配戴適配合的助聽器,減少聽力障礙。

3. 在政策中鼓勵社會、認知和體能的各項活動,且長期持之以恆。

4. 預防. 避免或勸導每周的飲酒量不要超過21個單位。

5. 戒菸不論是任何年紀。

6. 減少肥胖,選擇健康飲食和可以多活動的環境,避免糖尿病上身。

7. 維持中年和老年的體能活動。

事實上,還有許多重要研究討論到其他的危險因子,例如睡眠障礙、孤獨、壓力、新冠肺炎等。不過,基本上還是鼓勵大家掌握「多動腦、多運動、多互動」的三多三動的原則,還有上述所提的應對措施,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均衡飲食。多管齊下落實健康管理,才能真正強化保護的機制,減少或遠離失智症的上身。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五十週年慶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面                 [這篇文章的連結]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在地安老、在地樂活的社區式照護 最適合失智症照護

 在地安老、在地樂活的社區式照護 最適合失智症照護

健康世界/編輯部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023

衛生福利部在「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訂出「2025 年達成失智友善台灣」的全國目標,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於是從去年開始將蒙特梭利的理念運用於失智症長輩的照顧,協助轄區內各行政區銀髮俱樂部推廣「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式照顧模式」,透過專業方法找到協助長輩預防失智發生,幫助照顧人員瞭解如何面對失智症,理解其行為、記憶與大腦之間的關聯! 

新北市社會局局長張錦麗表示,高齡促進認知優化很重要,新北市政府希望落實在地安老、在地樂活的目標;目前29個行政區中,已有17個行政區的銀髮俱樂部接受「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式照顧模式」概念的導入,5個行政區據點完成實地培力課程,未來也將持續輔導其他行政區域據點,提升各社區銀髮照顧能力與服務量能,逐步朝著失智症友善照護縣市邁進! 

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甄瑞興理事長表示,離開熟悉的地方會讓失智症患者焦慮,影響大腦的不安定性,對維持記憶並無幫助,反而加速惡化,而鄰近的社區共照中心小型團聚式,因為環境熟悉並且保留原有親人朋友在周遭,讓失智症患者更願意主動參與團體活動。 

認知優能(DementiAbility)是由dementia(失智症) & Ability(能力) 結合在一起,因為同時考慮到「失智症患者」以及「照護者」兩者的需求,對這些失智症患者,希望能夠根據他們現有的能力,增加他們的生活的意義,也希望讓那些協助照護以及支持失智症患者的人可以看到這些能力,不只是看到他們的能力上已喪失或不足之處,讓失智症病患能夠生氣蓬勃地生活。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四好人生 持杖濟世

 四好人生 持杖濟世

陳榮基

健康世界110年1月  【社長的話】四好人生++持杖濟世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007  

   據《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費長房》記載,市場中有賣藥老翁,白天在街頭懸掛一壺,以為標幟,夜間便跳入壺中,讓人無法看見。後代以懸壺濟世代行醫救人。如:「他從小就立下懸壺濟世,救助貧病的宏願。」因此自古,就期待醫生是要濟世救人的。

   本人有幸參加109年第一學期「行天宮醫學系學生助學金」頒獎典禮,恭賀48 位來自各醫學院校的受獎學生。首先勉勵同學們遵循行天宮長年宣講的一千八百年前關聖帝君的傳家庭訓「四好人生」:『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行天宮對四好聖訓的解讀是:

讀好書能啟迪我們的智慧,明辨是非、利人利己;說好話是以能利益他人為貴,多鼓勵人、多讚美人;行好事,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廣結善緣、造福人群;做好人則是為人正直善良,勤修道德,要有擔當、不做濫好人。』

   我常常勉勵醫療同仁,要能看到病人的需要,家屬的需要,看到社會的需要,看到眾生的需要;努力提供協助,滿足其需要。我們應該感恩能在醫療環境工作,最能找到需要協助的人。歡迎同學們加入這個天天可以助人的行醫志業行列。

   老人的骨頭比較多骨質疏鬆,偏偏老人肌力減退,步履不穩,加上可能視力衰退,容易跌倒。而老骨頭經不起跌,一跌就可能骨折,嚴重的髖關節骨折,就容易失能,甚至從此得靠輪椅,乃至臥床不起 ! 所以我常勸老人病友使用拐杖,畢竟三隻腳比兩隻腳穩當。我自己也開始身體力行,出門帶起拐杖。有一次在關西機場出關時,隨身行李需要經過X光檢查,當我把手提包、外套及枴杖放進小箱內送進X光透視機時,旁邊的工作人員,迅速遞給我一把枴杖!讓我深深驚喜與感動。他看到了這位老人旅客的需要,並且迅速提供協助!滿足我的需要。

   我勉勵同學們,要在心中帶著愛心拐杖,用愛心尋找需要幫助的人,隨時遞出心中愛的枴杖,去救助他人。如果能夠像這位靠一雙枴杖行走的女士,放棄她本身所需要的,尋找身邊更需要協助的人,及時伸出援手,長途列車的座位讓給老人,捨己助人,去幫助更需要的人,那就更偉大了。

   期勉同學們,除了遵循古訓,以愛心懸壺濟世,更要勵行『四好人生,持杖濟世!』推動愛與善的循環,讓你的生命更豐富,讓世界更祥和!也許有一天,你遞出的愛心拐杖又會回到你身上

   美國耶魯大學團隊的研究,證實助人為快樂之本,係金A 行善讓你更樂觀更幸福助人行善,累積功德,成就問心無愧,利濟群生,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地球的圓滿人生。勤修四好人生,緊握愛心拐杖,行醫濟世,救助眾生,促進社會祥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