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1月號〕健康E世界
要降低失智風險,可以這樣做/巫瑩慧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2021
巫瑩慧/雙澄照顧創新工作室
在台灣失智症協會的宣導中,趨吉避凶是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策略。國際上對於生命過程中,有哪些風險是可以掌握的, 不能控制的到底佔了多少的比例,近年來有了更明確的共識。
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可預防失智
一項在英國針對中年後對於生活習慣改變的意願與動機所做的調查顯示,大部分的人為了預防失智症,願意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戒酒、飲食改變、增加運動。有趣的是,女性較男性願意做改變,年長者比成年人願意做改變。
國際上知名的健康諮詢機構「刺絡針委員會」(Lancet Commissions ) 2017年發表了失智症可以改變的9 個危險因子,2020年更增加了3 個,變成12個。今綜合2020年12月失智症國際大會的相關資料,整理如下表:
關於風險因子
▪ 教育程度
研究顯示在大腦發展成熟前接受越多的教育,會讓認知功能越好。20歲以後如果持續學習,會增進認知刺激和腦部的可塑性。同時,可以擴增儲存區域,讓大腦在生病時,具有代償功能,減少出現退化的徵兆和現象。尤其中年以後更要活化大腦和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來維持多功能的認知促進。
▪ 聽力障礙
從一項跨領域6451人,平均59.4 歲的受測者中發現,聽力在基準值25分貝以下,每降10分貝,得失智症的比例就越高。另一項比較小型的美國研究,搭配電腦斷層的19年長期研究發現,中年的聽力損傷,
因為相對缺乏外在的認知刺激,會造成顳葉中接受外來訊號的「海馬迴內嗅皮層」萎縮。
▪ 腦部創傷
原因有開車、騎摩托車和腳踏車所造成;軍事行動、拳擊、騎馬、槍擊、跌倒和其他運動傷害等。針對50歲以上300萬人的大型調查,腦部受傷的人在10年內得失智症的比例相當高。而且跟創傷的程度有直接的關係,有些甚至於在6 個月內就演變成失智症。退伍軍人和足球選手等都是近年來研究中比較明顯的案例。
▪ 高血壓
50歲左右的中年人,如果收縮壓常常高於140 mmHg,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增高。如果有服用降血壓藥得失智症的風險會降10%以上,不同藥物的功效也有差別。不過針對被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藥Statins 或服用100mg 的阿斯匹靈,在大型研究中證實並無法預防失智症。
▪ 不愛運動
身體活動會因時代、性別、年齡、文化和行動能力等而有不同的基準。一項長達28年的研究指出:中年以後,每周持續2.5小時會流汗的中度到強度運動,確實有益於大腦健康。另外,針對50歲以上,每次最少45 ∼ 60分鐘的運動, 和另一個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者的有氧舞蹈,兩個研究都證實促進或改善了認知功能。將近20個研究有類似的結論,那就是確診的失智者,已經從10年前就開始很少或不做運動了。
▪ 糖尿病
非常多的大型研究證實,第2 型糖尿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不論男女,而且跟糖尿病的罹患年數與嚴重程度有直接的關係。許多研究指出服用降血糖藥如寬樂糖錠Me-tformin等,可以減少認知損害的風險。
▪ 飲酒過量
酗酒已經證實對大腦改變、認知受損和失智症都有影響,尤其是65歲以下的族群。過量的定義是每周超過21個單位(每單位10 ml 酒精或8g 純酒精)。英國一項針對35 ∼ 55歲9087人長達23年的研究,發現長期每周飲酒超過21單位的人,比每周飲酒低於14個單位的受測者,失智風險高出17%。
▪ 肥胖
超過19個長期研究指出身高體重指數(BMI)>=30,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大大增高。而BMI 在25 ∼ 30,即使不算過胖也需要注意。當BMI 大於25,半年內( 24周)如果能夠減輕2 公斤,對於注意力和記憶力會有改善。
▪ 抽菸
吸菸者比非吸菸者得失智症的風險高,平均壽命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公共地區最好禁止抽菸。即使到老年才戒菸,健康指數還是可以提升。一項針對5 萬名60歲的受測者調查,戒菸超過4 年以上比持續抽菸的人,得失智症的風險至少可以延後8 年。一項針對55 ∼ 64歲的女性研究,長期吸二手菸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跟接觸的次數和時間長短都有直接的關係。
▪ 憂鬱
它可能是失智症的前期徵兆,或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多數的大型的研究比較傾向後者的理論,例如挪威的HUNT 研究就指出心理長期的沮喪,有可能在20多年後演變成失智症。英國的Whitehall 研究認為老年的憂鬱比年輕人的憂鬱,更容易觸發失智症。另一項以71 ∼ 89歲的健康長者所做的研究, 發現如果有憂鬱超過5 年的人,比同年齡層長者的風險高出1.5倍。另外,一些研究認同服用抗憂鬱劑會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 社交隔絕
社交互動不但可以擴大腦部的認知保留區,也可以鼓舞正向的行為,具有保護大腦的功能。研究指出結婚的人會比單身的人,有更多親人間的長期社交互動。因此,終生單身或長期寡居的人,失智的風險比較高。此外,社交連結活絡和社交參與積極的人,可以在晚年維持比較好的認知功能。英國一項長期的研究指出:如果60歲以上還是有豐富的社會網絡,在15年內得失智症的比例偏低。日本針對65歲以上的民眾,以婚姻狀態、和家人互相支持、跟朋友常往來、加入社區團體和從事有給職的工作等五個面向計分。經長期追蹤,得高分5 分的人,比最低分的失智症的風險少46 %。
▪ 空氣汙染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 和空氣汙染對健康或是大腦中的專注力有害。一項綜合13個長期研究的報告指出:從交通工具或大量燃燒物的排放,造成空氣中所增加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和PM2.5,都會增加失智症的罹患率。另一個美國的10年研究發現,在經濟相對貧困的黑人或非裔美人社區,PM2.5造成比較高的失智罹患率和死亡率。
可以努力的應對措施
因此整體的建議包括兩個方向:
以國民健康為基準,總的作法應――
1. 政策落實小學和中學的健康教育。
2. 實施預防高血壓的全民宣導。
3. 在政策中鼓勵社會、認知和體能的各項活動,且長期持之以恆。
4. 減少終生聽力損失的風險。
5. 降低嚴重腦傷,包括在職場或交通上。
6. 國家和全球都要透過立法致力於減少人民暴露於空氣污染的風險。
. 國家和全球都要鼓勵戒菸和曝露於菸害,不論是兒童或成人。
7. 個人的健康要――
1. 治療高血壓並且在中年時期血壓控制在低於130mmHg。
2. 配戴適配合的助聽器,減少聽力障礙。
3. 在政策中鼓勵社會、認知和體能的各項活動,且長期持之以恆。
4. 預防. 避免或勸導每周的飲酒量不要超過21個單位。
5. 戒菸不論是任何年紀。
6. 減少肥胖,選擇健康飲食和可以多活動的環境,避免糖尿病上身。
7. 維持中年和老年的體能活動。
事實上,還有許多重要研究討論到其他的危險因子,例如睡眠障礙、孤獨、壓力、新冠肺炎等。不過,基本上還是鼓勵大家掌握「多動腦、多運動、多互動」的三多三動的原則,還有上述所提的應對措施,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均衡飲食。多管齊下落實健康管理,才能真正強化保護的機制,減少或遠離失智症的上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