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人間佛教>
度一切苦厄
——從心經到臨終關懷
第43期《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2023年1月16日出刊)
[原載於2016年《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
中學時候,就聽說佛敎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常有「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的感覺,就是不知道它的 道理。大學時,念《心經》,又加上「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更加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直到有一次,拜讀演培法師的《心經講義》 在似懂非懂之際深為他解說的「般若波羅蜜多咒」所感動。
讓我們一同去彼岸
原來,「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就是「去去,去彼岸,一同去彼岸」。啊!原來佛所揭示的最重要道理,就是要大家「一同去彼岸」。
繼續閱讀慶點選下面這個數字 [15.12.22]
從此,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成了我常常念,終於會背誦的經典。慚愧的是,大概是不夠精進,至今也只會背誦這部兩百六十七字最簡短的佛經。
就這麼簡單,佛教就是要大家一同去彼岸,一起去彼岸的極樂世界!佛教徒不只求「獨善其身」(去彼岸),更要求「兼善天下」(一同去彼岸)。多麼偉大的教義!多麼簡單的教義!
以後,只要看到有解說《心經》的書,都盡量請回家,仔細拜讀。雖然不再有如初次恭讀演師大作時的「觸電」之感,但也或多或少更增加對這部經的了解。
大三時,從台糖退休的周宣德老師,提供台大同學《佛說八大人覺經》,並頒贈獎學金給寫讀書心得的同學。就這樣,在周老師的接引下,台大的同學們組成了全國大學裡的第一個佛學社團,在醫學院的幾位同學邀約下,我也加入為創社會員。當時原擬取名「慈光社」,但是據說校方認為宗敎味太濃,不能同意,於是改名「晨曦社」。
這是周老師接引大專青年,在各大學創立佛學社的開始。接著,佛學社團就在各大專院校,逐一成立。周老師緊接著創辦慧炬雜誌社,繼續弘法,成為推動近代知識分子學佛向佛的一股大力量。
大學畢業後,回到母校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任職,又被周老師徵召為慧炬的董事。因了《心經》與《八大人覺經》之緣,終於畢生與佛法結緣,也因而不斷結識許多善知識、大菩薩,在人生旅途上,或明或暗地指引我、護持我。
後來,台大醫院學佛的同仁,倡設佛學社團,本人被推為社長。憶起學生時代的原始佛學社名,遂訂名為「台大醫院慈光佛學社」。
追隨佛菩薩的精神
家母長年茹素,雖然不識幾個字,但是「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則是常在心口之間。從小隨她老人家去大廟小廟,到處神佛都要膜拜,祈求佛祖保佑。從小以為 這就是佛教,也習慣自稱為佛教徒。
慈光社的成立,讓我開始慢慢接近一些敎規禮儀。曾隨慈光社到台中蓮社及水里蓮因寺參訪,有幸得以皈依懺雲老法師,遂正式成為佛門弟子。師父賜名淨榮,並勉以在行醫的路上,要有觀音菩薩的心腸(慈悲)、維摩居士的口舌(智慧與辯才)、彌勒菩薩的肚皮(容忍)、金剛菩薩的面目(公正)。我敬謹受教。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但願能賜我以維摩居士的智慧,化解《般若心經》的奧祕,有朝一日,能夠「照見五蘊皆空」 追隨觀世音菩薩,「度一切苦厄」!
推動臨終關懷
為了加強各醫院佛學社團之間的聯繫共修,1990年成立了「北區佛敎醫事人員聯合會」。大家定期聚會,交換經驗,並探討在醫療的工作上,天天面對生老病死,如何也可一面加強自修,並踐行「施醫、施藥、施無畏」的布施波羅蜜。經過幾年的活動,終於在1995年正式向內政部登記成立了「中華民國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本人接下理事長的重擔。佛醫聯會的會員們,以個人醫療及修行的經驗,不斷寫成文章,先後集結出書,如《白衣與大士》、《佛陀與華陀》、《醫院與道場》等,希望也盡一份文字弘法的責任。
淨土宗的佛教徒,常常希望往生時能獲得八小時的助念,以增加往生極樂世界的機會。但是現代人的最後里程,常常是在醫院中度過,斷氣後,要求不可移動遺體,原地助念八小時,似乎不可能辦到。因為隔床還有其他病人,不可能接受一具屍體停在旁邊八小時。縱使有幸住在單人房,一旦佛號響起,對鄰房的其他病人也不公平。
幾年前,有位住在單人病房的老居士,在星期六深夜往生,家屬要求留在病房助念八小時。我心想,反正第二天是假日,又是單人房,就同意了。沒想到,那天晚上其他房間的病人及家屬,都不敢經過這間病房的門口去洗手間。從此以後,我一律不同意病人過世後留在一般病房助念。
台大醫院新址落成後,在獲得院方的支持下,慈光社在新醫院北棟十樓,布置一個莊嚴的佛堂,提供病人、家屬及同仁禮佛自修的場所。同樓南棟,也設了一間祈禱室。不久在北棟地下三樓的太平間旁,慈光社又設立了一間助念室。希望教内朋友能夠接受在斷氣後,輕移到助念室繼續助念八小時,而不必執著絕對不能移動的觀念。
如果要堅持不動,只有修行到預知時至,在自己家中,召集親友圍繞身邊,在佛號聲中安詳往生。其實,如果是修到已能預知時至的人,也就不需要助念了。
曾經有位黨國元老在台大醫院病逝,院長親自陪同家屬移屍至助念室,為他助念。當院長離開時,家屬頂禮恭送,以示感激。1995年家母於台大醫院十五樓病房,在佛號聲中安詳往生,我們在連綿的佛號聲中,將她移至地下三樓的助念室,由家人、親友及蓮友,為她老人家助念八小時。本人深深感謝醫院提供了這間助念室,更感謝多位蓮友的助念。當母親火化後,收集到一些舍利時,我們都很感動,也很感恩。
癌症末期的病人,常常受到很多痛苦症狀的折磨,深感痛不欲生。家屬在面對親人的痛苦,又愛莫能助時,心裡往往備受煎熬,在親人逝世後,久久不能平復哀傷。1967年一位偉大的英國女性桑德斯女士(Dame Cicely Saunders)在倫敦創辦聖克立斯多福安寧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以行動在醫學界展開了臨終關懷的理念。這一安寧療護(hospice care)的理念,迅速傳向世界各國,在醫學界形成一門新興的緩和醫學(palliative medicine)。國內也在1990年,首先由基督教的台北馬偕醫院開創了第一個安寧病房。
佛醫聯會的會員們,經過多年的討論,逐漸形成了要推動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的共識。終於在淨耀法師的領導下,又獲星雲大師、超塵法師、證嚴法師、聖嚴法師、慈觀法師、曉雲法師、傳悔法師等諸大師的讚許,加上教内外善心人士的大力捐款支持,終於在1994年成立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敎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本人受託擔任基金會董事長。
含笑面對
在這些緩和安寧病房中,每天都有說不盡的感人故事在發生。我們努力使每一個病人,都能獲得最妥善的照顧。也使病人的家屬,在陪伴親人走過最後這段艱苦過程時,能夠不覺得愧疚;好讓病人在面對疾病的煎熬時,能夠坦然以對,了無遺憾。
除了培育安寧療護的人才,積極推動安寧療護的理念,讓更多醫院開辦安寧療護的工作外,蓮花基金會更希望能在全國各地廣設蓮花醫院(Lotus Hospice),專門提供佛教式的安寧療護工作。
雖然這些蓮花醫院,無法做到「四邊街道,金銀瑠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但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溫馨、寬敞、舒適、寧靜的病房,四周有美麗的花園環繞,園中有池,「池中蓮花······微妙香潔」。這裡將是通往西方淨土前暫住的五星級觀光飯店。
而且病房中佛號不斷,經常有法師協助醫護人員,輔導病人及家屬,隨時提供適切的開示。讓蓮花醫院中的每一個人,都能「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巓倒夢想,究竟涅槃」。
願在蓮花醫院中,每一個病人,都能在佛號聲中,含笑離開(出院回家或往生淨土)。加入蓮花臨終關懷工作的每一個成員,都能修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報上曾介紹一個由伊丹十三導演的日本電影「大病人」,影片中的故事天天都在醫院裡發生。一個病人被發現得了無法治癒的癌症,他接受手術,切除一部分的腫瘤及器官。家屬開始遭受即將喪失親人的痛苦,而病人則承受身體逐漸衰退、痛苦逐漸增加的折磨。
醫護人員及家屬不斷「鼓勵」病人,以「只要你忍耐點,繼續努力奮鬥,你一定會好起來」的「美麗謊言」來欺騙病人。甚至誤以為止痛藥或麻醉劑用多了,對病情不利,而要病人「忍受痛苦」。病人與親人之間,始終因為這層「欺瞞」,無法開誠布公地交心、交代後事 或一起回顧甜蜜的往事。
當病人身上帶著無數的管線走到痛苦的盡頭時,一旦呼吸或心跳停止,一方面是家屬的哀號與不忍,一方面是醫生一再以電擊、藥物及心肺按摩、人工呼吸等觸目驚心的動作,「搶救」無望的病人。最後家人在看盡病人所受的折磨後,讓病人抱憾以終,自己也久久不能釋懷。
這位「大病人」是一位藝術家及導演,當他看盡也導盡了別人痛苦的角色時,突然發現自己也走在他所導演的病人的路上。甚至差一點就跟他所導演的女病人走上相同的悲慘途徑,以自殺了結病痛。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使醫生接受了現代醫療的安寧療護,及緩和醫療的理念,向病人委婉地告知病情,使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之間不再彼此欺瞞,不再有「祕密」存在。病人終於能接受自己的命運之後,藉著有效的症狀控制,病人能夠成功地完成他所導演的戲的最後 一幕,在樂隊與僧侶詠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歌聲中,演完了他的戲,完成了他的最後心願。
這部電影的結尾,以交響樂及一群僧侶莊嚴地合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來為身患癌症的男主角祝誦,讓病人在經文的樂聲中,圓滿達成最後的心願,無怨無悔走完人生。這眞是一部「度一切苦厄」的「究竟涅槃」眞經。願所有臨終病人,皆能在佛號聲中,蒙佛接引,同登彼岸——「波羅僧揭諦」。(PARA SAM GATE)(彼岸極樂世界 同
去)
註:PARA即英文
PARADISE 極樂世界
周宣德老師創辦的慧炬機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