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E世界 (health-world.com.tw)
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622&page=43健康世界 > 〔105年12月號〕【社長的話】視病猶親/陳榮基 |
| 〔105年12月號〕【社長的話】視病猶親/陳榮基 | | 拜讀吳女士在8月12日民報【醫病平台】「家屬的心痛 治療能否為病人減輕苦痛?」一文,對吳女士連接承受父兄罹患惡性腦瘤的痛苦經驗,讓我深感心痛:為什麼我們醫病之間的溝通一直都那麼困難或不能更完美? 我也經驗過一位女士護送呼吸困難的癌末父親到急診室,醫師對家屬說:「病人呼吸困難,需要馬上插管急救,如果不插管,很快會死亡。救不救,你決定!」女兒一時腦筋轉不過來或來不及仔細思考,只覺得如果說不急救,那父親不就是因我的決定而死的嗎?只好回說要急救。父親被插管後經過兩週的加護病房折磨後死亡!讓她久久抱憾,無法釋懷,無法原諒自己。 如果當時急診醫師,多花一兩分鐘時間,告訴家屬:「病人現在的病況,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急救,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但是病人已是癌症末期,插管急救,也不能挽回他的生命,只能拖延死亡的到臨,讓他多受一段時間的痛苦。而病人已經簽署DNR意願書,表達要安詳往生的意願,我們是不是尊重病人的意願,不要插管急救,共同來協助他,減少他的痛苦,讓他可以如願的安詳往生?」相信家屬一定能夠做成明智的決定,陪伴著病人,在醫療的協助下,讓父親沒有痛苦地走完生命最後的旅程。 對於複雜的病症或是預後可能不樂觀的病人,醫師往往花了很多精力與病人/家屬說明,提出治療處置的幾種選項,要家屬決定。但是很難讓家屬徹底了解,做出最適當不會後悔的決定。最後不幸的結果降臨時,家屬往往不能原諒自己,也因而抱怨醫師「為什麼沒說清楚!」其實當時醫師可能已經都說了,但是家屬在悲傷或緊張的情況下,可能沒聽清楚! 醫師應該學習如何與病人/家屬詳細溝通,尤其是如何婉轉揭示不好的病況,避免病人/家屬太難過,但也不要讓家屬心存錯誤的或僥倖的期待,造成日後發現不理想的後果時,更加悔恨與難過。因而責怪醫師「沒有告訴我們!」 我常告訴家屬,可以請問醫師,「如果病人是你的親人,你會選擇開刀與否?化療與否?為什麼?」 醫師常被要求要視病猶親,要用同理心(empathy)來面對病人。醫師應該與病人/家屬,仔細說明病情,治療/處置的各種選擇,每種選擇的可能後果,不要讓病人/家屬有錯誤的期待。如果那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應該設身處地,為病人/家屬設想,如果病人是我的親人(我的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時,我會做何選擇。然後協助病人/家屬做成可能是最好,至少是最不會後悔的選擇。 我常教育我的學生,設身處地,告訴病人/家屬,「如果他是我的親人,我會做什麼樣的選擇。為什麼?」我也常告訴病人/家屬,可以請問醫師:「如果病人是你的親人,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為什麼?」 如果疾病本身需要經過很多困難而且會讓病人受到很大的痛苦,經歷很長時間的奮鬥,花費很大的醫療資源與錢財,但是成功的機率並不很高,醫師應該坦誠告訴病人/家屬。不要一定抱著「拼拼看」或「拚看邁」的精神,隱瞞不樂觀的資訊,誤導病人/家屬,存著「萬一」的幻想,受盡折磨以後,病人在痛苦中逝世,讓家屬久久無法釋懷,甚至對自已不能諒解,長久抱憾!其實,現代的安寧緩和醫療已經證實,對於末期疾病,接受安寧照顧,反而比一直拚到底的治療,讓病人活得更久,品質更好。 家屬不要以為一定要讓醫師拚到底才是孝順,其實大孝與大愛應該是協助病人坦然面對絕症,協助病人接受安寧照護,減少痛苦,安詳往生。醫師也不必以為病人的死亡都是醫療的失敗,絕症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幫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