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請大家合力支持<醫糾法>的立法

請大家合力支持<醫糾法>的立法
陳榮基
   醫療糾紛一直是醫界的夢魘,也是造成目前台灣醫療五大皆空,瀕臨崩潰的重要原因。1990年衛生署委託國內醫、法、經濟及保險的專家,包括謝啟瑞、陳榮基、葉俊榮、吳正吉、陳昭德、邱清華等學者,參與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的研究計畫(DOH80-HI-13/DOH80-HI-14)。並將研究結果整理成<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上下兩冊(台北:健康世界叢書073/074;1993)。(此書紙本已絶版,目前只剩網路電子書http://ebook.hyread.com.tw/searchList.jsp?search_field=FullText&search_input=%E9%99%B3%E6%A6%AE%E5%9F%BA 。)乃當時及其後很多年我國最完整的醫療糾紛的研究資料。當時就深度分析現行「過失責任」及消費者保護法「無過失責任」的醫糾處理制度的優缺點,透過分析當時約三分之一執業醫師提供的資料及一般民眾的電話意見調查,完成了這份研究。研究結論提出醫療糾紛「二級責任鑑定制度」的建議,并擬定《醫療爭議處理法草案》,供衛生署立法參考。其後歷経衛生署及數位立法委員的努力,都是只聞樓梯響,未見此法進入議程。
   最後終於在衞福部的努力下,欣見《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簡稱《醫糾法》)進入立法院議程,並獲得醫師公會全聯會的支持。此《醫糾法》草案的重點在[當醫療事故發生,無法明確歸咎於病家或醫療行為,由醫糾賠償基金去補償病患。]就是二十多年前上述研究報告所提出的精神。
   最近看到醫勞盟幾位醫界朋友的反彈:耽心此法可能使「醫糾醫鬧不減反增」、 「姑息醫鬧,不求真相,無法根本改善醫糾成因,也無預防類似糾紛再發生。」並且不滿讓「所有醫療人員沒錯也要負擔30%以上的補償金。」並耽心「病家領到補償金後,仍可繼續對醫療人員提告。」反而會使「醫病關係更加惡化,防禦醫療會更嚴重。」其實這些疑慮雖然值得重視,二十年前我們也都討論過,這個草案是「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妥協產品」。
   看著二十多年來醫糾問題的繼續加重,醫病關係與醫療環境継續沈淪,已到『醫不聊生』的地步!如果不設法解決,我們的子孫恐將找不到今天這麼多盡心盡力的醫師看病了!我相信《醫糾法》如能通過,將可減少病人及醫師(乃至醫療人員)受到訴訟的折磨,順利弭平不幸醫療後果的痛苦。如果我們的法官能夠效法新加坡法官判處濫訴的病人「必須賠償醫院與醫師各新幣27(折合台幣620萬,共1240),以及庭費與醫療專家費用。」(http://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singapore/man-to-pay-sgh-and/1846966.html  ),則台灣的醫糾訴訟一定會大幅減少。
   請大家接受我這個醫界老兵的呼籲,請各政黨及立法委員們,共同支持這個「醫糾法」,讓它通過吧!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星雲大師總監修 蔡孟樺主編:獻給旅行者 365日。高雄:佛光出版社 2014: 154-155.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慈悲喜捨弘法利生—張泰隆大德一生行誼



郭森滿:慈悲喜捨弘法利生張泰隆大德一生行誼
慧炬雜誌593期
http://www.towisdom.org.tw/03-mag/593/tow593-13.pdf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s in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s in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臨床佛教宗教師在安寧緩和醫療

Humanism in terminal care
Invited speech at APHC 2015
#PPT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rez0dTaT5MODN2Sk9rVmFSaXc/view?usp=sharing
ABSTRACT
HUMANISM IN TERMINAL CARE: Hospice Palliative Movement  in Taiwan
Rong-Chi Chen, MD, PhD, FANA
Buddhist Lotus Hospice Care Foundation, En Chu Kong Hospital

   Peaceful dying is an important wish of people and also a basic human right.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HPC) and terminal do-no-resuscitation (DNR) provide patients the opportunity of peaceful demise. Taiwan started the HPC in hospitals in 1990 and established th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ct (a Natural Death Act) in 2000. The law gives the terminal patient the right to choos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or DNR at the final stage of their life. This living will can be registered in the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 Card to be legally followed in all hospitals. With the joint cooperation of Christian, Catholic and Buddhist NGO Foundations and different medical/nursing societies, we succeeded to promote HPC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the past, physicians fight for lives against all the odds, promoting the false belief in the omnipotence of medical care and the triumph of man over nature. More and more people now die a painful death in the hospitals. We try to educate our people the concept of filial love in the terminal stage: “Filial duty and love should find its expression in being with the family member at the end of his life, and in encouraging the acceptance of disease, quiet life in his last days, and peaceful passing.” We tried to educate our physicians: “ Where it is unavoidable, the death of a patient is not a medical failure. Not being able to facilitate a peaceful and dignified demise is a medical failure.” We also engaged in soliciting and training of Buddhist chaplaincies to join in the HPC team with Christian and Catholic colleagues. NHI covered all the medical expenses in the hospice care. Since 2013, local governments and NHI joined to promote the hospice home care in order to let the terminal patients to have the right to die peacefully at home. Many terminal patients died in the hospitals. At the final stage, the patients fell into deep coma. Since the Glasgow Coma Scale shows the lowest point as 3, many family members fell into the false belief that there might be some hope. Thus they refuse to withdraw the futile life sustaining treatments. We have proposed a Taiwan Coma Scale to make the lowest point as 0. Hope this can shorten the dying stage of the terminal pati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our quality of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References:
1.         Chen RC: 2006.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cept of terminal DNR. Tzu Chi Med J 18: 155-7.
2.         Chen RC: 2009. The spirit of humanism in terminal care: Taiwan experience. Open Area Studies J 2: 7-11.
3.         Huimin Bhikshu:2012. The Role of Mindfulness in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in Taiwan.Taiwan J Hosp Palliat Care 172):200-209.
4.         Chen CY: 2012. 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 based spiritual care in Taiwan. Taiwan J Hosp Palliat Care 17(3): 300-309.
5.         Chen RC: 2014. Taiwan Coma Scale : A Modified Glasgow Coma Scale. Taiwan J Hosp Palliat Care 19(2)129-133.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安寧路上 耶佛同行



安寧路上 耶佛同行
 文|陳榮基
身為佛教徒,在安寧領域多年來,何其有幸,與各宗教人士結為好友;在共同理念與志業下,我們超越信仰,成了攜手合作的伙伴;其中,安寧照顧基金會林建德董事長,便是深得我心、令人懷念的好朋友。
「原來,您也是馬偕人啊!」
曾和建德兄提起,我雖台大畢業、在台大醫院服務大半輩子,卻和基督教有很深厚淵源。台大醫院一位基督徒同事曾一再邀請我參加禮拜活動,我只好據實以告:「我是佛教徒!」他說,「你應該是基督教徒!你看,你名字就是『榮耀基督』啊!」建德兄聽我這麼說,也不覺莞爾。及至當上主治醫師,在馬偕醫院神經精神科劉瑞騰主任熱誠邀請下,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周一下午我都前往馬偕醫院準時報到﹔看門診之外,並參加黃昏的神經內外科病例研討會,大家教學相長,結識了很多基督信徒的醫療菁英。林董事長一聽,那尊彌勒佛似的圓臉笑得更開了,他說:「原來,您也是馬偕人啊!」

在台灣,安寧療護的起步是1987年由基督教馬偕醫院率先引進,在其腫瘤科成立安寧照顧籌劃小組,19902月在淡水分院成立安寧病房;1994年天主教耕莘醫院成立「聖若瑟之家」病房,1995年台大醫院開辦緩和醫療病房,1996年台北榮民總醫院開設大德病房、佛教慈濟醫院開設心蓮病房。至此,台灣基督、天主、佛教三個宗教的醫療系統,成為國內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基石。
 
豁達大度 從不以宗教設限
 
19947月,有幸與醫界理念相同的佛教徒成立了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同年10月並獲安寧照顧基金會謝英皆董事長邀請,參加該基金會董事團赴日本大阪、東京取經,參訪安寧緩和醫療機構,受邀同行的還有國內安寧最重要推手、信奉天主的白衣天使教母 - 趙可式教授。也由於安寧基金會這種豁達大度、誠意的邀請,點燃了台灣安寧運動重要火把;此行學習心得促使我在次年創設了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從此積極參與國內安寧緩和療護事工的推動。
 
回想台灣安寧療護二十餘年來發展軌跡,確實得助於民間團體和機構的熱情推動;林建德董事雖僅任一屆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然則參與該基金會和國內的安寧運動推廣,已貢獻了二十多年的心力;安寧緩和醫療能在台灣蓬勃發展,他的領導、募款、廣結善緣,實功不可沒。

只要親近林董事長,便能深刻感受到他勇於任事、運籌帷幄的能力與風範,他親切待人、凡事體諒,和他相處,不論做人、做事,都深受他啟發。林建德董事長一心一意要辦好今年4月主辦的第十一屆亞太安寧療護會議 (2015 APHC),為了這個目標,林董事長並親自率團於201310913日到泰國曼谷參加第十屆亞太安寧大會。此行他也沒忘記我,除了應邀參加學習,他也再三託負:APHC一定要幫忙。去年他即成立學術委員會,邀請天主教徒的陳建仁教授擔任主委,我與蓮花基金會幾位同仁也幸被邀請。豈料,第二次開會就聽說他病倒了。這一病,居然讓我們失去了安寧團隊重要的領導人,內心的失落、遺憾和感傷,豈是筆墨所能形容!我們只有努力加油,完成APHC,幫他了這個未竟的心願,並期待他安詳上帝的懷抱。
作者為財團法人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本文原載於2015年4月安寧照顧基金會會刊]

PS: 第11屆APHC已於2015年4月30-5月3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完滿舉行,共有1231人報名參加。是歷屆以來最多的一次。
上面左圖為佛教徒的本文作者與基督徒的林建德董事長及天主教徒的陳建仁教授(中研院副院長)2013年在曼谷參加 10 屆APHC留影。中圖為故林建德董事長。右圖為曼谷大會場內論文展示攤前合影。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分享近一年有關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論文

陳榮基: 台灣昏迷指數:格拉斯哥昏迷指數修訂版..
安寧療護雜誌 2014; 19(2): 176-180.
TCS台灣昏迷指數.pdf
Open

陳榮基: 以安寧緩和醫療維護善終並減少末期病人的醫療糾紛.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2015; 11(1): 4-9.
澄清以安寧緩和醫療維護善終並減少末期病人的醫療糾紛.pdf
Open

陳榮基: 我國安寧緩和照護之相關政策的過去發展與未來展望.
護理雜誌 2015; 62(2): 13-17.
護理雜誌安寧政策.pdf
Open

陳榮基: 醫院應遵循<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維護病人善終權益.
醫院 2015; 48(1): 7-12.
醫院維護善終.pdf
Open

椰油 提高老年男女性慾

劉鍾毅: 《健康人生》椰油 提高老年男女性慾
世界周刊
預防失智 意外提高性慾

本人曾於20134月在北美「世界周刊」及台灣「健康世界」發表椰油對老人癡呆可能有效的文章。自那以後,在閱覽文獻,並結合臨床觀察的同時,在北美及兩岸三地各種場合先後發表有關這一主題的各類論說十餘篇。在這一過程中,本人公布接受回饋和提問的電郵信箱, 地址為MrYe5156@gmail.com。不少人在來信中中提到一個原先並非主要論述的問題:服用一段時間後,感到生命力有所提高。本人開始認識到,椰油能夠提高老人生命力的現象是性學(Sexology)中一個全新的課題,值得進一步觀察。為繼續收集回饋,以上電郵信箱仍然可用。

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推動全責護理 病人、家屬、醫護三贏

《自由廣場》推動全責護理 病人、家屬、醫護三贏
2015-05-11 06:00
周照芳

歐美先進國家普遍實施「全責護理」,將住院病人照護的責任全部由醫院承擔。但台灣將一大部分的護理照護責任,推給病人家屬負責,醫院只負責部分責任,"Total care"到了台灣變成"Partial care"
本人在美國、英國、比利時、法國及澳洲見習或參訪過醫院,他們都實施「全責護理」。甚至東南亞的新加坡及菲律賓,因為有英美殖民背景,所以也採「全責護理」。在國際護師節前夕,我們應該檢討、推動「全責護理」。

 自由廣場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79306

全責護理相關連結
民報
http://www.peoplenews.tw/news/b614a9c2-9ea0-4c28-82d1-0c9f77c5845d

民報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633f45c-e1ae-4a98-b6bf-c7ba07fac6aa

陳榮基部落格
http://profrcchenmd.blogspot.tw/search?q=%E5%85%A8%E8%B2%AC%E8%AD%B7%E7%90%86  

台北市呼籲中央推動
http://profrcchenmd.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19.html#links

自由時報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79306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為愛放手


公視:為愛放手

人類壽命越來越長,很多人開始學習如何善終?這是全球都在學習的觀念。過去我們忌諱死這個字,不敢想也不敢說,雖然人類一再成功的追求醫學進步生命延長,但違逆自然的結果是,會不會讓親人活著受罪?還可能是浪費資源的無效醫療。

要怎麼及時表達愛,適時的放手,是每個人必修的一堂課。 對一個家庭來說,一個小生命的誕生是天大的喜悅,但如果生命是這樣短暫,想必對剛做父母的人來說,那種心情從雲端墜落谷底,更是殘忍,就有這麼一個故事被真實的記錄下來,讓我們一起學習為愛放手。[奇美醫院]

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欣見臨床佛教宗教師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的制度從台灣傳到日本


﹝104年5月號﹞健康E世界
【社長的話】
欣見臨床佛教宗教師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的制度從台灣傳到日本
陳榮基
   古老的醫學在面對絕症末期疾病時,就有使用緩解性的治療,以減少臨終病人痛苦的緩和醫學(palliative medicine)的作法。佛教界以Virahara(毘訶羅或䊘舍)稱呼提供修行人或貧病殘障的人修行、休息或安養的埸所。天主教則以Hospice稱呼修道院提供朝聖者、旅人或貧病殘障的人休息或安養的場所。1967年英國的一位醫師Cicely Saunders女士,在倫敦開設了一間專門為照顧臨終癌症病人以減輕其痛苦的醫院,名叫St. Christopher’s Hospice,正式將Hospice一字帶入醫療體系。1990年此觀念被馬偕醫院引進,在其淡水分院開設病房,稱為安寧病房。Hospice遂被譯為安寧療護或照顧。國際上逐漸合稱Hospice palliative medicine 或Hospice palliative care,我們也合稱為安寧緩和醫學或安寧緩和照顧。 安寧緩和醫療是一種全人的醫療照顧(holistic care),是身、心、靈全面重視的照護體系。在靈性照顧上,宗教的介入,相當重要。天主教或基督教重視醫療傳道,因此其宗教人員(神職人員/牧靈人員),不論是神父、修女或牧師,在養成訓練中,很多會接受醫療相關的訓練,因此很容易加入安寧團隊,與醫護人員合作照顧病人。在佛教的傳統中,缺乏醫療的訓練,不容易找到適當的人選,參與安寧緩和醫療工作。佛教蓮花基金會乃於1998年開始與台大醫院緩和病房合作,提供有志參與醫療的法師,基本的醫學及佛法在臨終病人如何運用的訓練,稱為臨床佛教宗教師(Clinical Buddhist Chaplaincy, CBC)培訓。參與的法師需要接受約60小時的課堂教育及約80小時的病房實習。在法鼓山佛教學院校長釋惠敏法師及台大醫院家醫科主任陳慶餘教授的帶領下,逐漸確立了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的制度。至今有126人(包括2位修女)參與訓練,35位法師加入全台39間醫院安寧病房服務。與基督宗教的修女或牧師並肩合作,成為安寧緩和照顧的核心成員,深受各個醫院及病人及家屬的歡迎。 這種臨床佛教宗教師(CBC)的制度,可能是佛教歷史上的創舉。日本公益財団法人全国青少年教化協議会臨床仏教研究所於兩年多前派出仁神法師帶領4位法師,前後到台大醫院緩和病房及蓮花基金會參訪見習,並在日本開始培訓課程,延攬了80名法師參與兩年的訓練,經過3次嚴格的考試,終於選拔出6名第一屆畢業生,於今(2015)年4月21日在東京曹洞宗經營的Tokyo Grand Hotel舉行隆重的授證典禮。本人代表蓮花基金會,偕內人參與盛會,並以「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及臨床佛教宗教師」為題做90分鐘的紀念演講(Commemorative Speech),介紹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發展及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制度。 我首先提到我於1994年以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及台大醫院醫療副院長身分,接受馬偕醫院及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偕長老的邀請,參加安寧基金會所組的日本安寧參訪團,到日本參訪學習,共計訪問大阪淀川基督教病院、靜岡聖隸三方原病院、東京聖約翰櫻町病院及千葉國立癌中心東病院等的安寧緩和醫療設施。參訪學習歸國後,次年在台大醫院開設緩和醫療病房。想不到二十年後居然能將台灣首創的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制度,回饋日本!深感欣慰,並期勉台日合作,將此制度推廣到世界各地。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65
  左圖:日本第一屆臨床佛教宗教師
  右圖:台日兩個宗教團體會長簽署建教合作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