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扭曲 醫病不如醫醜
中央社 – 2012年2月27日 上午11:33
健保財務檢討專題報導(4)(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7日電)內、外、婦、兒、急診等專科青黃不接,皮膚科診所卻如雨後春筍,令醫界前輩感嘆「救命不如救醜,醫人不如醫狗」,其中固然有醫療糾紛的不利因素,健保也要負起部分責任。
為許多名女人接生的中山醫院董事長陳福民說得直白,「半夜辛苦幫人接生,接生醫師、產婦住院與嬰兒床,健保就給一筆新台幣3萬餘元,醫師實拿8000元,還不如在病人臉上注射幾針(玻尿酸、肉毒桿菌素),輕鬆愉快,幾萬塊錢入袋」。
台灣醫療會走到這樣的處境?前恩主公醫院院長、台大神經科教授陳榮基指出,「醫療糾紛不斷」應該是重要原因之一,歸根究柢就是「責難文化」,一定要找出個犯錯的人來懲罰,以儆效尤。
陳榮基也認為,健保對於內、外,婦、兒、急診專科的辛苦手術及困難治療的健保給付偏低,這些科容易發生醫療糾紛,驅使年輕醫師趨吉避凶,紛紛改選工作壓力小、收入比較好、醫療糾紛相對較少的科別,例如皮膚科、牙科等。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就說,婦產科醫師的平均年齡53歲,比別科醫師年長10歲以上,因為婦產科常常招不到住院醫師,婦科醫師在養成過程中,也常半途琵琶別抱。
現今醫學極限仍無法100%事先掌握並予以排除的狀況,包括產婦羊水栓塞變植物人、產前檢查未能發現胎兒智力異常等。黃閔照說,醫師不是故意要害產婦和胎兒,一旦意外不幸發生,卻很容易吃上刑事官司和鉅額賠償。
陳榮基等醫界前輩擔心,長久以往,恐使醫療品質降低,疏失與糾紛風險升高,惡性循環,將使醫療體系崩盤。在醫界的呼籲下,衛生署試辦醫療糾紛補償機制,擬於4月先實施生育事故救濟計劃,期盼能減少訟源。
在另一方面,學界專家看到問題的另一癥結:醫療資源的分配正義,甚至認為,二代健保已經修法並準備實施,但是勢必將有健保制度的第三波改革。
監察委員黃煌雄在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理學系榮譽教授吳凱勳陪同下,實際走訪大小醫院,約見3000多人次吃便當聊健保,看到無效醫療耗用健保資源,急難重症醫療捉襟見肘,現在到了必須正面對待醫療資源分配不正義的時候。
台北榮民總醫院長林芳郁指出,他在某個研討會上得知,現在台灣4萬個醫師,「1/4到1/3在做美容」。他擔憂,醫院新血的價值觀改變,健保制度推波助瀾,長此以往,重症無人醫,「健保引導醫學發展,是畸形的制度」。
學醫與學佛,護生與護死。悲智願行, 隨緣奉獻。 COMPASSION,WISDOM,DEVOTION。TRUTH。 URL: http://www.lotus.org.tw E-mail: lotus@lotus.org.tw 蓮花基金會電子發票愛心捐贈碼885814 RONG-CHI CHEN, MD, PhD, FANA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安太歲"
安太歲
http://www.towisdom.org.tw/03-mag/571572/tow571572.asp
札喜德樂!"Jia si der lei?"
慧炬雜誌571/571期(2012年2月15日出刊),刊登了三篇很有份量的介紹有關<安太歲>民俗的文章,從漢藏佛教及道教專家的角度分析,值得對<安太歲>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為什麼要安太歲?
有句流傳已久的俗諺說「太歲頭上動土」,意謂一個
人不知好歹,簡直膽大妄為,同時也彰顯太歲星君(道教神
明)司察人間善惡,有絕對的權威。另一句俚語談到:「太
歲當頭坐,無災也有禍。」這句話甚至將太歲的形象描繪成
凶神惡煞,若是碰到太歲恐怕會觸霉頭或壞運連連。
雖然太歲信仰的影響是如此深植民心,敬天地而畏鬼神
的觀念也被農業社會的先祖奉為準則,但太歲究竟是什麼,
大部分人可能並不清楚。據說「太歲」一詞可溯源至十一世
紀,是民俗信仰與命理、占卜結合而成的名詞。由於漢人對
太歲降禍的畏懼,當太歲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置,屬該生肖
及其相對生肖者,唯恐觸怒太歲於己不利,便於該年祭拜太
歲,以祈福消災。此後演變成凡是家中有人「犯太歲」,只
要至寺廟由廟方統一替信眾安太歲和送太歲,信眾捐獻香
油錢,就可消去災厄。在太歲沖煞深入民心,「寧可信其
有」、「有拜有保庇」的觀念下,每年十二生肖都有正沖偏
沖者要安太歲。如今「安太歲」不但是民間習俗,也是一項
宗教活動。
由於今年是龍年,不僅出生率大大提高,依台灣人的民
間習俗,今年也是龍年出生的本命年,有些人會到寺廟裡安
太歲,以祈求來年的平安順遂。在寺院宮廟大力倡導安太歲
的影響下,除了安太歲和點光明燈的活動外,還有一些需要
「祭改」的項目,幾乎令十二生肖都想在新年時透過祈福儀
式,讓流年運勢越加興旺。
然而在佛教的寺院裡,一般是否有提供安太歲的服務?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安太歲有沒有其必要性?本命年是不是
真的比較容易發生事端,需要解厄消災?這樣的民間習俗是
台灣的特色,抑或是其他國家與其他宗教也有類似的信仰?
http://www.towisdom.org.tw/03-mag/571572/tow571572.asp
札喜德樂!"Jia si der lei?"
慧炬雜誌571/571期(2012年2月15日出刊),刊登了三篇很有份量的介紹有關<安太歲>民俗的文章,從漢藏佛教及道教專家的角度分析,值得對<安太歲>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為什麼要安太歲?
有句流傳已久的俗諺說「太歲頭上動土」,意謂一個
人不知好歹,簡直膽大妄為,同時也彰顯太歲星君(道教神
明)司察人間善惡,有絕對的權威。另一句俚語談到:「太
歲當頭坐,無災也有禍。」這句話甚至將太歲的形象描繪成
凶神惡煞,若是碰到太歲恐怕會觸霉頭或壞運連連。
雖然太歲信仰的影響是如此深植民心,敬天地而畏鬼神
的觀念也被農業社會的先祖奉為準則,但太歲究竟是什麼,
大部分人可能並不清楚。據說「太歲」一詞可溯源至十一世
紀,是民俗信仰與命理、占卜結合而成的名詞。由於漢人對
太歲降禍的畏懼,當太歲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置,屬該生肖
及其相對生肖者,唯恐觸怒太歲於己不利,便於該年祭拜太
歲,以祈福消災。此後演變成凡是家中有人「犯太歲」,只
要至寺廟由廟方統一替信眾安太歲和送太歲,信眾捐獻香
油錢,就可消去災厄。在太歲沖煞深入民心,「寧可信其
有」、「有拜有保庇」的觀念下,每年十二生肖都有正沖偏
沖者要安太歲。如今「安太歲」不但是民間習俗,也是一項
宗教活動。
由於今年是龍年,不僅出生率大大提高,依台灣人的民
間習俗,今年也是龍年出生的本命年,有些人會到寺廟裡安
太歲,以祈求來年的平安順遂。在寺院宮廟大力倡導安太歲
的影響下,除了安太歲和點光明燈的活動外,還有一些需要
「祭改」的項目,幾乎令十二生肖都想在新年時透過祈福儀
式,讓流年運勢越加興旺。
然而在佛教的寺院裡,一般是否有提供安太歲的服務?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安太歲有沒有其必要性?本命年是不是
真的比較容易發生事端,需要解厄消災?這樣的民間習俗是
台灣的特色,抑或是其他國家與其他宗教也有類似的信仰?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美國研究:魚翅羹含毒
美國研究:魚翅羹含毒
http://www2.cna.com.tw/News/aALL/201202240322.aspx 〔中央社〕為了製作魚翅羹而屠宰鯊魚,已經讓許多鯊魚的野生種類瀕臨絕種。現在,新的研究顯示,魚翅不僅昂貴,而且可能對人體有害。
科學家針對佛羅里達州海域的鯊魚鰭進行分析後發現,鯊魚含有高濃度的β-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這是一種與阿茲海默症和葛雷克氏症(Lou Gehrig's)有關的神經毒素。這項發現讓專家擔心,食用鯊魚肉與鯊魚軟骨,可能會危害食用者。
我對魚翅過敏
朱貞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13/today-o6.htm
-------請大家來推廣「我對魚翅過敏」這句話!
台灣人吃魚翅的習慣很盛,看到上述報導一星期前,有位朋友打電話來邀請晚餐,就以煮魚翅湯來當「賣點」,我就拿出法寶:「我對魚翅過敏」,果然當晚盛宴就沒有魚翅。
「我對魚翅過敏」這句話真的管用!若逢邀宴,地點在可能有魚翅的餐廳,我在電話中或回email時都會先說「我對魚翅過敏」,通常主人大都不會叫魚翅;若菜單已點了,因已先聲明「我對魚翅過敏」,也不會讓主人難堪。甚至,主人反而可能高興,因為不必花冤枉錢;主、客也都不會蒙上「沒慈悲心」等污名!
「真魚翅我不要,我要假的。」
李筱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30/today-o13.htm
「本餐廳魚翅最好吃,要來一份嗎?」餐廳服務生問。
「是真魚翅,還是假的?」我反問。
「保證如假包換。」
「真魚翅我不要,我要假的。」
服務生聽我要假魚翅,大感詫異。我解釋,魚翅是取鯊魚的魚鰭做的,魚翅價格甚高,但鯊肉不值錢,因此魚翅漁業者在捕鯊後,只割下鯊魚的鰭,便將鯊魚拋回海中,這些被割掉鰭的鯊魚不會立刻死亡,但因失去游水能力最後折磨窒息而死,非常可憐。我不想貪一時口慾,助長人類殘忍行為。
同樣的,我也不吃真燕窩。燕子在產卵期才做窩,燕子以分泌黏性的唾液,去和從胃裡吐出未消化的海藻黏在峭壁上做成燕窩。人類取走燕子產卵用的窩,太 不人道。還有一種「血燕」更殘酷:當燕窩一再被人採走,而產卵在即,燕子急著再做窩,把喉頭唾液腺都吐破流血了!此時做出的窩帶有血絲,殘酷的人類稱之為 血燕,說它含更高動物蛋白,更值錢。所以,想到燕子吐盡心頭血,我實在不忍下嚥。
http://www2.cna.com.tw/News/aALL/201202240322.aspx 〔中央社〕為了製作魚翅羹而屠宰鯊魚,已經讓許多鯊魚的野生種類瀕臨絕種。現在,新的研究顯示,魚翅不僅昂貴,而且可能對人體有害。
科學家針對佛羅里達州海域的鯊魚鰭進行分析後發現,鯊魚含有高濃度的β-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這是一種與阿茲海默症和葛雷克氏症(Lou Gehrig's)有關的神經毒素。這項發現讓專家擔心,食用鯊魚肉與鯊魚軟骨,可能會危害食用者。
我對魚翅過敏
朱貞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13/today-o6.htm
-------請大家來推廣「我對魚翅過敏」這句話!
台灣人吃魚翅的習慣很盛,看到上述報導一星期前,有位朋友打電話來邀請晚餐,就以煮魚翅湯來當「賣點」,我就拿出法寶:「我對魚翅過敏」,果然當晚盛宴就沒有魚翅。
「我對魚翅過敏」這句話真的管用!若逢邀宴,地點在可能有魚翅的餐廳,我在電話中或回email時都會先說「我對魚翅過敏」,通常主人大都不會叫魚翅;若菜單已點了,因已先聲明「我對魚翅過敏」,也不會讓主人難堪。甚至,主人反而可能高興,因為不必花冤枉錢;主、客也都不會蒙上「沒慈悲心」等污名!
「真魚翅我不要,我要假的。」
李筱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30/today-o13.htm
「本餐廳魚翅最好吃,要來一份嗎?」餐廳服務生問。
「是真魚翅,還是假的?」我反問。
「保證如假包換。」
「真魚翅我不要,我要假的。」
服務生聽我要假魚翅,大感詫異。我解釋,魚翅是取鯊魚的魚鰭做的,魚翅價格甚高,但鯊肉不值錢,因此魚翅漁業者在捕鯊後,只割下鯊魚的鰭,便將鯊魚拋回海中,這些被割掉鰭的鯊魚不會立刻死亡,但因失去游水能力最後折磨窒息而死,非常可憐。我不想貪一時口慾,助長人類殘忍行為。
同樣的,我也不吃真燕窩。燕子在產卵期才做窩,燕子以分泌黏性的唾液,去和從胃裡吐出未消化的海藻黏在峭壁上做成燕窩。人類取走燕子產卵用的窩,太 不人道。還有一種「血燕」更殘酷:當燕窩一再被人採走,而產卵在即,燕子急著再做窩,把喉頭唾液腺都吐破流血了!此時做出的窩帶有血絲,殘酷的人類稱之為 血燕,說它含更高動物蛋白,更值錢。所以,想到燕子吐盡心頭血,我實在不忍下嚥。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流轉不息的愛--為生命劃一個無悔的句點
流轉不息的愛
穆景南
正視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為生命劃一個無悔的句點]
千金難買早知道
我的父親穆克淇先生於公元兩千零七年去世,享年九十三歲,親友們譽為福壽雙全,在台灣習俗上此年紀死更是發紅帖告知親友,可是在我們家人心中,卻仍有許多遺憾。後來發現有些遺憾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們早知道一些有關生死的訊息或是了解生命跡象,有好的認知與心理準備,父親的最後一段路,也許可以走得更圓滿,而我們家人心中也可以得到完全的平安與放下。所以決定將這一段經驗分享,希望可以延伸父親一向懷有的慈悲心,將愛的精神散播給所有需要的人。這不是一本專業用書,只是分享我們希望當初可以更了解或是有更適當行動的一些經驗和知識,藉此提點一下未曾在「生命的最後一堂課」上用心的人,年輕或是年老,我想這都是值得我們稍加了解的課題。
— 穆景南
救治醫療或是安寧療護
父親的身心一向健康,除了耳背,行動不太俐落之外,每年的健康檢查都十分正常,他老人家並非是因病去世,俗話說起來應該是「無疾而終」或是「壽終正寢」的,也正因為如此,在他出事至死亡的十天當中,我們面對極大的挑戰,家人中也有許多的衝突和掙扎,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什麼才是對父親最好的選擇?雖然他各方面都算健康,但是最近一年多,我們的確看到他的逐漸衰退,精神雖然還好,但是他的行動力越來越差,幾乎都是坐在沙發上。我曾經在他死亡前幾個月問過他的家庭醫生,像父親這樣的情形,我們將會面對怎樣的狀況,該做怎樣的準備?
醫生告訴我,一般而言會有幾種情形發生:
‧一種情形是在睡覺中過去,這是最有福氣的走法了;
‧另一種是死於併發症,譬如老年人染上感冒,有時會併發肺炎就走了;
‧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一直衰退下去,那時就需要送到療養院去,因為可能會需要專業人士照顧起居,家人自己照顧會太辛苦了,而且不太會應付緊急情況。
問過醫生之後,我還和父親笑談,天天要祈求上蒼,讓他在睡覺中就離去,不要受苦。
父親是在死亡前十天因心跳過快而在沙發上坐著就休克了,我要扶他上床時叫不醒才發現情況有異,請了救護車來,上了氧氣之後才醒過來,在急診室住了一夜,因為似乎一切都還正常,就讓回家了,醫生給了一些鎮靜劑,所以在醫院時他一直在睡覺,出院時全身十分軟弱。父親老早就簽下了「不急救授權書」,所以醫院也不做任何的深度檢查,而他清醒後,一切也都似乎正常。我曾有一度後悔打了叫救護車的電話,因為如果他不是坐在沙發上就休克了,而是睡在床上後才休克的,我們是不會發現的,那樣也許就應了他的祈求:在睡眠中過去。而我們是順著我們被訓練的本能反應,一旦有緊急事就叫救護車急救,當下根本不會有其他的想頭,不過事後有一種「另類想法」,就是我們這一通電話,其實也許增加他老人家十天的痛苦。當然這只是一個在傷痛中自責的想法,所有的朋友都認為我們不該胡思亂想,大家都確定這是理所當然該採取的行動,不過在那十天裡,類似這些小小的問號累積下來,足以造成沉痛的悔恨,我想這是許多失去親人的人會有的一些傻念頭吧。
現在資訊十分方便,我常想,如果我能多做一些研究,多花一些心思,或許當時的一些選擇就不會是直接慣性的反應,而會多一些思考吧。不過,我自然也清楚,不能拿這些來讓自己後悔,我們的確在當下是做到能力所及的一切,這樣也就對得起父親,也對得起自己了。
父親由急診室回家之後,卻是我們挑戰的開始,因為我們一切都依照對病人的照顧方式,希望他能趕快復原,兩年前他也曾因腸胃過度衰弱,住院一個多星期,出院之後復原非常快速,我們自然也認為這次也會像往常一樣,可是卻天天都有不預期的情況發生。
首先我們發現父親的精神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常常坐一下子就睡著了,一旦在椅子上睡著就無法讓他醒過來走上床去睡覺,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其次是他的胃口急轉直下,出院後幾乎不太願意進食,我們每天打米漿餵他老人家,他都吃得十分勉強。兩三天下來情況沒有好轉,再加上便秘,我們知道必須徵求醫生的意見了。父親的主治大夫很忙,因為等不到他的回電,我必須去排門診才能和他說上話,他聽了我的描述,望著我苦笑,說他唯一能做的是簽安寧療護的申請單給我們,他已經不能為我父親做什麼了。
我了解醫生的意思,我也清楚沒有專業人員幫助我們是不行的,而安寧療護或許是當下唯一可能的助援,可是家人對安寧療護不甚了解,總覺得如果將父親申請進入這個系統,就是放棄了父親,後來請了社工和安寧療護的護士來說明,家人才同意讓父親進入這個醫護系統。
安寧療護的確是為了瀕臨死亡的病人而設計的醫護系統,但是醫護人員會作評估,如果病人逐漸好轉起色,他們也會建議移入普通醫療系統,父親的情況不明,主治醫生認為是極度老化現象,自然建議安寧系統,而我們卻是因為沒有專業背景,也只能暫時依靠這個系統,不過我們心中都不認為父親大限已到,心想這只是一個過渡時期。
安寧療護的單位十分有效率,第二天一切都安置妥當,專案護士馬上來家裏探望父親,做第一次的評估,她對我們說情況並不樂觀,根據她幾十年的經驗,我父親的確已是處在最後的階段了。護士小姐是個很好的中國人,她了解我們中國人許多的心態,所以很耐心的向我們解釋父親的情形,她說父親的身體已經開始準備死亡了,他老人家雖然沒有病痛,但是所有的跡象都已顯示身體的功能已經逐漸衰微,譬如不願意進食,昏睡,等等。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強迫餵流質,但是那也只是延遲他死亡的時間,他是不會好轉過來了。我們在半信半疑的狀態下,仍舊選擇做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譬如早上強迫灌他湯水和他平時服用的高血壓藥,
但是一天比一天困難,父親昏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醒來時也說不出話來,看這樣的情形護士小姐不幸言中了,父親的確已經逐漸走向生命的最後終點。這使我們面對更大的挑戰,因為安寧療護的目的就是讓他走得安祥而痛苦最少,也就是不做任何延續生命的措施,可是我們傳統的觀念,父親既已不能進飲食,就該打營養針,注射生理鹽水,讓他不至缺水;然而護士告訴我們,那只是增加父親的痛苦而已,他遲早要經過這個死亡的階段,多躺在床上一天,就是多一天身心上的痛苦,父親此時已經無法自己移動翻身,甚至也無法自己排尿了,接上尿管是必要的步驟,父親生前一向交代,要幫助他不要受苦,不要作無謂的救治,我想這是該實踐我對他的諾言的時候了,我們終於接受了這個事實,讓父親自然死亡,以他自己身體的步調,心理的意願,走完最後的階段,不再做無謂的掙扎,不再堅持以營養針來救治。
天知道這是多麼艱難的一個決定!
護士小姐告訴我們,他已經逐漸脫水,身體會感覺不舒適,碰他或是翻身時都會痛的,也會有間歇性的不安,尤其是晚上,所以準備了鎮靜和止痛的藥物,譬如嗎啡,讓我們斟酌讓父親服用,所有的措施都是讓父親能夠在痛苦最少的狀況下,走完最後的一段路。
父親在進入安寧療護系統的的第五天安安祥祥的離開人世,兩個星期前我們是無法想像這個事實的,那時他沒有什麼病痛,雖然休克半小時,在急診室醒過來也沒有痛苦異狀,醫生是在當天夜裡就發出院通知的,他再怎麼年老,我們也沒有把死亡和這個突發狀況聯想在一起,儘管後來情況急轉直下,我們心中都還抱著一絲希望,希望護士小姐解讀錯誤。我在進入安寧療護系統之後的頭兩天,還想盡辦法讓他吞下他平時服用的高血壓藥丸,其實那都已是增加他身體的負擔了。可是我們姊妹私心深處都不願承認時候到了,同時也難以承擔不救治老父的責任,直到他無法吞嚥那一天,我們才下了決心,開始和父親一起面對最後這段時間,不再往治療方向去想了,其實如果我們越早接受事實,父親受苦會更少一點。
即使如此,這還是很大的挑戰,傳統救助病人的想法根深蒂固,看著父親逐漸失水,姐說,難道就這樣看爸乾死嗎?雖然天天有人來替父親擦身,抹上潤滑油,我們心中仍然受著煎熬,時時會問自己:這樣作對嗎?雖然理智上知道這是正確的選擇,只是感情上,真正是情何以堪?而傳統觀念上,生命是貴重的,絕對不能放棄,看著老爸逐漸失去生命,孝順的定義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挑戰,不論是出自內心或是來自別人。不論內心過程如何煎熬,我仍深信這也會是父親自己的選擇,他心裡實在是清楚明白的,也會欣慰這是老人家平時的積德,修來一個接近最少痛苦的無疾而終。
走筆至此,不禁感慨,因為我有幾位朋友的長輩目前正在受苦,一位老人家已經昏迷將近一個多月了,在昏迷初期醫生就已經告訴家屬,即使救回來恐怕也是植物人,結果家人因為要盡孝也因為不捨,堅持要救治,現在全身插滿了幫助生存的管子,身體皮膚也開始有些潰瘍,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說放棄的話,因為怕被冠上不孝的罪名,即使醫院已經希望病人轉至療養院,家人仍然堅持要繼續救治。
在此同時也有另外一位老人家,已經接近百歲,幾個月前已經昏迷,身上插滿持續生命的管子,問她的兒子為什麼還要讓老人家如此受苦,說是以前忌諱沒有談過這個問題,現在進退兩難,明知母親受苦,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不知道老人家的意願?家人又意見分岐,雖是身為長子,卻也不能承擔責任,只有眼看母親這樣靠機器延續生命。
另外我在美國有一個好朋友,她的母親當初是癌症末期病患,進入安寧療護系統,可是她心中仍是抱著希望,不肯給母親足量的嗎啡止痛,怕會有負面效果,當時她母親褥瘡已經十分嚴重,半身癱瘓,癌細胞已蔓延全身,有天晚上母親忽然大痛不已,她還是不願用太多嗎啡,堅持讓救護車再送入醫院,當我趕到史丹佛大學醫院時,老遠就聽見她母親的呼叫聲,一進房間就聞到一股死老鼠的惡臭,原來她母親臀部的褥瘡已經肉腐見骨,護士正在換藥,我看病人如此痛苦,不禁怒問護士,為何不徹底止痛,他說家屬仍堅持打營養針救治,不讓用全量嗎啡,做安寧步驟,醫生都無可奈何。我陪伴朋友出席六位醫生的會診會議,希望能勸她放下,讓她母親不再受苦。當她終於點頭,願意只做止痛安寧的措施後,她母親終於可以安靜入睡,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安然離開人世,臉色不再掙扎痛苦,走時十分安祥。我的朋友幾十年和母親相依為命,她性情比較內向,沒有什麼朋友,和母親關係十分親密,所以才會採取任何她認為可以延長母親生命的措施,現在兩年過去了,她卻陷在無盡的悔恨裡,無法自拔,時時自責讓母親多受許多不必要的苦楚,我也時時想到她母親的哀號,不知道該如何勸慰這個讓罪惡感侵蝕的女兒,心中不勝唏噓。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父親去世後,希望紀錄一些經歷和心路,同時把一些我們平時沒有在意或是思考過的問題提出來,希望在面對生死大關,需要我們做抉擇的時候,可以有少一點的掙扎,多一點的心理準備,避免不必要的後悔和自責。
(上文摘錄自http://www.alearningfoundation.org 或http://cwccn.blogspot.com 作者穆景南先生部落格)
大孝與大愛並非讓自己的親人在疾病末期時,接受醫師用盡所有無效醫療措施竭力搶救到底。應該是,陪伴親人,安詳面對疾病,坦然接受死亡的蒞臨,以安寧緩和醫療協助病人安詳、有尊嚴、沒有痛苦的往生。[陳榮基]
穆景南
正視生命的最後一堂課 [為生命劃一個無悔的句點]
千金難買早知道
我的父親穆克淇先生於公元兩千零七年去世,享年九十三歲,親友們譽為福壽雙全,在台灣習俗上此年紀死更是發紅帖告知親友,可是在我們家人心中,卻仍有許多遺憾。後來發現有些遺憾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們早知道一些有關生死的訊息或是了解生命跡象,有好的認知與心理準備,父親的最後一段路,也許可以走得更圓滿,而我們家人心中也可以得到完全的平安與放下。所以決定將這一段經驗分享,希望可以延伸父親一向懷有的慈悲心,將愛的精神散播給所有需要的人。這不是一本專業用書,只是分享我們希望當初可以更了解或是有更適當行動的一些經驗和知識,藉此提點一下未曾在「生命的最後一堂課」上用心的人,年輕或是年老,我想這都是值得我們稍加了解的課題。
— 穆景南
救治醫療或是安寧療護
父親的身心一向健康,除了耳背,行動不太俐落之外,每年的健康檢查都十分正常,他老人家並非是因病去世,俗話說起來應該是「無疾而終」或是「壽終正寢」的,也正因為如此,在他出事至死亡的十天當中,我們面對極大的挑戰,家人中也有許多的衝突和掙扎,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什麼才是對父親最好的選擇?雖然他各方面都算健康,但是最近一年多,我們的確看到他的逐漸衰退,精神雖然還好,但是他的行動力越來越差,幾乎都是坐在沙發上。我曾經在他死亡前幾個月問過他的家庭醫生,像父親這樣的情形,我們將會面對怎樣的狀況,該做怎樣的準備?
醫生告訴我,一般而言會有幾種情形發生:
‧一種情形是在睡覺中過去,這是最有福氣的走法了;
‧另一種是死於併發症,譬如老年人染上感冒,有時會併發肺炎就走了;
‧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一直衰退下去,那時就需要送到療養院去,因為可能會需要專業人士照顧起居,家人自己照顧會太辛苦了,而且不太會應付緊急情況。
問過醫生之後,我還和父親笑談,天天要祈求上蒼,讓他在睡覺中就離去,不要受苦。
父親是在死亡前十天因心跳過快而在沙發上坐著就休克了,我要扶他上床時叫不醒才發現情況有異,請了救護車來,上了氧氣之後才醒過來,在急診室住了一夜,因為似乎一切都還正常,就讓回家了,醫生給了一些鎮靜劑,所以在醫院時他一直在睡覺,出院時全身十分軟弱。父親老早就簽下了「不急救授權書」,所以醫院也不做任何的深度檢查,而他清醒後,一切也都似乎正常。我曾有一度後悔打了叫救護車的電話,因為如果他不是坐在沙發上就休克了,而是睡在床上後才休克的,我們是不會發現的,那樣也許就應了他的祈求:在睡眠中過去。而我們是順著我們被訓練的本能反應,一旦有緊急事就叫救護車急救,當下根本不會有其他的想頭,不過事後有一種「另類想法」,就是我們這一通電話,其實也許增加他老人家十天的痛苦。當然這只是一個在傷痛中自責的想法,所有的朋友都認為我們不該胡思亂想,大家都確定這是理所當然該採取的行動,不過在那十天裡,類似這些小小的問號累積下來,足以造成沉痛的悔恨,我想這是許多失去親人的人會有的一些傻念頭吧。
現在資訊十分方便,我常想,如果我能多做一些研究,多花一些心思,或許當時的一些選擇就不會是直接慣性的反應,而會多一些思考吧。不過,我自然也清楚,不能拿這些來讓自己後悔,我們的確在當下是做到能力所及的一切,這樣也就對得起父親,也對得起自己了。
父親由急診室回家之後,卻是我們挑戰的開始,因為我們一切都依照對病人的照顧方式,希望他能趕快復原,兩年前他也曾因腸胃過度衰弱,住院一個多星期,出院之後復原非常快速,我們自然也認為這次也會像往常一樣,可是卻天天都有不預期的情況發生。
首先我們發現父親的精神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常常坐一下子就睡著了,一旦在椅子上睡著就無法讓他醒過來走上床去睡覺,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其次是他的胃口急轉直下,出院後幾乎不太願意進食,我們每天打米漿餵他老人家,他都吃得十分勉強。兩三天下來情況沒有好轉,再加上便秘,我們知道必須徵求醫生的意見了。父親的主治大夫很忙,因為等不到他的回電,我必須去排門診才能和他說上話,他聽了我的描述,望著我苦笑,說他唯一能做的是簽安寧療護的申請單給我們,他已經不能為我父親做什麼了。
我了解醫生的意思,我也清楚沒有專業人員幫助我們是不行的,而安寧療護或許是當下唯一可能的助援,可是家人對安寧療護不甚了解,總覺得如果將父親申請進入這個系統,就是放棄了父親,後來請了社工和安寧療護的護士來說明,家人才同意讓父親進入這個醫護系統。
安寧療護的確是為了瀕臨死亡的病人而設計的醫護系統,但是醫護人員會作評估,如果病人逐漸好轉起色,他們也會建議移入普通醫療系統,父親的情況不明,主治醫生認為是極度老化現象,自然建議安寧系統,而我們卻是因為沒有專業背景,也只能暫時依靠這個系統,不過我們心中都不認為父親大限已到,心想這只是一個過渡時期。
安寧療護的單位十分有效率,第二天一切都安置妥當,專案護士馬上來家裏探望父親,做第一次的評估,她對我們說情況並不樂觀,根據她幾十年的經驗,我父親的確已是處在最後的階段了。護士小姐是個很好的中國人,她了解我們中國人許多的心態,所以很耐心的向我們解釋父親的情形,她說父親的身體已經開始準備死亡了,他老人家雖然沒有病痛,但是所有的跡象都已顯示身體的功能已經逐漸衰微,譬如不願意進食,昏睡,等等。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強迫餵流質,但是那也只是延遲他死亡的時間,他是不會好轉過來了。我們在半信半疑的狀態下,仍舊選擇做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譬如早上強迫灌他湯水和他平時服用的高血壓藥,
但是一天比一天困難,父親昏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醒來時也說不出話來,看這樣的情形護士小姐不幸言中了,父親的確已經逐漸走向生命的最後終點。這使我們面對更大的挑戰,因為安寧療護的目的就是讓他走得安祥而痛苦最少,也就是不做任何延續生命的措施,可是我們傳統的觀念,父親既已不能進飲食,就該打營養針,注射生理鹽水,讓他不至缺水;然而護士告訴我們,那只是增加父親的痛苦而已,他遲早要經過這個死亡的階段,多躺在床上一天,就是多一天身心上的痛苦,父親此時已經無法自己移動翻身,甚至也無法自己排尿了,接上尿管是必要的步驟,父親生前一向交代,要幫助他不要受苦,不要作無謂的救治,我想這是該實踐我對他的諾言的時候了,我們終於接受了這個事實,讓父親自然死亡,以他自己身體的步調,心理的意願,走完最後的階段,不再做無謂的掙扎,不再堅持以營養針來救治。
天知道這是多麼艱難的一個決定!
護士小姐告訴我們,他已經逐漸脫水,身體會感覺不舒適,碰他或是翻身時都會痛的,也會有間歇性的不安,尤其是晚上,所以準備了鎮靜和止痛的藥物,譬如嗎啡,讓我們斟酌讓父親服用,所有的措施都是讓父親能夠在痛苦最少的狀況下,走完最後的一段路。
父親在進入安寧療護系統的的第五天安安祥祥的離開人世,兩個星期前我們是無法想像這個事實的,那時他沒有什麼病痛,雖然休克半小時,在急診室醒過來也沒有痛苦異狀,醫生是在當天夜裡就發出院通知的,他再怎麼年老,我們也沒有把死亡和這個突發狀況聯想在一起,儘管後來情況急轉直下,我們心中都還抱著一絲希望,希望護士小姐解讀錯誤。我在進入安寧療護系統之後的頭兩天,還想盡辦法讓他吞下他平時服用的高血壓藥丸,其實那都已是增加他身體的負擔了。可是我們姊妹私心深處都不願承認時候到了,同時也難以承擔不救治老父的責任,直到他無法吞嚥那一天,我們才下了決心,開始和父親一起面對最後這段時間,不再往治療方向去想了,其實如果我們越早接受事實,父親受苦會更少一點。
即使如此,這還是很大的挑戰,傳統救助病人的想法根深蒂固,看著父親逐漸失水,姐說,難道就這樣看爸乾死嗎?雖然天天有人來替父親擦身,抹上潤滑油,我們心中仍然受著煎熬,時時會問自己:這樣作對嗎?雖然理智上知道這是正確的選擇,只是感情上,真正是情何以堪?而傳統觀念上,生命是貴重的,絕對不能放棄,看著老爸逐漸失去生命,孝順的定義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挑戰,不論是出自內心或是來自別人。不論內心過程如何煎熬,我仍深信這也會是父親自己的選擇,他心裡實在是清楚明白的,也會欣慰這是老人家平時的積德,修來一個接近最少痛苦的無疾而終。
走筆至此,不禁感慨,因為我有幾位朋友的長輩目前正在受苦,一位老人家已經昏迷將近一個多月了,在昏迷初期醫生就已經告訴家屬,即使救回來恐怕也是植物人,結果家人因為要盡孝也因為不捨,堅持要救治,現在全身插滿了幫助生存的管子,身體皮膚也開始有些潰瘍,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說放棄的話,因為怕被冠上不孝的罪名,即使醫院已經希望病人轉至療養院,家人仍然堅持要繼續救治。
在此同時也有另外一位老人家,已經接近百歲,幾個月前已經昏迷,身上插滿持續生命的管子,問她的兒子為什麼還要讓老人家如此受苦,說是以前忌諱沒有談過這個問題,現在進退兩難,明知母親受苦,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不知道老人家的意願?家人又意見分岐,雖是身為長子,卻也不能承擔責任,只有眼看母親這樣靠機器延續生命。
另外我在美國有一個好朋友,她的母親當初是癌症末期病患,進入安寧療護系統,可是她心中仍是抱著希望,不肯給母親足量的嗎啡止痛,怕會有負面效果,當時她母親褥瘡已經十分嚴重,半身癱瘓,癌細胞已蔓延全身,有天晚上母親忽然大痛不已,她還是不願用太多嗎啡,堅持讓救護車再送入醫院,當我趕到史丹佛大學醫院時,老遠就聽見她母親的呼叫聲,一進房間就聞到一股死老鼠的惡臭,原來她母親臀部的褥瘡已經肉腐見骨,護士正在換藥,我看病人如此痛苦,不禁怒問護士,為何不徹底止痛,他說家屬仍堅持打營養針救治,不讓用全量嗎啡,做安寧步驟,醫生都無可奈何。我陪伴朋友出席六位醫生的會診會議,希望能勸她放下,讓她母親不再受苦。當她終於點頭,願意只做止痛安寧的措施後,她母親終於可以安靜入睡,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安然離開人世,臉色不再掙扎痛苦,走時十分安祥。我的朋友幾十年和母親相依為命,她性情比較內向,沒有什麼朋友,和母親關係十分親密,所以才會採取任何她認為可以延長母親生命的措施,現在兩年過去了,她卻陷在無盡的悔恨裡,無法自拔,時時自責讓母親多受許多不必要的苦楚,我也時時想到她母親的哀號,不知道該如何勸慰這個讓罪惡感侵蝕的女兒,心中不勝唏噓。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父親去世後,希望紀錄一些經歷和心路,同時把一些我們平時沒有在意或是思考過的問題提出來,希望在面對生死大關,需要我們做抉擇的時候,可以有少一點的掙扎,多一點的心理準備,避免不必要的後悔和自責。
(上文摘錄自http://www.alearningfoundation.org 或http://cwccn.blogspot.com 作者穆景南先生部落格)
大孝與大愛並非讓自己的親人在疾病末期時,接受醫師用盡所有無效醫療措施竭力搶救到底。應該是,陪伴親人,安詳面對疾病,坦然接受死亡的蒞臨,以安寧緩和醫療協助病人安詳、有尊嚴、沒有痛苦的往生。[陳榮基]
運用減重、代謝手術治糖尿病
運用減重、代謝手術治糖尿病 成趨勢
作者: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17日 上午12:03
台灣去年有1300多人接受減重及代謝手術,鑑於患者與日俱增,手術對控制糖尿病的角色日趨重要,台灣100多名醫師因此成立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互相切磋技藝。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威傑表示,前台大教授陳楷模於30年前率先展開減重手術,台灣也在亞洲領先發展這項手術,近年由於極重度肥胖的一般治療效果不佳,水準提升的腹腔鏡減重手術,成為治療極度肥胖患者的利器。
李威傑說,據統計,去年台灣地區共執行1300例以上的減重及代謝手術,手術成功率達9成以上,併發症發生率3%,死亡率小於1%,已達世界水平。
減重手術為何和代謝疾病有關?他解釋,肥胖也是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子,隨著肥胖的加劇,糖尿病人愈來愈多,以減重手術來治療糖尿病的觀念,發展成目前最熱門的代謝手術(MetabolicSurgery),已被納入糖尿病標準治療之一。
李威傑等100多名醫師籌組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任務是結合台灣地區各醫院的手術成果,標準化治療,除提升病人安全,也將推展用於治療糖尿病,以降低因糖尿病造成的失明、洗腎等重大後遺症,並降低社會醫療的龐大負擔。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預計19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成立大會及專題演講,也為明年舉辦2013亞太地區大會暖身。
作者: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17日 上午12:03
台灣去年有1300多人接受減重及代謝手術,鑑於患者與日俱增,手術對控制糖尿病的角色日趨重要,台灣100多名醫師因此成立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互相切磋技藝。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威傑表示,前台大教授陳楷模於30年前率先展開減重手術,台灣也在亞洲領先發展這項手術,近年由於極重度肥胖的一般治療效果不佳,水準提升的腹腔鏡減重手術,成為治療極度肥胖患者的利器。
李威傑說,據統計,去年台灣地區共執行1300例以上的減重及代謝手術,手術成功率達9成以上,併發症發生率3%,死亡率小於1%,已達世界水平。
減重手術為何和代謝疾病有關?他解釋,肥胖也是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子,隨著肥胖的加劇,糖尿病人愈來愈多,以減重手術來治療糖尿病的觀念,發展成目前最熱門的代謝手術(MetabolicSurgery),已被納入糖尿病標準治療之一。
李威傑等100多名醫師籌組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任務是結合台灣地區各醫院的手術成果,標準化治療,除提升病人安全,也將推展用於治療糖尿病,以降低因糖尿病造成的失明、洗腎等重大後遺症,並降低社會醫療的龐大負擔。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預計19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成立大會及專題演講,也為明年舉辦2013亞太地區大會暖身。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蓮華之音情人節送樂音到病房
蓮花基金會蓮華之音合唱團情人節送樂音到台大緩和醫療病房
http://www.lotus.org.tw
祝福天下有情人
傳愛音的蓮華合唱團
傳愛心的台大蓮花志工團
志工大老
王浴護理長致贈感謝狀
感謝狀
http://www.lotus.org.tw
祝福天下有情人
傳愛音的蓮華合唱團
傳愛心的台大蓮花志工團
志工大老
王浴護理長致贈感謝狀
感謝狀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救命不如救醜,醫人不如醫狗?
救命不如救醜,醫人不如醫狗?
陳榮基
健康世界雜誌2012年2月
台灣醫界本來已經內外婦兒「四大皆空」,去年更因台大醫院急診招收住院醫師,只有一人報名,而進入「內外婦兒急診科」五大皆空困境。醫界擔心,急診人力吃緊,乃至原來的四大基礎科人力流失,恐使醫療品質降低,疏失與糾紛的風險升高,這些科的醫師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人力流失的惡性循環,將使我國的醫療全面崩盤!新一代的學子紛紛轉向工作壓力少、醫療糾紛少、收入比較好的「美容科」、牙科乃至獸醫科。因此醫界自嘲「救命不如救醜,醫人不如醫狗!」 這五大科不但招不足人力,而且進來一年內又大量流失到「美容科」或其他小科,甚至還有人受不了持續的壓力,「自己每天都擔心受怕,不知哪一天會捲入醫療糾紛,吃上官司。」而改行去了。今周刊去年11月7日報導「消失的醫生」,絕非危言聳聽。該刊分析:「醫療糾紛不斷」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
為什麽前年被經濟學人評定為世界第二名的台灣醫療,會走到這樣的絕境呢?歸根結底就是我國的「責難文化」,凡事先問是「誰?」一定要找出個犯錯的人來懲罰,以儆效尤。但是這種處罰的文化,只有使錯誤的真相被掩蔽或模糊化,無法找到修正做法,預防錯誤再發的機制。我國已經形成「以刑逼民」的醫療糾紛處理方式,才會造成上述台灣醫師犯罪率世界第一的不幸後果。而最常面對重症的五大科,又是醫療糾紛最多的科別,更會驅使年輕醫師選擇趨吉避凶,紛紛改選較安全的科別。
從前飛機事故頻傳,為了確實尋找事故失誤根本原因,避免飛行員不敢據實申報檢討,國際飛安界乃改變心態,揚棄責難文化,改成不責難文化,不罰飛行員,凡事不問是誰(WHO)?只問為什麽(WHY)?終於逐漸提升飛行安全,根據飛行安全基金會的資料,現在飛機失事機率是三百萬分之一。而醫療疏失的機率卻是三百分之一!
歐美先進國家,尤其是北歐四國,處理醫療安全,已經紛紛學習飛安事故與交通事故的無過失非責難的作法,讓醫療人員勇於也熱心於報告錯誤發生的事實,檢討根本原因,大家共同研究預防再發的方法,通告全體醫界遵行。讓醫療品質提升,醫療環境更安全,同樣的失誤,不再發生,不再有病人受害。至於醫療疏失受害的病人,則透過不究責不責難的精神,提供適當的補償。期待傷者迅速得到補償、救濟與撫慰。
筆者在民國80年調查全國醫療糾紛盛行率的研究後,就與研究團隊同仁提出上述原則的「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82年健康世界叢書《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此一免責難的醫療糾紛處理法案,始終躺在立法院。最近終於看到衛生署勇敢的提出「生育風險補償機制」的試行辦法及「生育風險補償條例」草案,希望可以獲得社會各界及行政院、立法院的支持,儘快付諸實施,並早日全面化。
陳榮基
健康世界雜誌2012年2月
台灣醫界本來已經內外婦兒「四大皆空」,去年更因台大醫院急診招收住院醫師,只有一人報名,而進入「內外婦兒急診科」五大皆空困境。醫界擔心,急診人力吃緊,乃至原來的四大基礎科人力流失,恐使醫療品質降低,疏失與糾紛的風險升高,這些科的醫師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人力流失的惡性循環,將使我國的醫療全面崩盤!新一代的學子紛紛轉向工作壓力少、醫療糾紛少、收入比較好的「美容科」、牙科乃至獸醫科。因此醫界自嘲「救命不如救醜,醫人不如醫狗!」 這五大科不但招不足人力,而且進來一年內又大量流失到「美容科」或其他小科,甚至還有人受不了持續的壓力,「自己每天都擔心受怕,不知哪一天會捲入醫療糾紛,吃上官司。」而改行去了。今周刊去年11月7日報導「消失的醫生」,絕非危言聳聽。該刊分析:「醫療糾紛不斷」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
為什麽前年被經濟學人評定為世界第二名的台灣醫療,會走到這樣的絕境呢?歸根結底就是我國的「責難文化」,凡事先問是「誰?」一定要找出個犯錯的人來懲罰,以儆效尤。但是這種處罰的文化,只有使錯誤的真相被掩蔽或模糊化,無法找到修正做法,預防錯誤再發的機制。我國已經形成「以刑逼民」的醫療糾紛處理方式,才會造成上述台灣醫師犯罪率世界第一的不幸後果。而最常面對重症的五大科,又是醫療糾紛最多的科別,更會驅使年輕醫師選擇趨吉避凶,紛紛改選較安全的科別。
從前飛機事故頻傳,為了確實尋找事故失誤根本原因,避免飛行員不敢據實申報檢討,國際飛安界乃改變心態,揚棄責難文化,改成不責難文化,不罰飛行員,凡事不問是誰(WHO)?只問為什麽(WHY)?終於逐漸提升飛行安全,根據飛行安全基金會的資料,現在飛機失事機率是三百萬分之一。而醫療疏失的機率卻是三百分之一!
歐美先進國家,尤其是北歐四國,處理醫療安全,已經紛紛學習飛安事故與交通事故的無過失非責難的作法,讓醫療人員勇於也熱心於報告錯誤發生的事實,檢討根本原因,大家共同研究預防再發的方法,通告全體醫界遵行。讓醫療品質提升,醫療環境更安全,同樣的失誤,不再發生,不再有病人受害。至於醫療疏失受害的病人,則透過不究責不責難的精神,提供適當的補償。期待傷者迅速得到補償、救濟與撫慰。
筆者在民國80年調查全國醫療糾紛盛行率的研究後,就與研究團隊同仁提出上述原則的「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82年健康世界叢書《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此一免責難的醫療糾紛處理法案,始終躺在立法院。最近終於看到衛生署勇敢的提出「生育風險補償機制」的試行辦法及「生育風險補償條例」草案,希望可以獲得社會各界及行政院、立法院的支持,儘快付諸實施,並早日全面化。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偏方誤了賈伯斯?
偏方誤了賈伯斯?
朱真一
Steve Jobs (賈伯斯)診斷的癌是胰臟癌中少有的內分泌神經瘤。這種胰臟癌一般進展緩慢,而且手術可能治癒。可是診斷當初,賈伯斯拒絕開刀,嘗試飲食控制、心靈治療等非正統的治療。拖了九個月。他開刀時,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傳記作者說,他很後悔。
賈伯斯可說是科技天才。連天才的他都會陷入這「另類療法」、「偏方」的陷阱。他堅拒手術治療的心態,不要「身體被切開來」。他常說「你要有勇氣去聽從你直覺和心靈的指示」。對醫療還是要有證據。賈伯斯的情況最可惜,而且最令人(也令他自己)痛心。等於放棄還有希望治癒的開刀治療。
大家都有經驗接到一些email送來的健康及醫療資訊。大家要小心查證為是,不要重蹈賈伯斯的錯誤。
賈伯斯的健康問題很有趣,我在「健康世界」已寫了3篇(2011.12 ;2012.1 ; 2012.2).
我在「健康世界」每月寫有關健康話題
假如您有興趣訂閱「健康世界」 請看: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index.html
台灣當然容易訂閱,在北美因為美金支票台灣兌現手續費不少,健康世界」社長陳榮基學長特別安排(跟上網站資料好像有優待5%)說航空寄一年2504台幣。若要訂閱我可幫忙,寄支票$85給我(pay to me), 我換算台幣全給雜誌社(沒手續費):
請寄給(可從一月份訂起)
Dr. JY Chu,
Cardinal Glennon Children's Hospital
1465 S. Grand Blvd.
St, Louis, MO 63104
朱真一
Steve Jobs (賈伯斯)診斷的癌是胰臟癌中少有的內分泌神經瘤。這種胰臟癌一般進展緩慢,而且手術可能治癒。可是診斷當初,賈伯斯拒絕開刀,嘗試飲食控制、心靈治療等非正統的治療。拖了九個月。他開刀時,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傳記作者說,他很後悔。
賈伯斯可說是科技天才。連天才的他都會陷入這「另類療法」、「偏方」的陷阱。他堅拒手術治療的心態,不要「身體被切開來」。他常說「你要有勇氣去聽從你直覺和心靈的指示」。對醫療還是要有證據。賈伯斯的情況最可惜,而且最令人(也令他自己)痛心。等於放棄還有希望治癒的開刀治療。
大家都有經驗接到一些email送來的健康及醫療資訊。大家要小心查證為是,不要重蹈賈伯斯的錯誤。
賈伯斯的健康問題很有趣,我在「健康世界」已寫了3篇(2011.12 ;2012.1 ; 2012.2).
我在「健康世界」每月寫有關健康話題
假如您有興趣訂閱「健康世界」 請看: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index.html
台灣當然容易訂閱,在北美因為美金支票台灣兌現手續費不少,健康世界」社長陳榮基學長特別安排(跟上網站資料好像有優待5%)說航空寄一年2504台幣。若要訂閱我可幫忙,寄支票$85給我(pay to me), 我換算台幣全給雜誌社(沒手續費):
請寄給(可從一月份訂起)
Dr. JY Chu,
Cardinal Glennon Children's Hospital
1465 S. Grand Blvd.
St, Louis, MO 63104
2月11日八里賞櫻
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
新聞稿
發稿主題:一樣的櫻花祭典 不一樣的櫻花季
發稿單位:企劃組
發稿時間:101年2月9日(星期四)
聯 絡 人:方娟娟組長 02-26101660轉1010;0970-749058
李家倩專員 02-26101660轉1013;0920-062663
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為讓社會大眾體驗及見證精神病友康復的歷程,創新構思及設計,即將在2月11日(星期六)下午12時30分至16時30分再度辦理一場『祥龍獻瑞迎康復。春櫻綻放耀幸福』第二屆櫻花藝文季-康復體驗園遊會,邀集了大台北地區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及住院病友及家屬們約300餘人聚集賞櫻,並透過闖關遊戲來認識及提醒所有與會者,精神病友康復所需要的十種神奇力量-『康復十力』:補腦力、抗壓力、專注力、自主力、感動力、樂活力、吸引力、涵養力、生產力、搖錢力,讓大家一起來親身體驗見證及體驗精神病友康復的驚喜及奇妙歷程。
八里療養院鄭若瑟院長表示院方致力於多元的復健方案來協助精神病友邁向『康復』之路,包括有園藝治療、職業訓練(烘焙、園藝、烹飪等)、生活訓練(運動、人際社交、娛樂、理財等等)以及藝術治療等等。因為有些看似簡單的動作或言語情感表達,對腦部機能受損傷的精神病友而言,是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的。可喜的是病友們大多願意積極地配合著所有的方案,最重要也是最單純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早點恢復既有的功能,從被照護、被給予的角色,重新回到家庭及社區,變成照護他人及可以付出的人,回饋一直陪伴著他們的家人、朋友,甚至和他們有相同遭遇的人。因此特別選在象徵生命、熱情和希望的院花-櫻花盛開時節辦理此一意義非凡的園遊會,期待大家可以共同來分享精神病友康復的成果和喜悅。
櫻花藝文季康復體驗園遊會在去年舉辦第一屆獲得普遍的好評,再度登場的活動除了持續主軸遊戲-康復十力闖關遊戲,期在闖關和遊戲中帶領病友和家屬們去瞭解康復十力的內涵,也體驗病友們在康復歷程所做的努力外,今年特別構思在浪漫的櫻花樹下品茗以及櫻木林的導覽,也期待讓來賓
們都能見識到櫻花盛開時的美麗院區和居於其間的幸福感受。本院琉璃工坊特別推出了限量的櫻花季主題琉璃杯,當日限定,以及一年一年度二手衣物的愛心義賣,也期待給來賓不一樣的「血拼」意境哦!此次並邀請了漂流木畫家楊樹森先生前來共襄盛舉展示其畫作,並現場分享其經歷精神疾病以至在作畫的歷程找到新生命的康復歷程。本次更邀集了大台北地區的康復之家以及鄰近的教養機構共同辦理愛心義賣攤位,由病友住民們自行展售其作品或親自烹煮的食品點心,在取得金錢回報的同時,能獲得成就感和自力更生的驕傲。這些都是八里療養院辦理櫻花藝文季康復體驗園遊會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讓每一位來賓及正在努力康復的病友們及其家屬,親身體驗及見證,經過康復歷程找到生活價值和體現自我的成果及喜悅。
說明:
*活動時間:101年2月11日(星期六)下午12時30分至下午16時30分。
*活動地點: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新北市八里區華富山33號)
*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新北市八里區區公所
*邀請貴賓: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醫院管理委員會、新北市八里區區公
所、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活動日程表:
時間 活動項目 活動內容
12:30~13:30 開幕儀式 (1)合唱-本院心韻合唱團
(2)院長與貴賓致詞
(3)頒發感謝狀及攝影詩詞創作評選得獎者
(4)康復之友( 楊樹森-漂流木畫家)分享
(5)院長與貴賓、病友畫龍點睛
(6)音樂演奏
10:30~16:00 學術海報展 精神護理論文發表海報展
13:00~16:30 康復十力園遊會 (1) 櫻花樹下品茗
(2) 櫻花美景導覽
(3) 櫻花藝展(樂器演奏、漂流木畫作展、得獎攝影及詩詞創作作品)
(4) 康復十力闖關遊戲
(5) 紙黏土創意DIY現場教學及義賣
(6) 跳蚤市場愛心義賣
(7) 康復影片欣賞
(8) 病友家屬交流互動聯誼活動
一場心靈深層對話的展覽
走出精神陰霾 楊樹森用畫筆在漂流木揮灑人生
楊樹森於86年因背部的腫瘤至醫院求治,在換藥時卻搶奪醫師丟棄的紗布,認為是場陰謀,並緊張地到處向總統府、聯合國人權組織求救,經由專科醫師診斷認得了妄想症。經醫師診治下病情終獲控制,並帶領他進入了宗教團體, 2002年開始揮筆創作的他,兩年來完成了七十餘幅木板彩繪,還有一整本描繪捷運眾生相的素描,人生重獲希望,他的痊癒是結合藥物、心理治療、職能治療及宗教信仰等整體合作的成果。
1958年出生於戰地金門的楊樹森,8年前精神狀況開始出問題。他回憶,當時總是自然而然將身邊所有訊息連結成一個個對他有敵意的計謀,甚至連坐公車時旁邊有外國人,隔天也會想成是來自外國的政治迫害。 「我曾經到立法院和監察院陳情,跑到台北火車站前打電話向星雲大師求助,甚至打算到聯合國人權組織求救。」雖然他一直覺得他的身邊有個大陰謀,正在計畫迫害著他。「但周遭沒有任何一個人告訴我,我生病了!」楊樹森說。
罹患精神妄想症而緊張地四處求救的楊樹森,經由持續就醫服藥治療病情已獲改善,空閒散步之餘,發現在海邊乏人問津的漂流木,正如自己曾被遺棄的生命一般。於是他開始為這些木頭編織故事。在楊樹森的內心深處,這些匾額或是桌椅或許原本在富貴人家的大廳堂裡,看盡了人生百態;現在卻被丟棄在海邊乏人問津,不免為之嗟嘆漂流的木頭不正如自己流浪的生命嗎?於是,帶著同病相憐的心情加以收藏,最後在漂流木上作畫,重新賦予新的生命。拾起畫筆在漂流木上揮灑,創作靈感常來自街頭、咖啡廳或車廂人們的臉孔,每張畫作代表著每個人的故事,將心情藉由一層層的油彩,著墨在漂流的木頭上。透過漂流木創作讓他找到情緒的出口,重獲生命的價值,並陸續獲邀在臺北馬偕醫院、臺北典藏淡水、雙連教會、金門文化局、新竹影像博物館等地方展出,得到廣大的回響。今天特別在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得櫻花藝文季中展出,除對本院積極推動精神病友康復活動感佩外,也希望他疾病復健成功的經驗,能撫慰了病友及家屬的靈魂。
精神疾病如能勇於接受自己的疾病且按時用藥、規律回診,則與一般民眾無異。楊樹森在即時的正確診斷並規律的回診治療,病情終於穩定控制,而後藉由畫展拉出了人生寬廣的視野,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新聞稿
發稿主題:一樣的櫻花祭典 不一樣的櫻花季
發稿單位:企劃組
發稿時間:101年2月9日(星期四)
聯 絡 人:方娟娟組長 02-26101660轉1010;0970-749058
李家倩專員 02-26101660轉1013;0920-062663
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為讓社會大眾體驗及見證精神病友康復的歷程,創新構思及設計,即將在2月11日(星期六)下午12時30分至16時30分再度辦理一場『祥龍獻瑞迎康復。春櫻綻放耀幸福』第二屆櫻花藝文季-康復體驗園遊會,邀集了大台北地區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及住院病友及家屬們約300餘人聚集賞櫻,並透過闖關遊戲來認識及提醒所有與會者,精神病友康復所需要的十種神奇力量-『康復十力』:補腦力、抗壓力、專注力、自主力、感動力、樂活力、吸引力、涵養力、生產力、搖錢力,讓大家一起來親身體驗見證及體驗精神病友康復的驚喜及奇妙歷程。
八里療養院鄭若瑟院長表示院方致力於多元的復健方案來協助精神病友邁向『康復』之路,包括有園藝治療、職業訓練(烘焙、園藝、烹飪等)、生活訓練(運動、人際社交、娛樂、理財等等)以及藝術治療等等。因為有些看似簡單的動作或言語情感表達,對腦部機能受損傷的精神病友而言,是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的。可喜的是病友們大多願意積極地配合著所有的方案,最重要也是最單純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早點恢復既有的功能,從被照護、被給予的角色,重新回到家庭及社區,變成照護他人及可以付出的人,回饋一直陪伴著他們的家人、朋友,甚至和他們有相同遭遇的人。因此特別選在象徵生命、熱情和希望的院花-櫻花盛開時節辦理此一意義非凡的園遊會,期待大家可以共同來分享精神病友康復的成果和喜悅。
櫻花藝文季康復體驗園遊會在去年舉辦第一屆獲得普遍的好評,再度登場的活動除了持續主軸遊戲-康復十力闖關遊戲,期在闖關和遊戲中帶領病友和家屬們去瞭解康復十力的內涵,也體驗病友們在康復歷程所做的努力外,今年特別構思在浪漫的櫻花樹下品茗以及櫻木林的導覽,也期待讓來賓
們都能見識到櫻花盛開時的美麗院區和居於其間的幸福感受。本院琉璃工坊特別推出了限量的櫻花季主題琉璃杯,當日限定,以及一年一年度二手衣物的愛心義賣,也期待給來賓不一樣的「血拼」意境哦!此次並邀請了漂流木畫家楊樹森先生前來共襄盛舉展示其畫作,並現場分享其經歷精神疾病以至在作畫的歷程找到新生命的康復歷程。本次更邀集了大台北地區的康復之家以及鄰近的教養機構共同辦理愛心義賣攤位,由病友住民們自行展售其作品或親自烹煮的食品點心,在取得金錢回報的同時,能獲得成就感和自力更生的驕傲。這些都是八里療養院辦理櫻花藝文季康復體驗園遊會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讓每一位來賓及正在努力康復的病友們及其家屬,親身體驗及見證,經過康復歷程找到生活價值和體現自我的成果及喜悅。
說明:
*活動時間:101年2月11日(星期六)下午12時30分至下午16時30分。
*活動地點: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新北市八里區華富山33號)
*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新北市八里區區公所
*邀請貴賓: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醫院管理委員會、新北市八里區區公
所、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活動日程表:
時間 活動項目 活動內容
12:30~13:30 開幕儀式 (1)合唱-本院心韻合唱團
(2)院長與貴賓致詞
(3)頒發感謝狀及攝影詩詞創作評選得獎者
(4)康復之友( 楊樹森-漂流木畫家)分享
(5)院長與貴賓、病友畫龍點睛
(6)音樂演奏
10:30~16:00 學術海報展 精神護理論文發表海報展
13:00~16:30 康復十力園遊會 (1) 櫻花樹下品茗
(2) 櫻花美景導覽
(3) 櫻花藝展(樂器演奏、漂流木畫作展、得獎攝影及詩詞創作作品)
(4) 康復十力闖關遊戲
(5) 紙黏土創意DIY現場教學及義賣
(6) 跳蚤市場愛心義賣
(7) 康復影片欣賞
(8) 病友家屬交流互動聯誼活動
一場心靈深層對話的展覽
走出精神陰霾 楊樹森用畫筆在漂流木揮灑人生
楊樹森於86年因背部的腫瘤至醫院求治,在換藥時卻搶奪醫師丟棄的紗布,認為是場陰謀,並緊張地到處向總統府、聯合國人權組織求救,經由專科醫師診斷認得了妄想症。經醫師診治下病情終獲控制,並帶領他進入了宗教團體, 2002年開始揮筆創作的他,兩年來完成了七十餘幅木板彩繪,還有一整本描繪捷運眾生相的素描,人生重獲希望,他的痊癒是結合藥物、心理治療、職能治療及宗教信仰等整體合作的成果。
1958年出生於戰地金門的楊樹森,8年前精神狀況開始出問題。他回憶,當時總是自然而然將身邊所有訊息連結成一個個對他有敵意的計謀,甚至連坐公車時旁邊有外國人,隔天也會想成是來自外國的政治迫害。 「我曾經到立法院和監察院陳情,跑到台北火車站前打電話向星雲大師求助,甚至打算到聯合國人權組織求救。」雖然他一直覺得他的身邊有個大陰謀,正在計畫迫害著他。「但周遭沒有任何一個人告訴我,我生病了!」楊樹森說。
罹患精神妄想症而緊張地四處求救的楊樹森,經由持續就醫服藥治療病情已獲改善,空閒散步之餘,發現在海邊乏人問津的漂流木,正如自己曾被遺棄的生命一般。於是他開始為這些木頭編織故事。在楊樹森的內心深處,這些匾額或是桌椅或許原本在富貴人家的大廳堂裡,看盡了人生百態;現在卻被丟棄在海邊乏人問津,不免為之嗟嘆漂流的木頭不正如自己流浪的生命嗎?於是,帶著同病相憐的心情加以收藏,最後在漂流木上作畫,重新賦予新的生命。拾起畫筆在漂流木上揮灑,創作靈感常來自街頭、咖啡廳或車廂人們的臉孔,每張畫作代表著每個人的故事,將心情藉由一層層的油彩,著墨在漂流的木頭上。透過漂流木創作讓他找到情緒的出口,重獲生命的價值,並陸續獲邀在臺北馬偕醫院、臺北典藏淡水、雙連教會、金門文化局、新竹影像博物館等地方展出,得到廣大的回響。今天特別在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得櫻花藝文季中展出,除對本院積極推動精神病友康復活動感佩外,也希望他疾病復健成功的經驗,能撫慰了病友及家屬的靈魂。
精神疾病如能勇於接受自己的疾病且按時用藥、規律回診,則與一般民眾無異。楊樹森在即時的正確診斷並規律的回診治療,病情終於穩定控制,而後藉由畫展拉出了人生寬廣的視野,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2月14日下午蓮華之音台大醫院緩和病房演唱
蓮花基金會-蓮華之音合唱團
送樂音到病房--台大緩和醫療病房
節 目 表
※主持人:張寶方小姐/蓮花基金會董事、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理事、
台中榮總志工隊隊長、緩和醫療中心推廣組長
Part 1 蓮華之音合唱團
指 揮:陳文鈺老師/留美青年律師兼聲樂家、現任科技公司法律顧問
鋼 琴:莊貽婷老師/留美音樂藝術博士、現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曲 目:○1你儂我儂 ○2白髮吟 ○3回憶
Part 2 Indulge跨界美聲樂團
正職為律師的Indulge女主唱陳文鈺,將與鋼琴莊貽婷一起呈現跨界美聲
曲 目:○1月琴 ○2Beautiful Dreamer ○3永遠的故鄉(台語/蕭泰然作品)
Part 3 鐵琴演奏-
王鈺融老師/留美打擊樂演奏碩士、曾任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
/現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團員
北市立博愛國小、極光身心障礙學員打擊樂訓練等打擊樂班教師
曲 目:○1紐約紐約 ○2望春風 ○3卡布里島 ○4月亮代表我的心
…………………………………………………………………………………………………………
●演出時間: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下午15:00~16:00
●集合時間:下午2:30(請務必準時到達)
●集合地點:台北巿中山南路7號/6A緩和醫療病房
A棟6樓病房電梯口旁【家屬休息區】
●聯 絡 人:謝美倫0916-112-540
送樂音到病房--台大緩和醫療病房
節 目 表
※主持人:張寶方小姐/蓮花基金會董事、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理事、
台中榮總志工隊隊長、緩和醫療中心推廣組長
Part 1 蓮華之音合唱團
指 揮:陳文鈺老師/留美青年律師兼聲樂家、現任科技公司法律顧問
鋼 琴:莊貽婷老師/留美音樂藝術博士、現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曲 目:○1你儂我儂 ○2白髮吟 ○3回憶
Part 2 Indulge跨界美聲樂團
正職為律師的Indulge女主唱陳文鈺,將與鋼琴莊貽婷一起呈現跨界美聲
曲 目:○1月琴 ○2Beautiful Dreamer ○3永遠的故鄉(台語/蕭泰然作品)
Part 3 鐵琴演奏-
王鈺融老師/留美打擊樂演奏碩士、曾任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
/現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團員
北市立博愛國小、極光身心障礙學員打擊樂訓練等打擊樂班教師
曲 目:○1紐約紐約 ○2望春風 ○3卡布里島 ○4月亮代表我的心
…………………………………………………………………………………………………………
●演出時間: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下午15:00~16:00
●集合時間:下午2:30(請務必準時到達)
●集合地點:台北巿中山南路7號/6A緩和醫療病房
A棟6樓病房電梯口旁【家屬休息區】
●聯 絡 人:謝美倫0916-112-540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教育部100年度生命教育學習網動畫徵選活動辦法
教育部100年度生命教育學習網動畫徵選活動辦法
一、 依據
(一) 依據教育部「100學年度生命教育數位學習推廣計畫」。
二、 活動目標
(一) 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辦法,鼓勵各級學校師生將生命教育內涵融入不同學習領域,彙整生命教育經驗,分享活潑生動的生命教育教學設計。
(二) 充實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內容,入選作品皆將上傳至網站上,以提供教學使用。
三、 辦理單位
(一) 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
(三) 協辦單位:蓮花基金會
四、 參加對象
(一) 參賽者均需填寫「動畫徵選個人資料表」(如附件一)與創用CC授權書(如附件二)。
五、 動畫製作
(一) 劇情內容
1.情境故事可自行編撰或取材自「生命教育學習網」。
2.主題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分成「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領域,唯需將生命教育內涵融入於故事之中。
(二) 製作規範
1. 動畫製作以FLASH設計,配以旁白、音樂。
2. 請附上學習單。
3. 每則動畫時間以10分鐘以內為原則。(建議動畫時間不宜冗長)
4. 請將參賽作品燒錄成光碟(共計4片),內容包含動畫影片(swf)與原始檔(fla)。
5. 作品相關內容不得侵犯他人之著作權利及個人隱私。
六、 收件方式及期限
(一) 收件日期:即日起至101年04月12日。(以郵戳為憑)
(二) 收件內容:作品光碟(4片)、動畫徵選資料表及創用CC授權書。
(三) 郵寄地址:掛號郵件請寄至
嘉義縣民雄鄉三興村7鄰大學路一段168號
國立中正大學電信研究中心 鄭璿宜 小姐收
(四) 連絡方式:E-mail: anina1tw@hotmail.com
七、 評選標準
故事內容30%、動畫製作40%、配音配樂10%、流暢度10%、學習單10%
八、 獎勵辦法(本競賽將於初審選出15名;決審選出8名並排列名次)
(一) 優勝:3件,每件優勝作品酌於補助製作費2萬元整及獎狀一張。
(二) 佳作:5件,每件佳作作品酌於補助製作費6千元整及獎狀一張。
註1.若無符合錄取標準者,獎項得從缺。
註2.所有的補助製作費皆依據財政部《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說明如下:
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競技競賽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須扣取百分之十所得稅,此部分需從補助製作費中扣取。
相關規定,請上全國法規資料庫查詢。
九、 評審頒獎
(一) 評審:敦聘生命教育專家學者及具有生命教育推動經驗之教師擔任評審委員。
(二) 得獎公告:將於101年05月13日在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http://life.edu.tw)公布入選優勝名單,並通知得獎者。
十、 著作權
(一) 入選優勝之生命教育故事動畫著作權仍屬原著作者所有,本活動之指導單位、主辦單位擁有非專屬無償使用權,得以任何形式重製、推廣、公佈發行之權利。
(二) 凡經評審通過之生命教育故事動畫,如於其他媒體刊載須註明曾經參加本次活動徵選入選。
(三) 凡刊載於生命教育網之所有動畫均提供教師於教學上無償使用。
十一、本辦法奉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百年冥誕緬懷恩師竹中辛志平校長
新竹中學校友會http://www.alumni.hchs.hc.edu.tw/
國家網路書店http://www.govbooks.com.tw/
竹中《校園蛻變的軌跡》
九十九年十二月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http://www.hchs.hc.edu.tw/
新竹中學校友會101年會留念照(亮版)
http://youtu.be/xamyhhcPtrI
照片檔
https://skydrive.live.com/redir.aspx?cid=fb1a5b8318c2d34e&resid=FB1A5B8318C2D34E!3163&parid=FB1A5B8318C2D34E!3140
國家網路書店http://www.govbooks.com.tw/
竹中《校園蛻變的軌跡》
九十九年十二月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http://www.hchs.hc.edu.tw/
新竹中學校友會101年會留念照(亮版)
http://youtu.be/xamyhhcPtrI
照片檔
https://skydrive.live.com/redir.aspx?cid=fb1a5b8318c2d34e&resid=FB1A5B8318C2D34E!3163&parid=FB1A5B8318C2D34E!3140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以「財布施」行「法布施」—助捐《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方案
以「財布施」行「法布施」—助捐《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方案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許禮安 醫師
緣起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在民國100年發起助印《關懷陪伴手冊》,把99年度的徵文活動成果編印成書,總計募集六十五萬多元,印製四萬三千本,並且寄贈給全國五百餘家醫院的護理部和社服室每單位各三十本,感恩社會大眾的愛心捐款與隨喜功德。
101年是新百年的開始,張啟華基金會以佛教「財布施」和「法布施」的觀念,遵循導師的名言:「不要一個人把好事都做完,要號召大家一起來做好事。」我們推動以「財布施」行「法布施」—助捐《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方案。
方法
您只要捐款五百元,就可以得到一本《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全書487頁,原價550元,華杏出版社2012年1月初版,許禮安等編著)。您也可以具名或匿名指定捐贈《安寧緩和療護》給您的恩人、醫院、病房、安養中心、護理之家、病友、母校、圖書館、親友等,同樣只要捐款每本五百元,由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代為寄贈,郵資由基金會負擔。
您的捐款是做了「財布施」,讓基金會得以持續推動安寧療護與關懷陪伴理念的宣導,而捐贈《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給您的恩人、醫院、病房、安養中心、護理之家、病友、母校、圖書館、親友等,則是進行了「法布施」,讓臨終關懷理念得以廣布並紮根。您可以同時為自己積德並為病友與親友培福。
宗教
如果您不是佛教徒,我們希望您不會自我設限,要能夠「為善競爭」。因為不論有否信仰任何宗教,身為人類的我們同樣都會面臨死亡這樣的共命。
根據《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第七章《末期病人的心理反應與靈性陪伴》的「靜思與討論」(第163頁):
臨終者因為無能力自我照顧通常被當作無用之人,這樣的對待方式有可能改善嗎?討論:希望佛教徒的照顧者願意把臨終者看成是臥佛,基督徒要把臨終者看成最小的兄弟姊妹,天主教徒要看臨終者像德雷莎修女說的:「其實來到我面前的是耶穌基督,只是他假冒世人所厭惡的形象來到我面前」。
趨勢
台灣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目前已接近11%,經建會預估到西元2025年(民國114)將達到20%,也就是在十多年內老年人口將增為兩倍,可見快速老化已經是台灣無法阻擋的趨勢了。
根據《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第十五章《非癌症末期病人的安寧療護》第三節「長期照護與安寧療護」(第359頁):
雖然早在2000年6月通過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開宗明義第一條「為尊重不可治癒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特制定本條例」。適用對象就已經從癌症末期病人,擴大到所有「不可治癒末期病人」。但是,直到健保局在2009年9月公告「增列八大項非癌症末期疾病適用安寧療護」之後,臺灣的「安寧療護」運動顯然已經形成一個無法阻擋的趨勢了。
臺灣因為人口快速老化,長期照護的需求與長期照護保險已經成為無法逃避的議題,而老年人口與慢性疾病的末端,正好就是「不可治癒末期病人」,也就是安寧療護服務的主要對象。我們顯然可以預測:長期照護與安寧療護服務即將在可見的未來合流,安寧療護服務即將全面進入長期照護機構。
目的
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可以達成兩大目的:
一、促進醫療照護機構與安寧療護團隊的服務知能:首先目標是全國49個安寧病房,接著是腫瘤病房、一般病房、加護病房、急診、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醫院圖書館、各級學校與公私立圖書館等。您捐的這本《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只要機構單位內有任一人閱讀,就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病人與家屬在可見的未來受益,而其中必然有從您的愛心所開展的一份善的循環與功德。
二、促進社會大眾對安寧療護與關懷陪伴的觀念與認知:禮安深知「要改變一整個世代的觀念,至少需要花三十年的時間」。您捐給恩人、病友、母校、圖書館、親友等的這本《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是在對健康的社會大眾打觀念與認知的預防針。有朝一日我們都有可能會變成家屬與病人,在那當下才要學習面對是極為困難的,我們可以在自己和親人都還健康的時候,先知道有安寧療護這樣高品質、高度人性化的服務模式,如果連病人與家屬都讀過這本教科書,還可能間接刺激安寧療護團隊而提昇醫療照護的服務品質。
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陳榮基教授說:「要多鼓勵,少責備!」禮安願意「內舉不避親」的推銷自己主編的教科書,期待透過以「財布施」行「法布施」—助捐《安寧緩和療護》教科書方案,推動捐贈教科書給全國醫院的所有病房、各級學校與公私立圖書館等。期待自己與親人朋友在可預期的未來,不是只有在安寧病房得到更高品質與人性化的安寧療護服務,而是能在腫瘤病房、一般病房、加護病房、急診、安養中心與護理之家等,不論是硬體或軟體,都可以達到安寧病房的醫療照護服務水準。
許禮安「新百年‧心發願」101-1-28(六)午時高雄安居
捐款方式
郵政劃撥帳號--42227480
戶名--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細項請在劃撥單通訊欄上註明
感恩您的捐款與善念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http://tw.myblog.yahoo.com/an09557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