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祝哈鴻潛教授華開見佛

祝哈鴻潛教授華開見佛
陳榮基

2010年11月25日趕到台中殯儀館參加故友哈鴻潛教授的告別式,收到遺族贈送的一本小冊,題為:<誘我故鄉情-鴻潛雁航>,首尾頁的兩首詩:「落葉掃不盡,春雨下不停,牆外流水聲,誘我故鄉情。」及「秋涼,夜色蒼茫;蟲聲不再高亢,人入夢香。」無限感慨。在回台北的高鐵車廂內,瀏覽小冊內哈教授的生平事積及親友的懷念文章,而其中哈教授所寫的「哈爾濱憶往」,更讓我隨哈教授神遊他的兒時故鄉。腦海中不斷勾起與哈教授亦師亦友三十多年的交誼。

哈教授回國曾經到台大醫學院解剖科任教,可惜那時我已經畢業,沒有機會正式受教於他的門下。後來他到台中為中國醫藥學院開創解剖學科,因為提倡臨床與基礎的合作教學,每年會請我去給他的學生,以臨床實例,講解解剖所學與臨床如何串聯,因此我常有機會到台中,並順便參觀他的研究室,也看看他作針灸研究的猴子。

又因為我也從事針灸止痛及治療癲癇的動物電生理研究,常有機會與哈教授切磋。在他主持陳立夫先生的 [立夫中醫藥學術獎] 的評審工作時,邀請我及台大生理學科與我合作針灸止痛研究的傅祖慶教授,參與為針灸組的評審委員。後來也邀請第一屆獲頒針灸獎的瑞典生理學教授Sven Anderson加入作評審委員。在前後五屆的立夫獎評審過程中,走偏台北、北京、京都與首爾等地,參觀各國的中醫藥研究機構,而且在京都還有機會見識到黃帝內經的手抄本(據說目前只剩中日各有一份),以及日本和尚從西安帶回的 [真身如來]木雕古佛。這尊如來佛像,到日本一千多年後,才在一次大清掃的活動中,被發現佛像腹內藏有用絲絹織成的內臟,顯示唐朝時的中醫,可能已有(人體或動物?)解剖的概念或嘗試。

哈教授後來又協助陽明醫學院創辦解剖學科,他也不忘邀我去給醫學生或研究生做臨床基礎聯繫的演講。2009年4月7日我應邀去給研究生講解:小腦各部位的功能的臨床症狀表現,下面兩張照片是課後我與哈教授及我們兩人的學生,陽明解剖科主任黃銀河教授的合影,也是我最後見到哈教授的時間。

本來大家期待 [立夫中醫藥學術獎] 會逐漸成為中醫葯界的諾貝爾獎,可惜現在卻因為主事者問題而停擺,而立夫先生及評審委員中的好友,Anderson教授、傅教授及哈教授,都已先後往生,恐怕恢復立夫獎的機會更加渺茫。緬懷過去,只能恭祝哈教授華開見佛,蓮生淨土。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