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讓醫師拼到底才是孝順?病人的死亡都是失敗?


160823 民報[醫病平台]如果他是我的親人,我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161213聯合報[醫病平台]讓醫師拼到底才是孝順?病人的死亡都是失敗?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553/2165533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病人自主權利法》核心講師培訓課程(先鋒班)

《病人自主權利法》核心講師培訓課程(先鋒班)

安寧照顧基金會承接衛福部「105-106年度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
為促進《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推廣工作,將舉辦一系列核心講師培訓課程,
透過深度的理論培訓、宣講演練與互動交流,培育「《病人自主權利法》核心講師」,
進行後續各地專業人員與大眾之宣導任務。
每梯次二日,每日8小時,完成課程並通過總考及試教,
可獲頒「《病人自主權利法》核心講師」證書。
各梯次日期:時間皆為08:30-18:00
第一梯次(北區):105年12月30日(五)、106年01月13日(五) 已額滿
第二梯次(北區):106年02月18日(六)、02月19日(日) 已額滿
第三梯次(中區):106年03月05日(日)、03月12日(日)
第四梯次(北區):106年03月18日(六)、03月19日(日)
第五梯次(北區):106年03月24日(五)、03月31日(五)
第六梯次(南區):106年04月08日(六)、04月09日(日)
第七梯次(北區):106年04月22日(六)、04月23日(日)
地點:
北區-北市聯醫昆明院區8樓多功能教室(交通 https://goo.gl/bW9dGA
中區-台中榮民總醫院研究大樓二樓第三會場(交通 https://goo.gl/NGx9N7
南區-洽詢中
歡迎加入《病人自主權利法》核心講師培訓課程專屬line群組,以獲得第一手消息:
ID:@gbo0684h
QRcode:

報名辦法及簡章(請下載附件)
線上報名 https://goo.gl/w5quE9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研討會


佛教蓮花基金會第 11 屆佛法與臨終關懷研討會

大悲學苑社區靈性關懷研討會、臺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 105 年會 

2016 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研討會/講義下載版

●日期:2016 11 27 日(週日)

●地點:集思臺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 85 B1

APP 下載:本次研討會為響應環保,將研討會手冊轉製為 APP,不印刷紙本,敬請自行下載。    

iOS 版本         https://goo.gl/UTbHpp  

Android 版本  https://goo.gl/hANv0Y  

主持人/主講人

◆主題一、末期照顧發展新趨勢 主持人:賴明亮教授

⑴國際社區安寧發展脈絡 主講人:翁益強主任 

⑵台北市社區安寧經驗 主講人:黃勝堅總院長

◆主題二、靈性照顧 主持人:上惠下敏法師

⑴從「身心」到「身心靈」的視野 主講人:陳慶餘教授 

⑵聽身體說話 大悲學苑劇團/蔡旻霓導演 

⑶臨終身心變化與相對的內在經驗 主講人:上德下嘉法師

◆主題三、法門體驗工作坊(三選一) 

⑴清淨身心的真理(懺悔法門)/主持人:蔡昌雄教授

主講人:上大下慧法師、上道下濟法師、上普下安法師 

⑵生命終極的依歸(皈依法門)/主持人:黃宗正副教授 

主講人:上德下嘉法師、上蓮下恩法師、上印下適法師 

⑶穩定身心的力量(念佛法門)/主持人:葉瑞圻醫師   

主講人:上空下行法師、上照下量法師、上印下融法師、上近下覺法師

◆主題四、社區安寧推動經驗 主持人:胡文郁教授

⑴整合型老人照顧經驗分享 主講人:張美美副局長 

⑵臨床宗教師與靈性關懷志工的養成與培訓 主講人:上宗下惇法師

⑶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經驗分享 主講人:王浴護理長

綜合討論 主持人:上自下鼐法師

[在搜尋網站搜尋<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研討會>,
或進入蓮花基金會網站  http://www.lotus.org.tw 也可找到此APP.]
2016社區安寧靈性關懷研討會 - 活動回顧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視病猶親

健康E世界〔105年12月號〕【社長的話】視病猶親/陳榮基
http://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622

[點擊文中藍色加底橫線的文字可以超連結到原始資料 ]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佛教蓮花基金會歡迎您的參與及支持 Buddhist Lotus Hospice Care Foundation welcomes your support


佛教蓮花基金會 歡迎您的參與及支持
Buddhist Lotus Hospice Care Foundation
welcomes your support
TEL: +886-2-2596-1212
郵政劃撥帳號:18350919
地址:10367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30號4樓
4F, No.230, Sec.3, Chengde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67, TAIWAN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衛生福利部<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指引>


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指引推薦序

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是醫療的失敗

陳榮基

  

   我國於200067日完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賦予我國國民如罹患末期疾病,臨終時有拒絕或撤除心肺復甦術的權力。並經三度修法,使安寧緩和療護得以逐漸廣被接受,穩健發展。

   回應本人的建議,台灣神經學學會倫理委員會經過慎密的研討,終於完成<台灣神經學學會對於神經疾病安寧緩和醫療之建議>,經過會員大會通過,並於20141210日以(103)松會字第192號發文呈報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希望醫界同仁都能「尊重生命尊嚴,減少無效的醫療行為,避免對臨終病患造成更多的傷害。」學會建議對於<神經疾病末期病人>『不施行或撤除「神經疾病維生醫療」。「神經疾病維生醫療」指用以維持神經疾病末期病人生命徵象,但無治癒效果,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包括氣管內插管、血液或腹膜透析、第二線以上之抗生素、或外科治療等。(如腎衰竭須仰賴血液或腹膜透析者,可不予透析治療;發生肺炎或其他感染時僅予第一線抗生素治療;發生須外科治療之合併症時,如胃穿孔、腸阻塞或褥瘡等,僅予以保守內科療法。)

   這些神經疾病安寧緩和醫療適用疾病包括:『腦死、末期大腦病變、持續植物人狀態、失智症末期、庫賈氏症末期、腦中風發生一年後仍呈最低程度意識狀態。帕()金森氏症呈最低程度意識狀態及/或仰賴呼吸器狀態、腦白質病變呈最低程度意識狀態及/或仰賴呼吸器狀態、亨丁頓氏舞蹈症需要或仰賴呼吸器狀態、小腦運動失調症需要或仰賴呼吸器狀態、多發性硬化症需要或仰賴呼吸器狀態、運動神經元疾病需要或仰賴呼吸器狀態、肌失養症需要或仰賴呼吸器狀態、家族性類澱粉神經病變需要或仰賴呼吸器狀態、多系統萎縮症需要或仰賴呼吸器狀態、其他末期神經疾病需要或仰賴呼吸器狀態。』

   201616<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完成公告。明定「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等疾病狀況者,得以預立醫療計畫(ACP)/醫療指示(AD),拒絕或撤除「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為了因應三年後執行此法的需要,衛福部乃分頭邀請學者專家,參與上述各種疾病狀況實施細則的規劃。留英專研失智症及安寧緩和醫療的奇美醫院安寧緩和病房主任陳炳仁醫師,接下衛福部的委託計畫,參考國內外資料並邀集眾多專家,經過多次的討論與研修,由多位專家執筆。終於完成這本<失智症安寧照護手冊>,詳列失智症病人如何給予安寧緩和醫療及如何尊重病人根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所立下的意願/指示,提供最完善舒適的晚期臨終照護的各種建議及指引;這本手冊包括第一篇 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之需求評估及收案時機;第二篇 失智症末期之症狀與處置、不同場域之醫療照護議題及人員教育訓練;第三篇 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第四篇 照護者之復原力、預期性哀傷、以及身心壓力之支持;第五篇 失智症末期醫療照護之倫理與法律相關議題。每篇分成很多章節,詳述作業細節。將是臨床照護者最好的教育與自修參考資料。值得大家詳細閱讀參考。  

   安寧緩和醫療包括所有「協助病人盡可能安適地活著的支持性照護」,也包括「協助所有病人安詳的往生」。應該被應用在面對各色各樣的病人,本手冊雖然是針對失智症病人的照護指引,但是舉一反三,其中很多的理論或實務論述,應該可以應用到各類的疾病與病人。歡迎大家多多利用與推薦。

   人生終須一死,絕症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

衛生福利部失智症指引全文及摘要 可至下面連結下載

全文版


摘要版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獲獎是榮耀更需感恩



健康E世界〔10511月號〕獲獎是榮耀更需感恩/陳榮基

http://www.health-world.com.tw/images/home/p06/tabimg_r1_c1.jpg

http://www.health-world.com.tw/uploads/thishealth/20161101173921grujse.jpg
http://www.health-world.com.tw/images/home/p06/tabimg_r3_c1.jpg
記得念小學中學的時候常因功課或演講比賽獲獎,除了滿足所謂的榮譽感成就感虛榮心以外,更大的收穫是除了獎狀,獎品常有學校用具,尤其是小學(竹師附小)物資缺乏時代的鉛筆等文具,可以省下家裡的開支,似乎是最大的收穫。中學(新竹中學)的獲獎,最興奮的應該是初中直升高中,高中直升臺大醫學院,免掉升學考試的重大壓力。臺大醫學院畢業後,服完兵役,進入臺大醫院神經科服務,仍然在長官、同僚、師長、同事、朋友及家人的護衛下,步步成長。
在神經科領域的五十多年工作中,開始協助師長完成神經科與精神科的分科;參與神經學界諸多學協會的成立與發展。除了曾經擔任神經學會理事長並創辦台灣神經學雜誌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 ,並創辦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Association, TADA) ,致力推動神經醫學研究及失智病人的照護,也積極與同仁一同參與國際學會的活動。
因為學佛的因緣,加入臺大晨曦社,長期參與慧炬佛學機構的活動,在臺大醫院創辦慈光佛學社,開辦佛堂及往生助念室。參與佛教蓮花基金會的創立 ,投入安寧緩和醫療的志業。承(基督教)安寧照顧基金會帶領赴日參訪學習安寧緩和醫療,回來後創辦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將家醫科引入安寧緩和照護的領域。接受安寧團隊中基督教及天主教界先進的領導,帶領佛教界同仁,共同發展我國的臨終照顧。在立法委員江綺雯的率領下,於2000年完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及在楊玉欣立委及孫效智教授的領導下,於2016年完成<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立法。賦予我國國民臨終時有選擇維護善終的多種醫療措施的權利,也賦予醫師可以放心協助病人安詳往生,免除醫療糾紛的諸多困擾。
在大家的努力下,加上衛生福利部與健保署的支持,我國安寧緩和醫療能夠逐漸朝向普及化。現今全國有57家安寧病房,93家安寧居家照護,141家醫院提供安寧共照服務,更多機構從事社區安寧照護。
蓮花基金會與臺大緩和醫療病房,多年合作培訓臨床佛教宗教師,使很多法師得以遍佈各個安寧病房或團隊,成為醫療團隊的重要成員。協助眾多病人獲得身心靈的全人照護,安詳往生。將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培訓制度回傳到日本,使日本的法師去年開始參與安寧照護。期待台日合作,能將佛教臨床宗教師的制度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加坡連氏基金會於2010年評審全球40個國家的死亡品質,台灣名列第14名,亞洲第1名。2015年再次評審全球80個國家的死亡品質及緩和醫療品質,我國名列第6名,亞洲第1。這是國際給我們的獎項。
社會對我們的支持與認同,讓我於2011年代表安寧團隊,獲得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的全球熱愛生命獎。更於2016年獲得立法院厚生基金會與衛生福利部的特殊醫療貢獻獎。這些獎狀是社會對安寧團隊的期許與鼓勵,感恩之餘,我們更應該繼續努力,使我國的安寧照護更普及,品質更提升,讓更多的人可以獲得臨終妥善的照顧,而有尊嚴與安詳的走完人生句點。
[點擊上面藍色文字可以hyperlink到更詳細的資料]
{下面是英文報導

生似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健康E世界〔10510月號〕〔社長的話〕
生似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陳榮基
本來綠油油的森林樹葉,隨著秋風的到來,逐漸轉成金黃或紅色的楓葉,應該是意味著
“生氣盎然”的春夏生命的即將結束;人們可以興起哀傷的感覺,而吟詩哀嘆生命的即將
結束!但是,很多人卻勇敢地接受了春夏秋冬,自然輪迴的法則。甚至於讚嘆秋色之美!
不禁想起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名言:「生似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原來我們可以
用快樂的心情來歌頌秋葉,讚嘆生命的即將結束!甚至等待另一個春天或另一段生命的
旅程!
星雲大師在他的<我最後的囑咐>中開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等於季節有
春夏秋冬的循環,物質有成住壞空的還滅,人生當然有生老病死的輪迴。」
安寧緩和醫療的推動,就是要鼓舞走到生命末期的病人及家屬,能夠勇敢的面對死亡的
即將到來,甚至發出欣賞楓葉之美的詩情畫意!我們雖然是哭著進入人世,在完成一生
各有特色的人生旅程後,放下得失,放下恩愛情仇,“快樂”的欣賞楓葉的變色,面對
晚霞的魅力,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在家人的陪伴與醫療團隊,尤其是
宗教師的引導下,一心不亂,等待佛菩薩或上帝天使的接引,安詳的走向極樂世界或
天堂樂園!
當生命已進展到疾病的末期,或已陷入不可逆轉的重度失智、昏迷不醒或植物人狀態,
已經無法自己維持生命的基本進食排泄功能時,現代醫療還可利用鼻胃管/經皮植入胃管
(胃造廔),靜脈輸液等維持基本的營養,可用尿管維持小便排泄;當病人已喪失呼吸
的能力時,醫師還可用插管/氣切接人工呼吸器維持呼吸功能,甚至當心臟不再跳動時,
還可用人工心臟(葉克膜)來替代心臟。而病人繼續走向秋葉冬雪的路,不再有回生的
可能。我們需要這樣的人生嗎?今年初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已經賦予我國民,
可以選擇如果病到上述狀況時,可以自行決定,拒絕那些無法挽回生命,只能拖延死期的
「無效維生醫療措施」。
我們可以在健康或清醒時,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 預立
「維生醫療的抉擇」,寫下你的醫療預囑或醫療指示(Advance directive, AD),讓家人
及醫療團隊,可以更妥適的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的服務,陪伴並協助病人安詳往生。等待
了另一個春天的到臨。
家人的愛心,並非一定要讓病人繼續承受不可治的疾病的折磨,而是應該要謀求安寧
團隊或醫療團隊的協助,減少病人的痛苦,提供他安詳往生的機會。
泰戈爾詮釋“愛情”說:「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我們可以用愛的眼淚和
愛的保護傘,幽谷伴行,讓我們的親人,欣賞秋夜之美,晚霞豪光,心平氣和地走完
人生必經的最好旅程。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世界醫師會宣布「台北宣言」WMA Declaration of Taipei



世界醫師會宣布「台北宣言」
世界醫師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WMA(2016/10/22)於會員大會通過「健康資料與生物資料庫之倫理考量宣言(Declaration on Ethical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Health Databases and Biobanks)」,並命名為「台北宣言(Declaration of Taipei)」。
本宣言歷經四年之研議,目的在於針對個別病患照顧之外、對於可辨識身份之人類健康資料與生物檢體,其蒐集、儲存與使用,配合既有的赫爾辛基宣言,提供額外之倫理原則作為指導。
「台北宣言」強調健康資料庫與生物資料庫之研究,能顯著提升人們對於健康與疾病之瞭解,並促進預防、診斷、治療等醫療措施之效益與品質,同時嘉惠個人與社會整體。其研究與相關活動,應以貢獻社會利益、促進公眾健康為目標,並同時強調對於個人尊嚴、自主、隱私與守密之維護。而醫師負有特別的倫理法律雙重義務,要保護病患所提供之資訊,符合赫爾辛基宣言所要求,獲得研究參與者自由且知情的同意。
世界醫師會為全球最大之醫師專業組織,它在1964年所宣布之「赫爾辛基宣言」最為著名與影響力深遠。對於重要的醫療人權、醫學倫理、醫學研究與醫療執業之具全球性爭議與進展中的議題,WMA一般經過專家小組或委員會的研議、廣徵各界意見、通過大會討論與修訂,進而發佈前瞻性、指導性的立場聲明或宣言,為許多倫理兩難議題提供明確之政策與指引。以城市為名之宣言通常也具有特別之重要性,例如「1948日內瓦宣言(有關醫師誓詞)」、「1964赫爾辛基宣言(有關研究倫理)」、「1975東京宣言(有關反暴虐)」、「1976聖保羅宣言(有關環境污染)」、「1991馬爾他宣言(有關絕食罷工)」、「2002華盛頓宣言(有關生化武器)」、「2009馬德里宣言(有關專業自主)」…等。
這次「健康資料與生物資料庫之倫理考量宣言」為當前生物醫學與公共衛生研究之全球性重要課題,能以「台北宣言」命名之,其歷史定位與意義非同小可,亦是對於台灣醫師之國際地位與台灣醫師公會全聯會(TMA)多年積極參與WMA極大之肯定,成果值得國人珍惜。
醫師公會全聯會
對台灣醫療人權的肯定!世界醫師會宣布「台北宣言」 | 三立新聞網 |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2431
世界醫師會2016年會通過台北宣言。
Delegates at the 2016 WMA’s annual Assembly in Taiwan approved the guidelines, to be named The Declaration of Taipei, stating that health research represents a common good that is in the interest of individual patients, as well as society.
WMA Declaration of Taipei on Ethical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Health Databases and Biobanks  (Oct. 2016)
1.   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lays down ethical principles for medic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 including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dignity, autonomy, 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research subjects, and obtaining informed consent for using identifiable human biological material and data.
Full article below全文如下: